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芷辛方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盐酸曲马多,0.01 g/kg)、芷辛方高剂量组(芷辛方水煎浓缩制剂,9 g/kg)、芷辛方正常剂量组(芷辛方水煎浓缩制剂,4.5 g/kg)、芷辛方低剂量组(芷辛方水煎浓缩制剂,2.25 g/kg)、中药对照组(五灵止痛胶囊,0.06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左侧后肢胫骨注射腹水瘤Walker 256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骨癌痛大鼠模型,在造模后14天开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7天。取大鼠脊髓L4-L5部位检测脊髓组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化群11b(CD11b)mRNA、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GFAP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空白组、芷辛方正常剂量组和芷辛方高剂量组。模型组CD11b mRNA表达较西药对照组、芷辛方正常剂量、芷辛方高剂量组明显升高(P0.01),各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F-κB表达高于空白组,芷辛方高剂量组NF-κB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芷辛方对骨癌痛大鼠镇痛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胶质细胞增殖活化和下调NF-κB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癌痛动物模型,探讨芷辛方的镇痛作用及对骨癌痛大鼠模型中脊髓胶质细胞蛋白[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CD11b]表达以及Toll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骨癌痛模型组(10只),通过左胫骨内接种含有3×10~3个Walker256嫁接的腹水瘤细胞液造模,并对这两组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X光片检测及HE染色的检测证实造模成功。依照此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空白组(10只)、骨癌痛模型组(简称模型组,10只)、西药盐酸曲马多对照组(简称西药对照组,10只)、芷辛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中药五灵止痛胶囊对照组(简称中药对照组,10只)。造模14天后开始灌胃,芷辛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芷辛方水煎浓缩制剂(9、4.5、2.25 g/kg生药)。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第21天取脊髓L4~L5段背角,分别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验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GFAP的变化,小胶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CD11b表达变化以及髓内TLRs(TLR2、TLR4)和NF-κB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迟缓甚至呈下降趋势(P0.01);自发性运动疼痛评分(SAPS)明显上升(P0.01);触诱发痛阈值(PWT)明显下降(P0.05,P0.01);手术侧胫骨X线影像以及HE染色示: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和破坏。免疫组化检测髓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蛋白GFAP明显升高;NF-κB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CD11b、TLR2、TLR4及NF-κB水平芷辛方中、高剂量组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芷辛方可抑制脊髓水平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和TLRs(TLR2、TLR4)、NF-κB蛋白的激活,这可能是其镇痛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及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雄性小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组、中药A、B、C组和溶媒组。中药组和溶媒组分别灌胃含0.1、0.3、0.9 g独活寄生汤生药/0.4 m L的制剂和0.4 m L生理盐水,于造模14 d开始连续灌胃7 d,每天1次。热辐射刺激仪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指标(PWTL),21 d后取小鼠脊髓腰膨大处,检测GFAP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PWTL值,模型组小鼠的PWTL值随时间的推移显著下降(P0.05),而在14 d时间点,模型组、中药A、B、C组和溶媒组之间PWTL值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1 d的时间点,对比模型组和溶媒组的数据,中药B、C组的PWTL值显著性升高(P0.05)。对比溶媒组和模型组小鼠,中药B、C组的脊髓组织GFAP m RNA及GFA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是溶媒组、模型组以及中药A组小鼠之间GFAP m RNA及GFAP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对骨癌痛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能够使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冰茶栓对W256细胞诱导的骨癌痛大鼠脊髓GFAP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骨癌痛的中枢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三组。给药组给予冰茶栓101mg?kg-1;给药10d后截取脊髓组织,检测GFAP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给药组大鼠脊髓组织GFAP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冰茶栓抗骨癌痛作用的中枢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止痛方的镇痛作用及对骨癌痛大鼠热缩足潜伏期(PWTL)、骨质破坏程度、骨密度及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1.92 g/ml)、唑来膦酸组(30 μg/kg)、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各10只。于大鼠左后肢体注射Walker-256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于造模后第5天开始给药,连续21 d。并于造模后第7、14、21天检测PWTL,于造模后第22天采用X线检查各组大鼠骨质破坏程度及骨密度,并提取大鼠脊髓腰膨大处,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FAP和p38 MAPK在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评估提示,造模后7、14、21天,中药组及唑来膦酸组PWTL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唑来膦酸组及模型组大鼠胫骨出现不同程度骨质破坏,且大鼠胫骨骨密度及骨矿物质水平均较模型组高(P<0.05)。中药组和唑来膦酸组GFAP mRNA、p-p38 MAPK mRNA及相应的蛋白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益肾活血止痛方的止痛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阻断中枢痛觉敏化MA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身痛逐瘀汤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水平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止痛巴布贴对骨癌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神经节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180~220g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组,n=24)、假手术组(Sham组,n=24)、骨癌痛模型组(Ca组,n=60),3组分别于手术前2天、术后7、14、21日测定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于术后7天确认造模成功后,将成功的模型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模型组(Ca组,n=25)和中药止痛巴布贴组(CM组,n=18)。术后7、14和21天各组处死大鼠(n≥8),取大鼠脊髓腰椎L4-6膨大处,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脊髓背角c-fos的变化。结果:MWT、TWL:术后Sham组、Ca组、CM组均低于基础值;术后7天,Sham组与基础值、Co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组、CM组则低于基础值、Con组和Sham组(P0.05);术后14、21天Ca组与基础值、Con组和Sham组统计学差异逐渐增大(P0.01),而CM组则差异逐渐缩小(P0.05)。脊髓背角神经Fos表达:Ca组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术后7、14、21天与Con组和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M组于术后14、21天与Con组和Sham组比较统计学差异逐渐缩小(P0.05)。结论:中药止痛巴布贴对骨癌痛有比较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是通过影响脊髓背角神经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Walker-256细胞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Walker-256细胞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方法:将4×104个W256癌细胞注入SD大鼠胫骨上段骨髓腔内,利用大鼠热板法和足跖加压法分别测量热刺激和机械刺激痛阈的变化,X线摄片进行放射学评估骨质破坏程度,同时,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生长和骨结构的破坏情况。结果:造模动物在12天左右开始出现热刺激和机械刺激痛阈明显下降(痛觉过敏),并呈渐进性发展;胫骨X线摄片显示14天即有明显的骨破坏,第21天时出现病理性骨折;组织切片显示骨髓腔内肿瘤生长活跃,向外侵蚀破坏骨皮质。结论:从疼痛行为学、放射学、组织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Walker-256细胞成功建立了大鼠骨癌痛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痛灵方对肺癌骨癌痛模型小鼠脊髓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探讨骨痛灵方治疗骨癌痛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在C57小鼠左后肢胫骨骨髓腔注射Lewis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5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每组10只。中药组小鼠以骨痛灵方煎剂灌胃,西药组予以唑来膦酸腹腔注射,中西药组则两药联合运用。用Von Frey纤维及热痛测试仪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第6(7)天、13(14)、20(21)天观察小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痛觉缩足潜伏期(PWTL)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脊髓MCP-1和NGF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3周后,3个治疗组的PWMT和PWTL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中西药组的PWMT比中药组和西药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的MCP-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NGF则均显著升高(均P<0.05)。  结论:骨痛灵方可能通过减少脊髓MCP-1蛋白的表达,抑制中枢敏化,同时促进NGF蛋白的表达,修复中枢敏化中受损的神经元而发挥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Walker-256乳腺癌胫骨癌痛模型,予以通络散结凝胶外用并探讨其镇痛疗效。方法:取雌性Wistar大鼠40只,右后肢胫骨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凝胶组、扶他林乳剂组、通络散结凝胶Ⅰ组、通络散结凝胶Ⅱ组、通络散结凝胶Ⅲ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自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药,1 d/1次,连用21天。同时动态观察大鼠体重以及机械痛觉缩足阈值、热痛觉缩足潜伏期和自发痛评分。结果:1造模后第5天,空白凝胶组大鼠体重下降,中药组治疗后体重逐渐增加,其中通络散结凝胶Ⅲ组体重增加最为明显(P<0.001)。2与空白凝胶组比较,通络散结凝胶从第17天开始,能够显著提高大鼠机械痛阈值,以通络散结凝胶Ⅲ组为最佳。3造模后第1820天,与空白凝胶组比较,通络散结凝胶能够提高大鼠热痛觉缩足阈值。4各组大鼠在造模5天后大鼠逐步有跛行现象,造模后第21天,与空白凝胶组比较,通络散结凝胶能够降低大鼠自发痛评分,其中通络散结凝胶Ⅲ组效果较好。结论:通络散结凝胶对骨癌痛具有一定镇痛效果,且药物浓度越高,止痛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吗啡为对照,观察电针对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致骨癌痛大鼠痛阈和脾NK细胞的影响,初步电针抗骨癌痛潜在作用优势。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模型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吗啡组5组,采用大鼠左侧胫骨腔内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双侧"足三里"和"昆仑"穴,频率2/100 Hz,强度0.5-1.0-1.5 mA(各10 min),每次治疗30 min,隔日1次。吗啡组大鼠以10 mg/kg的量腹腔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隔日1次。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和造模后6、10、16、20 d的体质量和缩腿潜伏期;检测大鼠脾NK细胞活性和百分率(CD_3-CD~+_(161))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10 d和16 d时模型组和吗啡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降低(P0.05)。与正常组和假模型组比较,模型组于造模后所有时点缩腿潜伏期缩短(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吗啡组缩腿潜伏期延长(P0.01),但电针组短于同期吗啡组(P0.01)。与正常组和假模型组比较,模型组和吗啡组大鼠脾NK细胞活性降低(P0.01);电针组大鼠脾NK细胞活性低于正常组大鼠(P0.05),但高于吗啡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吗啡组大鼠脾NK细胞百分率略增多(P0.05)。结论:电针治疗大鼠骨癌痛具有镇痛和增强免疫双重作用优势,后者主要是通过其增强骨癌痛大鼠脾NK细胞杀伤活性,而增加非NK细胞数量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攒竹穴对骨癌痛大鼠行为学及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对骨癌痛的影响和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电针组、模型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作处理,电针组和模型组胫骨注入0.5 ml约2×107 cells/ml walker256细胞悬液制成大鼠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各组采集大鼠术前及术后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结果:造模9天起,模型组机械性痛敏与空白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11天起,模型组热痛敏与空白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丘脑β-EP含量模型组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电针攒竹穴可以调节机体的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闽值并抑制大鼠下丘脑内因骨癌痛被激活的β-EP.  相似文献   

13.
焦良波  刘丹  陈涛  张继红  胡卫 《中草药》2020,51(14):3734-3741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骨癌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大鼠镇痛作用机制。方法筛选痛阈值满足条件的雌性SD大鼠构建CIBP模型,华蟾素各组大鼠在造模第7天开始ip低、中、高浓度的华蟾素注射液,假手术组与模型组ip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各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前和造模后及单次注射华蟾素后的0.5、1、2、4、6、8、24 h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值与热痛阈值,Western blotting检测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相关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脊髓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tumor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 tractant protein,MCP-1)的含量。结果大鼠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的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1);予以华蟾素干预后,大鼠的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升高,且浓度越高,痛阈值越高(P0.05、0.01);单次给药后,华蟾素在ip后6 h作用最强,而后作用缓慢减弱;但华蟾素对正常大鼠的痛阈值无影响(P0.05)。Westernblotting的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脊髓MAPKs相关蛋白的活化水平增加(P0.05);华蟾素能下调大鼠脊髓中活化的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s,JNK)、p38蛋白的表达量,而p-ERK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脊髓中TNF-α、IL-1β、MCP-1的含量明显增多(P0.05),华蟾素能显著抑制其释放(P0.05)。结论华蟾素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MAP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NK、p38)的活化,减少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发挥缓解CIB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冰茶栓对W256细胞诱导的骨癌痛大鼠外周血PGE2及TNF-α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抗骨癌痛的外周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3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参照文献方法复制骨癌痛模型;造模第15天假手术和模型组给予空白栓,给药组给予冰茶栓202 mg/只;给药10 d后腹主动脉取血,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浆PGE2的含量;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的含量.结果:冰茶栓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外周血中PGE2含量(P<0.05)和TNF-α的含量(P<0.01).结论:冰茶栓抗骨癌痛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肿瘤组织分泌PGE2、TNF-α等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止痛巴布贴对骨癌痛大鼠痛行为及骨髓背角神经节pERK、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180~220g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组,n=24)、假手术组(Sham组,n=24)、骨癌痛模型组(Ca组,n=60),3组分别于手术前2天、术后每隔4日测定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于术后7天确认造模成功后,将成功的模型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模型组(Ca组,n=28)和中药止痛巴布贴组(CM组,n=25)。术后7天、14天和21天各组处死大鼠(n≥8),取大鼠脊髓腰椎L4-6膨大处,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脊髓背角pERK、pCREB的变化。结果:脊髓背角神经pERK、pCREB表达:Ca组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术后7天、术后14、21天与Con组和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M组于术后14天、术后21天与Con组和Sham组统计学差异逐渐缩小(P0.05)。结论:中药止痛巴布贴对骨癌痛有比较明显的镇痛作用,其对脊髓背角c-fos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降低脊髓背角神经节pERK、pCREB的表达而产生的,即通过ERK-CREB信号转导通路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并探讨其免疫作用机制。方法:6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柳氮磺胺嘧啶(SASP)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以2,4,6一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一次性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按生药量分别为11,22,44g.kg-1)ig,(按照临床成人用量的5,10,20倍折算),SASP组按0.3 g.kg-1剂量灌胃治疗,灌胃体积均为10 mL.kg-1,空白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21 d。肉眼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损伤并进行评分,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炎症和溃疡形成,模型组炎症评分(2.50±1.08)分与空白组(0.08±0.28)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模型成功。与空白组ICAM-1基因相对表达和ICAM-1蛋白的表达量(0.17±0.02),(0.32±0.012 3)吸光度(A)比较,模型组(0.27±0.05),(0.44±0.016 6)A大鼠结肠组织ICAM-1基因相对表达和ICAM-1蛋白的表达量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ICAM-1基因相对表达和ICAM-1蛋白的表达量(A)痛泻要方高剂量组(0.19±0.03),(0.32±0.005 9),中剂量组(0.20±0.04),(0.34±0.01)表达量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痛泻要方可能下调ICAM-1mRNA和ICAM-1蛋白的表达量,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阻止并减轻结肠组织损伤,起到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严继贵  王迎新  杨宇清  俞丽霞  施勋 《中成药》2012,34(7):1216-1220
目的观察冰茶栓(蝮蛇毒、冰片、茶叶、桂枝)对骨癌痛大鼠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分为冰茶栓组、阳性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采用骨髓腔注射W256癌细胞复制骨癌痛模型;自模型复制第13天开始,冰茶栓组给予冰茶栓101 mg/kg;阳性药对照组给予伊班膦酸注射液20μg/kg,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空白栓,末次给药后,取各组大鼠患肢骨组织采用TRAP染色法计数破骨细胞数量、透射电镜观察破骨细胞结构、免疫组化法观察骨保护素表达。结果冰茶栓可明显降低W256细胞诱导的骨癌痛大鼠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P<0.01);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明显上调骨组织骨保护素表达(P<0.01)。结论冰茶栓可抑制骨癌痛大鼠骨组织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观察肿瘤骨转移大鼠转移灶周围骨组织TRPA1和TRPM8表达变化以及冷刺激缩足阈值改变,阐释骨癌痛虚寒型冷痛病机。方法:健康4月龄SD雄性大鼠45只,体质量440~470 g,随机分成模型组(仅造模,无药物干预)、模型-通道阻滞剂干预组(造模2周后应用TRPA1、TRPM8拮抗剂干预的大鼠);空白组(正常健康大鼠,无药物干预)。分别于造模前1周、造模后2、4、6、8周,在3组中随机选择5只大鼠,测定冷缩足潜伏期;并在造模后8周处死大鼠,取转移灶周围骨组织样本,观察组织病理切片形态,并检测TRPA1、TRPM8基因量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2周,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冷刺激痛敏,至造模后8周其冷刺激痛阈仍维持较低水平,应用TRPA1、TRPM8通道阻断剂后,骨癌痛大鼠的冷刺激痛阈能显著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TRPA1、TRPM8通道蛋白表达的上调参与构建了骨癌痛大鼠虚寒型冷痛的病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和不同频次电针对骨癌痛大鼠痛阈变化的干预,以期优选出电针抗骨癌痛的适宜治疗参数,并通过检测不同组织中阿片受体和前体基因表达,初步探讨电针抗骨癌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90只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据不同频率和频次分为6个亚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仅胫骨内注入10μL剂量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其余组均以胫骨内注入Walker256肿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干预;电针组各个亚组,取双侧"后三里"和"跟端"穴,分别采用2Hz、100Hz、2Hz/100Hz 3种不同电针频率进行每日1次和隔日1次治疗,1mA治疗15min,2mA治疗15min,每次30min;假电针组取与电针组相同的穴位仅刺入皮下,连接电针,不接通电源,均观察14d。采用动态足底测量仪于造模前、造模后6、8、10、12、14、16、18、20d检测各组大鼠患侧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侧L4~L6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脊髓背角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MOR)、κ阿片受体(κ-opioid receptor,KOR)、δ阿片受体(δ-opioid receptor,DOR)、阿黑皮素(pro-opiomelanocortin,POMC)及前强啡肽(prodynorphin,PDYN)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前各组大鼠PW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患侧足跖PWTs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电针亚组患侧足跖PWTs均提高,但不同时间点各电针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Hz/100HzⅡ组大鼠患侧L4~L6背根神经节MOR、KOR、POMC和PDYN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提高(P<0.05,P<0.01),患侧脊髓背角MOR、KOR、DOR、POMC和PDYN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骨癌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其治疗效果与频率、频次无关。电针抗骨癌痛可能与提高外周部分阿片受体和阿片前体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