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瘦素与高脂血症痰浊证(痰浊组)及相关脏腑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符合西医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和中医痰浊证及兼证辨证标准的患者共90例分成痰浊脾气虚组(脾虚组)、痰浊肾气虚组(肾虚组)、痰浊肝郁气滞组(肝郁组),同时设体检血生化指标正常的人组成的对照组,测定各组的瘦素、腰围。结果:痰浊组与对照组瘦素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痰浊组的虚实证之间瘦素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痰浊组各脏腑证型的腰围均超过腹型肥胖的标准。结论:瘦素与高脂血症痰浊证及脾、肾、肝三脏辨证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叶天士多从五脏论治不寐,认为心、肝、脾、肺、肾各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不寐。结合叶天士治疗不寐的具体案例,发现主要导致不寐的证型有心血亏虚证、肝火上扰证、肝血亏虚证、心脾两虚证、痰浊内扰证、肺阴不足证、肾精亏虚证、心肾不交证。叶天士从五脏论治不寐,辨证清晰,治疗思路明确,值得后世深入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死因之一。王明福主任医师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痰浊"范畴,临床以痰浊阻遏型为多见。病情存在邪实和正虚两方面,邪实主要是痰、瘀、毒,正虚主要是脾、肝、肾虚损,基本病理痰浊瘀血为标,脾肝肾虚为本。痰浊阻遏、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故运用化痰降浊活血、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证候的分布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为科研与临床提供中医证候学资料。方法:抽取社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00例根据中医理论进行问卷调查评估,调查社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证候分布。结果:单一证型152例,分布为:痰浊证11例,肾虚证84例,脾虚证55例,血瘀证2例。两种证型夹杂45例,分布为:痰浊肾虚证2例,脾肾两虚证40例,痰浊脾虚证2例,瘀血痰浊证1例。三种证型夹杂3例,分布为:脾肾两虚夹杂血瘀证2例,脾肾两虚夹杂痰浊证1例。结论:临床以肾虚、脾虚为主要证型,提示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中应重视扶正,以补肾健脾为要。  相似文献   

6.
傅玉素 《新疆中医药》2006,24(4):101-101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学“虚劳”、“关格”、“肾风”、“癃闭”等范畴,病机多为正虚邪实,正虚有气血阴阳之异,所涉及的脏腑有脾、胃、肝、肾、心、肺、膀胱等,但究其侧重则为脾肾虚衰。邪实,据不同阶段,有外邪、水湿、痰浊、湿热、瘀血、动风诸端,而常以湿浊贮留贯穿疾病始终。关于浊邪的产生,中医学有“脾旺不受邪”、“肾主藏精泻浊”之说,脾在生理上主司运化,即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健旺则水液通过脾的转输及肺的肃降,下达于肾,并在肾气的作用下,吸收水分的精微,其余为尿液入达膀胱,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水液代…  相似文献   

7.
自制降脂血康片治疗高脂血症9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脂血症是常见而多发的现代难治病之一,本病属于中医“痰浊”、“血瘀”、“湿浊”、“肥胖”范畴。其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而尤以脾肾为要。其病机是在脏腑气虚基础上,加之饮食不节、七情劳伤等形成以正虚为本、痰瘀为标之证。治疗当标本兼治。我科从发展专病专药原则出发,研制了降脂血康片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衰竭属中医学癃闭、关格、溺毒、肾劳等范畴。各种肾病迁延不愈,日久可致脏腑功能受损,脾肾亏虚;脾失运化,肾失开阂,水湿停聚,浊毒内积而发为本病。本病病位主在脾、肾两脏,涉及肝、心、肺、胃与三焦。在正虚的基础上,湿浊壅滞三焦.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表现为各种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10.
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哮喘病位在肺系,与脾肾密切相关,如脾不能运输水津,肾不能蒸化水液,均可致津液汇聚成痰,上干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病理因素。饮食不当者病源于脾,而素质不强者则多以肾为主。因此,痰哮重在治脾以杜痰源,虚哮主在治肾以清痰  相似文献   

11.
张琪教授长期从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研究,它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从中医脏腑辨证病位在肺、脾、肾三脏,尤以脾、肾二脏极为重要,其他亦与心、肺二脏有关。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湿浊氮质贮留为病机关键。临床呈现病邪起伏,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证候。治疗单凭一方一法难以应变,当以健脾补肾为主,兼以化湿浊泄、热解毒活血等诸法,正邪兼顾,方能恰中病机。然由于病者个体差异,治疗过程中疾病之演变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等不同因素,必须既要辨证又要识病。张琪教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证治规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当人进入老年期,随着多脏腑组织器官的老化,脾胃功能也日趋衰退,运化吸收发生障碍。生化乏源、气血亏虚,中医称“脾虚”。表现的临床证候为“脾虚证”。李东垣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老年人的脾功能低下是发生疾病的关键,所以诊治老年病“莫忘培健脾”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1脏病培脾脏病互传以阵虚受病为最。《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强调护健脾土,防病于未然的重要性。脾虚失运、痰浊内生、阻于心脉的心血管病。痰窜脑窍的脑血管病及痰蒙心窍的精神病。脾虚生化乏源、阴血虚亏、心神少养的神…  相似文献   

13.
辨证治疗肺心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智林 《陕西中医》2007,28(12):1647-164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方法:以临床经验为依据,中医理论为基础,从中西结合角度辨析肺心病的防治。结论:肺心病的发病机制为久病肺虚,痰瘀滞留,复感六淫,累及肾及心而成。其主因为脏腑功能失调,肺、心、脾、肾互相影响,逐渐加重而致病。治疗辨证分型分为阳气虚弱,复感外邪型;肺气虚损,心血瘀阻型;肺肾两虚,气虚不纳型;三焦俱虚,水液代谢紊乱型;痰浊闭肺,扰乱神明型;肺气耗散元阳欲脱型。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可引起痛风、肾脏损伤等多种并发症。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归属“痹证”“历节”等范畴,脏腑亏虚,湿、痰、瘀阻滞血脉为主要病机,属本虚标实证。湿贯穿高尿酸血症发生、发展全过程,根据痰湿为之首、湿热为之渐、湿瘀为之终的演变规律论治,临床治疗应标本兼治,以化湿泄浊为本,兼以补虚、祛痰、清热、化瘀等,同时固护脾肾,调节脾肾运化水液功能,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学角度阐述肥胖的病因病机为饮食环节,痰湿壅滞;情志内伤,气津内停;脏腑虚弱;痰湿内生;久坐少劳,气机不畅;其他如外感湿邪等。总之,肥胖病病因病机概括起来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病变脏腑可涉及肺、脾、肾、肝,其中以脾、肾、肝为重;标实以湿、痰、浊为主。  相似文献   

16.
就目前糖尿病(消渴)致病机理的多样性发展,运用中医理论并通过对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的分析总结,认为糖尿病的形成是由于虚实夹杂多因素所致,其中虚在于脾肾两虚,而实则在于瘀血与痰浊两大类,且脾肾两虚与瘀血、痰浊对糖尿病的形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兼为病均将发生的。并提出脾肾两虚、痰瘀互结是致糖尿病的主要机理,而补肾健脾、化痰活血法则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7.
脾肾两虚、痰瘀互结与糖尿病发病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就目前糖尿病(消渴)致病机理的多样性发展、运用中医理论并通过对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的分析总结,认为糖尿病的形成是由于虚实夹杂多因素所致,其中虚在于脾肾两虚,而实则在于瘀血与痰浊两大类,且脾肾两虚与瘀血、痰浊对糖尿病的形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兼为病,均将发生的。并提出脾肾两虚、痰瘀互结是致糖尿病的主要机理,而补肾健脾、化痰活血法则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特征,为相关证候标准规范及临床诊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筛选符合标准的COPD文献并提取证候类型,将复合证型分解成基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候分布比例及证素出现频次、频率。结果:COPD病例数分布较高的中医证候为痰热壅肺、肺气虚、痰浊阻肺、肺肾气虚、肺脾两虚,稳定期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为肺肾两虚、肺气虚、肺肾气虚、肺脾气虚、肺脾两虚、肺脾肾虚,急性期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为痰热壅肺、痰瘀阻肺、痰热瘀肺、痰浊阻肺、肺脾肾虚。本病病位类证素为肺、肾、脾、心、肝,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至少依次为气虚、痰、阳虚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特征,肺脾肾虚贯穿于疾病始终,肺肾气虚可能成为COPD的基础证候。  相似文献   

19.
痛风性肾病属"痹症""历节病"等范畴,与脾肾不足、痰瘀湿浊密切相关,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是致病之本,痰瘀湿浊是致病之标,当从脾肾论治。健脾则脾之运化升清功能正常,水谷得以化生精液,湿浊之邪难以生成;补肾能使肾藏精、主水、分清泌浊功能正常,精微物质得以保留,湿浊之邪得以排泄;化痰祛湿,泄浊通络,活血化瘀,经脉流畅,则痰瘀湿浊之邪不能滞留为害。急性发作期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明显加剧,邪气实,以风湿热痹及风寒湿痹为主,方选二陈汤;慢性稳定期正虚邪恋,脾肾虚衰为主,方选温脾汤。临症辨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眩晕证在临床上颇常见,笔者曾从师于龙溪地区中医院已故老中医郭澄园先生,郭老对眩晕证的诊治见解独到,故予整理: 对眩晕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历来对眩晕证病因病机的论述很多,立说纷纭,风火痰虚,各执一端。郭老认为多数由于虚证(肾虚、血虚、气虚)引起,即使部分由于挟风、痰浊或化火所致,亦跟某些脏腑虚证不无有关。也就是说,一般是虚者多,实者少。虚者言其病根,实者言其病象。郭老认为,眩晕证的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脾肾是主要的。而肝肾同源,肝与脾互为理之脏也。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如果,脾胃的升降失调,脾的运化不足,不能把精微输送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