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BV前S1抗原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HBV前S1抗原(Pre-S1Ag)与HBV血清标志物(M)的相关性确定其临床检测的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患者及乙型肝炎携带者共245例,和45例抗病毒治疗1年治疗前后的留置血清,检测其Pre-S1Ag和HBV-M及HBV -DNA。结果检测分析245份乙型肝炎患者及携带者的Pre -S1Ag和HBV -M及HBV-DNA ,发现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者组Pre-S1Ag与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95.3%和94.1%,在HBsAg阳性,HBeAg/HBeAb阴性,抗HBc阳性组中,Pre-S1Ag与HBV-DNA检出率分别为83.3%和85.4% ,Pre-S1Ag高检出率伴随HBV-DNA阳性率,HBV-DNA与Pre-S1Ag检出相关性差异无显著性,x2=3.40,P>0.05;HBV-DNA与HBeAg比,x2=88.01,P<0.001,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re-S1Ag的检出率及与HBV-DNA的符合率显著高于HBeAg,在HBeAg阴性抗-HBe阳性组中,Pre-S1Ag仍能达到较高的检出率73.8%。45份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者组患者留置血清在用抗病毒药物治疗1年后检测其用药前后Pre -S1Ag和HBV -M及HBV -DNA ,发现HBeAg和HBV-DNA有不同程度的阴转时,Pre-S1Ag并无明显的改变。结论Pre-S1Ag比HBeAg更能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的复制,尤其对HBeAg阴性的患者更具临床价值,对临床观察抗病毒治疗疗效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荧光定量检测HBV DNA与ELISA法测两对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莺  陈建森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2):118-118,104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检测HBV DNA与乙肝两对半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与ELISA两种方法同时检测242份血清,对其结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51例乙肝大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100%(51/51);60例乙肝小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51.7%(31/60);9例HBsAg( )、抗—HBs( )、HBeAg( )血清HBV DNA检出率100%(9/9);5例HBsAg( )、HBeAg( )、抗—HBe( )血清HBV DNA检出率100%(5/5);11例抗—HBs( )及31例抗—HBs( )、抗—HBe( )、抗—HBc( )血清HBVDNA检出率o;38例抗—HBs( )、抗—HBc( )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7.9%;17例HBsAg( )、抗—HBc( )血清HBV DNA检出率58.8%;20例抗—HBc( )血清HBV DNA检出率10%。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具有准确、灵敏、特异等优点,对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应用香菇多糖注射液每日肌注2ml治疗慢性肝炎72例(慢迁肝68、慢活肝4、HBsAg阳性67。病程:6mo-15yr),设相应的对照组72例(慢迁肝70、慢活肝2、HBsAg阳性70。病程:6mo-11yr)。治疗8wk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和48%;SGPT复常率分别为79%和50%;HBsAg转阴率分别为8%和5%;HBsAg滴度下降率分别为48%和28%。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陈宇新  郑伙珍 《海峡药学》2005,17(6):127-128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含量,了解其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124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和免疫学指标。结果 发现HBV DNA在各种模式的HBV标志物特阳性血清中均可检出。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HBVDNA;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患者血清中存在低水平HBV;HBsAg、抗HBc阳性组患者血清中存在低水平HBV。另发现28例抗HBs阳性组阳性率10.7%。结论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乙肝诊断、治疗过程监测及药效评价方面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e抗原状态和HBV DNA水平,了解其分布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40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炙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常规方法监测肝功能和彩超观察肝实质病变.比较肝硬化患者中男女性别的比例、HBV DNA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不同水平HBV DNA患者中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布状态.结果 肝硬化患者中,大部分为男性,68.07%(275/404)的患者HBeAg阴性,80.45%(325/404)的患者HBVDNA阳性.HBV DNA阴性时,大部分HBeAg为阴性,HBV DNA水平越高,HBeAg阳性比例越高.结论 肝硬化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绝大多数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其HBV DNA在检测线以上,超过68%的患者HBeAg阴性,提示HBV DNA持续阳性、男性是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要注重对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两者是否为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一向存在不同的观点。为此,我们就169例慢活肝的肝穿刺进行了回顾性检查,根据慢活肝的各亚型变化,探索慢迁肝与慢活肝在病变发展过程中的联系。材料和方法169例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慢活肝,血清学检测HBsAg 均为阳性,组织切  相似文献   

7.
循环HBV—DNA和HBV血清学标志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正府  徐克成 《江苏医药》1994,20(12):663-665
用PCR法检测HBV-DNA,研究HBV-DNA与HBV-M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90例HBV-M阳性者血清中有32.6%HBV-DNA阳性。后者的阳性年在①HBSAg(+)/HBeAg(+)/抗HBc(+)组为734%(47/64例);②HBBAg(+)/HBeAg(+)组为100%(10/10例);③HBsAg(+)/抗HBc(+)组为185%(5/27例);其它组HBV-DNA均阴性。①②组间HBV-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①②组与③组的HBV-DN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HBV-DNA是HBV感染的直接指标。资料显示HBV.DNA与HBeAg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学和组织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病原学状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影响。方法对270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诊断,做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前S_1蛋白、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HBeAg阳性组例数是阴性组的2.13倍:肝功损伤较重,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两项指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BeAg阳性组其HBV DNA(病毒复制指标)在血清学和肝脏免疫组化的阳性率较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HBeAg阳性组较阴性组患者肝损重,病毒复制活跃;HBeAg阴性组的病毒复制率虽然相对较低,但仍有36.05%的患者血清HBVDNA+,10.47%的患者组化HBcAg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用ELISA检HBV-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HBV-DNA的含量。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sAg、HBeAg阳性组;HBsAg,抗HBC阳性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及抗HBc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4%、98.0%、73.8%、51.2%、16.4%及7.4%。结论:PCR检测HBV-DNA含量与HBV—M同时测定,更有利于乙型肝炎的正确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0.
王健  项桂菊  刘炳祥 《安徽医药》2001,5(4):272-274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与HBV DNA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法对 5 315例乙肝患者进行HBsAg、抗 HBs、HBeAg、抗 HBe、HBcAg、抗 HBc、抗 HBc IgM、PHSA R、HBsAgIgM 9项HB VM检测 ,同份血清用PCR进行HBV DNA检测。结果 血清HBVM有 32种阳性表现形式 ,HBV DNA总体阳性率 40 73%(2 16 5 / 5 315 )。其中HBeAg(+)组HBV DNA阳性率最高 ,为 99 74% (15 35 / 15 39) ;单一HBsAg(+)的“正常携带者”和HBeAg(- )组、单一抗 HBs(+)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16 6 7% (2 2 / 132 )、16 6 8% (6 30 / 3776 )、5 2 6 % (4 / 76 )。PHSA R(+)组、PHSA R(- )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5 6 92 % (176 5 / 310 1)和 18 0 7% (4 0 0 / 2 2 14) ,二者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乙肝患者血清HBVM表现具有多样性 ,PHSA R在介导HBV感染起重要作用。抗 HBs不能完全阻断HBV入侵。HBV DNA与HBeAg密切相关 ,是对常规血清HBVM的重要补充 ,可为临床诊治、疗效评估及预防乙肝传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丁静娟  张莉莎  田苗  李媛媛  鲍丽雅 《贵州医药》2001,25(12):1059-1061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血清内HBVDNA量 ,探讨HBV复制水平与HBV免疫学标志物间关系。方法 492例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作HBVDNA定量检测 ,35位正常人作对照。同时用固相放免法检测HBV感染的免疫学标志 ,统计不同免疫指标组合时HBVDNA检出率与含量。结果 35份正常人血清未检出HBVDNA ,46 2份HBV感染者血清中 ,311例HBVDNA阳性 ,检出率 6 7 32 %。其中HBsAg,抗HBc、HBeAg阳性血清 ,HBVDNA阳性检出率为96 0 6 % (195 / 2 0 3) ,平均HBVDNA含量 1 42× 10 8拷贝 /ml。HBsAg、抗 HBc、抗 HBe阳性血清 ,检出率5 0 85 % (90 / 177) ,平均含量 5 16× 10 6拷贝 /ml。HBsAg、抗 HBc阳性血清 ,检出率 40 98% (2 5 / 6 1) ,平均含量 3 18× 10 6拷贝 /ml。单项抗 HBc阳性血清 ,检出率 9 0 9% (1/ 11) ,其HBVDNA含量为 1 17×10 7拷贝 /ml。 6 1例HBsAg阳性、抗 HBc阳性血清作了HBcAg检测 ,发现HBVDNA阳性检出率与HBcAg呈正相关性。结论HBeAg与HBVDNA有很好的相关性 ,5 0 %抗HBe阳性 ,或e系统阴性患者病毒复制仍未停止 ,只是复制水平有所下降。HBcAg与病毒复制亦呈正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有助于准确评价和判断HBV免疫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者取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清216份,肝组织活检样品104份,分别用斑点印迹法和DNA印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结果87份血清和40份肝活检组织未检出病毒DNA。将这些阴性样品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87份血清中73份PCR阴性,其中HBeAg阳性14份,抗-HBe阳性56份,HBeAg和抗  相似文献   

13.
血清HBcAg对判断病毒复制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 HBc Ag对判断病毒复制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 82份有一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血清以 EL ISA法进行检测 HBc Ag、抗 - HBc Ig M,并以 PCR- EL ISA法检测 HBV DNA定量。结果 结果 HBc 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 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91 .4 % (6 4 / 70 ) ,6 2 .5 % (32 0 / 5 1 2 ) ,两组相比 ,P<0 .0 0 1 ,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两组的抗 - HBc Ig M阳性率相比未见差异。结论  HBc Ag与 HBVDNA同是 HBV活跃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聚合酶链反应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实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宙耀  涂荫国 《天津医药》1992,20(3):153-15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1例慢性肝炎,19例慢性HBsAg携带者(ASC)和26例HBV感染后的健康者血清中的HBV DNA。结果14例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全部阳性,37例HBeAg阴性者中24例阳性(64.9%)。其中HBV·M阴性9例,有6例阳性。5例抗-HBs阳性者3例阳性。ASC和健康者PCR-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36.8%和26.9%,明显低于慢性肝炎的74.5%。结果提示,慢性肝炎患者HBeAg阴性甚至HBV·M阴性时,往往大部分仍有HBV复制,且可能与病变活动有关。ASC和健康者总体病毒复制水平较低,可能与无明显的肝脏病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5.
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活检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病原学状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影响。方法对266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做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前S1蛋白、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按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分组,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布,并比较肝组织中HBsAg、HBcAg在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的阳性率。结果通过肝活检发现,按肝组织炎症程度分组,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主要分布于G1~G3,分别占本组总数的92.35%和92.77%,分别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3、G4之和比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HBeAg阳性组重度肝炎的发生率较阴性组为高。按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程度分组,在HBeAg阳性组患者分布为S1>S2>S3>S0>S4;HBeAg阴性组患者分布为S1>S0>S2>S3>S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阶段HBeAg阴性组患者发生率偏高,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前S1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在HBeAg阳性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05)。结论肝组织炎症程度方面,HBeAg阳性组重度肝炎发生率比阴性组高;纤维化病变程度方面,HBeAg阴性组肝硬化发生率比阳性组高。HBeAg阳性组血清前S1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等病毒复制指标的显阳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相似文献   

16.
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贺普丁治疗乙肝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HBeAg阴性,HBV-DNA阳性,肝功异常的慢迁肝(CPH)和慢活肝(CAH)72例,进行分组观察。结果:贺普丁10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1年,HBV-DNA阴转率为77.5%,ALT复常率72.5%。而对照组用α-2b干扰素300万U,隔日肌注,疗程3月,HBV-DNA阴转率37%,ALT复常率81%,二者HBV-DN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贺普丁副作用极小。  相似文献   

17.
尚慧锋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1):835-837
目的:探讨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在768份血清标本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98.70%,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66.02%,HBs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43.75%,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10.00%,抗HBs、抗HBc阳性组、抗HBs阳性组及五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全阴组HBV-DNA阳性率为0。结论:不同组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阳性率不同,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存在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是反映HB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可以帮助临床了解HBV在体内复制的状况,并为临床评价抗HBV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HBV PreS1-Ag、HBV-DNA、HBeAg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慢乙肝患者均为HBsAg阳性,用全自动酶免仪检测HBV PreS1-Ag及HBeAg,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60例HBsAg阳性慢乙肝患者中,HBV PreS1-Ag的检出率为58.3%,HBV-DNA的检出率为61.6%,HBeAg的检出率为35%.HBV PreS1-Ag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的检出率亦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PreS1 -Ag和HBV-DNA的检出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 PreS1-Ag和HBV-DNA在乙肝患者血清中有相似的检出率,较HBeAg更能反映乙肝患者血液中HBV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用大剂量胸腺因子D(TFD)静脉滴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一、病例选择TFD治疗组(简称D组)51例,男3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4.67岁(19~60岁);综合对照组(简称C组)34例,男29例,女5例;平均年龄32.3岁(2~58岁)。D组中,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27例,慢迁肝24烈;C组中,慢活肝13例,慢迁肝21例;两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院时HBsAg、HBcAg及抗-HBc均为阳性。诊断标准按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二、治疗方法D组用TFD(福州金山制药厂产品)20~50mg加至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1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组化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94例活检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研究结果显示慢迁肝、慢活肝和肝硬化患者单项HBsAg、HBcAg和两项均阳性的检出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且HBsAg呈包涵体样型和弥漫型及HBcAg呈量单纯核型、胞浆型和两型同时阳性在3组患者中所占百分比之间也均无显著差别(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