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特征.方法:用常规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方法对正常有毛BALB/c小鼠及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12日龄左右发生脱毛现象,2周左右时除触须外全部脱净,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1月龄时无毛小鼠透过皮肤可见内脏,老龄时头部、腹部和体侧形成明显的皱纹和褶痕,似犀牛状,指甲过度生长.组织学发现BALB/c无毛小鼠毛囊瓦解,形成椭圆囊,真皮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包囊,并且随年龄增长而扩张;无毛小鼠皮肤电镜扫描可见表面有许多鳞片状、泡沬状、角化物质沿皮肤沟排列;切面可见角质化的皮肤包囊和真皮包囊,真皮内弹性纤维排列凌乱.结论:BALB/c 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结构特点较有毛小鼠更接近于人,可作为新品系应用于皮肤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无毛小鼠同类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培育包含无毛基因的同类系小鼠新品系,明确无毛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方法:将无毛基因通过杂交互交导入法分别导入615、C57BL/6、BALB/c、DBA/2共4种近交系。结果:已完成4代导入杂交的第1代、第3代均表现有毛,第2代、第4代互交育出615、C57BL/6、BALB/c、DBA/2共4种无毛小鼠,其脱毛规律同豫医无毛小鼠。结论:无毛基因可以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对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BALB/c小鼠进行遗传检测,旨在分析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方法选取38个微卫星DNA位点结合荧光PCR技术和STR扫描基因型来检测BALB/c突变卷毛小鼠、无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三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 38个微卫星位点在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有27个微卫星位点相同,有11个位点存在差异,其突变率为28.9%(11/38);BABL/c突变无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有30个位点完全相同,8个位点存在差异,其突变率为21.1%(8/38);而BABL/c突变卷毛小鼠与无毛小鼠间也有12个位点存在差异。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突变率较高,且明显高于无毛小鼠,证明了卷毛小鼠突变与无毛小鼠突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突变系,为今后研究和开发应用BALB/c突变卷毛小鼠提供可靠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YYHL)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并与Mus muscnlus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测出YYHL DNA序列1 824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816 bp,其不同之处有27处,变异方式包括插入、缺失和点突变.其中在12外显子中有一无义突变(G→A),导致该部位由编码色氨酸的UGG转变为终止密码子UGA.结论:YYHL无毛性状的产生可能与基因组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Unev无毛小鼠的无毛性状与无毛基因(hairless gene,hr)的相关性.方法 参照Gen-Bank上公布的小鼠的hr序列,设计5对引物,用RT-PCR方法对本单位培育的Unev无毛小鼠hr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克隆与分析.结果 获得了Unev无毛小鼠及野生型hr的全部编码区序列(3546 bp).Unev无毛小鼠hr基因与野生型小鼠hr基因的长度及序列完全一致,同源性为100%.与GenBank上发表的国外小鼠hr基因序列(Z32675)相比,同源性为99.7%,共10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2个碱基突变导致了相应的氨基酸突变;和昆明小鼠的hr(AY547391)相比,同源性为99.6%,共12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3个碱基突变导致了相应的氨基酸突变;但这些突变是由种属差异造成的.结论 Uncv无毛小鼠的无毛性状产生与hr基因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豫医无毛小鼠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二者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对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程度。结果 本实验共测出豫医无毛小鼠DNA序列1746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733bp,两者不同之处有32处,均位于内含子,突变形式包括插入、缺失和点突变。结论 无毛性状的产生可能与内含子中的插入、缺失和点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豫医无毛小鼠与其他物种间无毛基因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并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小鼠、大鼠、猴和人的无毛基因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生物学分析.结果:获得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全长4 014 bp的cDNA序列 (GenBank 登录号:AY547390).豫医无毛小鼠与国内外报道的2种小鼠、大鼠、猴、人等5种动物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9.7%、94.3%、 81.7%、 81.8%,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9.8%、99.7%、94.5%、79.8%、80.0%.结论:无毛基因是一个高度保守基因,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血液学指标与正常BALB/c小鼠之间是否存在突变差异。方法选择6周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正常BALB/c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8项血液常规指标;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5项血清电解质及生化指标,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白细胞、平均血细胞容积、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性别及组间结果与正常小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BALB/c突变卷毛小鼠Na+、K+和Cl-的性别及组间结果与正常小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丙氨酸转氨酶、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性别和组间结果与正常小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正常BALB/c小鼠的部分血液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这为今后研究和应用BALB/c突变卷毛小鼠模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同类系(Congenic strain)小鼠是一类除特定基因外遗传背景高度一致的近交系小鼠品系。建立同类系小鼠可使遗传背景标准化,即可在同一遗传背景下比较某基因位点上不同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又可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研究同一基因与遗传背景及其他基因的关系,清除杂合遗传背景对某些突变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且有利于对复杂的多基因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0.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部分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及人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做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确定该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结果:克隆测序结果为一923 bp的片段,相当于Genbank上公布的小鼠无毛基因cDNA序列的3 150~3 565 bp位置,包含4个外显子(外显子13~16)及3个内含子(内含子13~15);与本室以前所测昆明小鼠无毛基因部分DNA序列100%同源,其外显子部分共416 bp,可编码138个氨基酸,与国外公布的小鼠、大鼠、人的无毛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5%、8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7.8%、84%.结论:①克隆定序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DNA序列;②排除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突变发生于本段序列的可能;③无毛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同源性很高,应属保守基因,其蛋白质产物可能在一些基本的调节途径中起重要作用,推测豫医无毛小鼠的无毛基因可能也位于14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DNA原位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位PCR技术对检测基因组变异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原位PCR检测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并以健康昆明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PCR反应液不加Taq DNA聚合酶、不加引物和引物不带生物素作为对照。结果: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和脾石蜡组织切片中检测到清晰的杂交信号,而且杂交信号位于细胞核内;4组对照均未出现杂交信号。结论:原位PCR在基因组变异检测方面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豫医无毛小鼠生殖及乳腺功能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皮肤无毛对豫医无毛雌鼠的生殖、乳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无毛雌性小鼠与正常小鼠交配,统计胎次,妊娠,胎产子数,离乳数,离乳率。并与有毛雌鼠比较。结果:无毛雌鼠卵巢发育正常,乳腺发育基本正常,但泌乳能力差异很大,功能正常的只有30%,与有毛雌鼠相比,无毛雌鼠妊娠率(23%-70%),胎产子数(5.3-6.8)、离乳数(0-1.5只)及离乳率均低(0-26%),幼鼠死亡率高(74.6%-100%)。结论:皮肤无毛导致无毛小鼠泌乳能力、生产繁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立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原位PCR荧光检测方法。方法应用原位PCR的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中期染色体标本的无毛基因进行检测,并设立PCR反应液中无Taq DNA聚合酶、无引物、无bIo-11—dU/TP等进行多组对照。结果染色体标本上出现1—2个黄绿色的扩增信号,而对照组则无。结论本实验为以后进行该基因的精确染色体定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豫医无毛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技术对豫医无毛小鼠进行骨髓微核实验研究。结果:(1)豫医无毛小鼠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与正常昆明小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2)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豫医无毛小鼠与昆明小鼠骨髓微核率均显著升高,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豫医无毛小鼠与昆明小鼠自发微核率相似,对环磷酰胶诱变剂的敏感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培育的豫医无毛小鼠(YYHL)肝脏功能正常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测8项指标中雌雄小鼠间无显著性差异。ALT,AL值高于文献报导的正常昆明鼠。G值偏低,AKP,TBIL,TP与文献报导基本一致,提示豫医无毛小鼠部分肝脏功能指标正常值已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豫医无毛小鼠(YYHL)胸腺组织学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病理组织学和流式细胞术观察2个月龄和6个月龄YYHL和昆明小鼠(n=10)胸腺结构及淋巴细胞哑群改变.结果:6个月龄YYHL胸腺湿质量、胸腺指数、皮质比例、CD4<+>CD8<'->、CD8<'+>CD4<'->/CD4<'+>CD8<'->分...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豫医无毛小鼠的22个骨髓细胞G显带核型,并以正常昆明小鼠做对照,两小鼠G显带标本均能观察到显示大带和小带的两种带型细胞,根据其带型能区分各号染色体,两种小鼠大带带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突变系无毛小鼠近交系的繁殖性能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突变系无毛小鼠近交系的繁殖性能,找出最佳保种方式。方法:从21代到29代分别采用无毛纯合子雄性与有毛杂合子雌性、无毛纯合子雌雄、无毛纯合子雌雄、有毛杂合子雄性与无毛纯合子雌性4种酱方式,对其生产胎数、胎平均产仔数、离乳数、无毛小鼠的生产机率等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前2种交配方式,生育小鼠中均有无毛小鼠,生产胎数以2或3胎为主,平均产仔数和平均离乳率无明显差异,但无毛纯合子雄性与有毛杂合子雌性交配,无毛小鼠的生产机率明显高于有迁杂合子雌雄交配(P<0.01)。后2种酱方式,无毛纯合子雌性受孕较难,即使受孕,所产仔鼠于生后不久全部死亡,无一存活至离乳日龄。结论:无毛突变系的繁殖保种最好采取无毛基因纯合的雄性(具有繁殖力)和有毛杂合的雌性交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