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萍  许静  王琪  冯世秀  陈涛  张存莉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0):1531-1535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各种色谱技术对黑刺菝葜Smilax scobinicaulis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波谱数据的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基-(1→3)-β-D-葡萄糖苷(1),白藜芦醇(2),δ-葡萄素(3),咖啡酸乙酯(4),1-O-咖啡酰甘油酯(5),1-O-对香豆酰基甘油酯(6),1-O-阿魏酰甘油酯(7),大海米酰胺(8),桑辛素M(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5,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7,(3)
目的对黑果菝葜Smilax glauco-china Warb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黑果菝葜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乙醇-β-D-龙胆二糖苷(1)、2-phenylethyl-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phenylethyl D-rutinoside(3)、phenylethylβ-D-glcoside(4)、hydrangeifolinⅠ(5)、icariside D1(6)、calophymembranside B(7)、2-hydroxyphenol-1-O-β-D-glucopyranosyl-(6→1)-α-L-rhamnopyranoside(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黑刺菝葜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百合科菝葜属植物黑刺菝葜(Smilax scobinicaulis C.H. Wright)根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硅胶(RP-18)、半制备HPLC色谱法,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分离方法,利用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黑刺菝葜根乙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数据将其结构鉴定为:β-谷甾醇(1),拉克索皂苷元(2),clemaphenol A(3),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4),乌苏酸(5),布卢门醇A (6),对羟基桂皮酸甘油酯(7),1-O-阿魏酰甘油酯(8),槲皮素(9),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0),反式白藜芦醇(1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2),胡萝卜苷(13)。结论 其中化合物3~8、10~12为首次从黑刺菝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菝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菝葜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Toyopearl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3,5,4’-三羟基芪(3,5,4’-trihydrox-ystibene,Ⅰ)、3,5,2’,4’-四羟基芪(3,5,2’,4’-tetrahydroxstilbene,Ⅱ)、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4’-O-β-D-glucoside,Ⅲ)、原儿茶酸(Protecatechuic acid,Ⅳ)。结论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菝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菝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根茎,主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菝葜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散瘀之功效.笔者从菝葜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Ergosterot,Ⅰ)、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Ⅱ)、原儿茶酸(Protecatechuic acid,Ⅲ).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菝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华东菝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恩英  孟宪纾 《中草药》1992,23(2):106-106
  相似文献   

7.
肖菝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肖菝葜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IR,MS,1 H NMR ,13 C-NMR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脂溶性部位分离到 9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棕榈酸 (Ⅰ)、α,α′ [bis-5-formyl-2-furanyl]dimethylether(Ⅱ )、对羟基苯甲酸 (Ⅲ )、大黄酸 (Ⅳ )、β-谷甾醇吡喃葡萄糖苷 (Ⅴ)、β-谷甾醇 (Ⅵ)、单棕榈酸甘油酯 (Ⅶ)、山酸(Ⅷ)、二十八烷 (Ⅸ)。结论 化合物Ⅱ ,Ⅲ ,Ⅳ ,Ⅴ ,Ⅶ ,Ⅷ ,Ⅸ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菝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菝葜的化学成分。方法:75%乙醇提取,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为(2R,3R)-3,5,7,3’,5’-五羟基黄烷(1),Maackoline(2),MorcinM(3),云杉鞣酚(4),槲皮素-3—O-鼠李糖苷(5),槲皮素-3'-O-葡萄糖苷(6),氧化白藜芦醇(7),白藜芦醇(8),花旗松素-3—O-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短柱肖菝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文杰  王钢力  林瑞超 《中药材》2007,30(8):959-961
目的:对短柱肖菝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脂溶性部位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I),单棕榈酸甘油酯(Ⅱ),胡萝卜苷(Ⅲ),二十六烷酸(Ⅳ),5-羟甲基糠醛(V),佛手内酯(VI),熊果酸(Ⅶ),甘草素(Ⅷ)。结论: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Ⅳ-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张旻  王琪  许静  陈涛  孙伟  张存莉  冯世秀 《中草药》2014,45(8):1047-1051
目的 对黑刺菝葜Smilaxscobinicaulis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MCI Gel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黑刺菝葜7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荟大黄素(1)、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2)、1, 3, 6, 8-四羟基蒽醌(3)、大黄素(4)、8-羟基-1-甲氧基-3-甲基蒽醌(5)、大黄酚(6)、多花二醌A(7)、多花二醌C(8)、24-乙基胆甾- 4-烯-3, 6-二酮(9)、5α, 8α-过氧化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10)、(22E, 24R)-24-甲基-5α-胆甾-7, 22-二烯-3β, 5, 6β-三醇(11)、missourin(12)、齐墩果酸(13)。结论 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513为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刺萆薢根茎石油醚部化学成分。方法:运用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普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刺萆薢根茎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24-乙基-4-胆甾烯-3,6-二酮(2),多花二醌C(3),胡萝卜苷(4),原儿茶酸甲酯(5),O-对香豆酰基甘油酯(6),丁香酸(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土茯苓的化学成分研究(一)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敏  李瑶 《中药材》1995,18(4):194-196
从土茯苓中分得2个单体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5,4’-三羟基芪(I)和(一)表儿茶精(Ⅱ),这两个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通过2维核磁共振相关谱准确地指定了这两个化合物的碳氢归属。  相似文献   

13.
土茯苓酚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土茯苓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大孔树脂、ODS柱色谱及HPLC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2,4,6-三羟基苯乙酮-2,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呋喃芹糖基-(1→6)]-β-吡喃葡萄糖苷(Ⅲ)、3,4-二羟基苯乙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8,8′-双二氢丁香苷元葡萄糖苷(8,8′bisdihydrosyringenin glucoside,V)、白藜芦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结论 化合物Ⅰ为首次从天然界中分得,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土茯苓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骆驼刺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学鉴定方法(1H-NMR、13C-NMR)结合文献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骆驼刺茎中分离并鉴定19个化合物,分别为:(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3-O-β-D-glucopyranoside(1)、(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9-O-β-D-glucopyranoside(2)、(1R)-4-[(3R)-3-hydroxybutyl]-3,5,5-trimethylcyclohex-3-enyl-O-β-D-glucopyranoside(3)、(1R)-3-[(4R)-4-hydroxybutyl]-2,6,6-trimethylcyclohex-1-methy-propyl-O-β-D-glucopyranoside(4)、松脂素(5)、松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epoxyconiferyl alcohol(8)、阿魏酸(9)、2-(2-羟基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0)、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丙酮(11)、香草醛(12)、对-羟基苯甲酸(13)、对-羟基苯甲醛(14)、烟酸(15)、甲基-α-D-呋喃果糖苷(16)、红车轴草素(17)、异鼠李素-3-O-刺槐二糖苷(18)、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苷(19)。结论: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白背叶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Muell.-Arg.茎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12-乌索烯-3-酮(Ⅰ),3-羟基-12-乌索烯(Ⅱ),mussaenoside(Ⅲ),6-甲氧基-2H-1-苯并吡喃-4-酮(Ⅳ),熊果酸(Ⅴ),乙酰基油酮酸(Ⅵ),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β-谷甾醇(Ⅷ).其中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药大通筋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通筋根茎中共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表木栓醇(2),木栓酮(3),5,3',5'-三甲氧基-7-甲基黄酮(4),大黄素甲醚(5),大黄素(6),5,6,4'-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7),β-胡萝卜苷(8),蒙花苷(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桑科榕属植物瘦柄榕Ficus ischnopod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水石榴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儿茶素 (1),表儿茶素 (2),芹菜素 (3),licoflavone C (4),6-prenylapigenin (5),槲皮素 (6),木犀草素 (7),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莨菪亭) (8),3-O-trans-p-Coumaroyltormentic Acid (9),N-trans-feruloyltyramine (10),N-trans-3,4-O-dimethylcaffeoyl dopamine (11),氧化前胡素水合物 (12)。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8.
黄鳞多孔菌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黄鳞多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 ,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脑苷脂B(Ⅰ) ,脑苷脂D(Ⅱ) ,麦角甾醇过氧化物 (Ⅲ) ,9(11) 脱氢麦角甾醇过氧化物 (Ⅳ) ,甘露醇 (Ⅴ)和软脂酸 1 甘油脂 (Ⅳ)。结论 :化合物Ⅰ ,Ⅱ及Ⅴ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