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宜宾市近5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特征,为乙脑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乙脑专报系统监测的乙脑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乙脑早期血清Igm抗体和脑脊液Igm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宜宾市2006-2010年共报告确诊乙脑病例 209例,死亡5例,年发病率在0.52-1.32/10万之间,年病死率在0-5.56%之间.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态,无明显聚集性,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92.75%,农村为主,男性比女性多,7-8月为发病高~峰.结论 乙脑疫苗注射为有效防治途径,宜宾市应加强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儿童和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3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致脑炎/脑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河北省脑炎、脑膜炎监测点2007-2011年报告的病例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采集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采用传统的ELISA方法检测乙脑IgM抗体。结果 2007-2012年报告的1 812例脑炎脑膜炎病例中,30例病例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乙脑IgM抗体检测阳性,男女性别比为2∶1,平均年龄16岁,70.0%的病例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发病以夏秋季为主。平均每个病例伴有5种以上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平均每个病例住院21 d。结论乙脑主要侵犯低龄儿童,而且会引发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需加强乙脑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防制,以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许丽娟  朱朝敏  高中敏 《重庆医学》2018,(21):2831-2833
目的 分析重庆市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乙脑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乙脑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612例患儿,男女比例约2.3∶1.0,年龄小于3岁287例,3~6岁182例,>6~10岁85例,>10~15岁58例,7-9月发病例数分别为91、452和69例.发病具有高度散发性,农村高于城市.乙脑普通型403例(65.85%);重型131例(21.41%);极重型78例(12.75%).血清与脑脊液乙脑抗体IgM阳性率分别为48.52%和81.73%.临床表现中发热612例(100.00%)、意识障碍537例(87.75%)、抽搐482例(78.76%)、呕吐328例(53.59%)及头痛215例(35.13%).≥8月龄的591例乙脑病例中,全程接种乙脑疫苗占9.31%,未全程接种乙脑疫苗占15.23%,未接种乙脑疫苗及接种不详占72.88%.出院时67.29%患儿耒遗留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28例患儿死亡.结论 重庆市乙脑流行季节常见于7、8月,以6岁以下儿童及普通型为主.脑脊液乙脑抗体IgM阳性率高于血清.  相似文献   

4.
刘海燕  栾苑  刘凤翔 《广西医学》2008,30(12):1895-1897
目的 了解南宁市儿童乙脑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儿童乙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乙脑特异性IgM抗体;市区各医院及县级疾控中心送检儿童疑似乙脑病例血清.结果 检测南宁市2005~2007年临床诊断乙脑或疑似乙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病例(均为14岁以下儿童)血清共263份,乙脑IgM抗体阳性68份,阳性率为25.86%,男女性别比为1.6∶1,阳性病例均集中在6~8月,高峰期在6月,散在性发病.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97.02%(66/68),疑似病例中高在74.14%的病例致病体种类不清.结论 该地区乙脑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应加强春夏季的乙脑监测和以灭蚊为主的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儿童乙脑计划免疫措施.强化主动监测,提高检验能力,完善本地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病谱.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病原型别,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乙脑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阳性脑脊液标本采用RT PCR方法进行分型.结果 2006年发病率、病死率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发病多为15岁以下的儿童,RT PCR分型结果显示病例脑脊液标本感染乙脑病毒为Ⅲ型病毒,与我国常见型别一致.结论 2006年我县乙脑疫情加重,但流行特征仍符合乙脑的一般流行规律.感染的乙型脑炎病毒为Ⅲ型病毒.加强对15岁以下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是防控乙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疑似登革热病例实验室IgM抗体检测结果,为有效控制登革热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医生报告的疑似登革热病例血清样本,随机采用金标免疫层析法(ICT)或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ELISA)进行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统计学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分析区域内登革热流行特征.结果 共检测样本723例,其中ICT法检测样本345例,检出阳性100例,阳性检出率为28.99%;Mac-ELISA法累计检测样本486例,阳性检出120例,阳性检出率24.69%,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11,P>0.05).全区18条街道均有阻性病例发生,发病高峰期为10月,20~49岁年龄段为主要发病人群,男女性别比为1∶1.12.结论 区域内登革热发病集中在人口密集及卫生环境相对较差的区域,阳性病例集中出现在8~11月,中青年为主要发病人群,应适时防控,严防暴发流行;实验室检测结果与采样时间密切相关,ICT检测方法可以作为登革热流行期间早期筛查,及时采集患者血清进行IgM抗体检测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汉中市2015—2021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市乙脑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 ELISA)检测汉中市2015—2021年乙脑疑似病例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的乙型脑炎病毒IgM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汉中市2015—2021年共检测乙脑疑似病例标本181例,阳性62例,占34.25%(62/181),集中于2017(22例)和2018年(19例)。7个监测年份乙脑阳性病例夏季(7至9月)多发,甘肃省陇南市输入型乙脑病例占比较大。确诊的62例乙脑阳性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0∶1。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P>0.01)。阳性病例10~<20岁年龄组最多(13例),40~<50岁组乙脑阳性率最高,占60.00%(12/20)。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占90.32%(56/62)。结论 2015—2021年汉中市乙脑发病有季节性,防疫部门应密切关注流动人口发病风险,在乙脑流行高峰期做好重...  相似文献   

8.
柯萨奇B病毒性脑膜炎262例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和分析2001年5月至8月间位于徐州市及周边地区发生的流行性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方法 对262名住院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病例分析,同时对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清标本分别进行树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乙脑病毒和腺病毒PCR和免疫荧光测定。结果 75例脑脊液标本中有39份呈现柯萨奇病毒BPCR反应阳性,阳性率达52%;69.8%患者血清柯萨奇病毒B抗原抗体免疫反应阳性。发病年龄从生后28天至14岁,大部分患者年龄在3-14岁。头痛的发生率为20%,10%患者畏光,40%患者有呕吐症状,发热占情恢复良好。结论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符合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此次病毒性脑膜为暴发流行的病因是柯萨奇病毒B,传播方式推测与柯萨奇病毒B的呼吸道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普通型与重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常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神经元烯醇化酶浓度,探讨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乙脑住院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乙脑确诊基于临床特征和血清乙脑IgM阳性结果。结果:38例乙脑确诊病例进入分析,普通型20例,重型18例,男女比例2.8∶1,年龄6月龄至12.5岁,平均(5.1±3.0)岁。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脑脊液白细胞总数;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普通型和重型无明显差异。而无论是外周血清还是脑脊液中神经元烯醇化酶,重型乙脑均明显高于普通型。结论:乙脑的临床分型对判断病情仍有指导意义,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烯醇化酶浓度可以作为帮助判断患儿病情轻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7-2014年广州市海珠区麻疹及风疹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共检测样本2 281例,麻疹IgM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33.14%,风疹IgM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7.85%,不同年份之间麻疹、风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805,P=0.000;x2=143.681,P=0.000).不同年份之间麻疹、风疹阳性病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疹发病高峰主要在3-7月,0~5岁婴幼儿及15~29岁中青年高发;风疹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份,15~25岁青少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 8年间辖区内麻疹阳性率有明显波动,近3年呈上升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要达到消除麻疹控制风疹的目标,必须持续做好计划免疫,严密监测,控制暴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