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清胃散化裁方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口臭症胃腑积热证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130例口臭症胃腑积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胃散化裁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口臭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罗森伯格口臭量表(Rosenberg)评分、挥发性硫化物(VSCs)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口臭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Rosenberg评分、VSCs含量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Rosenberg评分、VSCs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胃散化裁方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口臭症胃腑积热证的疗效显著,改善中医证候,降低VSCs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癌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其演变规律,为中医药配合胃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病案回顾和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发现胃癌患者年龄与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结构上年龄越大者本虚标实证越明显。病理类型上以腺癌类型较多,腺癌患者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气虚证出现频次最多。证候分布主要为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气虚等证为主。结论胃癌证候的分布具有一定特点,且与年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729例特禀体质小儿咳嗽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特禀质咳嗽的证候分布规律,为制定该病的辨证标准及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729例特禀质咳嗽患儿进行观察,以中医辨证理论方法为基础,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表调查获取患儿发病特点、病史特点及四诊资料等,应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收集资料进行频数分析,总结出该病的发病特点、病史特点及证候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1~5岁年龄段特禀体质患儿检出概率较其他年龄段大;首次就诊中医证型主证以风热犯肺为常见,复合证中以肺脾气虚为常见;主证中发生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证患者病程均较长,其次为痰湿内蕴,风热犯肺证病程相对较短,复合证中以痰湿内蕴、肺脾气虚证病程较长;风热犯肺证中以1~5岁年龄段患儿最为多见,肺脾气虚证以3~7岁年龄段患儿最为多见,痰湿内蕴以1~5岁年龄段患儿为多见,7岁以后患儿就诊人数明显少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既往病史中患湿疹病史的患儿占有较大比例。特禀体质小儿咳嗽诱因多无规律,在能明确的诱因中以遇寒后咳为主,其次为活动后咳;咳嗽频率以阵咳及偶咳为主;病程小于3周的患儿以昼夜均咳、晨起咳或夜晚咳较常见,单纯以白天咳多较为少见,而午后咳的情况很少发生;病程大于3周的患儿,以晨起或夜晚咳为多见;特禀体质患儿咳嗽咳声多重浊,大部分患儿咳嗽有痰难咯。结论特禀体质小儿咳嗽具有其相关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规律。  相似文献   

4.
英连金和胃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证候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英连金和胃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证候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英连金和胃方;对照组口服胃复春;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及不同中医证型证候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9%、对照组为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连金和胃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归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症状与性别、年龄、发病因素、胃镜及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证候归类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胃炎证候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浊滞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证。结论:慢性胃炎证候以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证候分布与性别、年龄、饮食、情志、烟酒因素相关;证候虚实与胃炎类型、是否伴糜烂、肠化相关,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肝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肝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胃溃疡肝胃不和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兰索拉唑与硫糖铝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肝胃百合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肝胃不和证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腹痛、嗳气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指导,从气滞阳郁、肝胃不和,少阳邪郁、克脾犯胃,木郁化火、胃腑不通,厥阴肝寒、上逆犯胃,厥阴木郁、胃热脾寒5个方面阐述了肝胃不和证,论述了肝胃不和相关证候的因机证治规律。为后世医家辨治肝胃不和相关证候奠定了基础,对于继承和发扬脏腑相关理论,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和临床疗效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促进胃动力等常规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水煎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68.29%,两组患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70.73%,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87.80%,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十针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证属肝胃不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法,将40例肝胃不和证慢性胃炎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新十针针刺治疗;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积分(SDSVD)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十针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肝胃不和证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克咳片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寒证、风寒兼痰湿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24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以3∶1的比例随机分为克咳组18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克咳片和通宣理肺片口服,疗程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计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计分、咳嗽缓解和复发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合格的研究病例共232例,克咳组176例,对照组56例。治疗后2组的咳嗽症状计分、VAS评分、中医证候计分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咳组平均咳嗽缓解时间为3.78 d,1例出现复发;对照组平均咳嗽缓解时间为3.84 d,未出现复发,2组咳嗽缓解时间和复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咳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事件,对照组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克咳片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寒证、风寒兼痰湿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自拟安胃止呕方对胃癌术后呕吐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且术后呕吐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位患者,对照组行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安胃止呕方。比较两者中医证候积分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较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嗳气、纳差、泛酸、胃脘痛、呕吐)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排气及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自拟安胃止呕方可有效改善胃癌术后呕吐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加快患者肠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证候分布规律、症状体征、证候的规范化研究、证候与HP、胃镜象及理化指标、基因表达的研究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CG中医证候的研究概况,概括了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气化痰汤治疗小儿痰热咳嗽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为30例,服用清气化痰汤治疗;对照组为30例,服用肺力咳合剂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后咳嗽、咯痰、发热、肺部体征主证比较。结果: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气化痰汤治疗组在综合疗效上明显优于肺力咳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气化痰汤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疗效明显优于肺力咳合剂;治疗后咳嗽、咯痰、发热、肺部体征主证比较,在咯痰症状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清气化痰汤在减轻咯痰(喉间痰鸣)症状方面优于肺力咳合剂。结论:清气化痰汤在减轻痰热咳嗽症状,减少痰液生成,加速痰液排出方面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肝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正确认识FD的病因病机关键及临证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67例确诊为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调肝和胃方治疗,对照组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精神情志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早饱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基线HAMA评分与基线证候积分(r=0.744,P=0.000)、治疗2周证候积分(r=0.351,P=0.006)相关。结论调肝和胃方治疗FD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咳证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记载,是一个单独的病证,在其它疾病中也可作为一个症状或一组证候出现,病位在肺,涉及五脏六腑。因外邪侵袭,正气不足,肌表卫外无力,外邪循经入肺。五脏各自感受当令之气,因个体差异不同而成致病邪气,邪气循经犯肺,出现五脏咳,日久不愈转为六腑咳。咳证病情复杂,寒热交错,虚实兼夹。治疗五脏咳者需针刺其输穴,六腑咳者需针刺其合穴,浮肿者需针刺其经穴。后世医家确立了辛温发散、开郁润燥、甘润养阴、温润凉润等用药之法。文章就《内经》咳证的因机证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溃疡证候要素分布、组合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198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关于中医药治疗胃溃疡证候分型的相关文献,建立胃溃疡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对其病性、病位证候要素的分布及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检索并筛查共纳入325篇文献,共提取病位要素4个,分别为胃、脾、肝、胆;病性证候要素10个,分别为气滞、血瘀、热(火)、气虚、阳虚、阴虚、湿、寒、痰、食积;共挖掘出4对正相关关系的证素对,支持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血瘀、湿-热(火)、气虚-气滞、气虚-血瘀。结论胃溃疡的病位证候要素按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胃脾肝胆;病性证候要素按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血瘀热(火)气虚阳虚阴虚湿寒痰食积;证素组合规律中出现频次50次者,由高到低为脾+胃+阳虚肝+胃+气滞气滞+血瘀脾+胃+气虚胃+阴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胃康灵颗粒临床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瘀血阻络中医证候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肝胃不和瘀血阻络中医证候的慢性胃炎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10例和对照组70例,试验组予胃康灵颗粒及予胃苏颗粒模拟剂口服,对照组予胃苏颗粒及予胃康灵颗粒模拟剂口服,2组均以4W为1个疗程,共有274例完成试验。通过对2组用药前后的疗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检测,综合评价胃康灵颗粒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及各中医各单项症状疗效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未见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康灵颗粒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瘀血阻络证疗效优于胃苏颗粒,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化肝煎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难治性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化肝煎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GERD-Q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GERD-Q积分减少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肝煎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难治性GERD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回顾分析。从其发病特点、临床症状、舌脉象、胃镜像、病理等方面入手研究本病。结果提示:本病以胆邪犯胃为主要证候,治疗以疏胆和胃为大法。并根据证候特点、病因病机进一步论证中医病名“胆瘅”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气滞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服用加味柴胡疏肝散,对照组口服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及多潘立酮片剂,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胃电频率与幅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的胃电频率及幅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气滞证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提高胃电频率和幅值,增加胃动力,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