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有幸得教于宜昌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周泽主任医师门下,在临床上共同联合使用子宫丸(宜昌地区人民医院自制)治疗带下病多年,收效甚佳,兹介绍于下。带下病多因湿而致,根据带下之色泽,临床上又可分为白带、青带、黄带、黑带、赤带等,其临床表现及机理各异,治疗亦因之而异。据笔者临床诊疗经验,带下病以湿热为多,遂拟黄柏、龙胆草、蛇床子、苦参、生地榆、板蓝根等为方治之,旨在清热利湿止带。本方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有抗菌、杀滴虫的作用: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亦有抗菌之功效;蛇床子、苦参均可清热燥湿,杀虫,有杀滴虫作用:生地榆、板蓝根能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2.
端本丸为主治疗带下病上海市南市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蔡映青,朱耿(200010)一、一般资料:300例中,已婚264例,未婚36人;年龄18岁~29岁52例,30岁~49岁238例,50岁~68岁10人;带下病程最短匝月,最长达3年。除未婚36例未做白带涂...  相似文献   

3.
矾石丸治疗带下病20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我们于1989~1991年用《金匮要略方论》的矾石丸治疗带下病208例,临床效果颇佳,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208例中,发病年龄在16岁以下者5例,20~25岁者18例,26~30岁者58例,31~35岁者42例,36~40岁者48例,41岁以上者37例。发病时间在半个月者5例,3个月者32例,半年者82例,1年者52例,2~8年者37例。伴不孕者32例,经前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用四白止带丸治疗带下病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患者98例.16岁~23岁8例,24岁~30岁15例,31~45岁36例,46岁以上39例;已婚86例,未婚12例;病情1~6个月32例,7~12个月38例,1~3年28例;脾虚型28例,肾虚型17例,湿热型53例。2 治疗方法 白芷60g、白茯苓60g、白矾15g、风化白石灰30g.上药共研细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次服30丸.脾虚型用山药,肾虚型用山莱莫,湿热g用普金煎汤送股,每日服2-3次,这四7d为!疗程。3治疗…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拟蒲乌汤使用炭剂止血药物配合健脾燥湿之品,治疗妇女带下病200余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突破了炭剂止血药物只用于出血证的传统束缚。蒲乌汤的组成、功效及加减应用:组成:蒲黄炭20~30克,地榆炭15~30克,乌贼骨20~30克,茜草、山药各15~30克,防风、苍术、黄柏各10~20克,甘草10克。功效:健脾除  相似文献   

6.
带下病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侠  马戈云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845-2846
带下之名始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病理性带下即在《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带下》中有记载:"如其太多,或五色稠杂及腥秽者,斯为病候."  相似文献   

7.
安莲英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0):708-708
1临床资料 11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0岁;已婚98例,未婚10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半年。所有病例均经门诊妇检及辅助检查证实为非病原体感染,并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带下病。  相似文献   

8.
《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况加以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浸,热气之逼,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 故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笔者治疗带下病通常分为肝郁克脾,湿热并盛,脾肾两虚,气血虚弱,阴虚火盛,心火时炽六种证型。肝郁克脾下流白物,质粘稠无臭气。情志抑郁,胸闷而喜太息,胸胁或乳房胀痛,纳食减少,脾胀便溏,四肢不温,精神疲倦,苔白脉弦。治宜开郁补脾,兼以除湿,宗《傅青主女科》完带汤意,用党参、白术、山药、陈皮、荆芥、  相似文献   

9.
乌梅丸化裁治疗寒热虚实夹杂型带下病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艳  崔致然 《河北中医》1994,16(3):45-45
乌梅丸化裁治疗寒热虚实夹杂型带下病60例张艳,崔致然(河北省抚宁县中医院066300)近年来,笔者本着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谱的宗旨,将乌梅丸改为煎剂,随证化裁,用于寒热虚实夹杂型带下病,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60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  相似文献   

10.
大蜜丸用腊壳封固制成腊壳丸,在我国渊源很久。腊壳包装与外界空气完全隔绝,只要在贮藏温度上加以注意,腊壳丸可以经久不坏,甚至可保存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但如腊壳丸裂口或针孔未封死,则极易霉变或生虫。我们曾发现一批保存二年以上的益母丸,个别壳蒂部分有针孔的,有活螨存在;严密封固的腊丸则质量完好。为了堵绝有孔腊壳丸出厂,我们参考针剂真空检漏原理,制定了腊丸内控检漏方法,效果满意: 方法;取1000ml玻璃抽气瓶一只,盛水约500ml,小心放入腊壳丸10丸,盖上带有真空度  相似文献   

11.
带下病是以带下增多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为中医及妇产科的常见病之一。临床诊治须辨证辨病相结合,而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配以地黄丸或其变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薛长连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10):450-450
高辉远治疗带下病经验薛长连中国人民解放军401医院(北京266071)业师高辉远教授,早年师承于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名师门下,博学众长,擅长妇科疾患的诊治,尤其对带下病的治疗,颇具丰富的临床经验,兹管陈于次。带下病,是指妇女白带发生炎性或恶性为主要病理变...  相似文献   

13.
14.
笔者多年来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一些难治性带下病例,屡获良效。兹举验案三则,以供参考。例一:黄××,女,50岁,1982年3月3日初诊。患带下病已五年。带下过多,青白相兼,外阴微痒,妇科检查为慢性子宫颈炎,迭经中西药治疗,鲜有效验。近半年来病  相似文献   

15.
周慕丹是江苏省名老中医,尤擅长妇科,兹仅就其施治带下病介绍如下:周老认为湿热留恋是引起带下病最主要的病理因素,这是由妇女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首先为外邪直接侵入,多由经期、产后、跑官空虚、洗涤用具不洁;或房事、产育不注意卫生;尤其是近年来诸如上环、结扎、人流、中引等手术使感染邪毒的机率增加。其次,湿热可由体内自生。带下病机错综复杂,常有其它病因与湿热夹杂而成为带下病理因素。湿热治疗宜清宜他直利。周老治之分别轻重缓急。其惯用单解、六一散、车前草、裁等等利湿浊;蒲公英、地丁草、黄羊、地骨皮以清邪热;…  相似文献   

16.
笔者扼要总结了导师姜丽娟教授多年来灵活运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带下病的经验,姜教授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具有独到的见解,临床中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内外合治带下病,方法独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发病人数多,病程长,危害大,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单用西医疗法,效果不甚理想,近几年本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带下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武  徐如平 《陕西中医》2001,22(6):375-376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多年,依照“辨证论治”原则,以易黄汤加减变化,治疗带下病收效显著,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脾虚型 临床表现为:带色白如涕,绵绵不断,无臭,面色失华,精神疲倦,四肢不温等。治法:健脾益气,除湿止带。方药:易黄汤加减:山药(炒)、芡实(炒)各30g,黄芪20g,党参15g,白术(炒)12g,白果(打碎)、车前子(酒炒)、陈皮各10g,砂仁(后下)6g,甘草(蜜炙)8g。若兼有恶寒,周身酸楚的表证者加荆芥、防风、白芷;若兼有院腹胀,肠鸣,便溏,中焦寒湿者加肉桂、干姜、木香温中行气…  相似文献   

19.
“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带下”是泛指经带胎产一切疾病,为中医妇科病的总称;狭义的“带下”则是专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粘稠滑腻液体。而狭义带下又有生理与病理之别。妇女自青春期开始,阴道内流出少量色白或无色透明的液体,此为生理性带下;但如带下过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则属病理性带下,也即是“带下病”,因此“带下病”是指狭义带下中的病理性带下。近年来,,中医治疗妇女带下病取得了颇为满意的疗效,本文拟将近年搜集的有关资料加以归纳综述,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杨修策 《光明中医》1999,14(3):31-32
已故我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名老中医徐冠军(1886~1979年),从医60余载,擅长内、妇科,以调补脾肾疏肝解郁为大法,治疗妇科病,常使顽疾立起,每每中鹄,余随其侍诊,颇有心得,现将治疗带下病,临床验证效佳案例介绍如下,以示临床应用。1白带下李某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