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娟  刘利成  段超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2000-2002
目的:优化中药水蛭中抗凝血酶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为中药水蛭中抗凝血酶物质的提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测得的水蛭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计算出水蛭素的比活力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在温度为70℃下提取3次,每次30m in。结论:实验优化了中药水蛭中抗凝血酶物质的提取工艺,为传统中药水蛭中抗凝血酶活性物质的提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健脑益智胶囊中水蛭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抗凝血酶活性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蛭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优选确定的工艺条件为8倍量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健脑益智胶囊中水蛭的提取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肾康微丸中水蛭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方法以水蛭醇提物的抗凝血活性为主要指标,醇溶性浸出物得率为辅助指标,首先考察了水蛭乙醇提取的温度;并采用正交实验对水蛭的乙醇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亦确定了提取次数.结果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乙醇浓度对提取有显著性影响.结论确定乙醇提取水蛭的最佳工艺为,加6倍量60%乙醇,60℃提取2次,每次1h.  相似文献   

4.
抗凝血酶滴定法优化水蛭煮散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优选水蛭煮散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抗凝血酶滴定法测定水蛭中抗凝血酶活性物质含量。以粉碎度为指标,筛选粉碎设备,考察水分对水蛭煮散粉体的影响;以浸膏得率和抗凝血酶活性物质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粉碎度、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温度及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与传统饮片进行比较。结果:水蛭煮散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取水蛭最粗粉,加20倍量水浸泡10 min,于100℃煎煮提取3次,每次20 min;抗凝血酶活性物质转移率达93.31%,高于传统饮片的52.44%。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水蛭煮散具有效率高、时间短、能耗低、环保等优点,为水蛭煮散的工业化生产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水蛭的提取及精制工艺,为水蛭提取物入制剂工艺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依正交试验法,逆流循环提取技术,以效价法检测抗凝血酶活性为指标,对水蛭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运用膜分离技术对提取液进行精制。结果:最佳工艺为以12倍量0.9%氯化钠溶液提取5 h,循环3次最好,选择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3和0.5×103的膜即可达到精制的目的。结论:该提取、精制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正交试验法、R语言结合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两种方法对水蛭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法:以水蛭中水蛭素的抗凝血酶活性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提取考察,同时运用R语言结合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对正交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目标寻优,比较分析两种方法从而得到水蛭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试验筛选后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20 min、液料比10∶1、提取次数3次。R语言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90 min、液料比12∶1、提取次数2次。网络预测值为328.37 U/g,验证试验平均值为327.19 U/g,相对误差为0.36%,表明网络预测性良好。结论:该实验同时应用正交设计和R语言数学建模对水蛭提取因素进行考察以及两种处理方法比较分析,R语言环境下数学建模在利用正交试验数据的同时,弥补了正交设计的不足,可用于水蛭素提取工艺的分析和预测,同时为实现中药有效成分的目标寻优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中药水蛭中抗凝血酶活性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以提取温度,生理盐水用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进行实验.以测得的水蛭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计算出水蛭素的比活力做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实验.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溶剂量,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次数为两次.结论 该方法可为中药水蛭中抗凝血酶活性物质的提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考察水蛭提取物的抗凝血生物活性,确定水蛭的最佳提取工艺,保证水蛭抗凝血活性成分获得最大保留。方法:选择浸泡时间、煎煮次数、煎煮时间、水与水蛭质量比为考察因素,按L9(34)正交设计因素水平表排列,考察水蛭提取物得率和提取物的凝血酶效价。结果:水蛭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水蛭药材先用10倍量的水浸泡4h,加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5h。结论:水蛭经水提、乙醇精制后凝血酶活性依然保留完好,得率与凝血酶效价呈正相关。此工艺对水蛭提取物的生产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9.
水蛭的湿法超微粉碎提取及其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华明  付廷明  郭立玮  刘峰  张伟 《中草药》2013,44(15):2079-2084
目的 优选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水蛭的最佳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浸泡时间、提取温度和粉碎时间为自变量,根据Box-Behnken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抗凝血酶活性为响应值,对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水蛭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12,浸泡时间为4.9h,提取温度为6.5℃,粉碎时间为12 min,其抗凝血酶活性达到20.13 U/g.结论 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技术适用于水蛭的提取,本实验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低温炮制工艺对水蛭水溶性蛋白组成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厚伟 《中药材》2007,30(3):272-275
目的:研究低温炮制工艺对水蛭水溶性蛋白组成及其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水蛭的低温炮制采用液氮快速冷冻和冷冻干燥技术;传统炮制参照2005药典;不同炮制工艺水蛭的水溶性蛋白组成的差异检测采用SDS-PAGE,定量分析采用Scion Image软件;不同炮制工艺水蛭的水溶性蛋白组分的纤溶活性鉴定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溶栓活性分析采用体外溶栓试验。结果:低温炮制工艺的水蛭水溶性蛋白组成比传统炮制工艺丰富,不仅SDS-PAGE蛋白条带的数量与浓度显著高于传统工艺,而且纤溶活性也显著高于传统炮制工艺。结论:不同炮制工艺对水蛭水溶性蛋白组成与溶栓活性有显著影响;在防止水蛭中蛋白质类活性成分的降解、变性与失活方面,低温炮制工艺优于传统炮制工艺。该工艺适用于以蛋白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动物药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水蛭活性成分的提取效果,优化出水蛭活性成分配方,制备水蛭多肽气雾剂。方法以凝血酶时间为指标,采用脱脂、水提醇沉、胃蛋白酶酶解法分别提取水蛭活性成分,检测不同水蛭多肽溶液配方的稳定、防腐、防沉性,并自主设计微型超声雾化器。结果胃蛋白酶酶解法提取效果最佳,水蛭多肽溶液优选配方为水蛭胃蛋白酶酶解上清液∶甘油(V/V)1∶1.5,甘露醇2g/L,山梨酸钾1.5g/L。结论水蛭多肽气雾剂,鼻腔吸入,给药自行控制,使用方便,不需面罩,无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择最佳工艺路线,确定水蛭提取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对水蛭进行提取。以双缩脲比色法结合凝血酶滴定法计算其比活力为指标,考察煎煮时间、乙醇浓度、醇沉时间和加水量对水蛭提取物的影响。结果与结论:(20+10)倍水煎煮(60+30)min后,提取液80%乙醇醇沉24h条件最佳。  相似文献   

13.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脑通颗粒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脑通颗粒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方中药材除水蛭外以8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药渣与水蛭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为最佳工艺.结论 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复方水蛭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复方水蛭口服液中的水蛭为主要研究对象,用含氮物质的提取率和药效学试验数据为指标,比较了醇提、水提以及先醇提再水提3种制备工艺的提取效果,并制订了水蛭制剂新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炮制对水蛭体外溶栓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取法和仿生提取法对水蛭净制品、烫制品、酒制品进行提取,选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和纤维蛋白原平板法,以平板上透明圈面积为指标进行纤溶活性测定;并建立体外血栓模型,通过血凝块的失重比进一步评价水蛭不同炮制品的溶栓活性。结果:水蛭在炮制前后均能在纤维蛋白平板上产生透明圈。采用水提取法时,烫制品和酒制品的溶圈面积减小,炮制后纤溶活性降低,活性顺序为:净制品酒制品烫制品。而采用仿生提取法时,显示烫制和酒制后水蛭纤溶活性升高,活性顺序为:烫制品酒制品净制品。体外血栓模型中,血凝块失重比结果与纤溶活性测定结果一致,采取水提取法时,炮制使溶栓活性降低,而采用仿生提取法时显示炮制使溶栓活性增加。结论:与水提取法比较,仿生提取法更符合水蛭经口服后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其结果更有说服力。传统炮制可增强水蛭溶栓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水蛭素的双水相萃取-凝胶色谱联用提取法。方法 以抗凝血酶活性单位(ATU)为指标,在优化双水相萃取工艺条件基础上,建立以广西菲牛蛭消化液为原料的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凝胶色谱联用提取水蛭素新工艺。结果 在所考察的实验范围内,水蛭素对照品双水相萃取最佳工艺条件是:PEG 2000、(NH4)2SO4、NaCl质量分数依次为22%、20%、0.04%,萃取液温度35 ℃、pH 6.0;萃取物经凝胶色谱除杂以后,得到纯度较高的产品。实验建立的提取工艺处理水蛭素对照品ATU回收率达到81.92%,粗提液分离纯化及小规模工艺放大实验ATU回收率分别为80.34%、80.36%。所获产品比活性达到3 210.27 ATU·mg-1、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光谱扫描结果与水蛭素对照品相同。结论 双水相萃取-凝胶色谱联用提取水蛭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两种水蛭抗凝血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伟  胡志厚 《中药材》1993,16(6):33-35
本文比较了国内最常见的两种水蛭品种的不同提取工艺处理后的抗凝血酶活性,发现非高温处理的日本医蛭抗凝血酶活性明显强于宽体金线蛭。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水蛭提取液对体外培养LEC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水蛭提取液对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生长的影响,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作用强度。方法:以五种常用中药提取法(水醇双提法、乙醇回流法、水提法、水提醇沉法、渗滤法)提取水蛭;植块培养法体外培养牛LEC,各方法水蛭提取液组以等比组距设置药物浓度,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LEC各24、72h;以MTT法测定OD值,并计算细胞抑制率,以克贝尔法计算各提取液组24、72hID50值。结果:水蛭渗滤液24hID50与水蛭水醇双提液、水蛭乙醇回流液24hID5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水蛭水提醇沉液24hID50与水蛭乙醇回流液24hID5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五种水蛭不同方法提取液均能不同程度抑制体外培养LEC的生长,其中水提醇沉液、渗滤液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水蛭不同提取工艺的抗凝溶栓作用;初步确定水蛭酶解产物的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通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试验及纤维蛋白平板试验,比较水蛭胃蛋白酶酶解、胰蛋白酶酶解、仿生酶解、醇提、水煎提取物的体外抗凝与纤溶活性差异。采用Sephadex G-100凝胶柱色谱法对优选提取物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并采用MALDI-TOF-质谱法对其组成进行分析。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在相同的剂量下,水蛭胃蛋白酶酶解物可明显延长大鼠APTT,并具有较强的纤溶作用,其余几种提取物的作用不明显。胃蛋白酶酶解物经Sephadex G-100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的活性部位经MALDI-TOF-质谱法检测为分子量在700~3 200之间的一组寡肽。结论:胃蛋白酶酶解是水蛭较为理想的提取方法,其有效部位的组成为寡肽。  相似文献   

20.
疏血通药物注射剂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血通药物注射剂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水蛭和地龙制备成疏血通药物注射剂,应用紫外分光检测器对其中次黄嘌呤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次黄嘌呤的提取率,并考察了每种提取方法的工艺参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疏血通药物最佳提取条件:乙醇浓度为80%,提取时间为2h,提取温度70℃。药物中次黄嘌呤平均含量为1.25%。结论:合理的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温度是疏血通药物注射剂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