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华  黄鹂  卢爽 《吉林医学》2008,29(22):2013-2014
目的:探讨并找出机采血小板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做好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提高机采血小板质量,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机采血小板。方法:认真分析判断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好采前宣传、采中护理、采后注意事项的告知。结果:出现献血不良反应112例。讨论:积极观察掌握献血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做好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护理工作,减少和有效的处理献血反应发生,树立捐献者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引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并预防其发生;方法:对430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67例献血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430例机采血小板者中共发生献血反应67例,占15.6%,其中发生轻型献血反应者64例,占14.9%,中型献血反应者3例,占0.7%,未发生重型献血反应。结论:只要严格掌握献血前的相关标准要求,做好献血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可以降低机采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引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并预防其发生;方法对456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72例献血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456例机采血小板者中共发生献血反应72例,占15.7%;其中发生轻型献血反应者67例,占14.6%,中型献血反应者5例,占1.09%,未发生重型献血反应。结论只要严格掌握献血前的相关标准要求,做好献血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可以降低机采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赵金光 《甘肃医药》2010,29(2):218-219
目的:了解不同献血人群与献血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从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分析不同献血人群与发生献血反应的关系,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献血反应的发生及反应的程度与献血人群有关。结论:保障献血者安全献血,在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基础上,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学生团体献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同期进行无偿献血的某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团体学生463名作为研究对象,10名采血人员分为优质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优质护理组共完成177名学生的护理,常规组完成286名学生护理,比较2组学生的献血反应情况及献血服务评价。结果常规组出现轻度献血反应率3.8%,中度献血反应率1.0%,重度献血反应率0.4%,优质护理组仅有3例轻度反应,献血反应率为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在献血宣传、采血服务、献后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献血体验和献血环境两项评分虽无显著差异,但总体评价评分优质护理组仍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学生团体的献血反应,提升其对献血反应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傅奇  秦瑶  夏代全 《重庆医学》2016,(2):243-245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时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和措施。方法重庆市血液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3种类型的仪器单采血小板7952例,共发生献血反应202例,收集发生献血反应者的健康信息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的身体及精神因素与献血反应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P <0.05);献血反应与采集机器及献血者年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枸橼酸盐中毒反应是主要的献血反应(P<0.05)。结论在采集过程中多与献血者交流沟通,并作好护理,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2005年第4季度11552名献血人群中发生献血反应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将11552名献血者分成三组比较发现,多次献血者、医务工作者、餐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严格执行健康体检标准,可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种类、先兆症状和临床表现,并根据不同献血反应进行针对性地护理,保证献血安全。方法 使用MCS、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血小板3900人次,对发生的献血反应进行分析整理和护理干预。结果 发生献血反应79例,献血反应率为2%、轻型59例,占1.5%,重型20例,占0.5%。结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主要是轻型,但对重型应特别注意,严格按《献血健康检查标准》筛选献血,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时宝红  雷庆  蒋媛媛  刘娟 《当代医学》2012,(31):126-127
目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60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献血前后进行护理,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9例,发生率为0.3%;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32例,发生率为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献血者更容易发生献血反应,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可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促进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于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站本次无偿献血者共1560例进行研究。然后研究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进食前后、献血环境以及献血者共献血的次数有关。结论:对于献血者积极做好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1.
自《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正常情况下,献血200~400ml(占全身血容量5%~10%),不会发生不良反应。由于献血者个体差异及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亦可导致献血反应的发生,甚至严重献血反应。2002年l~12月共发生45例献血严重反应,通过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姬秀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223-223
目的:运用心理护理为献血者服务,降低献血反应率。方法:针对献血者年龄、职业和文化等不同情况将心理护理恰当的运用于献血者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的整个过程。结果:2005~2006年9545例献血者献血反应率4.5%,2007年运用心理护理后5632例献血者献血反应率2.2%,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紧张、忧虑和恐惧等精神因素,使献血反应率降低,提高了献血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的宣传和发展工作.方法 对2008年1 801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者的情况详细记录及分析,并与2009年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2 039例进行比较.并就Trima和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一些献血反应的诱因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2008年机采血小板1 801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149例,占8.27%,2009年2 039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实施全过程护理干预,仅发生献血反应19例,占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选择体质量>55 kg,血小板计数高的献血者,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实践证明全过程的沟通干预有助于献血者保留、招募及其再次献血, 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并对进一步开展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介绍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要点.结果 发生献血反应14例,献血反应率2.23%.其中枸橼酸盐过敏反应3例,较严重的低钙反应1例,轻度献血反应10例.结论 做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可增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血站服务水平,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介绍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要点.结果 发生献血反应14例,献血反应率2.23%.其中枸橼酸盐过敏反应3例,较严重的低钙反应1例,轻度献血反应10例.结论 做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可增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血站服务水平,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采血车献血反应原因的正确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大兴安岭中心血站2007年-2008年两年间发生的25例献血反应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精神紧张7例,晕针2例,疲劳3例,环境原因6例,连锁反应2例,空腹5例,经过护理后均快速恢复.结论 对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正确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的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柴颖 《求医问药》2014,(21):121-121
目的:分析对初次献血者进行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减少其献血反应方面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站献血的1624例初次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14例)和观察组(810例),为对照组献血者进行常规献血护理,为观察组献血者在进行常规献血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献血后发生献血反应的几率。结果:观察组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几率为1.60%,对照组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几率为5.16%。观察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初次献血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其紧张的情绪,降低其发生献血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几率,此法值得在无偿献血活动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开展心理护理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通过观察,对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应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献血反应标准判断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程度,进行对症处理和必要的心理护理.结果 在所观察的8786例中.发生献血反应的59例,47例完成了采血,12例终止采血;终止采血中的7例在10分钟内缓解,3例在20分钟内缓解,其余2例均在30分钟内缓解.结论 在采血过程中实施对献血者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或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赵艳杰 《中外医疗》2015,(6):150-15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入选的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血站400例无偿献血者均为初次献血者,所选对象均在献血前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相关生理指标正常者可实施无偿献血。上述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献血护理干预措施:无偿献血者来献血、测定相关生理指标、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采集血液,而后献血者离开。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对象的献血前和献血后进行心理焦虑情绪评定;记录两组对象献血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献血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献血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本组献血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献血后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反应189例、轻度反应8例、中度反应3例、重度反应0例。观察组中中度和重度反应所致比例为1.5%;对照组中无反应176例、轻度反应8例、中度反应14例、重度反应2例。对照组中中度和重度反应所致比例为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血站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68例献血反应的护理体会广西玉林地区血站刘芬刘德贤(玉林537000)自1995年1月~1996年6月,我们在采浆工作中,观察了28590人次的献血采浆过程,发现68例出现献血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均能恢复正常,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