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乳腺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日节律规律。方法:采集乳腺癌住院死亡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 Q检验,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全部患者死亡时间呈集中于16∶18的趋势(P〈0.05),95%置信区间为13∶47-18∶49;全部患者在11∶00-18∶59时间段死亡频数相对最高(P〈0.05)。结论:43例乳腺癌患者的死亡时间存在日节律;乳腺癌终末期与《内经》中的"肝病"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太原地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辰节律特点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太原市区内四所医院心内科1999年-2003年收治的本地区16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发病时间,运用圆分布分析每日24h内的集中发病时间;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群组闻在各个时间段发病规律的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集中在每日07:00(Z=10.737,P〈0.001)。高龄组(≥60岁)发病集中在06:51(Z=7.513,P〈0.001),低龄组(〈60岁)发病集中在07:21(Z=3.287,P〈0.05),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945,P〈0.05);男性组每目的发病集中于07:30(Z=9.162,P〈0.001),女性组每日的集中发病时间不明显(Z=2.212,P〉0.0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598,P〈0.001);高血压组每日的发病集中在06:30(Z=7.081,P〈0.001),非高血压组集中在07:30(Z=4.132,P〈0.0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824,P〈0.05);糖尿痛组每日集中发病时间不明显(Z=1.949,P〈0.05),非糖尿病组发病集中在06:30(Z=9.596,P〈0.001),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235,P〈0.001)。结论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有明显的时辰节律特点,多集中在07:00左右。但不是所有人群都有上述特点,女性和糖尿病患者没有每日的集中发病时间,年龄≥60岁和有高血压者较对照组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肺应秋”与大鼠肺脏第二信使cAMP、cGM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松果腺摘除动物模型,用ELISA检测四季大鼠肺组织cAMP、cGMP的含量。结果:(1)正常组肺脏中cAMP四季中夏季高于秋季(P〈0.05);伪手术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手术组冬季低于春季(P〈0.05)、夏季(P〈0.01),也低于正常组的冬季(P〈0.05)。(2)正常组肺脏中cGMP四季中秋季高于春季(P〈0.01);伪手术组秋季高于冬季(P〈0.05),冬季低于正常组(P〈0.05);手术组夏季高于春季(P〈0.01)、冬季(P〈0.05),手术组春季低于伪手术组(P〈0.05),冬季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1)肺组织cAMP含量参数依次为:夏〉春〉冬〉秋,cGMP含量参数依次为:春〈夏〈冬〈秋的“肺应秋”剂量相关关系。大鼠秋季肺组织cAMP含量低,cGMP含量高,这可能是“肺应秋”的生理学机制之一。(2)大鼠肺脏cAMP、cGMP含量的季节节律性可能与褪黑素节律性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申脉、照海穴对模型大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和松果体(PG)中芳基烷化胺-N-乙酰基转移酶(AANAT)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针刺调节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的效应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经穴组和针刺非经穴组,每组各35只,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的方法构建大鼠昼夜节律紊乱睡眠障碍模型。针刺经穴组针刺申脉、照海穴,每日1次,每次20 min,共5 d。利用自动化睡眠生物解析系统进行脑电及肌电数据采集,观察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变化,同时分别在ZT0、ZT4、ZT8、ZT12、ZT16、ZT20(ZT代表授时时间,将开灯时刻记为ZT0)6个时间点剥离PG,测定其中AANAT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节律分析。结果: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分析显示,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觉醒(Wake)、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sleep)昼夜节律消失(P > 0. 05),振幅减小(P < 0. 05),峰相位有后移趋势;干预后,与模型组和针刺非经穴组比较,针刺经穴组Wake中值减小(P < 0. 05),NREM sleep中值增高(P < 0. 05),振幅有升高趋势,峰相位有前移趋势。PG 中 AANAT 表达量及节律分析显示,造模后模型组 PG 中 AANAT mRNA 相对表达量在 ZT0、ZT12、ZT16、ZT20 4个时间点显著降低(P < 0. 05),AANAT mRNA昼夜节律消失(P > 0. 05),中值与节律振幅明显减小(P < 0. 05)。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经穴组在 ZT12、ZT16、ZT20 时间点 AANAT mRNA显著升高(P < 0. 05);与针刺非经穴组比较,针刺经穴组在ZT16、ZT20时间点AANAT mRNA显著升高(P < 0. 05),AANAT mRNA 表达昼夜节律恢复(P < 0. 05);中值与节律振幅显著升高(P < 0. 05)。结论:针刺申脉、照海穴可调节模型大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 PG 中AANAT的相对表达量与表达节律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安胶囊与依那普利合用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谷峰比及24h节律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Ⅱ、Ⅲ期)随机分成治疗组(四安胶囊加依那普利组,30例)和对照组(依那普利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各组降压谷峰比(T/P),观察24h血压节律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降压T/P分别为:收缩压(62.4±7.0)%、(53.3±6.7)%,舒张压(66.3±8.1)%、(60.1±7.2)%,治疗组T/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对照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有16例,治疗后8例(50%)恢复正常;治疗组有15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治疗后11例(73.3%)恢复正常,两组恢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四安胶囊与依那普利合用可平稳降低血压,恢复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炒炭法和煅炭法炮制的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研究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理提供合理的制炭方法。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熟地黄、炒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炒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煅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熟地黄组比较,炒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煅熟地黄炭组比较,炒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炒熟地黄炭和煅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制炭后熟地黄产生了止血作用,但不同制炭方法炮制的熟地黄炭对其止血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故临床宜选择易于操作的炒炭法炮制熟地黄炭。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脑卒中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92例,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及脑卒中临床路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费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90天实验组BI指数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临床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临床疗效,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在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方联合华蟾素注射液对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8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一般对症、护肝治疗;治疗组加口服益气活血方150ml,2次/d;华蟾素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2个月为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远处转移、行为状态评分(采用Kamofsky评分标准)及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2个月后肿瘤直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2个月后肿瘤直径明显增大(P〈0.05);远处转移例数对照组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行为状态评分较用药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患者生存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华蟾素注射液能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大学生死亡态度各维度与自杀意念各因子的相关分析,探讨死亡态度各维度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为高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56名大学生,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嘉兴市某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结果:大学生自然接受的死亡态度均分最高;死亡恐惧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趋近接受、逃避接受女生显著低于男生(P〈0.05或P〈0.01)。自杀意念绝望因子女生显著低于男生(P〈0.05);死亡恐惧、死亡逃避与绝望因子、自杀意念总分成负相关(P〈0.05或P〈0.01);趋近接受、逃避接受与绝望因子、自杀意念总分成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大学生死亡态度总体上正向积极,女生在某些方面相对弱于男生;高校教育应针对趋近接受、逃避接受的死亡态度开展大学生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并发症发生的规律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我院2000—2010年住院患者SAP发生的并发症。部分患者予胃管内注入中药大承气汤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结果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中药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腹膜炎体征消失时间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时间两组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医疗费用两组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患者需手术1例(3.3%),对照组需手术8例(27%),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患者死亡1例(3.3%),对照组死亡8例(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承气汤胃管内注入对SAP并发肠麻痹有确切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11.
三叶人字草止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三叶人字草止血作用。方法:用三叶人字草4.0,8.0,16.0g生药,kg给小鼠连续灌胃14d,分别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结果:三叶人字草各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P〈0.05)。结论:三叶人字草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和升高血小板作用,升高血小板作用是其止血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三氧化二砷对BXSB狼疮小鼠自身免疫及其生存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BXSB狼疮小鼠自身免疫及其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BXSB狼疮小鼠随机平分两组,即ATO治疗组和对照组,ATO0.4mg/(kg·d)隔日腹腔注射至90天和105天,观察至210天实验结束,比较两组小鼠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和IgG表达水平,RT—PCR法分别检测脾和肾组织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mRNA表达水平。结果两组BXSB小鼠(每组各17只)生存时间比较,至210天时,ATO治疗组总死亡8只,而对照组总死亡13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20,P〈0.05);血清抗ds—DNA抗体(0D值)对照组为0.566±0.080,ATO组为0.392±0.087,低于对照组(P〈0.001)。ATO组105天的血清IgG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小鼠脾组织IFN-γ mRNA表达(灰度比值)分别为0.540±0.300和2.320±0.522(P〈0.01);肾组织IFN-γ mRNA表达(灰度比值)分别为0.338±0.163和0.588±0.104(P〈0.05)。结论ATO能够延长BXSB小鼠的生存时间,降低外周血抗ds—DNA抗体和IgG的表达水平,抑制脾和肾组织IFN-γ mRNA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乳腺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的规律。方法:采集江苏省中医院2008~2010年乳腺癌住院死亡病人43例的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并将其转换,得到各时辰的死亡频数,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 Q检验,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1)全部患者死亡时间有集中在"申"时的趋势(P0.05)。(2)全部患者"酉"时的死亡频数相对最高(P0.05)。(3)"阳明欲解时"死亡频数相对最高,"少阳、太阴、少阴欲解时"死亡频数相对较低(P0.05)。结论:(1)43例乳腺癌患者的死亡时间存在日节律。(2)乳腺癌终末期与《伤寒论》中的"阳明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我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骨折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96例肱骨骨折患者,分为中西医组和对照组,前者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并予我科“活血续断汤”口服14天。后者仅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中西医组骨折线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中西医组上肢关节活动度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骨折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颗粒的活血、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断尾法测定偏头痛小鼠的出血时间,热板法测定小鼠痛阈值,二甲苯致耳肿法测定小鼠的耳廓肿胀度,观察天麻钩藤颗粒的活血、镇痛、抗炎作用。结果:天麻钩藤颗粒各剂量组能显著延长模型小鼠的出血时间(P〈0.05),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延长凝血时间(P〈0.01);高剂量组能有效升高痛域提高百分率(P〈0.05,P〈0.01);各剂量组能有效降低模型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和肿胀率(P〈0.05,P〈0.01)。结论:天麻钩藤颗粒具有较好的活血、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aplasticanemia,CAA)肾阳虚和肾阴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水平及相关内分泌激素与正常人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CAA患者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AA肾阳虚和肾阴虚患者治疗前AR和GR水平及肾阳虚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AR和GR水平;(2)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类、性激素类及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结果:(1)CAA肾阳虚和肾阴虚患者治疗前的AR、GR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CAA肾阳虚患者治疗前AR、G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肾阴虚患者(P〈0.05或P〈0.01)。肾阳虚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AR、GR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2)CAA患者FT3、FT4、睾酮水平较正常组均有下降(P〈0.01或P〈0.05),经治疗后,有明显上升趋势,统计学无差异(P〉0.05);肾阳虚患者FT4、皮质醇、睾酮水平显著低于肾阴虚患者(P〈0.05)。结论:检测CAA患者外周血AR、GR表达水平及相关内分泌激素等水平可能成为中医证型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动态监测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结合干扰素治疗对合并活动性肝炎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27例合并活动性肝炎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为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组13例,为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拉米夫定加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的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清除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1年后HBV—DNA清除率分别为100.0o,4和5.8%(P〈O.01)。HBeAg转阴率分别为60.5%和5.5%(P〈0.05),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76.9%和92.8%(P〉0.05),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6.8个月和4.5个月(P〈0.01),中住生存时间分别为9.5个月和6.5个月(P〈0.01)。结论:拉米夫定结合干扰素治疗有助于合并活动性肝炎的肝癌患者术后清除病毒复制,延迟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胰腺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的规律。方法:采集江苏省中医院2008-2010年胰腺癌住院死亡病人46例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并将其转换为日干、日支、时干、时支,得到各干支的死亡频数,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 Q检验、χ2检验,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①日干"丁至辛"、日支"丑至午"的死亡频数最高,日干"壬至丙"、日支"未至子"较低(P<0.05)。②时辰"戌亥子丑"的死亡频数相对最高,而"寅卯辰巳"较低(P<0.05)。③女性患者死亡时间位于阴性日干、阴性时支的比率要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④全部患者死亡日期有集中在"辰"日的趋势(P<0.05)。两性患者分别单独分析,女性患者有此规律。⑤全部患者死亡频数有集中在时干五行"壬癸水"的趋势(P<0.05)。两性患者分别单独分析,女性患者有此规律。⑥全部患者死亡频数有集中在时支五行"阴土"的趋势(P<0.05)。两性患者分别单独分析,女性患者有集中在"水"性时支的趋势(P<0.05)。⑦男性患者死亡时间有集中在"亥时"趋势(P<0.05)。结论:①46例胰腺癌患者的死亡时间存在规律。后者通过日干、日支、时干、时支以及干支的阴阳五行属性上的集中趋势得以表现。②胰腺癌终末期与《内经》范畴的"心病"密切相关,与《伤寒论》中的"太阴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消痞汤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西医疗法,即对症支持方法。治疗组加用健脾消痞汤治疗,观察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结果:生活质量变化治疗后治疗组KarnofsKy评分下降14例(43.7%).对照组下降20例(66.7%)(P〈0.05)。生存时间62例患者完成30天以上的治疗,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生存时间最长时间11.5个月,最短时间1.2个月,0.5年生存率为59.3(19/32例):对照组生存最长时间9.2个月.最短者37天,0.5年生存率为20.O%(6/30例)。两组0.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脾消痞汤配合西药支持疗法,并且具有保护肝功能作用,改善临床症状,能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芪红汤)干预对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汤剂(芪红汤)。1个月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88%较对照组61.11%为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显效率(19.44%)则高于对照组(5.56%)(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两组比较6min步行试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芪红汤可以改善CABG术后患者临床症状;(2)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