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小柴胡汤类方应用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小柴胡汤类方"证-病-方-药"之间的多维内在规律。方法:以《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为方剂来源,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的方剂,以频数分析为切入点,引入黄金分割法,统计分析高频症状、主治病名、药物、药物功效,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收集到的509首方剂中,涉及151种症状,共3 243频次,以发热为首的高频症状11种;涉及127种疾病名称,共534次,以外感热病为首的高频主治病名4种;涉及178味药物,共4 283频次,以柴胡为首的高频药15味;按药物功效分共18类,以解表药为首;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形成2个聚类方。结论: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能够客观的反映小柴胡汤类方应用医案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2.
小柴胡汤作为最经典的经方之一,临床运用极为广泛,历代医家为适应病情需要,对其不断加减衍化,形成了一系列以柴胡、黄芩配伍为核心,具有和解少阳、调和枢机作用的一类方剂——小柴胡汤衍化方。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基础方,其衍化方亦以和解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SQL Server软件对古代治疗疫病方剂中的栀子豉汤类方进行关联分析,探讨关联规则参数设置在类方药物配伍、药-症关联分析中的作用。方法在"古方疫病数据库"中检索包含栀子、淡豆豉的方剂,并将标准化后的症状、药物数据导入SQL Server 2005软件形成关联规则,并通过调整参数,寻找参数设置与产生规则之间的规律。结果通过调整参数可有效挖掘多种不同的药物间和药-症间规则:支持度的设置有助发现常用配伍,置信度的调整有助挖掘特异性的药物、药-症规则;支持度高的项集所在的规则,其重要性反而降低。结论综合关联规则的支持度、置信度、重要性,并结合药、症的实际意义,可对类方中药物配伍和药-症关联开展有效挖掘。  相似文献   

4.
5.
基于三维图形化数据挖掘方法的四物汤类方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研究用于不同血瘀证证型的四物汤类方的配伍特点,从组方药物性味归经及功效等属性研究各类方之间的共同特征。方法:在本实验室开发的二维方剂图形化挖掘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属性,分别以性味、归经、功效属性为坐标,将方剂信息表现在三维图形上。分别将用于各类血瘀证型的方剂转化为三维图形,并寻找各类血瘀证型方剂对图形中的共同节点,分析四物汤类方治疗血瘀证的用药特点。结果:通过适用于不同证型的各类方间的三维方剂图形比较,发现了部分四物汤类方治疗血虚血瘀证的部分共同特征。组方药味性味以辛、甘、温为多,大多归肝、心、脾经,功效以补血、活血、止痛为主。这类节点在各证型类方中均出现较多,平均每方出现0.5~1.5次。这些节点可代表四物汤类方治疗血瘀证的一般特点,与传统理论相符。结论:三维图形化数据挖掘方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便于从复杂数据中发现规律,非常适用于类方数据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6.
关联度最强药物配伍的中医止呕类方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古今中医文献中寻找止呕方剂配伍规律与用药特点,为中药止呕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录古今止呕类方剂985首建立止呕类方剂数据库,运用相关置信度规则,对中医止呕方剂药物配伍的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剪枝方法筛选关联度最强的数据。结果:最常用的单味药物为生姜使用频率高达61.23%。关联性最强的核心药对是茯苓配伍姜半夏,其相关置信度为0.114 4。关联度最强的药组为生姜、姜半夏、茯苓。结论:生姜、姜半夏、茯苓,其相关置信度为0.295 4是中医止呕方剂中最常合用的药物配伍,其3种药物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张仲景创制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被证实是中医止呕的核心药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主要加味药的频数分析,探索小柴胡汤类方的性味归经及其功效属性关系。方法:以《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为方剂来源,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的方剂,以频数分析为切入点,引入黄金分割法,统计分析优选出的主要加味药及其药物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结果:在收集到的509首方剂中,共涉及171味加味药,其中25味为主要加味药,频数之和为1 506,占所有加味药的62.53%,以白芍为首,以清热药为最,性味归经以寒、苦、归脾经为主。结论:运用频数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小柴胡汤类方加味药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类方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亦工  陈萌 《新中医》1999,31(11):49-49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 ,该方及其类方可调和阴阳 ,和解枢机 ,浚利水道。笔者选择性地用治急性肾盂肾炎、产后便秘、悬饮等病取得较好疗效 ,现举例如下。 1 小柴胡汤治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骤 ,症见寒战高热 ,乏力衰弱 ,恶心呕吐 ,腰痛 ,尿急、尿频、尿痛、尿液混浊 ,亦可见肉眼血尿 ,肾区可有叩击痛。急性肾盂肾炎属淋病范畴 ,多责于湿热蕴积下焦 ,其寒战高热或往来寒热系湿热通过三焦外达肌腠所致 ,病在里而症显于外。故不可妄用汗法。误汗则亡津动血而尿血 ,故仲景曰 :“淋家不可发汗 ,发汗则必便血”。其病位在下焦 ,…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黄疸病的中医用药组方配伍规律,为中医诊疗黄疸病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对纳入的湖北省中医院1960-1978年间,诊断为黄疸病的住院病历处方信息进行录入,对方剂信息预处理后使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的配伍规律。结果:对3 404首方剂进行分析,共计327味中药,处方药味数量集中在10-12味之间。对327味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确定了治疗黄疸病的中药处方中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0味中药多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消食药、化湿药、泻下药、化痰药等。对327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提取常用药对27对,常用角药24对,该药对及角药多具有清热利湿、疏肝活血、理气和胃、消食、清热泻下及活血清热类等配伍规律。结论:应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和频数统计方法分析黄疸病的中医用药规律,初步揭示了该时期治疗黄疸病的用药经验,为我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泻白散类方组方配伍规律,该研究搜集整理古今泻白散类方,运用无尺度复杂网络方法,以及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泻白散类方用药配伍特点,核心方药,以及药性气味相关性进行分析。无尺度复杂网络结果显示泻白散类方是以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为核心,与加味药物形成的复杂网络配伍关系;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泻白散类方核心药物主要有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桔梗、知母、杏仁等,并形成相应药对及药组配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泻白散类方是以桑白皮为核心药物,且以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为主要组方单位,配伍以清热化痰、益气养阴、凉血生津、培土生金等药物形成衍化系列。以上结果表明泻白散类方的核心配伍特点为清泻肺热、止咳平喘,并且以清中有润、泻中有补形成衍化系列,为临床应用泻白散类方的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据挖掘的龙胆泻肝汤类方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龙胆泻肝汤类方的病症与病机、药物与病症、药物与病机、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分析。方法:以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处理和挖掘平台,采用关联分析模型和最强依赖关系网络图对龙胆泻肝汤类方进行挖掘与分析。结果:发现与推导病因、病位有关联意义的症状有9组。发现与推导病因、病位有关联意义的药物有5组。发现与"中医病"有关联意义的药物有9组。发现与症状有关联意义的药物有7组。发现有关联意义的药物12组。结论:关联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揭示龙胆泻肝汤类方证群的辨证规律、用药规律和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主从方类方体现中医方剂制方用药主旨及加减变化规律,是认识和理解方剂配伍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阐述主从方类方形成溯源与衍化关系基础上,基于二妙丸类方的组方特点及衍化规律,研究抗痛风效应及物质基础的共性规律与差异性、主方与从方的配伍特征,并探讨主从方类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期刊文献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灌肠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UC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期刊文献中治疗UC的灌肠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频数与频繁项集对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了117个处方,组成药味数在10味以下的方剂占总方剂数82.05%。方中以清热燥湿药和凉血止血药使用频率最高,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味药为白及、黄连、地榆、黄柏、苦参、白头翁、五倍子、败酱草、甘草、黄芪等,最常使用的药对为白头翁配黄连,频数34次;其次为白及配地榆,黄柏配黄连,白及配黄连,地榆配苦参、白及配苦参,白头翁配地榆,白及配黄柏,白及配白头翁,地榆配黄连。结论:期刊文献中治疗UC的灌肠处方用药精当,标本兼治,针对UC的基本病机,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UC组方选药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类方在机体中的作用十分复杂,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信息。用粗糙集理论可对类方中各组成药物的地位及其与证候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类方配伍规律,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脾胃方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试验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方法。方法:1.从《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中筛选出1355首脾胃方;2.按照数据挖掘技术中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要求,进行方剂数据的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处理;3.根据方剂的数据特点,选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和频繁集方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和量化的分析和处理,并形成了有关技术规则和处理程序。结果:就脾胃方的核心药物、方剂结构、药对药组和“方药证”的对应关联所进行的数据挖掘,结果基本符合中医脾胃方组方用药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特殊配伍现象和模式。结论:本研究表明,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同,能以线性和非线性方式进行数据解析,适宜对包含大量模糊和非量化数据的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但由于数据挖掘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高,因而数据预处理在方剂数据挖掘中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是实现方剂配伍规律的知识发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数据挖掘技术在药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药对配伍研究意义的分析,阐明了对药对配伍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现有的方剂资源着手,将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这一全新手段运用于药对配伍规律的研究。通过相应的数据挖掘算法,来找寻脾胃类方中药对配伍所应具有的规律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梁启军 《中医杂志》2013,(5):447-448
分析《伤寒论》中8条论述小柴胡汤的主要条文,认为小柴胡汤配伍主要抓住4个方面,相应针对的是界定疾病特点的4个特性:①选用补益药或祛邪药,以达到扶正或祛邪目的 ,针对的是疾病虚实变化;②选用寒药或温药,以达到清热或散寒的目的 ,针对的是疾病寒热变化;③根据病位选药,以便药物更好地直达病所,针对的是病位变化;④恰当选用有利于导邪外出的药物,针对的是机体正气欲祛邪外出路径的变化。病位、虚实、寒热、病势是贯穿疾病特征、诊断、治则或治法、方药配伍的主线,也决定了复方的配伍规律。复方配伍最终要体现的主要方面:补虚或祛实;散寒或清热;选用易达病位之药;顺应机体正气欲祛邪离体之势,选用适当药物导邪外出。"三维纠偏、因势利导、扶正祛邪"是复方配伍规律较好的概括。  相似文献   

18.
中医脾胃方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方法。方法:1.从《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中筛选出1355首脾胃方;2.按照数据挖掘技术中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要求,进行方剂数据的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处理;3.根据方剂的数据特点,选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和频繁集方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和量化的分析和处理,并形成了有关技术规则和处理程序。结果:就脾胃方的核心药物、方剂结构、药对药组和“方药证”的对应关联所进行的数据挖掘,结果基本符合中医脾胃方组方用药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特殊配伍现象和模式。结论:本研究表明,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同,能以线性和非线性方式进行数据解析,适宜对包含大量模糊和非量化数据的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但由于数据挖掘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高,因而数据预处理在方剂数据挖掘中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是实现方剂配伍规律的知识发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古方中桃仁药对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和《普济方》为数据采集源,收集整理2264首含有桃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网络图谱分析挖掘桃仁古方药物数量、主治疾病、方剂剂型、常用药对及其配伍规律。结果:桃仁古方药物累计668种,主治疾病819种,涉及汤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等剂型,核心配伍组合为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药等活血行气中药。结论: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揭示桃仁在方剂中用药规律,为桃仁组方临床运用提供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对失眠方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挖掘分析,为临床医师的辨证论治及失眠症的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所选失眠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通过迭代,检索出事务数据库中的所有失眠方剂中支持度≥20%的中药项集,再利用频繁项集构造出置信度≥60%的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配伍关系).结果 通过频繁项集共挖掘失眠方支持度>20%、置信度>60%的核心药对共18组,置信度>60%、支持度>20%的3味核心药组共17组.核心药对及药组主要配伍药物是炒酸枣仁、人参、当归、茯神、麦冬、远志、甘草、白茯苓、柏子仁、生地黄、熟地黄等.结论 核心药对与核心药组均属补益药与安神药配伍,由此可知补虚、安神是治疗失眠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