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NA、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探讨PCNA、Bcl-2和Bax在LS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10例声带非典型增生中PCNA、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3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PCNA、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29/30),93.3%(28/30)和60%(18/30),声带非典型增生中PCNA、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0),30%(3/10)和70%(7/10)。PCNA和Bcl-2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x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CNA的高表达和Bcl-2与Bax表达失衡有关,可能是细胞异常增生和凋亡失衡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2.
iNOS、CD34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D34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iNOS和CD34的表达,并检测MVD。结果20例翼状胬肉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80%(16/20),正常结膜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10%(1/10)。CD34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17/20)和30%(3/10)。iNOS、CD34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中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5.85±11.06和23.64±6.8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NOS、CD34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提示iNOS、CD34可促进血管形成,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选择性抑制iNOS和CD34可望成为治疗翼状胬肉,减少术后复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20例翼状胬肉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为45%(9/20),正常结膜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为90%(9/10)。Caspase-3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低表达,提示细胞凋亡和增殖异常,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iNOS的表达。结果20例翼状胬肉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80%(16/20),正常结膜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0(0/10)。iNOS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iNOS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提示iNOS可促进血管形成,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抑制iNOS可望成为治疗翼状胬肉,减少术后复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53蛋白与P21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中P53蛋白与P21蛋白的表达。结果:30例翼状胬肉中P53蛋白和P21蛋白的阳性表达平均秩次分别为45.12和15.50;30例正常结膜中P53蛋白和P21蛋白的阳性表达平均秩次分别为15.88和45.50。P53蛋白与P21蛋白阳性表达在翼状胬肉中与正常结膜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53蛋白与P21蛋白在翼状胬肉及正常结膜中均有阳性表达,且P53蛋白在翼状胬肉中高表达,P21蛋白在翼状胬肉中低表达,说明翼状胬肉是一种组织增殖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cl- 2、Bax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4例GD、41例HT及 1 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 ,用Mias99系统定量分析。结果 :GD、HT的Bcl- 2、Bax表达增高 ,GD的Bcl- 2表达水平高于HT ,Bax表达低于HT(P <0 .0 1 ) ;GD的Bcl- 2阳性颗粒面积及积分光密度与Bax之比高于HT及正常对照 ,HT之比低于正常。结论 :甲状腺Bcl- 2、Bax异常表达 ,尤其是Bcl- 2 /Bax值失衡与AITD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GD的Bcl- 2相对高表达所致的细胞凋亡抑制可能是GD腺体增生、功能亢进的重要因素之一 ;HT的Bax相对高表达所产生的促凋亡效应与HT滤泡破坏、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monomethylether,HMME)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MTT比色法观察HMME对体外培养人初发、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以下简称为初发、复发细胞)增殖的影响(毒性作用);用MTT法测定不同的光敏剂孵育浓度(0、2.5、5.0、10、20和40μg/ml)、孵育时间(0、5、10、20、30和60min)和激光能量密度(0.62和2.835J/cm2)条件下行PDT对初发、复发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T对初发、复发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初发、复发细胞分别在浓度≤20、40μg/ml的HMME中孵育60min对细胞无明显毒性。高剂量(2.835J/cm2)照光条件下,HMME孵育浓度分别≥2.5、10μg/ml的初发、复发细胞PDT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经40μg/ml的HMME孵育1h后用高剂量He-Ne激光照射初发、复发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1.1%、57.6%;HMME孵育时间≥5min的PDT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DT对初发、复发细胞的PCN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PDT对体外培养的初发、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照光前光敏剂浓度越高、孵育时间越长,照光剂量越大,PDT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8.
丝裂霉素滴眼液在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带蒂结膜瓣移植及术后应用丝裂霉素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98例(130眼),随机分成3组:A组29例(38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点眼治疗,B组35例(47眼),C组34例(45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术后B组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点眼,C组应用0.1g/L丝裂霉素联合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点眼治疗。结果随访观察6~24个月,A组有11眼复发,复发率28.95%,B组有4眼复发,复发率8.51%,C组有1眼复发,复发率2.22%。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应用丝裂霉素滴眼液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无水乙醇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细胞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无水乙醇碘油乳剂化疗栓塞(TACE-EIOE)对肝细胞癌(HCC)预后的影响。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行TACE-EIOE治疗18例。用凋亡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凋亡调节基因产物Bcl-2抗体、促凋亡基因产物Bax抗体、抑癌基因p53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和癌组织Ki-67抗体蛋白表达,观察生存率、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结果TACE-EIOE引起肿瘤完全坏死33.33%(6/18)、重度坏死44.44%(8/18)、中度坏死5.56%(1/18)、轻度坏死16.67%(3/18),细胞凋亡率(22.79±3.34)%,肿瘤包膜完整88.89%(16/18),显效66.67%(12/18),有效22.22%(4/18),稳定11.11%(2/18),Ki-67、PCNA、p53、Bcl-2、Bax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0.93±18.10)%、(41.16±11.83)%、(53.41±18.13)%、(6.32±2.10)%、(58.73±17.32)%。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3.33%、72.22%、66.67%。结论TACE-EIOE治疗HC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能量氩离子激光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116例116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1周手术区结膜或角膜缘出现新生血管胚芽的患者分为3组:(1)低能量氩离子激光光凝组(A组)56例,功率0.1~0.15 W;(2)常规能量氩离子激光光凝组(B组)30例,功率0.2~0.3 W;(3)对照组(C组)30例,不行光凝.结果 随访1年,A、B、C组胬肉术后复发率分别为7.1%、10.0%、33.3%.激光治疗后A组患者结膜充血、结膜灼伤、结膜充血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 低能量氩离子激光照射封闭胬肉术后1周新生血管胚芽,为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光治疗后胬肉早期新生血管胚芽、结膜灼伤、结膜出血等局部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贾永中  肖序仁 《武警医学》2001,12(9):528-531
目的 检测Bcl-2、Bax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 肾癌Bcl-2比正常肾组织阳性表达率高,Bax比正常肾组织低(P<0.05);Bcl-2、Bax表达在肾癌的细胞学分类、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肾癌Bcl-2表达与Bax负相关(P<0.05,γ=-0.312);单因素生存分析Bcl-2、Bax表达及肾癌的各细胞学分类生存率无差异(P>0.05),肾癌病理分级G1+G2组比G3+G4组生存率高(P<0.05),临床分期S1+S2组比S3+S4组高(P<0.05),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只发现肾癌病理分级能单独作为反映肾癌预后因素的指标(P<0.05)。结论 Bcl-2、Bax在肾癌的发生中并不能单独起主导作用,不能独立作为反映肾癌预后的指标,可能只是参与肾癌发生多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雷替曲塞抑制裸鼠MGC-803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初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把24只裸鼠随机分为3 组,每组8只。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雷替曲塞5 mg/kg),高剂量组(雷替曲塞12 mg/kg)。每周经腹腔注射给药2次,持续2周。详细记录裸鼠精神状态、体重以及肿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Ki67及PCNA蛋白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tting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期间雷替曲塞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裸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7.54%、4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显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Ki67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8.95%、42.16%,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1.36%、37.2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ting法表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替曲塞可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提高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高帆  胡瑾  张晓丽  焦宏 《军事医学》2016,(3):230-233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因子LC3、Bnip-3及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组一次性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60 mg/kg体质量),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饲养12周后活杀大鼠,留取脑组织标本。经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LC3、Bnip-3、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显示细胞排列紊乱,分布不均,胞体缩小,胞质淡红色,正常形态神经细胞数减少;LC3、Bnip-3及Bax阳性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l-2阳性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C3与Bnip-3呈弱正相关(P<0.05),与Bcl-2及Bax不相关;Bnip-3与Bax呈正弱相关(P<0.05),与Bcl-2无相关;Bcl-2与Bax无相关。结论糖尿病大鼠脑组织中LC3、Bnip-3及Bax存在过度表达,Bcl-2呈弱表达,表明自噬因子与凋亡因子参与了糖尿病大鼠脑组织损伤的过程,可能是脑组织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肿瘤细胞标志物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 erbB 2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凋亡抑制基因 (Bcl 2 )、p5 3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 (nm2 3 H1 )在乳腺癌患者接受简化根治术后几项指标同时检测对乳腺癌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接受相同治疗方案 (改良根治术及术后放、化疗 )的 6 1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C erbB 2、PCNA、Bcl 2、P5 3及nm2 3 H1 蛋白表达 ,并随访观察 5和 8年生存率。结果 不同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数 ,患者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C erbB 2、PCNA、Bcl 2、P5 3、nm2 3 H1 蛋白阳性及阴性表达组 5和 8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老年组和青壮年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除传统的预后因素外 ,肿瘤细胞标志物 (C erbB 2、PCNA、Bcl 2、p5 3、nm2 3 H1 )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