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药物半衰期是七十年代初期被国际药学界承认的一门新兴的药学分支学科“药物动力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定时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出来的一项重要参数。它对确定合理的给药间隔时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本文就药物半衰期的有关内容及其临床意义作一概述,以期引起临床用药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一、血浆半衰期与生物半衰期的涵义有什么不同?药物吸收入血后,经血循环分布到身体各部,并在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统称之为药物的消除,并用半衰期作为药物消除率的  相似文献   

5.
药物半衰期,顾名思义即是药物测定值(浓度或作用)下降一半的时间。根据药物动力学可分为:血浆半衰期、生物效应半衰期和药物半衰期。其中血浆半衰期最为常用,因技术方法简便,最能反映问题,且血样容易重复得到。血浆半衰期,即指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血浆中的浓度),从最高峰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临床用药常参考半衰期的长短而规定给药间隔的时间,来获得最大的疗效。故半衰期在临床用药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林荣华 《医学综述》1996,2(1):27-29
<正>药物治疗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患者诊断明确后.必须正确地选择药物,正确地给药,才能获得应有的治疗效果.近年来,药学领域内发展了一些新的理论,为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使临床用药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一些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临床用药往往忽视药物的半衰期,例如庆大霉素药物半衰期为2.0h ,临床上仍按1日2次,1次8万单位,肌注,这样药物在体内消除很快,体内药物浓度达不到最小抑制浓度(MIC)时间过长,因而治疗效果不理想;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的药物半衰期为12h,但有的临床医生仍按常规给药,1日3次次1g,这样就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易引起肾脏损害,青霉素在体内代谢及排泄极快.消除半衰期为0.65~0.70h,用药后3~4h约90%已排泄.  相似文献   

7.
药物半衰期(t1/2)又称生物半衰期与生物半效期,指血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的时间。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通常用t1/2α(一房室模型)、t1/2β(二房室模型)、t1/2γ(三房室模型)来表示。  相似文献   

8.
药物半衰期(t1/2)也称血浆半衰期或残半期,含义是血液中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单位多用小时表示),是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重要参数。当机体排泄功能正常时,大多数药物排出半量所需的时间大体是固定的,如正常人磺胺嘧啶的 t1/2为17小时,即血药浓度以0.15mg/ml降至0.075mg/ml 大致需17小时,而从0.075  相似文献   

9.
药物半衰期(t1/2)又称生物半衰期与生物半效期,指血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的时间。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通常用d/2(一房室模型)、t1/2(二房室模型)t1/2(三房室模型)来表示。由于药物消除相半衰期在合理用药中的重要地位,其越来越被临床医师认识、接纳、重视。  相似文献   

10.
11.
药物是人们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物质。伴随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药物不断地更新换代,药物治疗在临床医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临床对疾病确诊后,必须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准确地给药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为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也使临床用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临床往往忽视了药物半衰期的重要环节。临床在用药期间必须注意这些方面,才能做到合理用药,保证患者康复,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又节省了资源。  相似文献   

12.
<正> 药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从最高值下降至一半需要的时间,也称为血浆半衰期。通常用t1/2表示。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即使具有同一药理作用的药物,甚至同系物其半衰期差别也很大。如四环素的t1/2为34.5小时,去甲氯四环素t1/2为12小时,二甲氨基四环素为13小时。可以根据不同药物的半衰期拟定各自的既不产生毒性和过量蓄积,又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治疗方案,在临床用药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临床工作中重视药物半衰期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药物的半衰期常用的有两种:即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的吸收和消除达平衡时,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一般所说的半衰期是指血浆半衰期。药物半衰期在临床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充分发挥药效,除药物剂量应适宜外,正确确定每日给药次数,即用药时间间隔也十分重要。给药次数的确定依赖于若干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药物半衰期。通常所说的半衰期一般是指血浆半衰期(t-1/2),即药物吸收后,血浆中药物浓度降低一半(50%)所需要的时间。大多数药物可适当参考药物半衰期的长短,确定给药间隔时间;但对半衰期过短或过长的药物不能完全由半衰期决定。  相似文献   

15.
抗菌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芳 《中级医刊》1991,26(3):47-50
  相似文献   

16.
半衰期(或称半寿期,Half-life time,简称t_(1/2))是药物动力学中最基本的,很重要的一个参数。它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半量所需的时间。因绝大多数药物能测出血药浓度,故一般是指血浆药物浓度减少50%的时间而言。它反映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的速率。抗癫痫药药物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抗癫痫药多达廿余种,新药还在不断被推荐于临床,了解这些药物的t_(1/2),可为临床医师制定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熟悉影响药物t_(1/2)的因素,对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提高科学性极为必要。故本文拟以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了解这些药物的半衰期((?))及其影响因素,可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本文对抗菌药  相似文献   

18.
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 Half-Life)是临床药物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药物被机体摄取后,吸收入体循环,分布至各组织且被代谢和排泄,因之血药浓度随时间而下降。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药的生物半衰期,它表示药物在体内被消除的速度大小,亦即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半衰期大,表明药物在体内消除慢,作用时间持久;半衰期小,表明在体内消除快,作用时间短。药物治疗时,半衰期短的药物需较频繁地给药,而半衰期长的药物给药间隔应比较长,否则血药浓度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有效水平收不到应有的疗效或超出了最小中毒浓  相似文献   

19.
临床工作者迫切需要了解药物的半衰期与最低排泄率,因为这是拟定最佳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可以认为,只有掌握了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和排泄情况,才能达到吸收与消除的平衡、药物血浆浓度的相对稳定和既有疗效而又不致中毒。比如,一次给药后4~5个半衰期血浆浓度下降95%~( -),那么,连续恒速滴注或重复恒速量给药就要有相应的间隔。在临床上,只有少数药物要在血浆有较高的高峰浓度(如青霉素等),多数药物  相似文献   

20.
根据药物半衰期确定给药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每种药物的半衰期都是一个平均数,其实际数字常因个体差异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很大差别,如林可霉素半衰期的高、低限是2.5~11.5小时;地高辛的半衰期为12~132小时。所以,根据药物半衰期确定给药方案时,还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注意个体差异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影响。(2)在一般情况下,为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给药间隔时间不宜超过药物半衰期;为避免药物蓄积中毒,给药间隔时间又不宜短于其半衰期。现在国外文献推荐的简便给药法,是在已知药物半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