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PM下肢功能训练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68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CPM实验组(134例)和对照组(134例)两组进行对比,CPM实验组应用CPM装置进行训练,对照组不使用CPM,只由专业医务人员指导,鼓励患者主动、被动功能训练,观察两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CPM实验组在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优于对着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患者应用CPM装置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应用CPM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CPM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268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4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常规术后抬高患肢及术后24 h鼓励和指导患者做主动肌力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CPM装置进行训练,观察两组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应用CPM装置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持续被动活动对下肢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持续被动活动(CPM)装置对下肢手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267例下肢术后患者依其意愿分为 CPM组(162例)和对照组(105例),CPM组早期应用CPM装置,对照组由专业医师指导,鼓励患者进行患肢主、被动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术后 10 天和 1 个月时,CPM组患者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和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 <0.05~0.01)。结论 下肢术后患者早期应用CPM装置有利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坐位和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CPM)训练对下肢骨关节疾病术后关节活动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100例下肢骨关节疾病术后存在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50例进行坐位CPM机训练,50例患者进行卧位CPM机训练。两组患者同时进行中药烫疗、关节松动及肌力训练。结果坐位进行CPM训练优秀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坐位进行CPM训练可提高CPM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以持续主被动活动联合为理论基础,通过模拟人体运动,刺激机体的自然复原力,发挥组织代偿作用。目的:动态观察并了解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康复作用。方法:将20例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行肢体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被动训练装置CPM机行功能锻炼,治疗间隙2组均采用心理疏导、低频脉冲电疗和红外线等物理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后屈、前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同时实验组股四头肌肌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个月后的后续治疗,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后屈、前伸活动度有了进一步的改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说明早期采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或CPM机配合心理疏导、低频脉冲电疗和红外线等治疗均能明显提高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同时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具有恢复患者股四头肌肌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73例下肢手术后患者行肢体持续被动运动(CPM),结果良好。证明了做好患者下肢术后的CPM及护理,对防止膝关节粘连和僵硬有积极作用,使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得到尽早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髋部手术后患者使用四肢血液循环泵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37例行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间歇性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I周后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明显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髋部手术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配合间歇性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能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降低髋部手术总者未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奚爱芬  姚克勤  卞晓萍  张超先 《护理研究》2006,20(11):2869-2870
[目的]观察下肢术后早期停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病人尿潴留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手术后应用PCEA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于术后早期停用PCEA至排尿,但最长不超过5h,对照组持续开放PCEA,比较两组尿潴留和疼痛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疼痛的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手术后早期停用PCEA能有效地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而镇痛效果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活动方案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术后2天内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临床表现,监测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第1~2天,观察组患者肢体温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2天,观察组踝上5 cm、髌下10 cm肢体周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髌上10 cm肢体周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天,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A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降低DVT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后局部冰敷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局部冰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颈部肿胀情况、引流量等。结果:实验组在疼痛程度、颈部引流量、颈部肿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后局部冰敷可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背景:国内外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康复有较多的研究,但往往局限于一种康复方法。目的:分析系统康复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5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置换前给予康复指导,置换后由康复治疗师给予康复锻炼,同时行CPM锻炼和冷敷,对照组给予传统CPM锻炼。结果与结论:干预组置换后24h~6d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2d~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2,6周时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局部切口并发症发生。说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系统康复可加快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住院期间进行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住院脑卒中患者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64例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70例为观察组。2组均按常规给予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家属进行强化康复知识教育,包括康复评定并制定康复目标、并发症相关知识、康复训练及护理技能、心理治疗及出院康复指导等。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上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及B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随访6个月后,2组上肢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干预1个月时提高(P〈0.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MA及BI评分2组较干预1个月时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强化康复知识教育可以明显降低偏瘫上肢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改善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和实验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压力治疗仪),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第2个月末淋巴水肿发生率、发展程度及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和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患者治疗后自觉肢体轻松舒适,无肿胀、沉重感,并且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梯度压力治疗仪,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促进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经住院治疗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只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及常规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术后患者无痛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无痛康复护理方案在膝关节术后镇痛中的作用,并与传统护理方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7月在我科实施膝关节手术的12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按照无痛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睡眠、活动等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120例患者进行结果分析:(1)术后3d实验组患者的静息痛、活动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术后3d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3)术后实验组患者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90°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时的实验组平均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4)实验组的出院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痛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减轻膝关节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士对疼痛的认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出院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同时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可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下肢功能训练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98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持续被动运动实验组(199例)和对照组(199例)2组进行对比,持续被动运动实验组应用持续被动运动装置进行训练,对照组不使用持续被动运动,只由专业医务人员指导.鼓励患者主动、被动功能训练,观察2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持续被动运动实验组在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应用持续被动运动装置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管理及其疗效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杜金刚 《中国康复》2010,25(4):270-27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康复管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70例膝TKR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85例,均接受TKR手术及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术后CPM机功能训练。康复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制定管理程度: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分期康复治疗,主要为呼吸、肌力及关节活动度(ROM)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步态和独立转移能力训练。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ROM测定。结果:术后7及14d时,2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ROM测评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0.01)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0.01)。结论:TKR围手术期康复管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后CPM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后患指使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仪进行功能锻炼的恢复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对35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患者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20例术后使用CPM仪进行功能锻炼,15例术后未使用CPM仪进行功能锻炼。观察肘关节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CPM组最终患者肘关节屈曲平均125°;伸直差值平均24.5°;旋前平均80°;前臂旋后平均75°。活动能力(ADL)基本正常,X线检查骨折愈舍好,无骨化性肌炎,较空白对照纽好。CPM组优评率为90.0%,空白对照组优评率为33.3%。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早期系统地采用CPM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缩短疗程,防止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19.
帅记焱  刘雅丽 《中国康复》2013,28(6):437-438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运动再学习疗法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S)、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价法、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CN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运动再学习疗法较传统康复治疗方法更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