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娄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6-106
目的对保健院门诊儿童血钙、碱性磷酸酶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保健门诊儿童87例,将其按照年龄分成学龄前组和新生儿组,而后对其血钙、碱性磷酸酶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学龄前组血钙水平较新生儿组低(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表现出新生儿组较学龄前组高,然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靠自身能力自外界摄取营养成分,导致营养水平较依赖母体供给的新生儿低,临床应给予注意。  相似文献   

2.
骨碱性磷酸酶与血钙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与钙营养水平关系。方法选择本科室检测BALP标本共436例,检测血钙、BALP水平。结果血钙低的儿童占全部人数的24%,血钙高的儿童占总人数的5%。结论血钙高低与BALP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关系,就是血钙低的儿童的BALP全部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对儿童缺钙诊断时使用碱性磷酸酶(ALP)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于健康体检时行缺钙筛查的幼儿园儿童的健康体检资料,对所有儿童实施血钙、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经证实200例儿童中,缺钙儿童82例,健康儿童118例,分析缺钙儿童和健康儿童的血钙、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并根据是否存在低血钙分为低血钙组(95例)和正常血钙组(105例),比较两组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 缺钙儿童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15.62±1.54)、(276.95±21.26)U/L,均高于健康儿童的(44.26±4.98)、(176.59±22.08)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钙组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04.88±2.43)、(284.61±15.97)U/L,均高于正常血钙组的(49.86±5.32)、(154.82±30.17)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准确地反应儿童是否缺钙,但是血钙水平无法反应儿童是否缺钙,且低血钙儿童的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比正常血钙儿童显著上升,因此可通过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反应儿童缺钙的情况,具有应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瘫(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早期治疗对CP患儿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临床表现复杂,其中部分CP患儿仅表现为运动障碍。所以CP患儿早期误诊为佝偻病者占CP误诊的50%。因此,早期确诊CP是早期治疗的重要条件。据文献报道,骨碱性磷酸酶(BALP)对佝偻病的诊断符合率为86%~97%,且优于血Ca、P、Me、ALP及腕骨X线片检查。我们对100例患儿BALP进行测定并与佝偻病患儿进行比较研究,探讨BALP在CP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蒋旻  王建平 《江苏医药》2001,27(5):397-397
本文通过测定孕妇不同孕期及其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以探讨其骨代谢的特点。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正常孕妇及新生儿 :无妊娠合并症的本院门诊建卡孕妇 66例 ,年龄 2 2~ 35岁 ,及其足月顺产儿66例。2 .学龄前儿童 :南京市实验小学幼教部 3~ 6岁儿童 66例。3.对照组 :南京某大学女生 2 9例 ,年龄 2 2~ 2 4岁 ,作为对照组。学龄前儿童、对照组妇女抽静脉血 ,正常孕妇于妊娠 2 6周、36周、产后抽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 ,肝素抗凝 ,及时分离血浆 ,- 2 0℃冰箱保存待测。二、方法1.标本测定 :每份血浆标本同时测钙、磷、碱性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在儿童缺钙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4儿童缺钙患者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试验组.将同期我院收治的68例健康儿童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及分析两组血钙、碱性磷酸酶及骨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钙低发生率为58.1%(43/74),高于对照组的17.6%(1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5,P<0.05).血钙低者碱性磷酸酶及骨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血钙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钙、碱性磷酸酶及骨碱性磷酸酶均可反映儿童缺钙情况,但血钙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缺钙与否,低血钙者的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较血钙正常者显著升高,其对评价患者是否缺钙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对血钙正常者,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全身骨显像与血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联合检测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全身骨显像检查,并分为发生骨转移组和未发生骨转移组,并对两组的血ALP、血钙检测,比较检测水平。结果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ALP、血钙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血碱性磷酸酶(ALP)、血钙检测对肺癌骨患者的转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及筛查肺癌骨转移的一种手段,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943例小儿佝偻病检测骨碱性磷酸酶结果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黄兰兰V-D缺乏性佝偻病,是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微量全血,结合免疫浓缩、全血干化学技术对943例小儿佝偻病作了血浆骨碱性磷酸酶(简称BALP)半定量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桑雪英  庞金华 《河北医药》1992,14(5):318-318
人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血液中的血钙、磷(离子型,下同)浓度按一定比例,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钙×磷=35~40;mg%浓度积)。多种疾病均可改变二者浓度的比例。而高血磷、低血钙则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钙、磷代谢异常的表现。为了探索尿毒症患者经血液透析后,纠正钙、磷代谢异常的程度,我们对51例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的血钙、磷浓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报告如下:1 对象慢性肾炎、糖尿性肾病、多囊肾、高血压肾病等导致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51例(男39例,女12例)。年龄17~65岁。血透时间2周~2年半不等。每周透析1~2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佝偻病的骨碱性磷酸酶与超声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佝偻病患儿的骨碱性磷酸酶与超声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测结果是否相符。结果 <1岁患儿骨密度异常和骨碱性磷酸酶异常均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结果相符度不高,骨密度检测异常率高于骨碱性磷酸酶。结论骨碱性磷酸酶与超声骨密度均为诊断婴幼儿佝偻病的重要指标,但二者可出现不相符的情况,需进一步分析,以免漏诊或造成佝偻病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1.
脑瘫患儿骨矿含量血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骨矿含量(BMD)、血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骨密度仪测定37例脑瘫患儿和28例正常儿骨密度,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PTH、CT。结果:脑瘫患儿BMD、血PTH、CT异常,其异常程度与脑瘫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经颅多普勒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例正常婴儿和30例脑性瘫痪婴儿300条颅内动脉行双功能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左右动脉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间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期末速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就脑瘫(CP)中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如NF-κB,IL-6,IL-8,TNF-α等)的作用与调节机制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对阐明CP发生、发展机制和寻求有效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 MEB-5304K 诱发电位测定仪,对101名6月-14岁脑瘫患儿和40名正常儿测定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果表明:给予80dBNHL,20Hz 刺激时 BAEP 异常率为45.54%,随刺激强度减小及刺激重复率增加,BAEP 阳性率提高。BAEP 改变与病情、病型及并发症有关。为脑瘫的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神经电生理学依据。对脑瘫合并听力障碍者有助于及早选用助听装置,解决其听力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绝经期妇女蛋白摄人、体重减轻和骨矿物质密度的关系。方法30例女性,每天摄取3139.5J(1cal=4.186J),分为正常蛋白质摄取(A组:n=15)和高蛋白摄取(B组:n=15),共12周。观察体重和骨质矿物质密度变化。结果A组体重减轻11.2%,B组体重减轻10.1%,A组骨质矿物质密度无显著变化r(-0.003±0.003)g/cm^2,-O.3%],B组显著降低[(-o.0167±0.004)g/cm^2,-1.4%,P〈0.05]。结论较高的蛋白质摄取促进绝经期后妇女体重减轻和骨矿物质密度减低。  相似文献   

16.
125例脑瘫患儿病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脑瘫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防制脑瘫提供参考。方法:对三所医院9个月间收治的125例脑瘫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包括分娩前、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与发病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脑瘫主要危险因素包括25个,其中产前9个,产时7个,新生儿期9个。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母孕期合并症、出生窒息以及双胎是脑瘫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高危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对于脑瘫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降低其致残率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鼠神经因子联合小牛血清对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广元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20 μg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加2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隔日1次,10 d为1疗程,间隔10 d,共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20 mL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加200~300 mL 5%葡萄糖,静脉滴注,每天1次,20 d为1疗程,间隔10 d,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发育商(DQ)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DQ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的DQ评分均显著提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D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因子联合小牛血清对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较好,能提高患儿发育商评分,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1.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glycopyrrolate on drooling in an adult male patient with cerebral palsy. 2. After a thorough medical examination and consent in writing by the responsible guardian, a baseline sum score for frequency and seriousness of drooling was established over a 2 week period in addition to data on shifts of handkerchiefs, urination, defec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behaviour. Glycopyrrolate (1 mg) tablets were then administered, starting with one tablet daily the third week and increasing the daily dose by one tablet per week until a maximum of four tablets during week six and 4 days of week seven when the daily dose was reduced to two tablets for 3 days. For the four weeks 8-11 three tablets were given daily. In week 12 the dose was reduced to two tablets and for the weeks 13-15 no tablets of glycopyrrolate were given. 3. For as long as the patient received three to four tablets of glycopyrrolate daily, drooling was markedly reduced and handkerchiefs were not necessary on some days. After the tablets were withdrawn drooling increased to approximately the same level as it was before treatment. No adverse medical, psychological, or soci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4. For shorter periods, glycopyrrolate can be given in controlled doses provided that an adequate medical assessment has been undertaken.  相似文献   

19.
传统医学康复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模式,于2000年~2002年对脑瘫实施了传统医学康复的临床治疗对照研究.方法:对6个月~7岁的150例脑瘫患儿选用Bobath、上田正法的物理治疗(PT)与作业治疗(OT)、语言治疗(ST),配伍针灸、按摩、水疗、中医辨证施治等传统医学康复措施,以<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按摩VCD>为教材,对患儿家长进行定期培训、指导.结果:传统医学康复组100例近期(3个月)效果显著,大运动发育商(DQ)、精细动作DQ、运动发育指数(MQ)、小儿脑瘫运动量表(GMFM)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远期效果(9个月)稳定,传统医学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康复训练组,t=6.926,P<0.01.传统医学康复组头颅CT脑萎缩、软化、白质发育不良者,治疗后有25.92%好转或正常,西医康复训练组有2.56%好转或正常,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106,P<0.01.结论:传统医学康复配合西医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既改善了脑病损伤区的神经细胞功能,抑制了异常运动模式与异常姿势反射,又实施了持久的家庭传统医学康复,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229例脑瘫患儿贫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赵媚  吴建贤 《安徽医药》2007,11(12):1110-1111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贫血原因,早期预防,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经小儿神经康复科确诊的脑瘫患儿229例,检测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记录并分析贫血状况。结果229例患儿中贫血115例,发生率为50.3%,缺铁性贫血51例。结论脑瘫患儿普遍存在贫血,主要以缺铁性贫血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