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咯血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咯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1.1肺结核:此病是导致咯血的主要原因,当肺病灶充血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时只表现痰中带血;如有小血管损伤时,可有中等量咯血,如慢性肺空洞壁上有较大动脉瘤破裂,则会出现大量咯血,常伴有发热。1.2支气管扩张:由于支气管壁弹力组织受到破坏,管腔逐渐扩张,严重时出现囊状扩张,管腔上皮层的纤毛细胞被破坏,反复出现慢性与急性炎症。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终未支常有扩张与吻合,有的毛细血管扩张为血管瘤,以致病人经常反复咯血。1.3支气管肺癌:由于癌细胞向邻近组织浸润,侵犯到血管,或癌组织变性…  相似文献   

2.
咯血的护理     
咯血是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咯血。咯血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咯血量的多少与受损血管的性质及数量由直接关系,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一天咯血量小于100ml称为小量咯血,100-500ml为中等量咯血,500ml以上为大咯血。大咯血有时可危及生命,小量咯血也可能是严重疾病或肿瘤的早期症状,大咯血如未及时处理,可在瞬间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3.
车素荣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3):127-128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咯血是肺结核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小量咯血患者常常引不起足够重视,大咯血患者发病急、来势凶,令患者恐惧,若得不到及时抢救,常可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因而护士应做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控制咯血,补充血容量,心理护理等工作。本文总结了2008—2010年我科收治的26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认为,肺结核大咯血大多是由于结核病灶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空洞壁内动脉瘤的破裂、病变侵蚀血管、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等原因所致。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咯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咯血是指呼吸道喉以下的任何部位的出血 ,由咳嗽经口腔排出。在一些呼吸道疾病 (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风湿性心脏病、左心衰竭等 )中 ,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咯血。1 病因病机咯血皆出自肺络受伤 ,多由于热。或为实热 ,或为内伤虚热。实热证常为外感风热或痰热蕴肺 ,灼伤肺络 ;内伤虚热则为肺阴虚损或木火刑金 ,或肾水不能滋肺。此外外伤、瘀血等亦可致咯血。2 辨  证咯血证之虚实主要按其兼证分辨。兼见发热或壮热 ,咳嗽声高 ,痰黄稠而带血 ,为实热证。兼见胸胁掣痛 ,烦躁易怒 ,为木火刑金。兼见心烦口干 ,颊红 ,低热盗汗 ,干咳痰少为肺阴…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胸廓、肺或肺血管的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心脏病。肺脏有丰富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网。由于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的病变引起肺动脉血管狭窄或阻塞,使得肺内的血流受阻,肺动脉压力增高,造成右心室的负担加重,时间长了,右心室便开始肥厚,这就发生了肺源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7.
咯血的辨证施护江苏省中医学校(210029)斯琳关键词咯血病情观察辨证施护咯血是指喉以下的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若出血不止或突然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窒息而危及生命。本文主要讨论呼吸系统疾病中属中医学“咯血”、“咳血”的临床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1出...  相似文献   

8.
咯血系指肺出血的一种表現。但肺出血可分二种,即喀血与咯血。喀血是指血与痰一同排出,这血是毛細血管壁渗透性增高的炎症病变产物,或由肺郁血所致;咯血則指排出完全紅色的血液,是由于肺組織的某个血管破损所致,与胃肠部的嘔血有别。我院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今年初开展了西医  相似文献   

9.
茆俊卿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1008-1008
急性肺水肿是临床上常见急症,属中医学"喘证"范畴,多由于肺血管压升高,或因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肺血管外液过度增多,甚至渗入肺泡,引起肺间质和肺泡水肿,造成严重缺氧,反过来抑制心肌收缩,如不及时纠正会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见于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疼痛、吞咽困难、咳嗽咯血、喉阻塞、颈部转移性肿块。根据病变范围大小,可行部分喉切除术或全喉切除术。部分喉切除手术患者常需行气管切开,所以做好气管切开护理也是部分喉切除术成功的关键。2004年4—12月,我院共行部分喉切除气管切开术20例,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可侵犯肾脏、皮肤和肺等脏器的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病因未明。由于临床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或漏诊,现报道我院收治的2例MPA,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陈旧性肺结核引起出血的原因主要是结核病灶在痊愈过程中,病灶脱水钙化或纤维化后的牵拉,损伤了病灶周围的血管而引起咯血,出血量有多有少。我院内科病房近十年来共收治35例由陈旧性肺结钙化或纤维样改变引起的咯血患者,经过中西结合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反复发作,反复感染,使肺的通气换气发生困难,肺泡内压力增加.压迫肺毛细血管,减少了肺血管床,而引起肺循环障碍。又因肺呼吸机能不全,发生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使肺内小血管痉挛,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衰竭。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如何进行临床观察极为重要,下面浅谈几点体会。1心功能代偿期本病发病缓慢,早期呼吸循环功能尚能代偿,多数患者在冬季发病。寒冷气候刺激,使支气管痉挛,分泌物堵塞气道,使原有的炎症加重。分泌物增多,又引起咳嗽、咳痰、心悸气短。由于呼吸…  相似文献   

14.
宋康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思路和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肺组织结构破坏性疾病,其特征为肺部持续的、多种炎症导致近端中等大小的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成分的破坏而致其异常扩张。支气管扩张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或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终末支气管扩张与吻合,形成血管瘤,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量多、恶臭痰和反复咯血。中医古代文献尚无支气管扩张病名记载。  相似文献   

15.
川芎嗪对家兔肠系膜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采用血管运动诱导及显微录像静画步进法,观察活体情况下川芎嗪对家兔肠系膜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作用及对真毛细血管血液灌注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川芎嗪 活血化瘀的机制。结果表明:即使在使用NO合酶抑制剂L-NMMA的情况下,川芎嗪 也能使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持续舒张,真毛细血管有持续性血液灌注。提示川芎嗪可能是通过NO的作用使血管处于舒张状态。  相似文献   

16.
"痰瘀相兼"在辨治支气管扩张并咯血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亚中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93-1193
在临床急诊工作中,支气管扩张并咯血颇为常见,多由于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壁损坏而形成管腔扩张所致。主要表现为咳嗽,咯大量脓痰或反复咯血,属中医“血证”范畴。咳嗽、咯血的关键,在于肺功能失调。如肺宣降功能失常,通调水道功能受阻,水津不布而生痰湿;或其它脏腑之痰上壅于肺,极易造成咳嗽、咯痰等病理表现,故有“肺为贮痰之器”之说。痰浊不化,蕴久化热,血液受热邪煎熬而凝成瘀;或痰浊阻遏脉络而致气滞血瘀。痰瘀相兼,乘袭于肺,肺失宣降,更加剧水湿内停。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痰夹瘀血,遂成窠囊”。因此,支气管扩张并咯血的病程中,痰浊内阻肺络而成顽痰难化,是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痰瘀交阻,气机不畅,肺失宣降,是发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之喉喑即指发声嘶哑或失音。由于喉下接气道,与肺相通,乃肺之系,且肺之经脉上循咽喉,故喉喑发病与肺关系密切。又因肺五行属金,所以《景岳全书》提出的“金实不鸣”、“金破不鸣”八字病机,且至今沿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李云英教授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学术带头人,尤为擅长中医药治疗咽喉嗓音疾病。李教授在多年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喉喑病多夹风夹瘀,认为不能单从肺实、肺虚论治。临床运用虫类药治疗喉喑,可起到搜风祛瘀之功,疗效良好。笔者随师研习,略有心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学认为肺心病患者由于缺氧和酸中毒引起肺小动脉痉挛性收缩,肺毛细血管床被破坏,血管面积减少,以及长期缺氧而继发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大等,终至微循环障碍。从病理资料也观察到肺心病患者常有微血管栓塞,因此抗凝疗法被引入肺心病的治疗。参照国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简称“低右”)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可使全血粘度,……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是一组肺泡毛细血管出血性疾病,常反复发作,并以大量含铁血黄素积累于肺内为特征。多见于儿童,病因未完全明了。临床上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反复发作期、静止期。其以爆发性起病多见,突出表现为反复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状伴咯血或呕血;另一类型则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引起肺心病的病因以慢性阻塞地肺部疾病最为常见,是以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祖国医学中多属于肺胀,喘证、痰饮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多由肺毛细血管床被破坏,血管床面积减少,缺氧呼吸性酸中毒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