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运气要旨论》之谜张宗栋,张薜(新疆呼图壁县人民医院831200)关键词医籍,内经运气要旨论,刘完素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其医学理论对促进祖国医学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其生平著作现能见到的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素向病机气宜保命集》、...  相似文献   

2.
<内经>认为,针刺治病,首先应精通经络学说,其次才是治疗.医者应细心体察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气血盛衰、脏腑强弱等以明补泻.  相似文献   

3.
《内经》运气治则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5个方面对《内经》运气七篇的治则进行了归纳和阐述。认为这些治则是古代医家长期对气候、物候、病候观测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临床治疗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天人相应”整体观思想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科学性,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经》运气学说提出的运气格局、对气候与物候的认识、对疾病发病的认识,乃至于对药物的认识与使用,均体现了象数思维的特征。其系统地将"数"赋予了"象",以独特的象数关系,通过复杂的"运数"过程构建了复杂的运气格局,并以之推算相应的气候、物候、疾病发病情况,也可根据气候、物候"取象"反推当时的运气情况。象数思维还一直贯穿到运气学说对药物的认识与应用方面,与后世根据本草认识药物性味功效有所不同。因此从象数思维来认识运气学说,能够对其更好地掌握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天门地户"是运气学说的一大理论难题,目前以春分秋分说、冬至夏至说为主要观点,但其中也存在理论缺陷。天文历法是运气学说的说理工具,中国古代天文坐标系和节气的对应是固定的,且不同的天文坐标系与节气的对应关系不同,不可混淆。天门地户所采用的是黄道坐标系,运气理论形成时期的天文历法明确显示,天门地户对应的是立春、立秋两个节气,这对运气学说的学习及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经》运气相合理论及其意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运气学是我国古代研究天时气候变化以及天时气候变化对生物 (包括人体 )影响的一门学说。它是以天文、历法、气象等为客观依据 ,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来揭示自然界周期运动的规律 ,从宏观的整体角度来研究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其与人体疾病流行规律 ,即把疾病流行周期、防病治病规律与天文、历法、气象密切结合。它涵盖了现代气象医学、环境医学、时间医学等内容。1 五运与六气中医运气学认为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是多元的 ,主要是五运和六气两个系统及其各自所包含的子系统。五运 ,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它是…  相似文献   

7.
《内经》论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认为,恐在正常情况下为五志之一,是机体情志变化的正常反应;但在病理情况下,恐既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又可作为一种由多种原则所引起的独立的疾病,同时也是某些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在治疗上,针对恐病的病机特点提出了基本的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8.
《内经》论头脑陈峰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314000关键词内经奇恒之府脑中图分类号R221头脑位于人体之巅,其内藏脑髓,外聚经脉,为周身气血津液会聚之处。《内经》对头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明确的认识,现归纳分析如下:1头脑的生理基础1.1先天之精气注...  相似文献   

9.
作为祖国医学奠基作的《内经》,已对心痛这一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临床防治及其予后等方面均有一定认识,以至现代每论及心痛,常要追溯到《内经》.然而,这些论述均分散于《内经》各篇中,使人难于窥其全貌,又少见有人曾作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内经》论五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食物均有辛、甘、酸、苦、咸五味之不同。对不同药 (食 )物而言 ,五味既异 ,其所入脏腑经络、所发挥的补泻功能及所引起的毒副作用都有差异。对于不同机体而言 ,由于所受外邪不同 ,外邪入体后所中脏腑 (经络 )有异 ,因而采取不同性味的药 (食 )物的治疗方案也当有所区别。内经的作者们已经对药 (食 )物的这种五味作用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并由此而创新立了比较系统的“五味学说” ,试论述于次。1五味归藏药物因其性味、升降浮沉的不同 ,进入体内后可分布于不同的脏腑经络 ,简称“归藏”。就五味而言 ,其归藏的一般规律 ,如《素问·至真…  相似文献   

11.
《内经》对汗并无专论,笔者从相关篇章中筛选经文,加以归纳,认为仍不失其完整性。《内经》首先明确指出了汗的来源及化生,进而论及生理、治疗作用,尤其在汗的多少、有无与卫气、阴阳、脏腑等关系的分析上,阐述十分清楚,这对指导临床正确应用汗法及汗证的治疗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内经》论消渴谭一松(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关键词内经,消渴,病因病机,治疗理论消渴病名首见于《内经》,以其病邪的性质、发病的部位及证候的表现不一,又有鬲消、消中、消瘅、肺消等不同名称。《内经》对消渴的论述虽无专篇,然从散在的篇幅中,对消渴的论...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综述了《内经》对痈疽的病因、病机、辨证、预后、治法以及预防的理论,认为《内经》乃是中医外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尚书·洪范》曰:"稼穑作甘"。甘乃是土之正味,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从土中而生,且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因此,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甘之本义为味美,我们从《内经》的角度对五味之甘进行论述。1甘为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首先对甘的阴阳属性进行划分,"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1]33甘味属阳,其为中央之味,能灌溉四旁,有向四周运  相似文献   

16.
《内经》论消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个方面阐述了《内经》对消渴病的认识。病因病机方面,《内经》认为消渴扫生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脏腑柔弱、气血衰少、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及咸味,二阳结,热蕴于内等有关。在分类及临床表现方面,《内经》不同的篇章中有“消瘅”、“消渴”、“肺消”、“鬲消”、“脾瘅”、“肾热病”、“漏风”、“风消”、“消中”、“食亦”等10个名称。其临床表现则主要是:身热、多汗、多饮、善饥、消渴、咽干、口干、善渴以及多尿、饮一溲二,脉微小等症候,在治疗及预后方面,《内经》提出了“治之以兰,除陈气”,“治消瘅.....则高梁之疾也”等治疗方法;提出了“脉实大者,病久可治,脉悬小坚者,病久不可治”,“饮一溲二,死不治”等预后,从《内经》对消渴的认识得出,消渴不但有虚实之异,还有阴阳寒热之分。强调治疗应辨证施治,不徒有清泄解热,且有芳香发散,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内经》是这一浩荡大河的源头。它不仅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者,而且也是临床各科的发祥地。其中对精神病亦有不少精辟的阐述,笔者不揣浅陋,把学习《内经》时关于精神病的一些体会,撰成此文,和同学们共同交流,并就正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8.
灸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有简、便、廉、效诸特点,在古代颇为盛行,早在二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很重视灸法,而将其与针刺、汤药并称,《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馋石、针艾治其外。”灸法属外治法范畴,临床功效独特,可弥补针药之不足,故《灵枢·官能》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对于灸法的特点、治病机理、适应范围及禁忌症等,《内经》中均有所阐述,整理并加以研究探讨,对于继承和发展灸法是大有裨益的。 1 灸法的起源地域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经络的概念,并与脏腑相结合成为阐明人体生命现象及病理变化与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石。文章从文献整理的角度,将原文归纳为络的概念、络脉的分类、络脉的生理功能、络脉的病理变化、诊络的方法、络脉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及络病的治则治法等几个方面,并加以简明扼要的阐述,使《内经》中的络病理论更加系统而清晰,从而发挥其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是中医现存最早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特点既依据哲学概念展开,又结合中医学理论,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形成了较为罕见的思维方式;文章通过《内经》中的医学理论与古代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类比进一步揭示其蕴涵丰富哲学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