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痛风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平 《新中医》2006,38(2):46-47
目的:观察痛风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口服痛风胶囊(组成:土茯苓、草薜、山慈菇、延胡索)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痛风定胶囊(组成:黄柏、秦艽、赤芍)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临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有明显降低血尿酸的作用。结论:痛风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并能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湿热痹冲剂治疗,均于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2天内症状缓解率高(P〈0.05),临床疗效相近(P〉0.05),对血尿酸的改善作用相近(P〉0.05),但对关节肿胀改善作用明显(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方能够迅速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同时具有良好的消肿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痛风饮配合醋氯芬酸钠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口服痛风饮;对照组16例口服苯溴马隆。结果:降低血尿酸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加补母泻子针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确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阿是穴刺络放血加补母泻子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缓释肠溶胶囊(戴芬)和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刺络放血加补母泻子针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合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以中药风痛宁汤口服,配合中药四黄散外敷,对照组以消炎痛、别嘌呤醇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内外合治痛风性关节炎与西药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口服秋水仙碱及吲哚美心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积分、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尿酸的含量。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镇痛效果及降血尿酸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痛风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两组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尿酸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章珍明 《新中医》2012,(10):87-89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口服治疗。观察2组即时显效率、临床疗效及血尿酸浓度的变化。结果:2组止痛即时显效率、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血尿酸浓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尿酸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火针点刺放血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即时止痛效果显著,能及时解除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3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内服,对照组则服用依托考昔及苯澳马隆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可避免化学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清痹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清痹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扶他林乳胶剂外抹,治疗组给予自制清痹散外敷治疗。结果:2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尿酸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尿酸、ESR、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痹散可有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1.
四妙丸配合依托考昔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四妙丸配合依托考昔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四妙丸配合依托考昔片)与对照组30例(秋水仙碱),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症状改善程度、血沉、血尿酸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但治疗组还可降低血沉、血尿酸水平,而且不良反应较小。结论:四妙丸配合依托考昔片可改善高尿酸血症,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副作用小,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别嘌醇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以通心络联合别嘌醇片治疗;对照组以扶他林片联合别嘌醇片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压痛等主要症状积分及血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别嘌醇片能明显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电针加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尹莹  张红星  张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683-685
目的:观察电针加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取足三里、丰隆、阿是穴)、西药组(口服消炎痛、痛风利仙)和针药组(电针加西药)3组,并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的变化,然后进行3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电针组和西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5%、90.0%、86.7%,其中针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电针组、西药组;3组患者治疗后其血尿酸均有明显的变化(P<0.05),其中针药组对血尿酸下降程度较电针组、西药组明显.结论:电针加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围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围刺法与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较佳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围刺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围刺组采用局部多针浅刺法为主,同时酌情选配4~5个远端腧穴,每日治疗1次;西药组口服吲哚美辛及别嘌呤醇,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5日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尿酸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围刺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西药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刺组血清尿酸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516.85±48.63)μmol/L、(293.77±68.45)μmol/L,西药组分剐为(509.66±51.11)μmol/L、(333.66±89.22)μmol/L,两组血清尿酸含量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刺组治疗后血尿酸含量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刺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西药组不良反应率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是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针合局部封闭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滨  王红梅  王凤艳 《中国针灸》2008,28(9):659-661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新方法。方法:将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合局部封闭组(简称电针局封组)和西药组。电针局封组予针刺加电针治疗,穴取隐白、太冲、三阴交、足三里、丰隆、阴陵泉、阿是穴等,并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西药组口服消炎痛25 mg,每日3次;口服别嘌呤醇100 mg,每日3次。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血清尿酸变化情况。结果:电针局封组有效率为96.4%,西药组为84.1%,电针局封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电针局封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3.48±1.05、0.94±0.85,西药组分别为3.45±1.07、2.11±0.91;电针局封组血尿酸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539.16±34.49)μmol/L、(376.30±52.85)μmol/L,西药组分别为(552.29±46.15)μmol/L、(425.79±48.69)μmol/L,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血清尿酸含量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局封组镇痛效果及降血尿酸效果均优于西药组(均P<0.01)。结论:电针结合局部封闭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且可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通络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口服清热化瘀通络方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关节疼痛评分、血尿酸水平变化情况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24例中显效5例(20.83%),有效16例(66.66%),无效3例(12.5%),总有效率为87.5%。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腹泻及咽痛。结论:清热化瘀通络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温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寻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温针灸及口服西药2种方法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尿酸的变化,然后进行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西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0%、75.0%;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尿酸值、症状积分指标(各项指标其自身前后对比及与西药组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且对血尿酸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慎贤  张占柱 《中医杂志》2007,48(6):521-523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汤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UA)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加味四妙汤,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两组均在治疗1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2周后观察UA、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愈显率65.0%,总有效率8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5%和72.5%(P<0.01);在降低UA和血脂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四妙汤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并降低UA和血脂水平,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予以痛风汤,对照组用秋水仙碱,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和血尿酸值及血沉值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尿酸改善优于对照组。痛风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表明,痛风汤可以降血尿酸,降低血沉、无明显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总体疗效优于秋水仙碱。结论:痛风汤能明显改善痛风急性期症状,降低血尿酸及血沉水平,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