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张力性水泡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张力性水泡患者的护理,以水泡的形成原因为循证基础,首先减轻患肢血肿的程度,降低患肢皮肤的张力,然后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喷洒患肢,阻止血肿扩大,促进血肿吸收。结果 11例患者的张力性水泡在3 d内均已干结,5~8 d完全愈合,肌力水平与健侧肢体无差异。结论云南白药气雾剂和优拓脂质水胶辅料联合应用治疗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张力性水泡,取得了一定效果,可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血肿是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可出现的较少见但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1]。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肾被膜下,肾周血肿目前文献中鲜有报道。现将邹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1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被膜下出血救治过程及从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9—2010年12月215例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和P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1%,经桡冠脉造影成功率100%,PCI成功率95.4%;术后并发症:出现皮下小血肿和淤斑5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常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血管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血肿、骨筋膜室综合征、迷走神经反射、桡动脉痉挛、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结果 860例患者中经桡动脉途径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33%(837/860)。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桡动脉闭塞9例(1.08%),血肿8例(0.96%),出血5例(0.60%),迷走神经反射1例(0.12%),动静脉瘘1例(0.12%)。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会有血管并发症发生,但较轻微。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因操作简便、创伤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常见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桡动脉闭塞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1],血肿合并张力性水泡则鲜有报道,且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手段。本例患者经右侧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并发严重血肿,次日出现大面积张力性水疱,通过采取针对性治疗及相应护理措施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性,70岁,主因"间断胸闷、憋气20 d"于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 对2006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1 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成功率98.9%,术后并发症:桡动脉痉挛7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16例,前臂肿胀11例,术后拔桡动脉血管鞘时发生血管迷走反射1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杨波  田橙  林琍  李昌  何静  张明  宗文霞 《临床内科杂志》2009,26(11):784-785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56例冠心病或拟诊冠心病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s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使用6F桡动脉专用鞘管,5F桡动脉造影导管和6F指引导管。结果桡动脉造影成功152例,成功率为97.43%;8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82%。局部血肿,前臂张力性血肿及桡动脉闭塞各1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少,病人更乐意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受到穿刺或导丝、导管的损伤,损伤部位就可能出现并发症。纵隔血肿是相对少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因此术中一旦出现需谨慎对待,并应综合考虑给予正确处理,以减少风险,同时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1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桡动脉、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丰台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36例,随机分为桡动脉组618例,股动脉组618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X线透视时间、手术总时间、不同指引导管的使用率、术中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夹层及穿孔和闭塞)、术后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患侧肢体假性动脉瘤及血肿)及总住院时间等。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成功率为95.8%,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X线透视时间、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股动脉组相比较,桡动脉组术后血肿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但需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术中宜直接选择支撑力较好的指引导管,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及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12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58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54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球囊及特殊导管使用率、手术操作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与经股动脉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而局部血管并发症少(P<0.05),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但经桡动脉组球囊使用率高(P<0.05),特殊导管使用率也较经股动脉组高(P<0.01),手术耗时长(P<0.01),动脉痉挛发生率也高于经股动脉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痛苦少、血管并发症少,且手术成功率高,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但在开展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积累大量的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出现血肿后局部加压包扎+冷敷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14例患者,术后出现血肿11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出现血肿后立即应用局部加压包扎+局部冷敷,对照组患者出现血肿后立即应用局部加压包扎。结果试验组疼痛减轻时间短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出现血肿后应用冷敷+局部加压包扎的疗效明显,可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方法。其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常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进行。近年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现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5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临床工作中,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的优势以及可行性。方法对在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需行冠脉介入治疗(TRI)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分析,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穿刺成功有110例,成功率为98.21%,而术后并发症:桡动脉发生痉挛3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小血肿有1例,前臂出现肿胀有1例,血管迷走痉挛1例,共有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穿刺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16例冠心病患者(男9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44±9.40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2例桡动脉穿刺虽成功但试行球囊扩张失败,其余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共扩张病变血管135支(前降支69支,回旋支26支,右冠状动脉39支,静脉桥血管1支),治疗病变148处(A型15处,B型106处,C型27处).98例患者的105支血管植入支架共110个,1例行旋磨术,1例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25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穿刺局部大量出血需输血者1例,局部较大血肿2例,肘动脉分支穿孔1例.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但穿刺较困难,导引导管支撑力较差,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97例冠心病患者男性6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6.44±6.20)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结果:93例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3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但头臂干迂曲、升主动脉扩张,在造影后改行股动脉途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术(PCI)成功。扩张病变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32支,前降支52支,回旋支13支。97例患者靶血管植入支架共221个。21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2例,桡动脉闭塞2例,前臂皮下淤血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时间、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近8个月来100例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经桡动脉(A组50例),股动脉(B组50例)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相似(94%vs90%,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总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62±14与62±10min,P>0.05)。但A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B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功率相似,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成人右侧桡动脉舒张期最大内径分布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从1977年Grutzg开展首例经皮冠状动脉(冠脉)成形术以来,经过2 0余年的发展,经皮冠脉介入(PCI)疗法已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术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的动脉途径以经股动脉途径为主。其主要优点是穿刺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但其主要缺点是局部血肿发生率高,常规动脉压迫病人痛苦大,住院时间延长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脏介入治疗采用上肢的经桡动脉途径,其特点是动脉压迫方便,血肿少见,病人不需要卧床,痛苦少,住院天数减少。其缺点是桡动脉较细,穿刺有困难,导管操作较复杂。我国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TRI)较晚,成人桡动脉内径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对本院2006年6月2008年3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2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桡动脉穿刺成功196例,成功率为98.0%,桡动脉插管成功194例,成功率为97.0%。46例患者成功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2例,迷走反射2例,桡动脉痉挛12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6例,前臂肿胀4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认为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限制,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经股动脉穿刺,但临床上出现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桡动脉穿刺行PTCA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2年2月568例PCI严重并发症类型、发生率等,并分析与PCI严重并发症有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结果在研究期间,568例PCI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76%,经积极干预无一例死亡。严重并发症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冠脉穿孔、支架内血栓、冠脉痉挛、无复流、纵隔血肿、室颤。结论随着经验积累,PCI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通过严格的围术期管理以及细心的手术操作有望把PCI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