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宋冬梅  韦红  黎鄂垣  黎雯婧 《医学综述》2013,19(12):2283-2285
目的研究单味药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效果。方法建立内皮损伤模型、内皮损伤并微循环障碍模型、内皮损伤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检测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脑利钠肽(BNP)、大内皮素1(Big ET-1)、C反应蛋白(CRP)。结果①内皮损伤模型:通心络组、人参组、水蛭组、蜈蚣组NO水平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vWF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②内皮损伤并微循环障碍模型:通心络组的PT、APTT水平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FG、TT、PLT水平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③内皮损伤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通心络组、人参组、水蛭组、蜈蚣组BNP、Big ET-1、CRP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且通心络组BNP、Big ET-1、CRP水平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复方通心络与单味药比较,对血管内皮损伤、络脉瘀阻以及络脉绌急具有更好的通络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云旗  潘莉  雷灵 《疑难病杂志》2007,6(3):156-157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心综合征患者1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对照组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脑心综合征发病率为46.6%(192/412)。治疗组总有效率93.7%(89/95),对照组为75.3%(73/9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治疗后心电图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心律失常、ST-T改变、心肌酶改变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通心络胶囊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通心络胶囊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 (风心病 )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 ,治疗组 45例给予通心络胶囊 ( 4粒 ,每日 3次 ) ,对照组 30例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疗法。4周后进行心力衰竭疗效、主要症状、LVEF及毒副作用评估。结果 :在心力衰竭疗效、主要症状疗效、提高 LVEF等方面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近似。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风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且能明显改善主要症状 ,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心络对心脑血管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近年来,有关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报道屡见文献,证明了该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疗效肯定。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弄清通心络对心脑血管作用的机制,以便将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复习近年来有关通心络对血管作用的研究文献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肺心病患者QT离散度及通心络对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肺心病患心电图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的临床意义已逐渐受到重视,已有研究报道。肺心病患QTd较正常人显增大。本探讨对肺心病患QTd变化及通心络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Wu XC  Wu XF  Jia ZH  Wu Y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2):1571-1573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反复缺氧小鼠缺氧耐受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80只按体重分为2组,每组40只.通心络组(通心络超微粉混悬液按0.01 ml/g体重灌胃).反复缺氧组(对照组,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按0.01 ml/g体重灌胃).两组动物分别进行缺氧前及重复缺氧暴露、缺氧1次(H1)、3次(H3)、5次(H5),观察小鼠的缺氧耐受时间,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la(HIF-l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两组小鼠随着缺氧次数的增加,缺氧耐受时间依次增长,HIF-la、VEGF蛋白表达逐次增强.与对照组比较,通心络组小鼠在缺氧1、3、5次[H1(18.0±2.4)min比(15.6±2.0)min、H3(68.3±13.2)min比(41.7±9.0)min、H5(85.9±7.0)min比(51.4±14.4)min]中明显增长(P<0.01或P<0.05);脑组织HIF-la在H1(0.95±0.04比0.79±0.02)、H3(1.01±0.03比0.85±0.02)、H5(1.16±0.02比0.92±0.03)中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或P<0.05);脑组织VEGF在H3(1.14±0.02比0.89±0.03)、H5(1.34±0.05比0.99±0.07)中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或P<0.05).结论 HIF-la、VEGF表达增加可能是机体自适应的机制之一,反复缺氧显示出机体具有强大的自适应能力,通心络能够明显提高反复缺氧小鼠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于晶 《中外医疗》2014,(5):96+98-96,98
目的研究并分析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并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脂血症患者86例,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患者给予通心络进行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水退的变化等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给予通心络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动脉硬化改善率、斑块消退情况明显优于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血脂的改善情况,两组在血液各指标测定中各有优势。结论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作用,但在调节血脂方面与辛伐他汀各有优势,基于两药对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作用,在临床用药中,为提高其治疗效果,可考虑两药合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具有通络作用的单味代表药的通络效果,并将其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建立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合并微血栓形成 (络脉瘀阻) 及内皮损伤合并急性心肌缺血 (络脉绌急) 大鼠模型,分别检测血管舒张功能、血浆 NO 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 水平;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 (PLT),镜下观测肠系膜微循环,监测心电图T波改变。结果 内皮损伤模型中,各用药组最大舒张率、血浆 NO 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其中通心络组升高更为明显;各用药组血浆 vWF 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中通络组降低更为明显。在络脉瘀阻模型中,各用药组肠系膜微循环血液流态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各用药组的纤维蛋白原 (FG) 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通心络组和水蛭组血浆 vWF 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LT 显著高于模型组。在络脉绌急模型中,通心络组在 30 s~3 min 各时间点 T 波压低幅度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蜈蚣组在注射精氨酸加压素 (AVP) 后 30 s~2 min 时 T 波压低幅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各用药组血浆 NO 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但通心络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 通络单味代表药人参、薤白、蜈蚣、水蛭对血管内皮损伤、络脉瘀阻以及络脉绌急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作用弱于复方通心络。通心络的通络效应优于各单一的通络药物,证明组方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王臣林  江荣  刘玉杰 《当代医学》2010,16(13):155-157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给予麝香保心丸和通心络胶囊口服。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17%,对照组为53.4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姜道新  宁波  钟利  李伟 《疑难病杂志》2013,12(4):256-258
目的观察通心络佐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和对眩晕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6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通心络和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疗程均为1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指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血压、肝功能、肾功能情况。在出院的患者中选择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分别给予小剂量通心络、敏使朗预防治疗以及无药物治疗,观察3年内眩晕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在改善椎—基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降低动脉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频谱图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血压、肝肾功能无变化。在随访观察的3年中,眩晕复发率通心络预防治疗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心络在佐治PCIV和预防眩晕复发方面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微栓子(microembolic signal,MES)信号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围卒中期颅内血流中的存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MES的监测,观察通心络对MES的干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12月~2002年9月收治缺血性卒中患者368例,男19  相似文献   

12.
王薇 《疑难病杂志》2006,5(5):331-333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在脑梗死康复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脑梗死康复期患者124例分成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59例,2组均进行正规的康复期治疗,试验组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2次/日,连续24周,对照组不服用。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采用Fugl-Meyer(FM)运动功能量表来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量表评价患者的智能精神状态。结果(1)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51.37%±10.07%)和对照组(53.81%±8.9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FM评分(45.62±12.45)和对照组(41.10±10.37)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分别为(24.37±3.10)、(23.81±3.40),二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4)试验组和对照组复发例数分别为6例和5例,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合并使用通心络胶囊能够较好地提高肢体功能康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是对脑梗死患者的智能精神状态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287-290
目的:研究术前负荷量通心络对冠脉微栓塞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0只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脉微栓塞组、常规药物组和常规药物+通心络组。观察术后6 h各组血清cTnI、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及心肌病理学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心肌TNF-α及IL-1β的表达。结果:冠脉微栓塞组兔血清cTnI水平明显升高,心肌内可见明显微梗死灶,炎性细胞浸润;血清TNF-α、IL-1β水平也明显升高,心肌组织TNF-α与IL-1β强表达;常规药物组显著降低冠脉微栓塞兔血清cTnI水平,缩小心肌微梗死灶,减轻炎症细胞浸润;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水平及心肌组织TNF-α、IL-1β的表达。通心络组与常规药物组比较,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心肌组织TNF-α与IL-1β的表达进一步降低,减轻心肌损伤。结论:负荷量通心络对冠脉微栓塞心肌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降低心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治疗组(38例),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疗程3个月,结果2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显著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5.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CHD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予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两组均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χ2=8.55,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血脂指标下降,一氧化氮(NO)上升,血浆内皮素(ET)降低,P<0.01或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CHD效果显著,具有调脂和(或)降脂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心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6只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通心络治疗组(TXL)和空白对照组(SHR)各8只,另取8只8周龄雄性Wistar Kyoto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20周龄时超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前向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左室瓣环处侧壁内膜下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的比值(Ea/Aa)、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e)、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室间隔的平均声学强度(AII1)、峰-峰强度(PPI1)及其心包校正的声学强度(CAI1),左室后壁的平均声学强度(AII2)、峰-峰强度(PPI2)及其心包校正的声学强度 (CAI2)。结果① TXL组大鼠E/A、Ea/Aa较SHR增大(P<0.05),较WKY减小(P<0.05);TXL组大鼠DTe、IVRT较SHR缩短(P<0.05),较WKY延长(P<0.05);② TXL组大鼠AII1、AII2、CAI1、CAI2较SHR大鼠减小(P<0.05),较WKY增大(P<0.05);TXL组大鼠PPI1、PPI2较SHR减小(P<0.05),较WKY增大(P<0.05)。结论通心络可抑制压力负荷导致的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心络辅治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糖尿病心肌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通心络联合西药治疗(治疗组)及单用西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胸痛发作频率、部位、程度、持续时间,治疗前后行静息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胸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肌耗氧量、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除外)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在标准西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能进一步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胸痛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兔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血清肌钙蛋白Ⅰ与血液动力学的关系以及通心络的保护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ME组、联合组(通心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非联合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术前和术后6 h的cTnI数值,颈动脉插管连续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1)血清cTnI水平:与术前比较,手术后假手术组无显著变化,CME组、联合组、非联合组均显著增高(P<0.05),联合组与非联合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液动力学变化:与术前比较,手术后假手术组仅左室收缩压(LVSP)明显降低,CME组、联合组、非联合组各项指标均降低(P<0.05,P<0.01),与CME组比较,联合组、非联合组均增高(P<0.05,P<0.01),且联合组、非联合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性分析:除联合组-dp/dtmax外,各组LVSP、-dp/dtmax、dp/dtmax均与血清cTnI水平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可减轻兔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兔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6 4只 ,普食饲养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通心络组 ,并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即刻及第 1、2、4周留取各组受损动脉标本和手术前后血液标本 ,分别行病理、电镜、RT PCR检验及血清NO浓度测定。结果  ( 1)术后对照组新生内膜明显增厚 ,内含大量增殖、迁移的VSMC ,VSMC呈典型的“合成型”表现 ,血管腔狭窄 ;通心络组以上改变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减轻。 ( 2 )对照组新生内膜面积、内膜增生指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增殖指数均显著高于通心络组 (P <0 .0 1) ,但管腔面积和管腔狭窄指数均显著小于通心络组 ( P <0 .0 1)。 ( 3)对照组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MMP 3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BB(PDGF BB)的免疫组化及RT PCR表达均显著高于通心络组 ,而组织抑制因子 1(TIMP 1)的表达则相对低于通心络组。 ( 4 )术后对照组血清NO浓度显著低于通心络组 ( P<0 .0 5 )。结论 通心络能明显抑制球囊损伤后VSMC增殖和迁移 ,阻止内膜增生 ,防止血管狭窄等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抗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作用,并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小鼠模型。随机分模型对照组、通心络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用药4周后处死动物,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致纤维化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定量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示,正常组TGF、PDGF呈低水平表达,模型组较正常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通心络各剂量组的TGF、PDGF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各剂量组均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PDGF-B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