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并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重要性与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可高达20%~60%,为非糖尿病者的2~3倍。美国NIH的资料显示,约73%的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mmHg或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作者曾统计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9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伴高血压的有482例,占28.5%。糖尿病患者并存高血压,将会加速心血管病、脑卒中、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糖尿病并存高血压的治疗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病人中的降压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冠心病致死的最危险因素。有效的控制血压可以显著的降低糖尿病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血压控制目标为 <13 0 /80mmHg(1mmHg =0 .13 3 3kPa)。为了达到这一血压水平 ,糖尿病病人的降压治疗包括合理的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中应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和小剂量利尿剂 ,并且注意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病运动康复疗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22例原发性高血压来自1997年6月~1998年1月我院住院患,均符合WHO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血压水平分为二类;轻度:18.7~24kPa(140~180mmHg)/12~14kPa(90~105mmHg);中重度:>24kPa(180mmHg)/14kPa(105mmHg)。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例,年龄37~60岁,男:6例:女:4例。轻度高血压3例,中重度高血压7例。病程有半年至20年。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运动康复法;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Compliance in Patient with Anti-hypertension Therapy.CPAT)是指高血压患者对医嘱坚持执行程度.能遵医嘱服药。不随意换药或增减药物.对药物的副作用能耐受且血压控制理想。高血压仅以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的有效方法.由于多数患者没有该疾病的痛苦主观感觉.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可带来明确获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推荐,普通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应<140/90mmHg(1mmHg=0.133kPa);伴有合并症及其他风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如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或靶器官损害等,其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控制状况,为降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1~11月在我所就诊的正在进行降压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49例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控制率均〉50%,但是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血压下降比例控制率较低。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还需要加强对夜间血压的控制,临床需重视动态血压监测对降压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与糖尿病是经常伴随出现的2种常见慢性病。近40%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即收缩压≥140mmHg(1mm Hg=0.133kPa)或舒张压≥90mmHg^[1]。按照最新的高血压诊治指南^[2],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则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需降压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极高,需要更为合理的降压治疗方案,才可充分发挥这种最有效的心血管药物治疗手段的作用,降低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近年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治疗临床试验研究领域有许多重要进展,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认识。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8):692-694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血压处于130~139/80~89 mmHg(1 mmHg=0.133 kPa)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指南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但直接处方降压药物尚缺乏指南支持。三类新型降糖药中,SGLT-2抑制剂降压作用较明显,平均24 h动态收缩压/舒张压降低为3.8/1.8 mmHg; GLP-1受体激动剂仅降低收缩压,24 h动态收缩压下降范围在1.1~2.8 mmHg; DPP-4抑制剂降压作用研究结果不一致。三类新型降糖药对血压的影响,临床医生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应酌情考虑。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2740人的血压水平10年(1992-2002)变化情况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人群个体血压水平10年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199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和首钢地区35~64岁人群,进行了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持续10年对心血管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随访。在2002年对相同人群再次进行了危险因素调查,对两次调查结果中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10年间平均收缩压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增加;平均舒张压水平在55岁以前呈上升变化,在55~64岁组呈轻度下降;(2)1992年与2002年相同年龄组间比较(例如1992年45~54岁与2002年45~54岁).平均收缩压水平、平均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增加;(3)10年间总的高血压患病率由27.6%增加到48.8%,55~64岁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35~44岁组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幅度最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在全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65~岁组的ISt{所占比例最高,达61.8%;(4)1992年血压在120/80mmHg以下、120~129/80~84mmHg、130~139/85~89mmHg3个亚组的人群到2002年成为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2.2%、44.7%和64.3%。结论收缩压和舒张压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不同的变化;目前45~64岁年龄组人群的平均收缩压水平、平均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较10年前45~64岁年龄组人群高;随年龄的增长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全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增加;血压在120~139/80~89mmHg的亚组人群10年后的高血压发病率,与血压在120/80mmHg以下的亚组人群相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可引起心、脑、肾和眼底等靶器官损害,但两者合并存在时,对靶器官的损害决非简单相加。对于血压水平相同的高血压患者,有、无糖尿病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相差10~20倍。近年来,对于控制血压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事实上,控制血压比控制血糖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有着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很高,可是高血压控制现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血压评估方法尚有一定误区。动态血压监测应该成为评估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与指导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顽固性高血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JNCVI(1997)的诊断标准,高血压患者经联合3种足量降压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利尿剂)血压仍不能降到140/90mmHg以下,或者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能使收缩压降低至160mmHg以下者,诊断为顽固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文献报道顽固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在治疗的高血压人群中约占3%~29%,在专科就诊的患者中可能高达25%~30%。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血压在糖尿病中非常常见 ,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 ,总体状况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病率约在 2 0 %~ 6 0 %之间。 1型糖尿病发生高血压多数继发于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中 ,高血压常做为代谢综合症的一部分并存。我国成人糖尿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约在 30 %~ 5 0 %。1 我国成人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率[1]1994年 ,全国 19省市 2 5万人群 2 5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普查的资料库中 ,按 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判定的糖耐量正常 (NGT)、糖耐量低减 (IGT)和糖尿病 (DM)共 15 6 6 0人。总体人群中 ,血压≥ 130 / 80mmHg者 6 449人 ,占 4…  相似文献   

14.
目前研究表明,在原发性高血压(EH)的药物治疗中,持续、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血压的波动,可以减轻靶器官的远期损害。缬沙坦作为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它的降压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已得到证实〔1〕,为了进一步了解其降压的平稳性,本研究应用血压平滑指数(smoothnessindex ,SI)观察缬沙坦治疗中的血压变化,并以氨氯地平为对照,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取2 0 0 2年2月~2 0 0 3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轻中度EH患者5 5例,EH的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1 999年)的诊断标准,且收缩压(SBP) <1 80mmHg( 1mmHg =0 .…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杂志》2008,16(2):98-100
1 “高血压前期”的提出与分歧意见 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提出“高血压前期“这一概念,指血压120~139/80~89mmHg,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根据Framingham观察研究40~80岁人群,从115/75mmHg起,血压每增加20/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加倍(Lancet,2002,360:1903—1913),再加上高血压前期的人群,心血管病的危险高于正常血压的人,高血压前期的人在数年内转成固定高血压的人,比〈120/80mmHg的人明显增多等事实而得出“高血压前期”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指导抗高血压治疗是否优于诊室血压(CBP).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设计,经安慰剂洗脱,若CBP的舒张压(DBP)为95~114 mmHg便可随机进入ABP组和CBP组,两组均测ABP与CBP,但ABP组根据ABP血压值调整降压药,目标血压为白昼平均血压DBP 80~89 mmHg;CBP组为DBP 80~89 mmHg.全部病人同时口服ACEI制剂培哚普利每日2~8 mg,疗程六个月.结果两组病人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BP下降幅度CBP组大于ABP组(17.3/11.715.5/12.2 mmHg,P>0.05).ABPM各时间段血压下降幅度ABP组均大于CBP组,白昼平均血压下降ABP组为14.2/8.1,CBP组为13.8/7.2 mmHg,两组间无显著差异;ABP组服用培哚普利4 mg的病人数多于CBP组(P=0.04),药物副作用ABP组低于CBP组.结论应用ABPM指导抗高血压治疗较CBP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血压监测 (ABPM)指导抗高血压治疗是否优于诊室血压 (CBP)。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设计 ,经安慰剂洗脱 ,若CBP的舒张压 (DBP)为 95~ 114mmHg便可随机进入ABP组和CBP组 ,两组均测ABP与CBP ,但ABP组根据ABP血压值调整降压药 ,目标血压为白昼平均血压DBP 80~ 89mmHg ;CBP组为DBP 80~ 89mmHg。全部病人同时口服ACEI制剂培哚普利每日 2~ 8mg,疗程六个月。 结果 两组病人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CBP下降幅度CBP组大于ABP组 (17 3/ 11 7:15 5 / 12 2mmHg,P >0 0 5 )。ABPM各时间段血压下降幅度ABP组均大于CBP组 ,白昼平均血压下降ABP组为 14 2 / 8 1,CBP组为 13 8/ 7 2mmHg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ABP组服用培哚普利 4mg的病人数多于CBP组 (P =0 0 4 ) ,药物副作用ABP组低于CBP组。结论 应用ABPM指导抗高血压治疗较CBP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0月我国卫生部和中国高血压联盟颁布了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1级(轻度)高血压即血压在140~159/90~99mmHg的病人合并糖尿病者列入高心血管病危险组,与重度高血压(≥180/110mmHg)同等视之,因此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开始药物治疗,目标血压应降到130/85mmHg以下,可有效地延缓心脑血管或微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1],这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如高血压最佳治疗(HOT)的临床研究[2],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3](UKPDS),开搏通预防计划(CAPP),以及在糖尿病患者中适宜控制血压试验(ABCD)[4]等所证实.  相似文献   

19.
病史患者男性,40岁,于10年前发胖,2年内体重增加15kg(从75kg升至90kg),一直未予重视。因“发现高血压、血肌酐升高4年,夜尿增多2年”入院。患者于2000年3月感冒后测血压升高达250/180mmHg,予“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降压0号”治疗,血压控制不佳,在180~190/140~150mmHg。  相似文献   

20.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和患者数量正逐年增长,已成为我国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血压均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常相互伴发,研究表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可降低其心血管事件风险。既往诸多学术组织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值应〈130/80mmHg(1mmHg=0.1333kPa),但近几年相关试验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对此提出质疑,2013版ADA指南及ESH/ESC高血压指南对糖尿病患者血压目标值也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