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以重组α_(2a)干扰素(rIFN-α_(2a))对42例有高水平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HBV-DNA和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每周2~3次肌注2.5~20MU/m~2,共6个月,于最后1剂IFN治疗后72个小时,用竞争ELISA和生物学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抗-IFN滴度,每月检测1次。 42例患者中,有7例(17%)检出抗-IFN,其中1例(治疗剂量为2.5MU)于第2个月治疗期间HBV-DNA消失,再过1月出现抗-IFN,但HBV-DNA仍阴性。第2例(治疗剂量为20MU)于治疗开始后1个月抗-IFN阳性,第2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疗效。方法治疗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对照组普通干扰素α-2 a(运德素)500万U肌内注射,隔日一次,疗程均为48周。在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分别检测乙肝五项定量、HBVDNA载量、ALT水平等指标。结果在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4周ALT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HBsAg阴转,对照组无1例阴转;治疗组治疗24周HBeAg定量低水平组,随访24周HBeAg/抗-HBe转换率高于其他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治疗24周HBeAg定量对治疗结束HBeAg/抗-HBe转换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观察了32例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干扰素抗体(抗-IFN),以了解抗-IFN的检测在干扰素治疗中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CHB32例中,男29例,女3例,年龄21岁~53岁。轻型18例,中型14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检测HBsAg、HBeAg、抗-HBc、HBV-DNA均为阳性,并排除甲型、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受过α-干扰素治疗。1.2 治疗方法:采用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赛若金)治疗,剂  相似文献   

4.
胡忠昌  丁小霞 《齐鲁药事》2007,26(7):437-439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后干扰素抗体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干扰素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慢性乙肝患者以α2b-IFN治疗,剂量为5MU/次,间日1次,疗程为1年,动态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HBV-DNA及抗α2b-IFN-IgG表达水平。结果α2b-IFN治疗后抗α2b-IFN-IgG阳检率为4.76%(6/126),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年后,抗α2b-IFN-IgG阳检率分别为0%(0/126)、2.38%(3/126)和4.76%(6/126),无显著性差异(P>0.05)。α2b-IFN治疗后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8.89%(49/126)和48.41%(61/126),常规治疗组治疗后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2.50%(5/40)和15.00%(6/4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FN抗原性较弱,仅能诱导机体产生低水平抗α2b-IFN-IgG,其对α2b-IFN的抑制作用较弱。α2b-IFN对HBeAg、HBV-DNA阴转具有较好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作者介绍了用重组α-2a干扰素(IFN-2-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抗-IFN的检测情况。 对93例接受IFN-α-2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采集血清样本检测抗-IFN。A组先接受6百万单位(MU)IFN,每周3次,共4~6个月,然后减为3MU,每周3次,全疗程为1年;B组接受3MU IFN,每周3次,疗程亦为1年;C组接受6MU IFN,疗程为6个月。三个组的抗IFN中和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3%、22%和27%。提示不同给药方法可能影响抗-IFN的产生。各组抗-IFN  相似文献   

6.
1981年,Vallbracht等报道1例患者在用β干扰素(IFN-β)治疗期间出现抗IFN-β的中和抗体。嗣后,在一些临床试验中也发现抗-IFN。根据疾病、用药时间及IFN制剂的不同,在治疗期间出现抗-IFN的患者的比例为0~44%,且用重组IFN-α_(2a)所引起的抗体阳性患者的人数明显高于用重组IFN-α_(2b)者。作者用IFN-α_(2b)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每周3次,每次皮下注射5×10~6IU。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用酶标IFN-α_(2b)的ELISA、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及使用Wish细胞和水泡性口炎病毒的中和生物测定法监测抗-IFN-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给予实验组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而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福隆)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在治疗期间均不适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结果经比较发现,实验组HBeAg阴转率及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抗炎性有效率及抗纤维化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改善患者肝组织炎性及纤维化情况更显著,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给予干扰素及拉米夫定的干预疗效。方法:对照组1单用拉米夫定,对照组2单用干扰素α-2b,研究组联合应用干扰素α-2b及拉米夫定,对比3组治疗后ALT恢复正常患者比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研究组和对照组1治疗后YMDD变异率。结果:3组治疗后各时段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上升,3组间ALT复常率无显著差异;研究组各阶段HBV-DNA转阴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研究组YMDD变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结论:慢性乙肝给予干扰素及拉米夫定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临床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功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我院就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每30例分为一组,治疗周期持续48周,一组称为对照组,本组患者使用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一组称为观察组,本组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在第24周和第48周检测患者HBeAg、ALT和HBV-DNA指标,疗程结束后统计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第24周,观察组的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截止本周两组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8周,观察组的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都存在不良反应率,但不属于严重反应且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疗效要好于普通干扰素α-2a,不良反应方面与普通干扰素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住院的84例慢乙肝患儿分为2~4岁、5~7岁、8~10岁、11~14岁不同的年龄组进行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α干扰素剂量为3 MU/m2,疗程1年,胸腺肽注射液50~80mg/d,疗程1个月.通过3年随访,观察4个年龄组的HBV DNA定量下降为5.0× 102copies/ml的时间及转阴率;HBeAg转阴时间;HBeAg/HBeAb抗体血清转换时间;ALT复常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慢乙肝患儿中,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2~4岁组HBV DNA定量转阴时间及HBeAg转阴时间最快,转阴率最高,HBeAg/HBeAb抗体血清转换率最高;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对体重、身高、智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使用α干扰素治疗儿童慢乙肝,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对生长发育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与普通干扰素(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对本院门诊诊治的2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48周诊疗经过和疗效进行统计,包括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其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其血清学转换率。结果PEG-IFN与IFN均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效,ALT复常率分别为70%、53.3%,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3.33%、56.67%,HBeAg转阴率分别为42.22%、37.5%,HBsAg转阴率分别为7.78%、1.67%。PEG-IFN组和IFN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67%,50.83%。获得相同效果时,IFN组的成本明显低于PEG-IFN组。结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PEG—IFN组的有效率较1FN组高,而IFN组成本一效果比较低。  相似文献   

12.
α-干扰素引起血糖升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37岁,体重82kg,身高1.76米。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于2004年5月3日入院。否认既往有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甲状腺病、精神病史及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其父亲有糖尿病史。入院检查肝功能:T-Bil10.9μmol/L,D-Bil3.7μmol/L,ALT289U/L,AST254U/L,ALB42g/L,乙型肝炎病毒学检查: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空腹血糖4.6mmol/L,餐后血糖7.2mmol/L,血尿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B超:肝脏弥漫性损伤。入院予以α-干扰素(利分能)300万U肌注,1次/d。1个月后改为隔日1次,共用药6个月。用药后第1周出现流感样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出…  相似文献   

13.
那琳琳  王莹 《哈尔滨医药》2011,31(5):326-327
目的分析单用干扰素抗病毒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改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单用干扰素抗病毒失败CHB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疗程不定,联合干扰素治疗,500万IU,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后12 w、24 w、48 w及停药后第12周、第24周肝功、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DNA情况。结果治疗48 w后ALT复常率94.4%,HBeAg阴转率52.7%,HBeAg转换率41.7%,HBV-DNA阴转率94.4%。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Synthesis of Gelatin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Interferon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Gelatin microspheres with a diameter less than 2 µm were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cross-linking with glutaraldehyde. When the microspheres were subjected to degradation in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solution containing collagenase, the digestion of microspheres was foun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cross-linking. Interferon was incorporated in the microspheres at a high trapping efficiency, and the rate of interferon release from the microspheres was regulated by the extent of cross-linking with glutaraldehyde. Gelatin microspheres incorporating interferon- were readily phagocytosed by macrophages, regardless of the extent of cross-linking, and the phagocytosed microspheres were observed to be degraded gradually in the interior of macrophages, resulting in the slow release of the incorporated interferon in the cells.  相似文献   

15.
16.

Purpos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xida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beta-1a (rhIFNβ-1a) and its immunogenicity in wild-type and immune-tolerant transgenic mice.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新制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健平 《中国药业》2004,13(1):39-41
目的:对近年来干扰素新制剂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方法:检索文献资料,对干扰素的长效制剂、靶向制剂、控释和缓释制剂等新制剂的特点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新制剂可改变干扰素的生物利用度,延长其生物半衰期,实现体内靶向给药,提高病灶局部药物浓度,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结论:新制剂的研制为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刘霞  朱健平 《中国药业》2006,15(15):24-25
目的 介绍近年来干扰素脂质体的常用制备方法。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已开展的几种干扰素脂质体制备方法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国内外学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干扰素脂质体,但普遍存在包封率低、工业化生产困难等问题。结论 干扰素脂质体制备的关键是提高包封率和稳定性,探索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α—1b对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房》2000,11(6):253-254
  相似文献   

20.
对新合成的一系列嘧啶酮衍生物,进行了诱导小鼠血清干扰素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凡是2-氨基-5-溴-6-取代-4(3H)嘧啶酮结构的化合物都是活性较强的干扰素诱导剂,其它取代形式则无效或活性降低。新合成的6-对磺酸苯基衍生物,有较高的水溶性,但诱生血清干扰能力降低。所有新合成的化合物诱导干扰素能力都不及 AB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