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住院的106例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3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情况作比较。结果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伴发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症和肥胖的几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银屑病组中男性患代谢综合症(22.22%)和高尿酸血症(30.00%)均高于女性患者(6.25%,6.25%,P0.05)。对照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合并各种代谢相关性疾病与无代谢相关性疾病比较,在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年龄更大。在病程、发病年龄和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严重程度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发生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合并有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的银屑病患者,合并的代谢相关性疾病数量越多,银屑病的严重程度越重。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常伴发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及肥胖等代谢相关性疾病。男性较女性患者更易伴发高代谢综合征和高尿酸血症,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年龄更大,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发生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合并的代谢相关性疾病数量越多,银屑病的严重程度越重。因此应重视银屑病患者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确诊并住院银屑病患者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1方法1.1方法所有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的银屑病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年龄、疾病类型及伴发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肝酶升高、肾脏损害等)进行统计分析。1.2统计学方法将所有病历资料数据汇总整理后,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2结果2.1一般情况银屑病患者81例,男67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疾病(MD)的情况。方法对1995年1月-2010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住院的53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且年龄匹配的62例斑块状银屑病和6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对照组)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情况作比较。结果红皮病型银屑病伴发MD、高脂血症(HLP)、腹型肥胖(AO)、代谢综合征(MS)及高尿酸血症(HUA)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状银屑病伴发MD、高血压(HT)、HLP、AO、MS及HUA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伴发HUA的几率高于对照组及斑块状银屑病组的男性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红皮病型银屑病与斑块状银屑病常伴发HLP、AO、MS及HUA等代谢相关疾病,男性红皮病型银屑病较男性斑块状银屑病更易伴发HUA。尿酸代谢紊乱是否与红皮病型银屑病发病相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特殊类型银屑病伴发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殊型银屑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7例红皮病型、泛发性脓疱型或/及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尿酸代谢过程、影响因素、银屑病的临床表现等确定分析指标15项,对高尿酸血症组、正常组间各指标先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分析特殊用药、病情演变与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间的关系。结果:特殊类型银屑病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1.62%;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组比较,性别、红皮病型损害、泛发性脓疱型损害及血甘油三酯增高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皮病型损害、男性、甘油三酯增高、泛发性脓疱型损害是影响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其相对危险度(RR)依次为8.93、6.83、2.86、0.31。结论:特殊型银屑病伴发高尿酸血症可能与性别、红皮病型损害、泛发性脓疱型损害、甘油三酯增高及特殊用药有关。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除有皮肤损害外,尚可并发高脂血症、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1].我们的前期临床研究表明,银屑病并发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密切相关[2].银屑病患者体内存在脂代谢紊乱,为进一步探索其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我们对2005 年1 月-2009 年6 月在我院住院的40 例40岁以上银屑病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影响银屑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银屑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350例住院银屑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脂肪肝(P=0.0389,OR=2.244)对银屑病预后的影响有显著性(P<0.05),低蛋白血症(P=0.0005,OR=7.929)对银屑病预后的影响有高度显著性(P<0.01),高脂血症(P=0.0034,OR=0.211)成为银屑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其影响有高度显著性(P<0.01),高尿酸血症(P=0.0858,OR=2.750)和特殊用药史(P=0.0658,OR=1.922)对银屑病预后的影响亦不容忽视。结论影响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主要为代谢系统紊乱,如脂肪肝、低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而高脂血症可能是银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银屑病住院患者资料,了解广东省韶关地区银屑病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至2016年间680例银屑病住院患者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入院季节、类型、病因、伴发疾病、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结果:68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0∶1,平均年龄(52.32±15.67)岁,平均发病年龄(45.60±15.96)岁,平均病程(6.72±7.30)年,男女间平均年龄、发病年龄及病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入院无明显季节性。寻常型银屑病最多,占92.35%。药物、饮食、感染是主要诱发因素。并发疾病最多的是代谢异常性疾病,前三位分别是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结论:韶关地区银屑病住院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晚发型较多,家族史阳性例数少,药物使用不当为主要诱因,主要伴发疾病为高脂血症,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科学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共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年龄≥60岁的老年银屑病患者和166例年龄<60岁的非老年银屑病患者在临床特征上的差异.结果 与非老年银屑病患者相比,老年银屑病患者发病较晚,关节病性银屑病的比例、银屑病累及头皮和关节及甲的比例明显增高.老年银屑病患者常并发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发类固醇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3—2016年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798例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类固醇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三餐后血糖水平,t检验比较类固醇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结果 798例患者中,类固醇糖尿病患者38例,年龄(66.86 ± 13.30)岁,显著高于非类固醇糖尿病患者[760例,(39.95 ± 17.01)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86,P < 0.01),但两组间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61,P = 0.20)。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伴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肝功能异常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类固醇糖尿病组(χ2 = 12.25、19.25、32.69、21.47、16.70,均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肝功能异常、激素用量、激素使用时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糖尿病家族史是类固醇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 < 0.05)。0.50 ~ 0.74、0.75 ~ 0.99、1.00 ~ 1.25 mg·kg?1·d?1激素用量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组之间空腹血糖及三餐后末梢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类固醇糖尿病患者早餐、午餐及晚餐后末梢血糖分别为(11.50 ± 2.90)、(16.02 ± 5.81)、(16.81 ± 4.52) mmol/L。类固醇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间空腹血糖及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3.74、9.92,均P < 0.01)。结论 年龄、激素用量、激素使用时间及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等相关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发生类固醇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类固醇糖尿病患者血糖主要于午餐后及晚餐后升高,空腹血糖及HbA1c升高不明显是类固醇糖尿病区别于2型糖尿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泛发性湿疹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9例住院泛发性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泛发性湿疹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病好发于中老年,疾病始发年龄平均(49.06±17.70)岁。既往有过敏史者较多(21.35%),在伴发的各类感染中,以皮肤感染最多见(7.87%),常易伴发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19.10%)、高脂血症(29.21%)、脂肪肝(35.96%),肝酶升高(49.44%)、肾脏损害(28.09%)等。本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预后良好,甘草制剂可作为治疗泛发性湿疹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BACKGROUND: Triflusal is a fluorinated aspirin derivative with antiplatelet properties, which is used in Spain for the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romboembolic disease. CASE REPORT: A 91-year-old female developed a systemic photosensitivity reaction 15 days after beginning triflusal preventive treatment (300 mg/12 h) for prio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Photobiological study showed an abnormal response to light in areas exposed to ultraviolet B and A radiation, with a photopatch test positive to both triflusal and its main metabolite.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ed a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triflusal and the clinical findings, as described in previous reports. CONCLUSIONS: The few cases reported to date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is case suggested an immunological response as the most likely cause of the reaction.  相似文献   

13.
14.
15.
We report on a 78-year-old Japanese woman with a 50-year history of large-plaque parapsoriasis that had evolved into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Her large-plaque parapsoriasis had been treated with psoralen plus ultraviolet A for 10 years. Subsequently an isolated nodule appeared on her right lower leg. Prior or concurrent patches or plaques were absent. Histology revealed a diffuse nonepidermotropic infiltrate of large lymphocytes in the dermis, which had enlarged nuclei and prominent nucleoli. A diagnosis of CD30- cutaneous large T-cell lymphoma was made. Following systemic chemotherapy, there was clinical improvement. No evidence of recurrence or systemic lymphoma has subsequently been found.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