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02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5年30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0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4.64%;其次为中药制剂和循环系统药,分别占14.90%、8.2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9.01%;另外ADR的发生与静脉给药方式、老年患者、儿童有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914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谭红爱  郭伶 《医药导报》2001,20(12):790-791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协和医院ADR监察室收集的914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4例不良反应中,中青年比例占36.2%;诱发ADR的药物涉及15类,120个品种,其中抗生素类引起的占79.3%;A类反应470次,B类反应444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损害,其次为皮肤粘膜及附件损害;造成重度损害者21例次。结论:应重视开展ADR监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6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首钢医院1999—2004年收集的468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涉及范围较广,且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居发生率前3位的是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及中药制剂。结论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06例ADR进行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和过敏体质患者是ADR的主要发生群体;抗生素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神经系统类药物;临床ADR以寒战、发抖等全身不适和皮肤损害最为多见。结论临床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加强对老年患者和过敏体质的安全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我院16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分析,探讨我院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和回顾性分析方法,从患者的性别、年龄、ADR因果关系、合并用药情况、既往不良反应史、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6例ADR中,女96例,男70例,女性高于男性;注射剂(90.96%)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抗感染药物(50.20%)引起的ADR例数最多;发生的ADR累及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结论HT6K 医院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339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2月收集的33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9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20例,占57.0%),其次为中药制剂以及循环系统用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0例,占44.2%);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发生频率最高(314例,占92.6%).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柏帆  王驰 《海峡药学》2015,(3):236-237
对我中心2014年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抗菌药物前五位排名、药物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女性占比比男性多;老年人用药不容忽视;多是以静脉滴注出现不良反应为主;抗菌药中喹诺酮类及头孢类居多。临床应重视和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及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以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或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316例ADR,按年龄和性别、怀疑药的种类、给药途径、ADR所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150种(含不同剂型和规格),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解热镇痛药物、中药制剂和消化系统用药;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其次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严重ADR 38例,新的严重ADR 3例,新的一般ADR 26例,一般ADR 249例,其中治愈160例、好转149例、有后遗症7例。结论为减少ADR的发生,医务人员在临床药物使用中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注意ADR高发药物的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型、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统计最终结果.结果: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药物类型主要为抗菌药物(32.5%)以及中成药(25%),用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注射(80.8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医院应加大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力度,注意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药物不良反应1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威 《中国医药》2011,6(7):871-872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1].随着临床用药品种的日益增多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增加,ADR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1.
51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汤萍  王湘玲  冯利君  左翠美 《医药导报》2005,24(10):962-963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介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03年5月~2004年10月51例ADR报告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有33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32例,占62.7%),其次为中药制剂(7例,占13.7%)。ADR病例中联合用药占82.4%,以静脉途径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心脑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加强合理用药,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87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冯玉珍  陆洁 《医药导报》2006,25(7):715-716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近年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涉及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生物制品、氨基酸注射液等30种药品。静脉给药引起不良反应162例(86.6%),口服给药18例(9.6%),肌内注射7例(3.7%)。反应症状多为输液样反应,其次为变态反应性皮疹。结论 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药物不良反应,权衡利弊,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超  刘心萍 《海峡药学》2014,(6):160-161
目的探讨本院ADR的特点、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1~2013.12我院上报省ADR监测中心的333例报告,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ADR的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老年人最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青壮年最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一般的不良反应165例(49.50%),新的一般的142例(42.6%),新的严重的18例(5.4%),严重的8例(2.4%)。引起ADR的药物种类以抗感染药物最高123例(36.9%),其中抗感染药物中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常见53例(43.1%);ADR发生部位以消化系统最多130(39.0%),其次是皮肤方面97例(29.1%)。结论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减轻其所带来严重后果,在用药前临床医生、临床药师要充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206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年的ADR报告共涉及88个品种,较严重ADR48例,死亡1例。引起ADR前5位的药物分类依次为抗微生物药物、中药注射剂、大输液、循环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类药。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损害。结论重视并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定期分析报告数据,为临床及时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可减少和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200例不良反应中老年人和儿童明显多于青年人,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发的居多,较多累及皮肤黏膜及神经系统,大多数为轻度。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仍普遍存在,应加强合理用药监管,以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的642例ADR报告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642例ADR报表中,男性比例(50.94%)高于女性(49.06%)。在年龄分布方面,<10岁的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比例最高;ADR发生时间在10~30min内较多;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58.88%);以静脉滴注方式引起的ADR为主(70.4%);引起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剂型是粉针剂(46.57%);涉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58.1%)。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145例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荔  李敦贞  田迪  马岩 《中国药房》2002,13(4):229-230
药物不良反应 (ADRs)危害的严重性正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并成为当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ADRs监测体系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相当健全 ,我国ADRs监测网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1]。通过ADRs监测报告制度的实施 ,能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的监测 ,最大程度的减少ADRs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我院自建立ADRs监测小组以来 ,收集、上报各类ADRs145例 ,现将其统计、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来源于1994年~1998年由本院临床医师在药物治疗中发现的ADRs ,并经临床药师审核和ADRs小组讨论 ,初步确定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数据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好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上报的ADR报告582例,从患者性别、年龄、报告类型、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和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2例ADR中,年龄在10岁以下的患者发生最多...  相似文献   

19.
17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谢丽 《安徽医药》2010,14(3):360-361
目的了解该院药物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179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以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涉及广泛,发生频率排在前例的分别是抗感染药物、中成药。结论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提示我们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新沂市中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整理收集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新沂市中医院77例药物不良反应资料,分别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系统或器官及其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54.55%);抗感染药物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比例最高(57.14%);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6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