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胃脘痛兼梅核气隋××,女,40岁,工人. 初诊(78年7月30日):胃脘痛时作三年,常因受冷、生气而诱发,并伴有腰疼、呢逆、咽中似有物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月经量少,紫黑.望其面色青黄,唇龈青紫,舌黯有瘀斑,舌尖有瘀点.切其六脉沉弦.病系胃脘痛兼梅核气,证属肝胃不和,瘀血内阻.治宜疏肝和胃、活血化瘀.处方:五灵脂10克元胡10克赤芍10克三棱10 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桂枝10克枳壳10克木香6克山楂10克甘草3克.并肌注丹参注射液(每日两支),胃脘部贴伤湿止痛膏.上方加减服药15剂后,患者胃痛已止,咽喉已利,面色转正常,舌质红  相似文献   

2.
失音治验     
病例:卢××,女,32岁。诊断日期:1985年2月7日。患咳嗽、胸痛,发热微有恶寒两天,其夫用苏叶、生姜、红糖等为饮与服之。少顷,发热汗出,声音重浊,咳嗽、痰黄稠,口燥,咽干而痛,苔黄膩,脉滑数。证属痰热犯肺,肺失清肃。治以清肺利咽,泄热化痰。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克、石膏30克、杏仁12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射干10克、鱼腥草15克、虫蜕6克、苡仁15克、甘草3克。二剂痊愈。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三年来运用自拟“宣降梅核汤”治疗梅核气,收效甚好。其方由桔梗9克、枳壳12克、苏梗8克、木蝴蝶8克、灵仙20克、郁金15克、射干15克、旋复花12克组成。具有宣肺快膈、豁痰利咽等作用。痰多胸闷加全瓜蒌、远志;觉喉梗咽阻者加急性子、甘松。陈××,女,38岁。1983年7月初诊。三月前因其亲兄病故而抑郁悲恸,不久,遂感咽喉梗介,有如炙脔。伴见胸闷太息,胁胀噫气。脉细沉,舌淡红,苔薄白。曾服半夏厚朴汤、逍遥散数帖鲜效。《内经》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此乃肺气不舒、宣降失常之  相似文献   

4.
陈××,女,41岁。1987年11月22日诊。患者形体肥胖,自诉咽中如有物堵塞反复发作六年余,加重一月。一个月前因家庭纠纷发生口角,遂感咽喉吞咽困难伴嗳气频频,厌食不饥,曾服“舒肝健胃丸”及中药汤剂,效果不佳,而自疑“食道癌”,遂到省二院做食管X线吞钡及食管脱落细胞检查,皆未发现异常,诊为“癔症球”。查:舌质胖边尖红、苔薄微黄腻,咽部轻度充血,脉沉细弦。证属肝胃气火上逆,痰热结聚咽喉之梅核气。拟平降肝胃上逆之气火,化痰。药用旋复花(后下)10克,  相似文献   

5.
梅核气一证,多由七情郁结、气阻中脘,与痰火搏结上逆咽喉而成,日久不愈,伤耗阴津,多呈阴虚之证。初觉咽部不适或疼痛,继之咽中如有物梗塞,如梅核、如炙脔,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如遇情志不舒则症状加重,心情舒畅时则感觉轻松。久治不愈,渐至胸闷纳呆,呃声频繁,...  相似文献   

6.
卢×,女,44岁,南京市太阳沟小学教师。于1987年8月14日初诊。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发精神抑郁症,经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三月,未愈出院。刻诊神志清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咽中有痰,夜不安寐。平时郁郁寡欢,呆钝不语,孤僻怠惰,发则狂躁多言,烦乱不安,气力愈常。舌尖红、苔少,脉细弦数。痰火内郁,心包受蒙,治拟龙胆泻肝汤合礞石滚痰丸进退。龙胆草6克,黑山梔、矾郁金、黄芩各10克,大礞石15克,制半夏10克,陈胆星6克,制川军10克,代赭石30克,车前子12克,磁石30克,当归、赤芍各10克,丹参15克。二诊:3月21日,证情如前,痰浊略少,  相似文献   

7.
例一,于××,女,28岁。1956年4月20日诊。鼻衄不止两天,并剧烈头痛,汗出如珠,曾用安络血和仙鹤草素治疗不效。现症:盗汗,少寐,五心烦热,脉沉细数,舌质红,少苔。证属阴虚血热,虚火上炎,血溢络外所致。急用当归六散汤加味治之。处方:黄芩15克、黄连10克、黄柏12克、当归20克、黄芪10克、生地黄20克、熟地黄15克、甘草10克。服  相似文献   

8.
中风治验     
周××,女,81岁。1983年冬月初七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喉中痰鸣,小溲自遗。急送某区医院住院抢救一天后,医院催其转院,因限于经济条件,乃接回家中,邀余治疗。病状如前,昏睡更深,痰声漉漉,六脉弦劲细数。此乃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火、风、痰上冲所致之“中风”证。治宜涤痰开窍、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处方:天竺黄(打碎)10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川贝10克、胆星6克、菖蒲6克、郁金10克、白矾3克、茯苓10克、自芍30克、龟版20克、石斛15克、淡竹茹10克、生姜6克。水煎频频喂服。一剂后,神志稍复,痰声变  相似文献   

9.
咽部神经官能症(梅核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妇女患者为多。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治疗该病的经验方,效果颇佳,一般服药、三剂即愈。现报告如下: 方药组成:元参15克,香附15克,枳实10克,木香10克,白芍10克,苏子15克,板兰根30克,代赭石30克,葶苈子10克,桑皮15克,桔梗15克,甘草10克。【病案举例】陈××,女,36岁。自感咽喉不适三  相似文献   

10.
膀胱咳者,咳而遗溺是也。咳状颇剧,治疗有时也感棘手。笔者经治三例,报道如下: 例1.付××,女,65岁。87年4月3日诊。素患咳嗽,干咳少痰,咳时尿溺溢出,伴口干舌燥,舌淡苔少,脉细数无力,证属肺肾阴虚。治拟滋阴敛肺。处以:北沙参15克,五味子8克,麦冬、丹皮各10克,熟地18克,怀山药20克,山萸肉、茯苓、泽泻各12克。  相似文献   

11.
<正> 知柏地黄丸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主要针对欲念忘动,或久病耗伤肾阴,阴虚生内热,水亏则火浮。笔者举临床之验案,供同道参考。眩晕邱××,男,57岁,工人。1976年4月3日初诊。患者素有高血压史,经常头昏目眩,近几天眩晕加重,形体消瘦,耳鸣腰酸,健忘心烦,少寐口干,食少无力,手足心热,小便黄,舌质红,苔黄稍腻,脉细数,血压186/112毫米汞柱。证属肾精不足,阴虚内热,治以补肾滋阴清热。知柏地黄丸加味:生地24克山萸12克山药15克丹皮12克炙鳖甲12克广茯苓15克泽泻91克黄柏6克知母9克淮牛膝6克玄参18克水煎服。三剂后,血压154/98毫米汞柱,眩晕大减,苔黄腻已去,去黄柏,加生龙牡各30克。半月后,眩晕基本消失,血  相似文献   

12.
梅核气治疗心得福建中医学院(350003)林淑琴梅核气一症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明《赤水玄珠》卷三立梅核气病名:“……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又曰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其临床...  相似文献   

13.
医话二则     
<正> 鱼际热与肺阴虚徐××,男,41岁.70年夏秋间自觉两手大鱼际处灼热难忍,先后多处求治,均不效.素体清瘦,而大鱼际处乃手太阴肺经所循行之地;灼热感往往与阴虚火旺有关.时值夏秋之交,燥气用事,于是从肺阴虚着手治疗.拟用养阴清肺法.北沙参12克,霜桑叶6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花粉10克,生甘草3克,3剂后,所苦霍然.此后每年这季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均用上方加减而瘥.  相似文献   

14.
例一:常××,女,64岁,病历号11694。因发热二天急诊入院。诊见:体温39.8℃,嗜睡呻吟,面色无华,干咳气短,头身疼痛,口干无汗,胃脘胀痛,不思饮食,咽赤,尿黄而少,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治以辛凉甘寒之剂,银翘汤加味:忍冬藤30克连翘10克淡竹叶10克生甘草10克生地24克荆芥穗10克茯苓12克麦冬12克板蓝根12克  相似文献   

15.
乳疬治验     
赵××,男,46岁,84年7月20日就诊。半月前左乳房内生一肿块,经数处医院皆诊为“乳癖”,迭经治疗未能奏效,肿块反而日益增大,胀痛。伴有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口干咽燥,腰酸腿软。检查:左乳房中有7×6cm扁圆形肿块,中等硬度,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辨证:肝肾阴虚。(乳疬) 治则:补肝益肾。方药:一贯煎加减:沙参30克、麦冬15克、当归10克、  相似文献   

16.
<正> 中风阳亢神昏重治痰火栾××,男,63岁。1979年11月10日初诊。素有太白之风,恣食高梁厚味,脾运早已不健,日常摄入之谷肉果菜,不化为血气津液,而反酿湿生痰,久之痰化为火。日昨暴怒伤肝,阳气骤升,内风陡起,风火相煽,痰浊胶结,以致突然仆倒,不省人事,面色红赤,口噤流涎,痰声漉漉,气粗似喘,手足躁扰,口眼斜,左肢偏枯不用,小溲自遗,大便秘结。脉弦劲,数而有力,舌红尖绛,苔黄而燥。证虽属实,然体丰于外者,亦辄气弱于内,一旦正气耗散而大汗出,则脱证立至矣。姑为泻肝豁痰,开窍熄风。处方:龙胆草9克,夏枯草9克,生地黄15克,京川贝9克,陈胆星6克,水牛角30克,九节菖蒲4.5克,明天麻4.5克,石决明30克。1剂。陈关蛰30  相似文献   

17.
眩晕多因风、火、痰、郁所致,但四者互为因果。余临床以清眩汤为基础,随证加减治疗眩晕获效。清眩汤组成:钩藤30克(后熬),菊花12克(后熬),僵蚕12克,刺蒺藜15克,天麻20克(为末冲服),茯苓15克,半夏12克(先熬),白术15克,生龙、牡各30克,生石决30克。风甚加全蝎5克。(一)肝阳上扰:毛××,女,38岁。78年2月6日就诊。头痛眩晕,视物旋转如坐舟车,不敢睁眼,恶心呕吐,诊见口干,舌红,脉弦滑,拟上方加全蜗5克,生赭石30克,珍珠母30克,淮牛膝30克,冬桑叶3克。一剂显效,迭进两剂而愈。(二)血虚眩晕:王××,女,教师,40  相似文献   

18.
曲××,女,70岁。1983年1月20日诊:咳喘十余年,遇冬寒加甚,倚息不得卧,痰粘难咯,唇舌紫暗,苔白厚乏津,脉弦数。胸透诊为肺气肿,证属痰热瘀肺,投桑皮20克地骨皮15克枳实、红花、竹茹、陈皮、炙杷叶各10克丹皮9克黄芩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服9剂喘平痰清,后以  相似文献   

19.
崩漏一则     
江×,女,17岁。1982年7月8日诊。6月前,经来量多如崩,半月始尽,后2~3天又复发,服归脾益气等补益气血之剂后,反觉神倦力弱,腰酸肢软,纳差失眠。症见:面色无华,口干唇淡,舌质绛红,舌尖尤甚,脉细数而弱。辨证:阴虚血热,失于固摄。治则:养阴清热,固其冲任。方药:熟地15克、生地15克、合欢皮10克、白芍12克、山药30克、麦冬15克、丹皮12克、枣皮12克、玄参12克。  相似文献   

20.
梅核气非仅气滞痰凝,尚有郁火痰粘、风阳壅喉、肝热移肺、寒凝痰阻、气虚气滞、阴虚痰火。对此病当分清虚实,分别选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镇肝熄风汤、麻杏石甘汤、四磨饮子合苓甘五味姜辛汤、补中益气汤、清燥救肺汤出入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