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2年2月~2008年8月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68例,其中36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3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Frey综合征(耳颞神经综合征)、涎瘘、面瘫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患者术后,但是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区域性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传统的浅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4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各27例,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均随访1~2.5年。结果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耳颞神经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都低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功能也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的体积大小及其在腮腺中的部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景蔚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592-594
目的分析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旨在尽可能保留腮腺功能,减少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我医院手术治疗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16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术式,即在肿瘤包膜外0.5~1.0cm的腮腺组织内切除肿瘤,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l~5年,记录复发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例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面部凹陷程度、腮腺功能是否完好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术式能保存腮腺功能,显著减少面部畸形程度,有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113例,肿瘤直径均〈2.3cm,在距肿瘤边界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随访1~7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暂时性面部不对称占37.17%(42/113),涎漏占4.42%(5/113),Frey's综合征占1.77%(2/113),肿瘤复发率为2.65%(3/113)。结论 对于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可作为腮腺浅叶体积较小的良性肿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发病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原则和方法。方法对腮腺混合瘤手术3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腮腺混合瘤单纯摘除术组复发率高,复发率为33.3%。行肿瘤及浅叶或全叶摘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组发生暂时性面瘫3例,发生率为37.5%,面瘫在2~5个月恢复。发生涎瘘4例,发生率为50%,在2~4周治愈。发生Frey’s综合征5例,发生率为62.5%。行腮腺混合瘤及区域性切除术组较行肿瘤及浅叶或全叶摘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组并发症明显降低,暂时性面瘫4例,发生率为14.8%。发生涎瘘2例,发生率为7%,在2~4周治愈。发生Frey’s综合征6例,发生率为22.2%。结论在腮腺混合瘤瘤体直径较小,位置较浅或位于腮腺下极,采取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传统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肿瘤直径均≤3.0cm)。按手术顺序随机采用部分切除术和传统浅叶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切口平均长度、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随访期间均无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耐新 《河北医药》2012,34(3):427-427
腮腺区良性肿瘤中以多行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多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传统手术通常需要解剖面神经各分支,并于面神经浅面切除腮腺浅叶和肿瘤.我们采取的区域性切除术只解剖与肿瘤毗邻的面神经,保留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浅叶组织,只切除肿瘤及周围0.5 ~1.0 cm腮腺组织.此术式较传统术式并发症少,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肿瘤直径2.0cm,均位于腮腺浅叶),采用改良区域性切除术,并对肿瘤的术后复发、并发症情况等进行观察随访。结果:65例术后患者随访1~5年后肿瘤无复发,术后并发症不明显,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直径2.0cm)采用改良区域性切除术,具有肿瘤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保留腮腺功能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腮腺浅叶肿瘤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孙园  刘亚梅  冯大军 《安徽医药》2011,15(5):605-606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24例,在距肿瘤边界1.0 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及部分腮腺浅叶组织,随访1~4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并发症少,腺体功能良好。结论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可作为体积较小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的不同术式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手术治疗11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评估其对面神经的影响.结果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式中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11.1%;腮腺浅叶切除术式中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39.3%,颊支损伤7.1%,颧支损伤1.8%;腮腺全叶切除术式中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66.7%,颊支损伤26.7%,颧支损伤6.7%.结论 对不同性状的肿瘤采取不同的术式是减少面神经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腮腺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手术引起面神经损伤的发生概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腮腺肿瘤并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12例(损伤率为40.0%),单纯下颌缘支损伤9例(30.0%),下颌缘支合并颊支损伤2例(6.7%),神经总干损伤1例(3.3%)。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术中损伤面神经概率小,病程短者较病程长者术中损伤面神经概率小,浅叶切除较全叶切除术中损伤面神经概率小。全部病例于术后2~个6月逐渐恢复神经功能。结论: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引起面神经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以下颌缘支发生率最高,且为暂时性、可逆性损伤,损伤与肿瘤性质、病程长短、手术方式与范围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浅叶切除术的术式。方法对28例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切除腮腺浅叶及其肿瘤的手术。结果术后无一例肿瘤发生,残存腺体功能和形态得以恢复,术侧无明显凹陷性畸形,术后积液及涎瘘明显减少。结论腮腺主导管及深叶的保留与腮腺肿瘤的复发无内在联系。该术式适合于腮腺浅叶、颊部和下极的良性肿瘤、临界瘤。  相似文献   

13.
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浅叶切除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浅叶切除术的术式。方法 对28例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切除腮腺浅叶及其肿瘤的手术。结果 术后无一例肿瘤发生,残存腺体功能和形态得以恢复,术侧无明显凹陷性畸形,术后积液及涎瘘明显减少。结论 腮腺主导管及深叶的保留与腮腺肿瘤的复发无内在联系。该术式适合于腮腺浅叶、颊部和下极的良性肿瘤、临界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选择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44例,其中26例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另选18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纳入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4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腮腺瘘、面瘫、面部畸形及Frey综合征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腮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癌,是最常见的腮腺肿瘤,虽属良性,但被膜常不完整或受瘤组织侵蚀,术后易于复发。本文资料总结了1972年12月~1994年12同经病理诊断的248例腮腺混合瘤手术治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48例中,男132例,女116例,年龄17~72岁。手术方式有四种:①单纯肿瘤切除14例:②腮腺部分切除术32例;③腮腺浅叶切除术192例;④腮腺全叶切除10例。以上四种术式均保留面神经,自1977年以后多采用第三种  相似文献   

16.
腮腺良性肿瘤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其标准术式是解剖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但也存在手术范围大、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本科于2000~2005年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8例,现对其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0~85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1个月。肿瘤直径<2 cm 24例,2~4 cm20例,4~6 cm4例。临床上肿瘤位于耳垂下28例,下颌骨后侧6例,耳屏前6例,耳后8例;位于腮腺浅叶46例,腮腺深叶2例。肿瘤术后病理报告:多形性腺瘤35例,Warthin瘤10例,血管瘤2例,乳头状囊腺瘤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与腮腺肿物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优缺点,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2005~2010年行腮腺肿物及局部切除术患者48例,1998~2004年行腮腺肿瘤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51例,腮腺肿物直径均小于3.5 cm,术后分析比较.结果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患者在面部外形满意度、暂时性面瘫、耳垂区麻木方面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涎瘘及肿瘤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病变范围较小的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相对于浅叶全部摘除有显著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胡玉坤  聂攀  后军  张令达 《安徽医药》2013,34(4):428-431
目的探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诊腮腺浅叶单发良性肿瘤病例51例,肿瘤直径均≤3.0 cm,采用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的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的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随访2个月~2年,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耳垂无明显麻木,无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永久性面瘫,其中5例出现暂时性面瘫。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体积较小(≤3.0 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丽  徐超 《河北医药》2012,34(1):91-92
腮腺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治疗方法,术前确定肿物的范围和性质,对制定一个合理的手术方案十分重要.经典术式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深叶切除手术效果好,复发率低,已被大家认可,但手术范围大.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则保留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浅叶组织,能尽量减少面部凹陷畸及瘢痕,减少并发症,残余组织发挥功能,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将6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赵志宇  张丽萍  郭兰  张强  陈晖 《中国医药》2012,7(11):1439-1440
目的 探讨提高腮腺肿瘤手术治疗水平和临床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口腔科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38例腮腺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式采用以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浅叶扩大切除术叶及腮腺全切除术,必要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常规术中快速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性根治放疗.术后定期随访2~5年,评价治愈率、局部控制率、转移率等.结果 本组病例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26例.138例患者中,126例治愈,治愈率为91.3%.随访良性肿瘤中1例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局部控制率为99.1% (111/112),恶性肿瘤3年生存率和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9.2% (18/26)和88.5%(23/26),术后淋巴结转移率19.2% (5/26).术中快速冰冻与术后常规病理符合率85.5%(118/138例).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以改良术式为基本术式,采用腮腺浅叶肿瘤瘤体外0.5 ~1.0 cm的肿瘤及腺体部分切除.根据肿瘤具体情况可改变为腮腺浅叶扩大切除术或腮腺全切除术.快速冰冻是腮腺手术中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