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精氨酸对胰腺癌介入治疗患者血清sTNFR-1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氨酸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5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前后血清sTNFR-1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胰腺癌组介入治疗前sTNFR-1增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血清sTNFR-1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增高,治疗前后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应用精氨酸治疗组较未用组血清sTNFR-1下降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sTNFR-1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水平.有助于了解病人的免疫状况,介入治疗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辅以合理的免疫营养素能增强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Ⅳ型胶原(ColⅣ)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u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前后血清bFGF、ColⅣ和HA的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胰腺癌组介入治疗前bFGF、colⅣ和HA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血清bFGF、ColⅣ和HA的含量均降低(P<0.05);应用免疫调节剂组较未用组血清bFGF、ColⅣ和HA的含量下降更显著.结论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bFGF、ColⅣ和HA的含量的水平,有助于了解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介入治疗能抑制肿瘤的浸润转移,辅以合理的过继免疫治疗能增强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bFGF、ColⅣ、HA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bFGF)、Ⅳ型胶原 (ColⅣ )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 5 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bFGF、ColⅣ和HA的含量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胰腺癌组治疗前bFGF、ColⅣ和HA均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bFGF、ColⅣ和HA均有显著性降低 (P <0 .0 1) ,而姑息性手术组bFGF、ColⅣ和HA则无显著性降低 (P >0 .0 5 )。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清bFGF、ColⅣ和HA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bFGF、ColⅣ和HA的变化 ,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动图象分析技术对54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T淋巴细胞核银染强度,肺癌患者比正常对照组和肺炎组为低,肺炎组高于正常对照组,肺癌患者的银染强度,I期高于Ⅱ期,Ⅲ期高于Ⅳ期,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虚拟现代战争模拟教室对参加海训学员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高科技的音像设备如PD3+投影仪、环形屏幕、高保真音响、动感座椅等,现代高科技三维动画技术制作形象逼真影片,建成虚拟现代战场环境的学员训练教室。选择海训学员8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40名、对照组42名,实验组进行虚拟现代战场环境的体验训练,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对两组学员海训前后血清sTNFR-1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对比检测。结果虚拟现代战场环境给参训人员以身临战场所接受的听觉、视觉、触觉的刺激与训练。海训后实验组学员血清sTNFR-1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均无明显性变化(P〉0.05);而对照组学员血清sTNFR—1明显增高(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虚拟现代战争环境训练可提高军校学员在军事应激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癌不同时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50 例胰腺癌患者 T 细胞浸润密度。结果浸润癌巢中的 T 淋巴细胞密度显著少于间质,且随着肿瘤病程由Ⅰ~Ⅳ期 T 淋巴细胞密度明显下降。结论随着肿瘤的发展,浸润 T 细胞密度降低,其免疫功能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肝硬变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探讨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真彩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定20例健康献血员、30例肝硬变患者及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银染核仁积分面积/细胞核积分面积的比值和银染核仁积分光密度/细胞核积分光密度的比值,以及细胞核内银染颗粒数值均比正常对照和肝硬变患者降低(P<0.01). 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可作为肝癌诊断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
介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胰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胰腺癌病人其中有26例合并肝转移,全部病人均进行了2~4次经导管动脉化疗,对肝转移病灶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结果:在介入治疗后,原发灶未见增大的比率为63.6%,肝转移灶减少或缩小的比率为69.2%,增加的比率为30.7%。疼痛缓解的占74.3%,体力状况改善的83.7%,有37.5%的病人生存期在6—8mo,16.6%的病人生存期为1a。结论:胰腺癌单纯介入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转移病灶的发展,但对原发灶的控制还应与其他手术或非手术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结肠癌术前化疗疗效的病理组织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和评价结肠癌术前化疗的方法及作用,作者对本院同期手术治疗的114例结肠癌病例进行了研究。方法:根据术前化疗方法分为:(1)动脉灌注化疗组62例;(2)静脉化疗组19例;(3)5-氟脲嘧啶(5-Fu)保留灌肠组12例;(4)对照组21例。化疗后2~4周行肿瘤切除术,肿瘤标本作病理切片组织学疗效观察。结果:前三组化疗后切除的肿瘤其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及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动脉灌注化疗组高于静脉化疗组和5-Fu保留灌肠组(P<0.05)。40例使用5-Fu动脉灌注化疗组中8例出现化学性肠炎,其中两例出现肠缺血坏死。结论:结肠癌术前化疗以动脉灌注化疗效果最好,应作为首选;5-Fu作为结肠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疗效不显著而不良反应明显,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晚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局部动脉灌注化疗(A组)35例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B组)41例,另选25例未行术前化疗的Ⅲ期乳腺癌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抗体对3组组织标本进行MVD、MLVD检测。结果A组MVD为36.05±13.64,B组为49.92±12.90,对照组为60.38±13.5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MLVD为6.62±3.70,B组为9.96±4.57,对照组为11.30±5.32,A组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地降低肿瘤组织及其周边组织内MVD和MLVD,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CA19-9作为胰腺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放化疗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复习近期文献,旨在为CA19-9在胰腺癌放化疗中的变化以及CA19-9作为胰腺癌放化疗预后的预测因子做一综述:治疗前CA19-9水平升高的胰腺癌患者放化疗后大部分患者的CA19-9水平下降明显;治疗前高水平的CA19-9及治疗后CA19-9下降未达预定幅度的胰腺癌患者预后较差,但这种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联合伽玛刀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插管技术对胰腺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吉西他滨1.2—1.6g,顺铂60—80mg,5-氟尿嘧啶(5-FU)1.0~1.5g,28天重复,共2周期;介入化疗2周后行伽玛刀治疗,50%-70%等剂量曲线包绕95%以上肿瘤,3—5Gy/次,3~5次/周,总剂量36~48Gv。结果27例患者1年总生存率48.1%(13/27),2年生存率25.9%(7/27);中位生存时间为10.8个月。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51.9%(14/27),部分缓解(PR)44.4%(12/27),病情稳定(SD)3.7%(1/27),总有效率(CR+PR)96.3%(26/27)。临床受益反应100%(27/27),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结论介入化疗联合伽玛刀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2):5-8
目的 研究中药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 例胰腺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汤剂治疗,对两组生存时间、生存率、KPS 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47%,2年生存率为23%,3年生存率为17%,中位生存时间为12.33 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67%,2年生存率为40%,3年生存率为27%,中位生存时间为22.34个月;观察组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KP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胰腺癌的临床治疗上,采用中药联合动脉灌注化疗的治疗方案,效果更加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更有效地控制肿瘤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对胰腺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胰腺癌术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HAIC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3周开始化疗,方案均为:5-FU 1000 mg/m2(d1)和吉西他滨800 mg/m2(d1+d8),HAIC组行2次肝动脉灌注化疗续贯4次静脉化疗,对照组行6次静脉化疗。观察比较两组肝内复发发生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 HAIC组和对照组3年无肝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0.77%和55.56%(P=0.0014);总生存率分别为23.08%和14.81%(P=0.0473)。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胰腺癌患者术后肝动脉灌注化疗可显著降低术后肝转移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胰头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逐年增长,据统计占肿瘤死亡率的第四位。胰腺癌的预后极差,确诊后5年生存率仅为3%~5%。因其早期诊断率低,临床确诊时80%~85%的患者因有远处转移或局部浸润而丧失行根治性手术机会。故临床多采用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