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少年白发与发中微量元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白发患者发中Cu、Fe、Zn、Mn、Ca元素含量变化与青少年白发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337名北华在校生发中Cu、Fe、Zn、Mn、Ca的含量,用x2检验及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发组发中Cu元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含量(P<0.05),而Zn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含量(P<0.05),两组发中Fe、Mn、Ca元素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白发与发中Cu、Zn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玉明  韩顺友  康键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10-2011
实验证明,人发中元素的含量能够代表体内元素水平.利用溶出分析仪方法测定人发中元素含量以代表体内元素水平,是正在推广的一种检测人体元素的新方法.目前国内还没有人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统一标准.我们对人发中钙、镁、铁、锌、铜5种元素的含量水平进行抽样分析,制定了我县的正常参考值,填补了此项空白,并为将来制定省标、国标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医学证明,人发中元素的含量能够充分代表体内元素水平。运用原子吸收方法测定人发中元素含量以代表体内元素水平是目前全国刚刚兴起、正在推广的一种检测人体元素的新方法,但是目前国家还没有人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统一标准。 本课题自1997年起,历时两年,对伊春市正常人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对人健康危害极大。近年来有不少作者从微量元素的角度来探讨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鉴于人发有微量元素含量高,取样方样,易于保存与传送特点,我们以此作为理想的活体检查材料来探索冠心病与人发中元素含量的关系。本文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源激发的X荧光分析技术测定了上海地区159例冠心病患者发样中的Ca及Sr.Pb.Zn.Cu.Ni.Fe和Mn等七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所作的单因子统计检验(t检验)结果表明:冠心病组发中铜、铁和铅增高而钙和锶下降,差异显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发铜的升高和发钙的下降尤为突出,差异极为明显;对发中元素含量作图象识别处理,其判别正确率为74.6%,将159例冠心病患者经中医辨证,以血淤、气虚或肾虚为主者,测定其发中元素含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均无明显差异,再者,在冠心病患者中以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表现为主,或兼有高血压患者,其发中元素含量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连地区新生儿发中微量元素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127例大连地区新生儿发中锌,铜、锰,铁、钙、镁等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探讨健康新生儿发中这些元素的正常值范围,妊娠中毒症和父亲吸烟对新生儿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对保持新生儿微量元素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活习惯对体内金属元素的影响。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和石墨炉法)对大学生头发中Ca、Mg、Mn、Fe、Zn、Cu、Pb、Cd、Cr元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各对照组间相应元素含量对比发现,女生发样中有益元素含量高于男生;烫染发样中Cu、Pb、Cr三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高;运动量大者Zn含量低,Fe、Ca、Cu、Mn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9种无机元素定量分析,探讨非铅元素含量及比值与铅染毒大鼠体内铅蓄积水平及铅暴露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的4周龄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25组,采取"大剂量范围,小浓度间隔"的短、中、长期染毒方法。在实验开始后,第40、80、120天分别从各组随机选取1只大鼠,经乙醚麻醉后股动脉取血,并留发样待测。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和毛发中的29种元素含量。结果:血铅、发铅含量和灌胃剂量呈良好的剂量趋势;血铅和发铅在不同染毒时间有差异,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含量增加;血铅和发铅存在相关性,但随着时间相关性变差;铅与多种元素之间存在相关性;某些元素对的比值在40,80和120天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铅和发铅含量均与灌胃剂量和染毒时间呈现良好相关关系;非铅元素浓度及其比值有可能被用作估算生命体铅蓄积水平的综合指标;铅暴露时间延长会导致某些非铅元素对比值的变化;发铅可能更适合用作铅染毒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陈丽莉  陈瑞兰 《中国校医》2001,15(3):169-170
目的 探讨幼儿智商 (IQ)与发中元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对 3 8名 5岁幼儿进行IQ测验 ,根据IQ值高低将其分为两组 ,分别检测发中常量元素Ca、Mg ,必须微量元素Zn、Fe、Cu、Mn、Si ,非必需元素Al、Pb的含量。结果 不同IQ值两组发中九种元素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在正常范围内 ,幼儿发中Ca、Mg、Zn、Fe、Cu、Mn、Si、Al、Pb与智商未见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血清和头发中锌铜钙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了人发和血清中锌铜钙镁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分析显示人发和血清中的锌钙镁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发锌与发铜呈显著性负相关;进一步的多元回归显示,根据人发和血清中一种或几种微量元素含量,可以利用多元回归方程推算出另一种或几种元素的含量;但人发中微量元素与血清中相应元素之间缺乏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应把研究发中元素改变与研究血清中元素改变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多民族老年人头发中元素上限值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云南省各民族头发中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与老年人的年龄关系以及各种元素在体内的相互关系。方法 :从 60岁以上老人中随机取发样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头发中 Ca、Mn、Zn、Cu、Al、Sr的含量 ,建立直线方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据此对各元素进行逆估计求出各元素的上限值。结果 :6种元素与年龄均呈负相关 ,发钙与发锰、锌、铜、铝、锶等元素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直线方程可以随年龄估计老年人发铜、锶及锌 /铜比值以及通过方程来了解他们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了广西西部山区四个民族1,930名7~14岁儿童的血压水平和身高、年龄、体重等8个因素。经过相关、方差分析,相信身高、体重、年龄对汉族、壮族、瑶族儿童的血压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但本文认为,体重/身高3对几个民族儿童都没有显著性。苗族儿童的血压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在比较两极端血压水平的各因素中,SBP与身高、体重、心率、体重/身高3的均值在各民族的分布基本一致,但DBP与身高、体重、心率的均值在瑶族儿童中却出现了差别。这些差别似与他们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内蒙古牧区蒙、汉族≥55岁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Ⅳ)中MCI的临床诊断标准,对牧区≥55岁蒙、汉族人群进行MCI患病情况调查.结果 蒙、汉族≥55岁人群MCI粗患病率为19.48% (1782/9146),标化患病率为18.98%;蒙、汉族MCI粗患病率分别为17.46%(标化患病率为16.99%)和20.60%(标化患病率为19.98%).蒙、汉族人群MCI粗患病率与年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MCI粗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蒙古族从55~59岁的12.17%上升至85岁的27.78%,汉族从55 ~59岁的15.50%上升至85岁的23.53%.蒙古族人群MCI患病率与汉族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29,P=0.000),汉族人群高于蒙古族人群.蒙古族女性与男性相比,MCI患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76,P=0.123);汉族女性与男性相比,MCI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病风险高于男性(x2=24.470,P=0.000).结论 内蒙古牧区蒙、汉族老年人群MCI患病率较高,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MCI患病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o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分布特征。方法 对贵州省苗族、水族、瑶族2566人采用四氮唑蓝定性法初筛、G6PD/6PGD比值法验证,再经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基因突变型。结果 检出G6PD缺乏症175例,其中苗族检出G1388A突变7例、G1376T突变1例、A95G突变6例、C1024T突变8例;水族检出G1388A突变12例、G1376T突变24例、A95G突变9例、C1024T突变2例;瑶族检出G1388A突变15例、G1376T突变7例。结论 贵州省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贵州省苗族、水族、瑶族中都存在G1388A、G1376T这两种中国人常见G6PD突变型。为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征提供了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快速提高的同时,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正呈快速增长趋势,而高血压和MS是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备受临床各界的关注[1].为了解广西百色地区壮、汉族居民高血压、MS的患病特点及其关联性,在右江区、田阳县和平果县的21个社区进行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膳食脂肪摄入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膳食脂肪摄入过多,特别是膳食脂肪酸的种类、比例和数量对脂代谢异常、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食物频率问卷(FFQ)调查方法,探讨了宁夏世居农村回、汉民膳食脂肪酸的摄入水平及其食物来源,为宁夏农村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烈  贾小平  栾永环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340-4341
目的:分析近10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状况,评价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9年10月确诊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资料,并比较前5年与后5年确诊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状况。结果:近10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中,前5年检出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占32.58%(86/264),宫颈原位癌占14.04%(25/178),宫颈癌I期占39.89%(71/178);后5年检出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占47.38%(235/496),宫颈原位癌占31.03%(81/261),宫颈癌Ⅰ期占44.44%(116/261),维吾尔族和汉族宫颈癌高发年龄均为30~59岁。结论:后5年比前5年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百分比明显提高。近10年里宫颈癌的高发年龄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不同民族女性不同类型高血压患病率与其部分危险因素(吸烟、饮酒、肥胖类型、血脂水平及高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1859例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女性居民,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糖(GLU)水平。结果:①朝鲜族女性与汉族女性不同类型高血压患病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和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SDH)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其升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汉族女性周围型肥胖患病率高于朝鲜族女性(P<0.05),而朝鲜族女性中心型肥胖患病率高于汉族女性(P<0.001);汉族女性的吸烟率显著高于朝鲜族女性(P<0.001)。朝鲜族女性高脂血症和高血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女性(P<0.01)。结论:本地区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与民族、年龄、是否吸烟、肥胖类型和血脂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险因素,为NAFL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4 318名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体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其体质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SUA)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NAFLD检出率分别为45.2%(716/1 584)、36.1%(986/2 734);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9.5%(150/716)、17.2%(470/2 734);SUA水平分别为(288.98±90.46)、(326.49±98.43) μmol/L;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476,95%CI:1.149~1.898)、年龄(OR=1.036,95%CI:1.028~1.044)、维吾尔族(OR=1.337,95%CI:1.114~1.604)、肥胖(OR=5.682,95%CI:4.731~6.823)、高血压(OR=1.260,95%CI:1.036~1.531)、淋巴细胞计数升高(OR=1.404,95%CI:1.221~1.613)、血红蛋白浓度升高(OR=1.018,95%CI:1.010~1.026)、高尿酸血症(OR=3.059,95%CI:2.278~4.107)、高甘油三酯血症(OR=2.328,95%CI:1.946~2.786)、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401,95%CI:1.119~1.755)以及高血糖(OR=2.004,95%CI:1.496~2.685)是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 维吾尔族人群发生NAFLD的危险较汉族高,SUA水平与NAFL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银川地区妊高征的发病情况,寻找该地区特殊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防治。方法:对银川市3 155例孕 妇进行妊高征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妊高征的发病率为4.8%,回族(6.6%)比汉族高(3.9%)(P<0.01)。结论: 银川地区妊高征的危险因素有:民族、高龄、初产、肥胖以及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泌尿系感染、贫血、双(多)胎。  相似文献   

20.
<正> 50年代陈学存,金大勋等曾对西藏地区的食物成分做了分析,对藏族农牧民的膳食进行调查并做出营养评价。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对藏族牧民常用食品重新分析、对其膳食状况再次调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