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本院收治的6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3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上如何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及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临床病例及治疗方案。结果:经积极治疗9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死亡14例,76例痊愈。结论:对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经局部治疗配合全身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虎清胃汤治疗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OIOFR)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字法将所选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药敏试验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白虎清胃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为13.33%,观察组为6.67%,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白虎清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可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蒙药哈布德仁—9味(治疗组)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并与西药抗生素进行对照观察,效果较为满意,为今后临床更好应用蒙药提供参考资料。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门诊诊断为智齿冠周炎,牙根尖周围炎伴局限性蜂窝织炎,间隙感染者共121例。男性50例,女性71例;年龄10岁~66岁。临床表现口腔颌面部皮肤潮红、肿胀(无波动),疼痛明显,开口明显受限,伴有发热(37.7~38.8℃),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9.4~10.5×109/L,中性白细胞0.70~0.80。临床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对照组35例。1.2 治疗药物 治疗组:采用蒙药哈布德仁—9味,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尽量缩短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程,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我科2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归类进行临床治疗分析.结果:22例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与全身因素关系重大,临床治疗要以综合治疗为主,临床穿刺与引流亦较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佐治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方法选择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观察组口服中药汤剂加局部外敷,并同时应用抗生素,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生素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佐治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可减少抗生素用量,降低其副作用。减少切开引流率,缩短病程促进了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研究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给予七叶皂苷钠的效果。方法:98例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之前1d采取七叶皂苷钠治疗,20mg七叶皂苷钠加0.9%氯化钠250ml,静脉注射,1个疗程为5d;对照组患者采取0.9%氯化钠250ml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1个疗程为5d;两组患者同时进行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感染、肿胀、瘢痕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感染、瘢痕发生率(20.4%、6.1%、2.1%)显著低于对照组(38.8%、12.2%、1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治疗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能够快速消除肿胀、预防感染、减少瘢痕产生,应用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脓肿的不同引流方法对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60例因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脓肿入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B组患者采取改良负压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测定引流前后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NEUT)计数,比较穿刺部位疼痛程度和脓肿范围、术后张口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引流后3 d B组患者的WBC、CRP、NEUT高于A组;引流后24 h、引流后1周B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高于A组;引流后1周B组患者的脓肿直径大于A组;A组张口度、张口度缓解值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和改良负压引流术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脓肿的治疗中均有良好效果,且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术后患者痛苦程度更低,恢复更快,在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脓肿时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在口腔颌面部肿物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行口腔颌面部肿物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精细护理方法,对比两组DVT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对比,观察组DVT发生率(2.86%)与临床护理满意度(97.1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护理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物术后能够有效避免DVT的发生,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与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牙列间隙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取可摘局部义齿治疗,B组采取正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B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列间隙患者临床开展正畸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修复后患者牙齿咬合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早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脱水、降颅压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口服或鼻饲活血化瘀中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血肿、水肿、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明显高于对照组(6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肿大小、水肿体积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血肿水肿体积、NIHS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验证中西医结合早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确切,明显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1疗程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提高治愈率及疼痛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6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患有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4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患者采取中药内服与外敷联合治疗方法;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口服泼尼松、布洛芬胶囊等西药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各自治疗方法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数据指标和病症复发率。结果:治疗组通过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方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治愈22例,好转4例,未治愈6例,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等西药方法进行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治愈13例,好转8例,未治愈11例,总有效率65.63%。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改善,但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P〉O.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实验室数据指标上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症状恢复上面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方法具有明显效果,且患者无不良反应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补饮结合穴位贴敷对脾肾两虚,兼夹肝气郁结、心肾不交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8例CF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加穴位贴敷组41例,口服中药组41例,口服乌灵胶囊组36例,观察三组临床疗效,及疲劳、睡眠障碍和主要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中药合穴位贴敷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7.6%、24.4%,乌灵胶囊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7.8%、2.8%,两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合穴位贴敷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8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组治愈率(7.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补饮合穴位贴敷治疗CFS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与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0例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的患者,分为保妇康栓组(110例)、干扰素组(100例)及联合用药组(11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HPV-DNA负荷量、HPV的转阴率及宫颈糜烂治愈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HPV-DNA负荷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的HPV转阴率达92.8%,明显高于单药组的59.1%和干扰素组的6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的宫颈糜烂治愈率为84.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干扰素能有效治疗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介入针刺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分析。方法:将60例贝尔面瘫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鼠神经因子介入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方案组),每组各30例。于治疗28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28d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63.33%,愈显率90.00%;而对照组痊愈率40.00%,愈显率66.67%。两组间痊愈率和愈显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量表分级情况中,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治疗结束后分级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贝尔面瘫急性期常规针刺治疗方案中迅速、短期介入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提高疗效,有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减低费用负担,值得门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脾同治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方法:将依据诊断标准诊断为甲状腺结节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观察组50例,给予自拟养肺阴、健脾气、化痰散结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口服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经统计学处理,痊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大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发结节以最大者计入);各组治疗前后的FT3、FT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TSH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SH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肺脾同治自拟中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安全性优于单纯口服甲状腺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服壮骨片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证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常规方法(扶他林+弥可保+腰椎牵引)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壮骨片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43.3%,对照组为2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积分、直腿抬高试验积分及主要症状体征总积分2组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直腿抬高试验积分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0.3%,对照组为34.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服壮骨片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证疗效显著,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人参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合并先兆流产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人参煎剂,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黄体酮针20 mg,每日肌肉注射1次。对照组予黄体酮针20mg,每日肌肉注射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孕6周两组β-HCG和P(孕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多,孕9周时治疗组β-HCG、P(孕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妊娠激素变化情况来看,治疗组更能促进妊娠激素的分泌;同时观察血清TNF-α治疗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增加甾体激素的分泌,及抑制血清TNF-α的表达,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合并先兆流产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外用治疗过敏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为过敏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过敏性皮肤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外用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ES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药物口服治疗,药物外用治疗过敏性皮肤损伤有更加明显的疗效,能改善病情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