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分析替比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中预防肝损害的临床作用.方法: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6例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观察组给予水飞蓟宾+替比夫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水平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肝损害发生率为9.1%和39.4%(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AST、ALT高于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P<0.05).结论:乙肝携带者在抗结核治疗时,给予替比夫定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肝损害.  相似文献   

2.
游华秀 《吉林医学》2022,(1):227-22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9月88例肺结核合并HBV携带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的肝功能、HBV载量。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BIL、ALT、G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HBV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BV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通过降低肺结核合并HBV携带患者的HBV水平,进而减少HBV对肝功能的损害,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组63例(核苷类似物+2HREZ/4HR+护肝),对照组63例(2HREZ/4HR+护肝)。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及预后情况。结果抗病毒治疗组能明显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停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对照组HBV DNA水平较治疗组高(P<0.05)。随访观察,抗病毒治疗组预后好于对照组。结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化疗中应用核苷类似物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肝损害的发生率,降低停药率,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建议化疗中常规联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价值。方法:59例CHB患者分别给予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抗病毒治疗,观察时间24周。结果:两组HBV DNA阴转率于12、24周分别为26.9%、54.5%和65.4%、87.8%(P<0.05)。两组ALT于12、24周分别为(107.24±24.05)u/L、(69.81±17.21)u/L和(74.51±10.39)u/L、(30.48±8.49)u/L(P<0.05)。结论:替比夫定在抑制HBV、改善肝功能方面均优于LA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61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一组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和HBV DNA分别为(35.1±4.2)U/L、(31.2±5.8)U/L和(2.6±1.0)lgcopies/m L,明显低于对照组(62.4±11.7)U/L、(60.7±9.1)U/L和(7.0±0.8)lgcopies/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8、χ~2=20.004和χ~2=24.602,P0.05)。抗病毒组治疗后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为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1,P0.05)。结论在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中,恩替卡韦能有效降低血清病毒载量,减少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隆莉  张晓芳  罗丽莎  刘娴 《重庆医学》2013,42(10):1152-1153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63例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观察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及预后。结果抗病毒治疗组能明显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停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对照组HBV DNA水平较治疗组高。随访观察,抗病毒治疗组预后好于对照组。结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化疗中应用核苷类似物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肝损害的发生率,降低停药率,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张静  顾国浩  甘建和  罗二平  史进方  高纯 《广东医学》2011,32(14):1913-1915
目的 实验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疗效.方法 将83例慢性乙肝患者分成HBeAg阴性组(40例)和HBeAg阳性组(43例),均首次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48周,于治疗0、4、12、24、48周时联检HBV DNA、ALT水平、乙肝两对半,分析上述时间点两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  相似文献   

8.
抗病毒护肝治疗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辅以护肝、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抗病毒治疗 抗结核治疗组(A组)、护肝治疗同时抗结核治疗组(B组)、单纯抗结核组(C组),观察肝脏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抗病毒组ALT和T-Bil高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ALT和T-Bil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停药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停药率略高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肝脏病理炎症分级: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炎症是引起不能继续抗结核的主要因素,而乙肝病毒感染只是其中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拉米夫定)组和C(恩替卡韦)组,每组各42例,按不同治疗方案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HBV DNA转阴率、肺结核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疗6个月后,B、C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C组的ALT及TBIL水平低于B组(P<0.05),C组的胸部病灶吸收率及HBV DNA转阴率高于A组(P<0.05),B、C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 结论 抗结核治疗方案联合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对减少抗结核药物的肝损伤、保护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肝功能趋于正常的前提下,可能更有利于发挥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恩替卡韦组治疗的患者肝功能及HBV DNA阴转率等指标优于拉米夫定,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黄芩苷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113例CHB患者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黄芩苷和替比夫定,对照组应用替比夫定,疗程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五项、HBV DNA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均较前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在HBeAg阴转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在HBVDNA阴转率方面,有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苷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和甘草酸二铵联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以评价其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和住院诊断的156例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2例。A组按常规化疗方案加葡醛内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甘草酸二铵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加替比夫定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 肝损害情况:疗程结束时,A、B、C三组发生肝损害例数分别为36例(69.2%)、26例(50.0%)和13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两比较显示,A组肝损害程度高于B组(P=0.038)和C组(P=0.001)。血清HBV DNA载量变化:治疗前,三组血清HB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4个月和6个月后,三组血清HB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组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指标变化: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肝纤维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ecollagen type Ⅲ N-terminal peptide,PⅢNP)、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 Ⅳ-C)和层黏蛋白(Laminin, 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肝纤维指标HA、PⅢNP、IV-C、L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HA、PⅢNP、IV-C、LN水平为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化疗方案的改变情况: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化疗方案更改和终止的发生率之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替比夫定和甘草酸二铵联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对减少肝功能损害,抑制HBV DNA复制,减轻肝纤维化发生和维持抗结核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我国既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又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大国,结核病合并乙肝很常见。从理论上来说,对于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HBV治疗或优化抗结核方案均可能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及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西省胸科医院、南丰县人民医院、都昌县第二人民医院、共青城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记为肝损伤组),并根据性别、年龄、来源按1∶1匹配同期于四家医院完成抗结核治疗且未出现肝损伤的230例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肝损伤组患者分为死亡亚组和好转亚组,分析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受教育水平、酗酒史、乙肝e抗原(HBeAg)、HBV-DNA水平、预防性抗HBV治疗情况、抗结核治疗方案、预防性护肝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HBV治疗〔OR=1.88,95%CI(1.55,3.04)〕、抗结核治疗方案〔OR=5.16,95%CI(1.90,14.02)〕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30例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中好转214例,死亡16例。两亚组患者合并感染情况、肝损伤发生时血清白蛋白水平、预防性抗HBV治疗情况、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HBV治疗〔OR=1.61,95%CI(1.13,2.28)〕、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OR=3.07,95%CI(1.45,6.49)〕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预防性抗HBV治疗、抗结核治疗方案是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而预防性抗HBV治疗、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实体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预防性护肝治疗对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影响,评价预防性护肝治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2月~2012年7在我院接受化疗的实体瘤患者317例,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预防性护肝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HBV DNA状态进行分组。评价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乙肝患者(61.5%vs 34.0%,P〈0.01);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后,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减少(61.5%vs 35.2%,P〈0.05),与未合并乙肝感染的患者类似(35.2%vs 29.8%,P〉0.05);其中轻度(Ⅰ、Ⅱ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下降尤为显著(51.9%vs 28.3%,P〈0.05)。而对于未合并乙肝或HBV DNA阴性乙肝患者,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也观察到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的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化疗过程中,建议在抗乙肝病毒药物基础上,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治疗;而在HBV DNA阴性的乙肝患者以及无乙肝感染的患者中,预防性护肝治疗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14.
张志红  倪秉强  陈日新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51-1752,1690
目的:观察参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在大肠癌伴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化疗中肝功能保护及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方法:68例感染乙肝病毒的大肠癌患者区组化随机分为治疗组(参麦+FOLFOX6方案化疗+恩替卡韦,34例)和对照组(FOLFOX6方案化疗+恩替卡韦,34例),化疗前及化疗后第3天、第4周末、第12周末检测肝功能,化疗前及化疗后第4周末、第12周末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HBV DNA载量均增高(P<0.05)。在治疗第12周末,治疗组血清HBV DNA载量低于对照组。在治疗第3天、第4周末、第12周末,治疗组ALT/AST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肝炎活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乙肝病毒的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可引起乙肝病毒再激活,并导致肝炎活动;参麦注射液能改善肝功能,对肝病毒再激活引起的肝损害有保护作用和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联合恩替卡韦抑制乙肝病毒作用更强,有更好的肝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梁彦玲  张全会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78-1379,139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抗病毒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变化、HBVDNA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ALP、TB的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2.2%,对照组为4.44%,在治疗过程中抗病毒组无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者,而对照组有8例(17.8%)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结论 肺结核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化疗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有重要意义.对改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替比夫定(Telbivud ine LDT)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服用替比夫定,每日600 mg,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替比夫定治疗组观察24个月。所有患者治疗3-6月后症状和体征逐渐改善,腹水消失。替比夫定治疗组1年内血清HBV-DNA转阴率94.1%(16/17),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上升、总胆红素均有下降,Child-Pugh评分减少,2年生存率达94.1%,并发症及再次住院率明显下降。结论:替比夫定治疗能改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拉米夫定预防肿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的发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炎发作的效果。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保肝降酶治疗的基础上加拉米夫定100mg/d口服,观察两组化疗前后肝功能、血清HBV-DNA的动态变化,化疗延迟和中止率。结果:对照组化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SB)为(18.1±4.3)μmol/L,化疗后峰值为(59.3±35.1)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化疗前为(31.9±8.8)U/L,化疗后峰值为(417.2±185.1)U/L,化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治疗组化疗前TSB为(17.9±3.8)μmol/L,化疗后峰值为(20.2±7.4)μmol/L;化疗前ALT为(33.7±7.5)U/L,化疗后峰值为(60.2±20.8)U/L,化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化疗后TSB、AL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对照组HBV-DNA化疗后第3周始逐渐上升;治疗组则下降,阴转率第6周为60%,第18周达82%。对照组肝功能恶化17/19例(89.5%),需化疗剂量调整或延迟化疗7例,中止化疗3例,合计10例(52.6%);治疗组肝功能恶化3例(15.8%),需剂量调整1例(5.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拉米夫定可有效抑制恶性肿瘤并HBV感染患者HBV的复制,预防化疗后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肝损害干预作用的效果。方法:在线检 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 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和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肝损害干预作 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11.0软件对入选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5项随机对照试验包含967例(其中试 验组564例,对照组403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ALT,AST, TBIL值及HBV−DNA载量均低于对照组,其合并的标准化均数差(95% CI)值分别为−2.58(−3.55,−1.60),−2.43(−3.33, −1.54),−1.56(−2.18,−0.94)及−6.91(−8.90,−4.92),而反映肝功能损伤情况的OR值的合并效应量为0.11(95% CI: 0.06,0.19),且各合并效应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 引起的肝损害的干预作用效果良好,且可降低乙肝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两种抗结核化疗方案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比HRZE(S)和HLAMKO两种抗结核化疗方案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探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HBV携带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肺结核患者217例,随机分成HRZE(S)和HLAMKO两个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每2wk检测肝功能,并观察临床症状,比较两种化疗方法对肝功能的影响;同时分析47例合并HBV携带者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217例患者中,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者共66例(30.4%),应用HRZE(S)方案组53例(46.1%),明显高于HLAMKO方案组13例(12.7%);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发生肝功损害者26例(55.3%),明显高于非HBV携带者40例(23.5%)。结论 HLAMKO方案对肝功能的损害小;对合并HBV携带患者应选肝损害小的治疗方案,同时应用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