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胚胎污染的原因,找出预防方法及护理对策,以减少或尽量避免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发生胚胎污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我院生殖中心7例胚胎污染的可能来源,精液处理方法,精液来源,污染菌群,污染程度,胚胎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以下简称IVF-ET)结局.结果 1例在取卵过程中由于卵泡液的反流发生污染,4例来自精液污染,另外2例病人怀疑是在取卵时从白带中的细菌带进卵泡液中而导致的.7例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子,引起污染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真菌.护理措施:从环境学监测,工作人员的准备要求,患者男、女方术前准备四个方面进行监控,使我院胚胎污染率降至0.146%.因此,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对预防胚胎污染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胚胎是反映环境中有害因素影响的敏感生物标志物,胚胎毒性研究对环境保护、物种质量和数量的保证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当今社会,胚胎毒性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目前常用的胚胎毒性检测方法有体内胚胎毒性试验和体外胚胎毒性试验及流行病学调查。本文主要对体外胚胎毒性试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细胞体外培养法、啮齿类动物胚胎培养法、鸡胚培养法、两栖动物非洲爪蟾胚胎培养法、器官体外培养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待测化合物的胚胎毒性进行初筛,为进一步的体内胚胎毒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79年进行人脑瘤细胞体外培养,当时在一般无菌室中的超净工作台上操作,常有细菌污染。1980年与同济大学暖通系一起设计了ZP—1型生物洁净室,能除去空气中≥0.5u的全部浮游尘粒和细菌,制造了一种较好的洁净环境,解决了细菌污染问题。本文报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将基于已经建立的三维小鼠体外胚胎着床模型,将整个培养环境的氧浓度调整为2%,从而探究缺氧环境对胚胎着床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将已经建立的小鼠体外着床模型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置于氧浓度2%的密封箱内进行培养.另外一组为对照组,直接置于培养箱中,按照原先的大气氧浓度进行培养.观察对比这两组之间胚胎与内膜的黏着率.并对着床胚胎及内膜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检测其中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小鼠囊胚在2%的氧浓度及大气氧浓度下的胚胎黏着率分别为41.4%及53.2%;这两组的胚胎黏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情况下的小鼠胚胎均已经黏附于体外共培养的子宫内膜上皮层表面,未见明显形态学异常.但在2%氧浓度下,子宫内膜组织中很多间质细胞发生了细胞凋亡.结论 2%的氧浓度在三维体外胚胎着床模型的运用中,虽然没有导体外胚胎黏着率的显著降低,但却诱导了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小鼠是研究哺乳动物中一种小型的模式生物,在研究非人灵长类以及人类胚胎之前,需要先在小鼠体内确定实验能否进行再转移到高等哺乳动物。现有体系的限制使小鼠胚胎只能在体外培养至E6.5,小鼠胚胎体外延时培养体系的建立对于理解胚胎植入后的关键事件以及分子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为人胚胎的发育研究提供有效平台。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小鼠胚胎体外延时培养提供了新的可能,在这里我们介绍了小鼠植入后胚胎的普通体外延时培养体系、3D培养体系、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胚胎领域的应用,以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葡萄糖对体外培养ICR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以ICR小鼠早期胚胎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普通胚胎培养液和40 mmol/L浓度葡萄糖的胚胎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卵裂率,囊胚率的变化,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 TRAQ)技术方法得到培养液中差异蛋白,并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40 mmol/L浓度葡萄糖组囊胚率显著降低,早期胚胎培养液中差异表达蛋白80个,其中呈上调趋势的23个,下调趋势的57个。差异蛋白涉及的通路主要有核糖体、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代谢等。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能通过影响胚胎培养液中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发生相关的蛋白及通路,直接或间接不利于胚胎发育与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在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中的质控价值,并分析常见血小板细菌的细菌种类.[方法]对2008年的2 390份保存24 h后(22℃振荡保存)的单采血小板采用BacT/ALERT细菌培养仪进行细菌筛检.初筛阳性进一步转种培养,转种培养阳性进一步进行细菌种类鉴定.[结果]2 390份单采血小板细菌培养的结果中初筛阳性29例,再经转种培养后阳性的有6例,其中5例检出细菌.1例未检出.初筛阳性率1.2%,真阳性率0.21%,假阳性率83%.[结论]BacT/ALERT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在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质控中,对保障合格的血小板发放到临床医疗单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要严格依照仪器的说明书操作,保证操作规范,以避免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胚胎培养液中胚胎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与胚胎发育及植入潜能的关系。 方法选取首次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CSI-ET)手术的新鲜周期不孕患者80例,胚胎在体外采用单液滴单胚胎培养,在取卵受精后第3天进行胚胎移植,且移植胚胎数量均为2枚。收集新鲜周期移植胚胎相对应的卵裂期培养液微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上清的IL-1β水平。根据每周期胚胎种植率,将入组患者分A组43例(种植率为0%)、B组27例(种植率为50%)、C组10例(种植率为100%)。比较3组主要临床资料与胚胎实验室相关参数、在移植胚胎培养液中分泌的IL-1β水平、移植胚胎形态学累积评分;分析IL-1β水平、移植胚胎形态学累积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80例患者中临床妊娠37例,临床妊娠率为46.3%,其中单胎妊娠27例,双胎妊娠10例。3组主要临床资料与胚胎实验室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移植胚胎卵裂期培养液中IL-1β水平高于A组,C组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移植胚胎形态学累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水平与胚胎形态学累积评分呈正相关(r=0.587,P<0.05)。 结论胚胎培养过程中胚胎分泌的内源性IL-1β与胚胎发育及植入存在密切相关性,其对胚胎的评估以及早期胚胎干预的研究可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德礼  柴文昭 《中外医疗》2009,28(21):90-91
目的 通过对刺五加注射液14例患者临床分析,提高对中成药静脉注射液被细菌污染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4例静脉输注规格为100mL的刺五加注射液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捡查。结果本姐刺五加注射液被细菌污染,急性严重感染过程及由此导致的休克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71%的患者出现休克。3例患者死亡。发病初期均按输液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中毒处理,早期透析+灌流效果不明显。随后采取容量复苏和及时合理使用足量广谱抗菌素。患者病情迅速好转稳定。结论中成药注射液静脉给药发生输液反应时,当出现难以纠正的顽固性低血压时,应考虑药物有被细菌污染的可能,血培养阳性率低(14%),残余液培养不失为寻找到细菌证据的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小鼠配子体外授精法与2-细胞胚胎收集法所得鼠胚体外发育情况,探讨适合人类体外受精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系统。方法采用雌雄小鼠配子体外授精和体内受精收集2-细胞胚胎,同时对2-细胞胚胎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小鼠配子体外授精法的受精率为82.2%;对两种方法所获2-细胞胚胎进行培养,48 h卵裂率及72 h囊胚形成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体内受精2-细胞胚胎收集法较小鼠配子体外授精法操作简便,是较理想的人类胚胎实验室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氧化物维生素E(Vitamin E)对人类体外培养胚胎凋亡及体外发育的影响,并观察培养过程中胚胎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以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transfer,IVF-ET)后废弃的胚胎为材料,培养过程中添加抗氧化物质维生素E,观察其对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采用TUNEL方法对胚胎进行染色,观察其凋亡情况;用Hoechst33342对胚泡进行荧光染色,根据胚泡细胞总数及凋亡形态学变化对其凋亡进行检测。结果当添加100μmol维生素E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人类扩张期囊胚形成率和孵化率(P〈0.05),降低其凋亡率(P〈0.05)。结论维生素E能够降低人类囊胚的凋亡率,提高其体外发育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鸡胚原肠胚形成期含有心肌干细胞(cardiac stem cell, CSC)的生心区原条组织离体后体外培养,使其增殖分化成具有舒缩功能的心肌组织。方法 改良滤纸鸡胚胎整体培养法取胚,37℃孵箱孵育,待胚胎发育到原肠胚的HH4期,无菌环境内选择性离体胚胎生心区原条组织(原条组织的前25%~40%)于10%FBS 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2 ~5 d后得到局部跳动的细胞组织,通过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DiI示踪和细胞的超微结构鉴定是否分化为心肌组织。结果 FGF8特异性表达于心管和神经管;N-cadherin特异性表达于心管、神经管和体节;DiI标记的细胞迁移参与心管的形成;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组织特有的结构--闰盘。结论 CSC体外培养可以定向分化发育成心肌组织,为进一步研究心肌细胞的发育分化和生理药理学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resence of bacterial endotoxin in the commercial culture media utilized for huma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and evaluate the difference in detecting endotoxin in culture medium between the human sperm motility assay and the 2-cell mouse embryo assay. Methods Thirty-six batches of culture media commonly used in IVF laboratories from 3 manufacturers were determined for thepresence ofendotoxin before using the medium for the assisted reproductive programs (group A). After being used, 25 specimens among above media were also tested (group B). The chromogenic limulus amoebocyte lysate (LAL) test was used for quantification the content of endotoxin. In addition, the human sperm motility assay was compared with the 2-cell mouse embryo assay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 in detecting endotoxin in culture medium. Results Endotoxin was not detected in group A. However, 2 samples were positive in group B, Sperm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change in motility in group A during 24 h of incubation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0. 05). However, in group A the 2-cell embryo development to blastocyst was suppressed in 3 batches of media. Conclusions Regular screening of each batch of culture medium should be performed if possible although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endotoxin contamination in commercially prepared pre-tested media. Culture environment should be stringently controlled in case the medium is pollut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perm motility assay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mouse embryo assay for detecting low levels of endotoxin or toxic compounds in the medium.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首次将CZB培养液应用于昆明小鼠早期胚胎的培养,建立了一个可行的胚胎体外培养的新方法,采用昆明种成熟雄鼠附睾尾部精子与常规超排法得到的卵子在TYH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受精后,将卵子分别移入WM和CZB培养液中进行发育培养。WM中的胚胎发生阻滞而未能继续发育;CZB培养液中的胚胎有79%发育至4细胞期,81%的胚胎发育至桑椹胚阶段,突破了胚胎培养中存在的“2细胞阻滞”现象。而于胚胎培养的不同阶段向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也未表现出明显的作用。表明在昆明小鼠胚胎培养的早期阶段,葡萄糖并非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昆明系小白鼠行体、内外受精技术,对新建IVF胚胎培养室及技术员操作水平进行评估。方法:①手术获得昆明小白鼠雌雄配子,行体外受精;②手术获得昆明小白鼠体内受精胚(原核胚);培养观察两组鼠胚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率。结果:共进行24个周期的体外受精实验,取卵938枚,受精率89.87%、卵裂率96.32%、囊胚率95.39%;共进行24个周期的体内受精实验,取卵916枚(包括原核胚),受精率96.29%、卵裂率97.21%、囊胚率93.57%。结论:两组鼠胚实验结果表明,体内受精胚在体外发育更稳定,其对新建IVF胚胎培养室能够进行很好的质量控制;体外受精胚随小鼠批次及饲养环境等不同,在体外培养时其受精率、2-细胞率等会发生波动,但其对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能进行更好的评估;两者结果均能对新建胚胎培养室进行各项质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苏亮  罗平  罗江霞 《华夏医学》2012,25(1):16-18
目的:利用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技术对新建人类辅助生殖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培养体系的可靠性,并比较两种小鼠胚胎培养方法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配子体外授精法和2-细胞胚胎收集法对胚胎进行培养,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小鼠配子体外授精法的受精率为80.98%,受精卵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分别为90.60%、68.15%、85.93%与收集的体内2-细胞卵胚胎的88.98%、70.33%、83.8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来源鼠胚培养方法均可作为实验室培养体系检测的评价指标。对于新建的胚胎培养实验室,小鼠配子体外授精法可对IVF的全过程进行检测,更能反映培养体系对胚胎的影响,同时还可熟练IVF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液体培养解脲支原体后加做固体培养的必要性。方法:将180例不孕不育患者标本先接种解脲支原体液体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24 h后,再分别转种解脲支原体固体培养基培养,同时取124例液体培养液变红的标本做普通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结果:液体培养阳性率为51.11%,固体培养阳性率为4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液体培养阳性而固体培养阴性的标本占19.6%,液体培养法判断为阴性的污染标本中28.1%固体培养阳性。普通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共检出13株产脲酶菌和40株不产脲酶菌。结论:采用单一的液体培养法进行临床检测解脲支原体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确切的诊断仍要靠液体培养初筛后加做固体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离培养的特性及其吞噬作用。方法取发育至13-15周的新鲜人胚胎眼球,显微解剖后采用机械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RPE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人胚胎RPE细胞吞噬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外节膜盘。结果人胚胎发育至13-15周后,RPE细胞可应用标准的培养方法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根据测定的人胚胎RPE细胞生长曲线,取2—6代细胞用于实验培养的人胚胎RPE细胞具备吞噬功能。结论改进了人胚胎RPE细胞的培养方法,证明人胚胎RPE细胞在体外具有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临床治疗不孕症建立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动物模型。方法和结果  1995年 11月开始对小鼠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 ,至 1998年 6月成功地建立了动物模式。结论 根据小鼠受精卵的发育来检测培养液的质量 ,了解仪器设备、周围环境是否适合胚胎的生长 ,将此作为IVF -ET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