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褐家鼠路氏锥虫自然感染情况,以及路氏锥虫形态是否具有地域性差异.方法 从南宁、百色、靖西、桂平4个地区野外和住户周边捕捉褐家鼠,取血涂片染色检查、测量虫体.结果 在4县市共检查褐家鼠137只,路氏锥虫自然感染率平均为11.68%,来自南宁、百色、靖西、桂平县市鼠感染率分别为23.08%、2.5%、35.29%和0.除在百色、靖西发现肥胖形虫体外,其他绝大多数虫体形态基本一致.结论 广西部分地区褐家鼠路氏锥虫自然感染相当普遍,建议在路氏锥虫流行区,对不明原因的高热、贫血患者应做相关检查排除本虫感染.在百色、靖西发现的肥胖形虫体是否是路氏锥虫的变异,或是不同种属虫体,有待于进-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湛江地区鼠形动物种群中汉坦病毒的自然感染情况,为肾综合症出血热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笼夜法在湛江地区捕鼠,捕获的鼠形动物首先进行分类鉴定,然后解剖和股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HFRSIgM抗体。结果在本地区共捕获鼠形动物379只2目2科4属7种。家鼠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鼠以黄毛鼠为优势鼠种。其中不同鼠形动物自然感染率板齿鼠为4.26%,黄毛鼠为3.60%,黄胸鼠为3.57%,褐家鼠为0.90%;其他鼠形动物小家鼠、屋顶鼠、臭鼩鼱感染率均为0。结论湛江地区鼠类自然汉坦病毒感染率较高,存在家鼠和野鼠两型为宿主的汉坦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3.
玉溪地区鼠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8—1993年的调查,玉溪地区鼠类体内寄生虫自然感染率为37.80%,查出寄生虫8种,血液内寄生1种(路氏锥虫);肝脏寄生2种(肝毛细线虫、链尾蚴);小肠内寄生5种(长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西里伯瑞列绦虫及未定名线虫2种)。主要鼠种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50.27%和43.08%,成年鼠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未成年鼠,雌、雄鼠间的感染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清远市广州管圆线虫宿主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不同地理位置,选佛冈、连州和清新3个县进行调查,调查当地鼠类及螺类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结果 共检查鼠类387只,感染率9.56%,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总计139条,平均感染度为3.76条/只;共检查福寿螺223只,感染率为2.69%,平均感染度为241.17条/螺:检查褐云玛瑙螺102只,感染率为2.94%,平均感染度为1条/螺.结论 清远市鼠类和螺类中普遍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说明清远地区为广州管圆线虫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宁夏鼠形动物体内巴尔通体的携带及自然感染情况,为宁夏鼠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不同地区和生境,采用鼠夹法捕获鼠类,进行分类鉴定,解剖鼠类,无菌采集肝脾组织,进行巴尔通体的枸橼酸合酶基因(glt A)379 bp片段扩增和菌体培养。结果从兴庆区、平罗、灵武、西吉、原州、泾原县共捕获鼠类243只19种,其中9种自然感染巴尔通体,分离出巴尔通体63株,鼠类感染巴尔通体的阳性率为25.93%。其中野栖鼠类:朝鲜姬鼠感染率为41.67%,黑线姬鼠感染率为35.56%,子午沙鼠感染率为34.62%,三趾跳鼠感染率为30.00%,长尾仓鼠感染率为25.00%,阿拉善黄鼠自然感染率为23.80%,长爪沙鼠感染率为20.00%,洮州绒平感染率为13.64%,五趾跳鼠感染率为11.11%。但农田环境的鼠类自然感染率均为零。结论宁夏鼠形动物中携带有致病性的巴尔通体,野栖鼠类自然感染率较高。人群与外环境的鼠类接触存在感染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清远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市辖2县设立8个监测点,采用笼日法捕鼠计算鼠密度;采用夹夜法、笼日法、挖鼠洞等多种方法在居民区和野外环境捕鼠,调查鼠类种群构成;采集鼠血清及一般人群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原间接法)检测血清汉坦病毒(HV)抗体;收集清远地区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8年全市报告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年发病率为0.08/10万;采集一般人群血清237份,HV感染率为2.53%;捕获鼠形动物236只,经鉴定隶属于1目1科2属5种,优势鼠种为褐家鼠;鼠密度为10.32%;除黄毛鼠和板齿鼠外,共余3种均发现感染,总感染率为11.86%。结论清远市存在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为褐家鼠、黄胸鼠、黑家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的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我市所辖4个区设25个点采用笼日法布笼捕鼠,调查鼠类种群构成;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血清汉坦病毒(HV)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肺抗原。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捕获率为8.25%,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4种鼠形动物中,除板齿鼠外,其余3种均发现携带HV或感染,带毒鼠全部为成鼠。褐家鼠占捕获鼠形动物的87.50%,为本市优势鼠种,其HV感染率和带毒率分别为18.20%和10.97%,臭鼩鼱占4.45%,HV感染率和带毒率均为11.76%,黄胸鼠占8.05%,HV感染率和带毒率均为2.94%。鼠血清平均HV感染率为16.78%,鼠肺平均带毒率为10.38%,平均带病毒指数为0.09。福田区鼠HV感染率、带毒率最高,分别为32.41%和20.69%,带毒指数达0.14。不同生境中旧居民区、菜市场及餐饮类场所鼠带毒指数较高,分别为0.13、0.11、0.11。结论深圳市广泛存在家鼠型HFRS疫源地,呈增强趋势,主要宿主动物为褐家鼠、臭鼩鼱和黄胸鼠。  相似文献   

8.
广西褐家鼠感染路氏锥虫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部分地区褐家鼠感染的路氏锥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方法从广西靖西、百色、南宁、天峨4地感染路氏锥虫的褐家鼠脾脏或血凝块中提取DNA,设计ITS1保守引物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直接或克隆测序。用DNAstar7.1进行同源性比对,用Mega4.0进行差异分析与聚类、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广西各地血涂片阳性鼠标本均扩增出特异性DNA条带,4地样品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的路氏锥虫(T.lewisi)序列的同源性均高达96%以上。区内各地理种群之间遗传距离均在0.021以下,与其他3个近缘种T.otospermophili、T.grosi、T.kuseli间遗传距离为0.15~0.206。结论广西4地鼠感染的锥虫为路氏锥虫。ITS1可以作为路氏锥虫的种属分类和分子诊断的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四川省2019年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预判鼠传疾病流行风险和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全省15个市(州)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包括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种监测类型,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月一次。结果四川省2019年共捕获鼠形动物665只,平均密度为0.61%;以褐家鼠为主要优势种,其次分别为四川短尾鼩、小家鼠和黄胸鼠;不同生境鼠形动物密度农村自然村居民区特殊行业;四川省全年总体鼠密度近似单峰分布,在6—7月有一活动高峰。结论已基本掌握四川省城市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加强鼠类综合监测,科学防控,以控制鼠传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村内和野外采用鼠夹和捕鼠笼等方法捕捉鼠类.在确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 共检查鼠148只,阳性15只,鼠广州管圆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0.14%.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2.87%、4.76%和0.野柄鼠和家栖鼠感染率分别为17.14%(12/70)和3.85%(3/78).结论 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中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褐家鼠是最主要的终末宿主.同时,野栖鼠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家栖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清远市清新县和佛冈县两个监测点的鼠疫媒介宿主动物及健康人群监测结果分析,为制定我市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开展鼠疫疫情监测,设立人间和媒介宿主动物间监测点,采集健康人血,捕捉活鼠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对鼠密度和传播媒介鼠体蚤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8年监测期间全市无鼠疫疫情和自毙鼠疫情报告;采集376份健康人血清进行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F1抗体)全部阴性;共捕获8种鼠形动物(活体和死体)703只,其中褐家鼠70.84%,黄毛鼠8.96%,黄胸鼠7.25%,板齿鼠4.98%,小家鼠3.70%,臭鼩鼱2.42%,施氏屋顶鼠1.71%,青毛鼠0.14%;家栖鼠占84.21%,野栖鼠占15.79%;雌雄鼠性别比例为1.38∶1;总鼠密度为10.32%,家栖鼠密度为8.85%,黄胸鼠密度为1.04%,野栖鼠密度为11.74%;家栖鼠鼠体蚤指数0.21,野栖鼠鼠体蚤指数0.16。鼠体蚤总指数0.2,印鼠客蚤指数0.15,游离蚤总指数为0;采集活鼠血清549份进行鼠疫IHA-F1抗体检测全部阴性;对病变鼠脏器309份压印培养鼠疫杆菌全部阴性。结论清远市两个鼠疫监测点的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暂未发现鼠类和人群的鼠疫感染情况,存在鼠疫疫源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条件,应加强鼠疫指示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监测,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2.
温州地区鼠体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终宿主感染情况,为本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剖析温州各地捕获之鼠2069只。结果:鼠平均感染率为15.3%,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20.4%、6.0%、4.6%。结论:温州地区鼠类广泛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其中褐家鼠是最主要的终末宿主,其感染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鼠体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省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体表吸虱寄生状况、种类组成、优势虱种、吸虱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年龄结构和性比特征。方法选择云南省17县(市)作为调查点,用鼠茏加食饵诱捕褐家鼠,用“全捕法”采集其体表全部吸虱。吸虱群落结构用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优势指数(C)描述。吸虱空间分布格局用分布型指数中的扩散系数(C)、Cassie指数(CA)、丛生指数(I)及聚块指数(m^*/m)测定。结果在捕获的872只褐家鼠体表共计采集到4种吸虱(7998只),物种丰富度及生物多样性都很低。棘多板虱在整个吸虱群落中占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度Dr为89.12%。吸虱在褐家鼠体表的分布表现为聚集型分布格局,其生活史时期均以雌雄成虫为主,雌雄合计占64.18%,雌雄性比为1.85。结论褐家鼠体表吸虱种类比较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吸虱在宿主体表的寄生呈高度聚集性,雌性高于雄性。褐家鼠体表吸虱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简单、优势种明显。显示褐家鼠及其体表寄生吸虱之间的协同进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甘氟大米毒饵现场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1.5%的甘氟大米毒饵毒杀褐家鼠效果。方法:用75%甘氟钠盐200g,自配成1.5%的甘氟大米毒饵,现场设置25个观察点,每点放置食皿2个,并分别投放毒饵和无毒大米各40g,观察2周。结果:鼠对毒饵的接受性,前4d的摄食系数为0.93,大于0.5。说明鼠对1.5%甘氟大米毒饵的接受性良好,观察2周后鼠密度由投毒前的79.50%下降到4.80%,灭鼠率为93.90%。结论:1.5%甘氟大米毒饵毒杀褐家鼠效果显著,是目前部队大面积灭鼠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鼠密度情况以及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灾区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以粉迹法和夹夜法调查灾区鼠密度,取鼠肺、鼠肾标本分别进行出血热病毒和钩端螺旋体检测。结果粉迹法和夹夜法的鼠密度分别为24.1%和14.1%,捕获了四川短尾嗣髓和褐家鼠2目2种鼠形动物,四川短尾嗣鼯为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91.8%,未检出出血热病毒和钩端螺旋体。结论地震灾区鼠密度高,四川短尾驹鲭和褐家鼠是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需在灾区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987年9月,在某校大面积灭鼠的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了鼠类流行性出血热(EHFV)病毒携带状况检查,结果查鼠肺219份,EHFV抗原阳性20份(9.1%),研究认为:用5/万敌鼠钠盐灭鼠对鼠肺检出EHFV抗原无影响;黄胸鼠、褐家鼠及其黑变型均可携带EHFV;其鼠密度与带病率呈正相关关系;雌鼠及成年鼠带病毒率明显高于雄鼠和非成年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祥云县2003~2012年HFRS疫情资料并采集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检测HV抗体。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鼠肺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用RT—PCR法检测Hv核酸。结果祥云县2003~2012年共报告HFRS病例100例,平均年发病率2.18/10万(0.88/10万-4.64/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云南驿镇、普棚镇和下庄镇。全年均有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野外以中华姬鼠为优势种。鼠间HV总感染率为6.22%,其中褐家鼠、黄胸鼠和中华姬鼠HV感染率分别为4.38%(14/320)、5.33%(9/169)和13.25%(11/83),其它阳性鼠种为灰麝驹、臭购鼯、小家鼠、大绒鼠。从8份阳性褐家鼠肺标本中检测到汉城型病毒核酸阳性3份,汉滩型核酸阳性1份。结论祥云县不仅存在着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野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HV感染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