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突然,进展迅猛而预后极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尚缺乏 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的主要治疗研究进展,包括前房穿刺,高压氧疗以及选择性动脉 内溶栓,经玻璃体视网膜中央动脉插管术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完全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杨明光杨永福文丽仙胡亚丽刘莎利【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闭塞/并发症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74.6图1发病后5天眼底彩色像。视盘轻度水肿,黄斑上方有一睫状视网膜动脉供血呈舌形桔红色区,此区外的后极部视网膜...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血管手术操作技术主要包括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的穿刺、插管、血管内注射药物和动脉内栓子的驱除等干预手段,目前不仅获得了较多的实验研究结果,而且视网膜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也获得了初步效果,这项技术的发展可为视网膜血管疾病,特别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部疾病,其后果极为严重。最近的局部动脉内介入溶栓疗法给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的预后带来新的希望。本就目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一严重致盲性眼底血管疾病,发病急,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不可逆性的视力丧失。视网膜中央动脉的主干或其分支一旦发生阻塞,其所供应的区域发生急性缺血,致使该区营养切断而引起极度的机能障碍。本病迄今为止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案,故本文主要从其病理生理学、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膜中央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9例患者经超选择性眼动脉插管,用尿激酶18~75万U直接灌注溶栓治疗。结果其中8例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视力与治疗前相比没有变化;各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临床疗效与发病时间、尿激酶用量及治疗前视力不呈正相关。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安全、可靠的。(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2-24)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农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现状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1例农民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情况。结果致盲率100%。结论多重因素导致农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8.
急性短暂性或永久性视网膜动脉缺血是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眼部和全身急症。单眼一过性黑矇属于短暂性视网膜动脉缺血,并不会遗留永久性视功能损害。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在大部分患者均会遗留永久性视功能损害。目前的治疗方式包括降眼压、扩血管、高压氧、经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等,但仍缺乏标准治疗方案。对高危人群应早期一级预防。急性视网膜动脉缺血患者发生继发卒中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应及时发现相关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采取适当的二级预防措施改善预后。本文对急性视网膜动脉缺血事件的治疗和预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该类疾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不足、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有海绵窦血栓的病例,国内尚未见文献报告。近期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经确诊并在发病12h内进行溶栓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全身病史、发病至溶栓时间、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术后48 h复查视力、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后1月复查,记录视力及眼底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 24例患者发病至溶栓的平均时间(8.39±3.24)h,溶栓治疗前臂一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平均(29.34±7.83)s,治疗48 h后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臂一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平均(15.48±4.33)s,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月,复查荧光血管造影,臂一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平均为(15.76±3.12)s,与治疗48 h对比无差异.发病时视力低于0.05患者20例占83.3%,0.05~0.1者4例占16.7%,治疗48 h后视力低于0.05患者7例29.2%,0.05~0.1,6例占25%,高于0.1者11例占45.8%,其中2例高于0.5,占8.3%;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患眼视力获得提高的病人数量对比变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月视力低于0.05患者5例占20.8%,0.05~0.1者6例占25%,超过0.1患者13例占54.2%,与治疗前患者视力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及时有效恢复早期阻塞的视网膜神经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善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视力,但此研究缺乏与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研究,同时该治疗方法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比.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临床的急诊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预测性差,可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药物治疗作用甚微,鲜有抢救成功的报道,近年来我院采用经血管内超选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溶栓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AO)是一种眼科急症 ,起病急 ,视力损害严重 ,常规治疗疗效差。 1991年Schumacham cherm〔1〕等首次报道了经眼动脉溶栓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取得了明显疗效。近年来 ,随着微导管技术及溶栓的发展和应用 ,超选择眼动脉溶栓相继报道 ,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就超选择眼动脉溶栓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 :我们从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3月收治了 5例该病患者 ,其中男性 4人 ,女性 1人 ,年龄 3 4~ 5 6岁 (平均44 4岁 ) ,从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为 1…  相似文献   

13.
睫状视网膜动脉是灌注黄斑区血流的动脉,可走行于黄斑区上方或下方,供应黄斑区及其附近视网膜内层的小部分区域。当全身动脉压升高、睫状视网膜动脉灌注压降低或伴有血管炎症等其他异常时导致其发生阻塞,称为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临床上少见,其表现不一,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视网膜血管疾病联合发病。临床上共分为3型:Ⅰ型,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Ⅱ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Ⅲ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现将我院2000-2005年期间收治的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后眼血循环的改变。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成象技术对6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进行测量。以对侧正常眼做对照,分别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时间均值流速(Vtax)及搏动指数(PI)[PI=(Vmax-Vmin)/Vmean]。结果:患眼视网膜中央动脉的Vmax、PI较对照眼显著下降,并且患者年龄大于40岁或病程超过6个月者,下降明显。结论: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下降,且与年龄及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发病与血液流变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SA系列血液流变测试仪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 36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其中血细胞压积0.51±0.57、全血黏度:高切4.14±0.68,低切20.63±4.05、血浆黏度1.78±0.12、血沉6.20±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郭丽  吴航  吉训明  方薇 《眼科》2007,16(4):246-249
目的评价超选择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初步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1例(21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主要指标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方法经检眼镜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21例,通过Seldinger技术经微导管超选择眼动脉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10例经超选颈内动脉造影显示眼动脉主干狭窄和阻塞,11例眼动脉主干显影,全部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前、治疗后3天视网膜中央动脉显影时间分别为(38.18±10.86)秒、(12.65±3.30)秒(t=-11.89,P=0.000)。平均随访(3.23±1.26)个月。治疗后4例患者视力>0.25,9例视力不同程度改善,8例视力无变化。结论超选择眼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可改善患者视力,但需迅速完成内科、神经科及眼科诊断.尽快治疗。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功能的急性眼病,发病急,预后差。我院收治一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50分钟经积极救治后视力恢复到1.0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杏  周文炳 《眼科》1997,6(2):74-76
本文分析了原发性开角青光眼74只眼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眼动脉收缩最大血流速度与血液度无相关关系,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与血浆粘度有关;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了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低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密切相关。提示视网膜动脉血流速度受血液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 患者中心视力损害与病程、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方法对99例99只眼CRAO患者的中心视力、发病病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检查视网膜循环时间等量化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AO 患者不同病程时间(2~21 d)与中心视力损害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循环时间中视网膜动脉荧光充盈间期与中心视力损害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臂 视网膜循环时间与中心视力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循环时间指标中视网膜动脉荧光充盈间期与中心视力损害相关,时间愈长视力损害愈重,值得关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77-179)  相似文献   

20.
卢宁  李建军 《眼科》2007,16(4):217-219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的急症。早期恢复循环,有可能恢复视力。一些传统治疗方法的确切效果尚存在争议。近年来出现的导管技术联合局部溶栓药物动脉内注射、Nd:YAG激光击栓术、手术探通视网膜中央动脉等新的治疗手段给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挑战。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有待于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