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标本中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的invA基因序列、志贺菌的ipaH基因序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序列、副溶血性弧菌的tdh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多重PCR反应对样品中上述4种病原茵的目标基因进行扩增,同时优化反应体系。结果:本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良好,该方法能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103.56pg的沙门菌DNA,94.85pg的志贺菌DNA,14.1p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115.32pg的副溶血性弧菌DNA。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高,检测周期短,适用于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标本中多种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一种利用微小磁珠建立的免疫磁珠细胞分离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3种致病菌的免疫磁珠富集-实时荧PCR(IMSqPCR)技术的检测方法,应用于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的监测工作中。方法将菌株及样品稀释后,使用IMSqPCR技术进行检测,用菌株对该方法的特异性进行验证;对586份各类食品用IMS-qPCR和传统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MS-qPCR方法对13株标准菌株符合率为100.00%;与分离到的3种致病菌的符合率均为100.00%;586份监测食品的检测结果显示,IMS-qPCR方法对食品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符合率为93.22%,而IMS-qPCR法可在2~3 h内获得检测结果。结论 IMS-qPCR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的监测,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速度快的特点,也可以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为事件的处置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感染性腹泻为临床常见病 ,特别在发展中国家 ,更是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了解其病原菌的流行趋势及其耐药状况 ,对疾病的诊治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对 1999年肠道门诊监测的 15 11份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旨在为临床医生对感染性腹泻病的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标本来源 :取自 1999年 4月~10月 15 11例就诊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1 1 2 培养基 :碱性蛋白胨水、庆大霉素琼脂均来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研究所。M -H琼脂、SS琼脂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1 1 3 鉴定试剂 :A…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免疫磁珠分选和多重探针连接依赖性扩增(MLPA)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可靠
性。方法收集29例初诊MM患者的骨髓细胞,用CD138磁珠进行分选,设计MLPA探针检测分选前后标本TP53和RB1的表
达情况,并与FISH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LPA检测成功率100%,与FISH结果吻合度达99.1%,分选后MLPA和FISH阳
性率均有显著性提高。结论MLPA适合临床MM分子遗传学异常检测,标本应在检测前进行磁珠分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宝安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构成情况,为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辖区内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检测标本2310份,病原菌的检出率为12.29%(284/2310)。分离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是沙门菌和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高峰在6-9月;沙门菌感染中婴幼儿占52.56%,副溶血性弧菌在20~40岁多见。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辖区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茵,加强夏秋季海产品的监测和针对特定人群的饮食安全教育是腹泻防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与裸磁珠富集技术联用,建立辣椒样品中常见3类(曲霉属、青霉属、镰刀菌属)产毒
性真菌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真菌核糖体RNA(rDNA)基因序列选择真菌广谱引物及属特异性探针,联用裸磁珠富
集技术,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并评价所建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一致性。结果裸磁珠-多重实时荧光定
量PCR方法灵敏度高,与本研究优化后的普通实时荧光定量PCR相比提高了10倍,是原报道的100倍,直接检测辣椒样品中3
类产毒性真菌的检出限均可达103 CFU/ml,即104 CFU/g,且特异性良好(与非目标菌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良好(CV<1.5%),该
方法模拟检测辣椒样品中3 类产毒性真菌的计数结果与标准培养法的计数结果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过程仅
需7 h(标准培养鉴定法耗时7~14 d)。结论构建的裸磁珠-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大大缩短产毒性真菌的检测时间,并
成功应用于模拟辣椒样品中常见3类产毒性真菌的定量检测,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儿童医院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快速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12月中旬,广东省多家媒体报道广州市因轮状病毒感染而入院治疗的婴幼儿急剧增加,有可能形成“爆发”。这些报道在一些当地群众中引起不同程度的恐慌。为核实疫情,消除群众的恐慌情绪,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广州市儿童医院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情况开展快速调查。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广州市儿童医院是广州市的儿童专科医院,全院日均门诊量在3000人左右,该院中心检验室为WHO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轮状病毒实验室监测点。如果广州市发生大范围的轮状图1广州市儿童医院2003和2004年9~12月份肠道门诊量情况图22004年12月1~21日广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MRT-PCR)检测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BeaconDesigner7.9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MRT-PCR法,通过构建质粒标准品分析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对176例临床标本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检测,并用一代基因测序验证。结果:MRT-PCR法检测病原菌的最低检出限达103 copies/mL,大肠埃希菌1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0例,铜绿假单胞菌37例,肺炎克雷伯菌53例,阴沟肠杆菌15例,鲍曼不动杆菌22例,与传统鉴定方法报告病原菌一致,特异性达100%。通过一代基因测序结果完全符合。结论:使用多荧光通道PCR仪,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痰液标本中6种常见病原菌的基因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监测与腹泻相关的多重耐药菌,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10年我国北京、新疆、杭州、河南4个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通过粪便培养,经生化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出致病菌,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统计多重耐药菌.结果 9年中共分离到肠道病原菌1 742株,多重耐药菌874(50.17%)株;其中三重耐药肠道病原菌463(26.58%)株,四重及四重以上耐药肠道病原菌411 (23.59%)株;肠道病原菌多重耐药产生率以志贺菌属居首位(65.42%),其次为致病大肠埃希菌(61.26%),再次为气单胞菌属、沙门菌属、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及弧菌属,分别占45.83%、37.38%、28.21%、19.44%.各年份多重耐药肠道病原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组合不尽相同:2002-2005年三重耐药的抗生素组合为氨苄西林、氯霉素及复方新诺明,分别占18.08%、10.48%、26.69%及48.60%,2006-2010年三重耐药抗生素的耐药组合为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及复方新诺明,分别占32.14%、9.30%、7.69%、16.53%及11.01%;四重及四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组合最常见的为氨苄西林、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及环丙沙星或诺氟沙星.结论 我国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种类多,多重耐药肠道病原菌比例较高,且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组合随时间变化.应加强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256-1257
目的:探讨群体性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病因。方法:采用试剂盒和多重PCR的方法进行快速检测。结果:核酸结果显示志贺菌阳性,ipaH毒力基因阳性。结论:此次感染是一起由志贺菌引起的痢疾暴发疫情,多重PCR方法相比传统细菌培养的方法更加快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淋球菌(NG)、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5种病原体的单管多重PCR方法 .方法 以荧光定量PCR技术加另一种检测技术作为金标准,对单管多重PCR技术检测五种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 该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10-9fg/μl、100%、97.8%,20份临床标本连续5 d的重复性好.结论 单管多重PCR技术为检测STD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感染性腹泻细菌学病原谱以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12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以上患者的大便进行培养,根据培养基的菌落形态来判断病原菌的种类,使用CLSI-2012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性别和文化程度与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无明显关系,但是在年龄方面,<60岁患者在感染性腹泻中所占比例达到65.83%,明显高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感染数量最高的菌种类型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克雷伯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5.00%、12.50%和6.67%.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以及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均有较强耐药性,肠球菌则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以及头孢唑林等有较强耐药性,克雷伯杆菌则对头孢唑林以及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致病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为了提高感染性腹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并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首先应该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明确患者的致病菌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抗生素滥用以及细菌耐药性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门诊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病原菌检出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肠道门诊收治的797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病原学资料及临床特点.结果 797例患者中病原菌检测阳性者186例(23.3%),检测出1种病原菌者180例(22.6%),检测出2种病原菌者6例(0.8%).其中志贺菌81例(43.5%),包括宋内志贺菌66例,福氏志贺菌15例;沙门菌48例(25.8%);副溶血弧菌30例(16.1%);大肠埃希菌7例(3.8%);单胞菌7例(3.8%);其他肠杆菌19例(10.2%).青壮年组病原菌检出率较中年组、老年组显著增高(26.4% vs.17.8% vs.18.7%.P<0.05).病原菌检出阳性率较高的月份为7、8、9月,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0%、54.0%、29.0%.病原菌检测阳性与阴性组比较,伴发热、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0.75、就诊时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泻及细菌性痢疾的例数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是志贺菌;7-9月份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病原菌检测阳性组较阴性组病情重,临床特点与病原菌检测结果相符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王久伶  王晶  涂银萍 《北京医学》2012,34(6):479-481
目的探讨门诊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病原菌检出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肠道门诊收治的797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病原学资料及临床特点。结果 797例患者中病原菌检测阳性者186例(23.3%),检测出1种病原菌者180例(22.6%),检测出2种病原菌者6例(0.8%)。其中志贺菌81例(43.5%),包括宋内志贺菌66例,福氏志贺菌15例;沙门菌48例(25.8%);副溶血弧菌30例(16.1%);大肠埃希菌7例(3.8%);单胞菌7例(3.8%);其他肠杆菌19例(10.2%)。青壮年组病原菌检出率较中年组、老年组显著增高(26.4%vs.17.8%vs.18.7%,P<0.05)。病原菌检出阳性率较高的月份为7、8、9月,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0%、54.0%、29.0%。病原菌检测阳性与阴性组比较,伴发热、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0.75、就诊时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泻及细菌性痢疾的例数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是志贺菌;7~9月份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病原菌检测阳性组较阴性组病情重,临床特点与病原菌检测结果相符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莉  王树山 《北京医学》1997,19(3):167-168
肿瘤坏死因子是非常重要的炎症介质。本文为观察小儿感染性腹泻时TNF水平与病原的关系。对1995年6月 ̄1996年8月收治的46例细菌感染性腹泻,35例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检测,于入院第一天测定TNF水平记录当天的最高体温及腹泻次数,同时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查,结果表明在两组具有可比性的情况下,细菌性腹泻组较病毒性腹泻组的TNF水平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7.
聚合酶链反应(PcR)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重要工具,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以其定量准确、敏感性高、重复性好、速度快和污染少使PCR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本文对其目前在临床常见细菌或病毒检测中的主要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青海省腹泻症候群细菌性致泻性病原菌谱的分布特点及病原谱构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2月青海省2所哨点医院共304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增菌培养后,可疑菌株用VITEKII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鉴定。结果304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52株菌株,分离率为17.11%,其中沙门菌15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株6株、志贺菌25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株、副溶血弧菌1株、嗜水气单胞菌1株、EHEC0157H72株;弯曲菌未检出。结论志贺氏菌、沙门氏菌为青海省细菌性腹泻病人的主要病原菌,婴幼儿是高发人群,加强监测和防治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混浊角膜的病原菌及其种类。方法:取不同发育阶段的B6-Co小鼠36例(模型组)和正常B6小鼠10例(对照组)的角膜,分别提取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36例模型组的角膜,细菌PCR检测阳性21例,阳性率为58.33%。真菌PCR检测标本36例,7例阳性,阳性率为19.44%。结论:病原菌感染是引起B6-Co小鼠角膜病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