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肠清颗粒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结肠清颗粒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2倍稀释法测定结肠清颗粒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给体内染菌小鼠灌胃结肠清颗粒,测定染菌小鼠死亡率。结果结肠清颗粒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及痢疾杆菌的MIC分别为0.63~5、0.31~2.5、1.25、1.25~2.5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为25~50mg.ml-1,与模型组比较,结肠清颗粒能显著降低染菌小鼠的死亡率。结论结肠清颗粒有显著的体内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5.
银黄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银黄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金银花提取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24~1.20μg,平均回收率为98.90%,RSD=0.42%(n=6)。结论 所用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银黄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观察银黄颗粒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82例和治疗组834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和银黄颗粒口服,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口服银黄颗粒7d,治疗组的症状改善率较对照组高。结论:银黄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银黄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绿原酸和黄芩苷为指标.结果 金银花最佳提取工艺12倍水,石灰乳浓度为20%,硫酸浓度10%.黄芩最佳提取工艺8倍水,硫酸浓度10%,温度为70℃.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显著优于原工艺. 相似文献
8.
银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咽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成药银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银黄颗粒冲服,2次/d,对照组用林可霉素肌注1次/d,各治疗30例小儿急性咽炎患儿。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0%和6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咽炎疗效肯定,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银黄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版要求,通过接种代表性的阳性菌株,采用常规法、稀释法、薄膜过滤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常规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黑曲霉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对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的回收率均低于70%,稀释法对枯草杆菌的回收率高于70%,采用薄膜过滤法每筒冲洗400mL(分4次),可以消除样品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使其正常生长;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进行检查。结论本样品细菌数需采用稀释法测定,霉菌数、酵母菌数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控制菌大肠埃希菌可采用常规法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银黄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索氏提取2h,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9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从而测定银黄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线性范围0.003328~0.009984m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97.08%,RSD=1.11%(n=5)。结论该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该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银黄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银黄颗粒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4nm.结果黄芩苷的进样量在0.03~0.15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9%,RSD为0.07%(n=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银黄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13.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黄冲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银黄冲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色谱柱:HYPERSIL C18,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4nm,柱温:35 ℃,流速:0.8ml·min-1.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67~3.35μg, r=0.9997,回收率为98.60%,RSD 1.17%(n=5);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33~1.63μg, r=0.9995,回收率为99.62 %,RSD 1.94%(n=5).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不同厂家银黄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银黄颗粒制剂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及测定不同厂家银黄颗粒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银黄颗粒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条件:Kromasil C18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含0.6%三乙胺,28:72)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5nm,柱温为室温。结果黄芩苷在0.504~16.128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5),平均回收率为97.25%,RSD=2.54%(n=6)。结论本文中所建立的色谱方法可以简便、准确测定银黄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重现性较好。各厂家生产的银黄颗粒中黄芩苷含量差别较大,有必要建立黄芩苷的定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HPLC同时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0.1%磷酸(A)-乙腈(B);流速为1.0mL·min^-1;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在0.021~2.1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黄芩苷在0.038~3.800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绿原酸、黄芩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0%,99.06%,RSD分别为0.75%和1.0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以同时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药颗粒剂的溶化性进行评价。方法在2000年版《中国药典》基础上略加改动,并以附加试验对30批中药颗粒剂的溶化性进行检查。结果市售30批中药颗粒剂中18批符合规定,12批不符合规定。结论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反映制剂工艺过程及药品质量的焦屑及沉淀物。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银黄颗粒中黄芩苷、黄芩素、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ZOBRAX Extend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 1%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7 nm。结果:4个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加样回收率为97.3%~99.1%。 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银黄颗粒中黄芩苷、黄芩素、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以一个对照品同步测定银黄颗粒中6种咖啡酰奎宁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及其方法学的验证模式。方法:采用HPLC-DAD以药材中有效成分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为指标,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建立绿原酸与后5种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21,0.96,0.84,0.90,0.78),并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用所建立的校正因子计算其他5个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银黄颗粒中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15批银黄颗粒中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RSD<5%)。结论: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新模式应用于银黄颗粒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多成分定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银黄颗粒联合头孢丙烯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治疗的9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口服头孢丙烯片,0.5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银黄颗粒,8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8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退热、咳嗽消失、咽痛消失、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黄颗粒联合头孢丙烯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