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期物理剂量的估算在于快速、准确地给出可靠的剂量学数据,以往的经验表明,物理剂量估算能较好地反映损伤效应和预测病程。本例事故受照人员的物理剂量估算存在一定的困难,1是早期物理剂量估算时未获得放射源活度的数据;2是受照人员多、活动范围大、受照方式多;3是放射源在源棒中照射方向、几何位置多样,不确定因素多。尽管如此,这次事故处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对7名主要受照人员的早期物理剂量进行了估算,为医学救治提供早期分类、分度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计算河南6 0 Co放射源事故中事故患者“梅”受到的辐射剂量。方法 基于MIRD的成人数学模型用蒙特卡罗随机模型方法计算事故患者的辐射剂量 ,并编制了一个用于此计算实用计算机程序。结果 模拟事故患者的具体情况 ,计算了人体主要器官剂量和全身剂量。结论 这种理论模拟的方法与用体模的实验模拟测量结果较为一致 ,说明用这种算法算出的各个器官剂量和全身剂量 ,对于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 ,而且模拟方便 ,快速 ,适用于核事故医学应急中的患者器官剂量估算。 相似文献
3.
目的:估算河南“4.26”^60Co源辐射事故中6名受照人员的物理剂量,方法:确立各受照人员的受照模式,模拟测量辐射场的照射量率分布,使用组织等效拟人体模,对“梅”(女),“旺”(8岁男童)和“天”的主要受照,进行剂量模拟测量,对“勇”,“民”“义”的受照和“天”的部分受照,采用组织-空气比的方法做牙他们的剂量,结果:给出“梅”和“旺”的19个主要器官和组织剂量,“梅”,“旺”和“天”的全身平均剂量分别为6.1Gy,3.4Gy和2.4Gy,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权等效剂量分别为5.0Gy,2.6Cy和2.3Gy,“勇”,“民”和“义”全身平均剂量分别为1.1GY,0.9Gy和0.7Gy,造血干细胞存活计权等效剂量分别为1.0Gy,0.9Gy和0.8Gy,结论:给出的物理量估算结果与用生物学方法估算的剂量结果,以及受照者的临床检验和员伤症状程率相一致,为临床诊治和剂量与效应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剂量学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21日山东省发生一起辐照加工用^60Co放射源事故。两名工人(A、B)在放射源处于工作状态时误入辐照室工作受到大剂量照射,造成重大放射事故。为了估算该事故受照人员的物理剂量,笔者先后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调查,在现场对受照过程进行了模拟操作及物理剂量估算。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BMN)对河南“4.26”^60Co源辐射事故中3例受照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方法:照后10d取血培养,0.3ml全血加入到4ml培养基中,37℃培养44h加松胞素B素终常浓度为6mg.L^-1,继续教育28h收获制片,CBMN以千分数表示,结果:根据照后10dCBMN频率估算受照者“梅”,“天”和“旺”的生物学剂量分别为5.45Gy,2.84Gy t 2.78Gy,该剂量与染色体双+环及物理剂量相近,与临床放射损伤的诊断也相符合,结论:在放射事故中检测CBMN可作为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6.
四名~(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估算白玉书,侯祖洪,夏明桥,黄绮龙,关树荣,何玉庆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估算受照剂量的一种可靠的生物学方法,国内外已有多例实际应用的报道[1~3],都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结果。淋巴细胞微核作为估算受照剂量的辅?..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999年4月26日河南发生的^60Co源辐射事故中7名受照者的早期分类诊断和医学处理,探讨类拟辐射事故的医学急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剂量和物理剂量的估算,受照者照后初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照后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做出初步诊断,并采用相应的救治措施,结果:7例受照者的初期诊断与诊床诊断一致,正确的早期分类诊断和医学处理有利于制定救治方案,判断预后,使患者顺利度过极期,结论:早期分类诊断应综合分析患者照后出现的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初期症状的发生尤其是哎吐开始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不但与受照剂量有关,也受剂量率,受照部位,不均匀程度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生物剂量和物理剂量的估算是早期分类诊断的基础,发生事故后应尽早开始。 相似文献
8.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是反映电离辐射损伤的良好指标。它不仅能反映辐射损伤和评价远后效应,而且可以估算事故条件下人员所受照的剂量,国内外已经有多例实际应用的报道,都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结果。笔者对山东济宁“10.21”^60Co辐射事故两名受照者进行了染色体畸变分析,对病例B进行了生物剂量的估算,估算的生物剂量与临床诊断相一致(B被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病例A培养到73h,标本仍未见分裂象,难以给出剂量估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2004年10月21日17:30,山东省金乡县华光辐照厂发生了一起人员意外受到^60Co放射源照射事故,初步诊断2例患者为极重度急性放射病。事故发生后,我国各级放射应急医学救援组织快速响应,密切合作,开展了对事故损伤病人的医学救援工作,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得到了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的肯定,为处理大剂量误照事故的医学救援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将这次放射事故的医学救援工作及体会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放射外照射事故剂量重建的计算机系统。方法 基于MIRD的人体及其器官的数学模型,采用蒙特卡罗(MC)方法,结合 放射事故的受照模式,建立放射外照射事故剂量重建的计算机系统。结果 成功研制了放射事故剂量重建的计算机系统。用这个系统计算了河南省^60Co放射事故危重病人的剂量,其计算结果与实验模拟测量和生物剂量检测结果十分一致。结论 本系统方便、快捷,它不但可估算事故受照人员的器官剂量和全身剂量,而且也能用于事故早期剂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60Co源事故3种例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经过和诊治方法的总结,以积累临床资料,方法:依据受照剂量,临床表现,实验实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治疗上经全环境保护隔离,在有指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造血生长因子,结果:3例病人经过83d住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结论:正确的早期分类诊断和初期的积极治疗有利于安全度过极期,女病人如正逢病程极期来月预雄性激素以改变经期,可避免大出血,适时足量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有助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忻州60Co源放射事故主要8例受照者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15,他引:2
目的通过对诊断不明病人“芳”的诊断和治疗,探索在放射源不明情况下,如何进行放射病的诊断;探索采用简易隔离和GM-CSF治疗效果;同时回顾性介绍同组其他病人发病经过。方法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排除传染病和中毒,在高度怀疑放射病时,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确诊急性放射病;复习文献,提出放射源不明、放射病诊断线索。结果经作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受照剂量为2.30(2.07~2.50)Gy,确诊为骨髓型急性(中度)放射病,同时推断家中死亡3例也为放射病。结论如遇到难以解析的皮肤烧伤病变(红斑,水疱),排除热或化学烧伤后,应考虑放射烧伤,对有恶心,呕吐,脱发,口腔溃疡,外周血细胞减少者,更支持诊断;如家中成员中相继发生上述同类症状者更应高度怀疑,并作相关检查确诊;简易隔离可为一般医院所采用;细胞因子可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 60Co源辐射事故对受照者眼晶状体的远后效应。方法 对河南省1986年至2000年期间发生的4起60Co源辐射事故共10例受照者进行眼晶状体远期医学观察。用复方托吡卡胺充分散瞳后在裂隙灯下检查眼晶状体,记录病变特征。结果 开封事故中"亮"、新乡事故中"梅"分别于照后2、3年出现典型放射性白内障;许昌事故中"许",照后6年出现典型放射性白内障;开封事故中"燕"、郑州事故中"杰"、新乡事故中"天"、"勇"、"义"照后随访观察仅出现双眼晶状体后囊下少量点状、颗粒状浑浊等放射性白内障的初期改变,未观察到典型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新乡事故中"旺"、"民"则未观察到晶状体后囊下的浑浊。结论 眼晶状体是辐射事故受照者远期随访观察应重点关注的靶器官。电离辐射致眼晶状体浑浊的发展程度与照射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核与辐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所带来的危害也备受关注。剂量估算是辐射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估算出人体所受的剂量对评价辐射造成的确定效应与随机效应起着重要作用。蒙特卡罗(MC)模拟与人体参考模型结合可对核事故、医疗照射和环境的辐射剂量进行估算,是一种快速且对硬件要求较少的剂量估算方法,目前正面临模型开发和计算耗时的瓶颈,笔者对此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特大剂量照射后外周血和骨髓染色体培养方法,拟合6Gy以上大剂量照射染色体双着丝点+环剂量-效应曲线,对山东济宁“10.21”事故受照者进行准确生物剂量估算和DNA损伤检测。方法采集2例受照者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计数双(多)着丝点+环数目;用正常离体人血拟合6~22Gy双+环剂量效应曲线及数学方程;对2例事故受照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受照者外周血DNA损伤。结果B的外周血染色体双+环平均数为4.47个/细胞;A的外周血培养无分裂细胞,骨髓染色体双+环平均数为9.15个/细胞。用6—22Gy剂量效应方程估算全身平均受照剂量,B为9.4Gy,A为19.5Gy。单细胞凝胶电泳可见2例受照者的多数彗星细胞呈小头大尾形状。结论用新建立的6~22Gy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估算2例受照者的生物剂量,已分别达到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肠型放射病水平。 相似文献
17.
探讨“6.25”60Co源辐射事故所致5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的远后效应。方法照后2.5年对患者临床表现、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神经系统、生殖功能、眼晶体及某些癌基因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在上述诸方面存在不同程度辐射损伤。结论研究结果不仅为患者的医疗保健提供了依据,而且为急性放射病远后效应积累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153Sm-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治疗鼻咽癌多发性骨转移为例,分别用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MC)和MIRD方法计算153Sm-EDTMP治疗后病灶和骨髓等靶器官的吸收剂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之不同.方法基于病人时序性SPECT/CT扫描和累积尿液的放射性测定,利用优化的MC EGS4程序和MIRD方法分别计算病灶和其他靶器官的吸收剂量.结果MC EGS4法计算结果提示病灶内剂量分布不均匀.患者注射153Sm-EDTMP 33.6×37 MBq,左髂骨转移病灶最高吸收剂量约为5.6 Gy,病灶边缘的吸收剂量为2.0 Gy,以病灶区最高剂量点为参考点,则椎体、皮质、骨髓、脊髓和盆腔组织仅相当于最高剂量的37%、12%、13%、21%和2%;MIRD方法的计算数据仅能粗略提示全身红骨髓吸收剂量,为2.39 Gy.结论MC EGS4方法能准确计算病灶、骨髓和其他靶器官的内照射吸收剂量,故可以真正指导核素临床治疗;而MIRD仅能大致评估153Sm-EDTMP的骨髓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蒙特卡罗N粒子运输法(MCNP)模拟计算的可行性.方法 用百分深度剂量(PDD)分布及标准峰值散射因子(NPSP),比较水模体计算值和实际测量及报告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10 cm×10 cm射野时,测量值和计算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5),而在5 cm×5 cm及12 cm×12 cm时,测量值与计算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6,P<0.05).计算值和报告值之间符合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6,P>0.05).同一射野最大剂量点下百分深度剂量随深度增大而减少,同一深度处百分深度剂量随射野增大而增大;同一深度处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最高,向射野边缘剂量逐渐减少.结论 利用蒙特卡罗MCNP可以建立一组准确和全面的百分深度剂量及标准峰值散射因子参数,为放疗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Monte Carlo N-particle transport code(MCNP)simulated calculation.Methods The calculation in water phantom was contrasted with the practical measurements and the reported values using the percent depth dose(PDD)curve and normal peak scatter factor.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results in the 10 cm×10 cm field(t=-0.41,P>0.05),however,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5 cm×5 cm field(t=7.2,P<0.05)and in the 12 cm×12 cm field(t=-4.6,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ierence betwee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nd the reported values(t=-1.91,P>0.05).In the same radiation field,the PDD decreased as the depth increased,but increased as the size of the radiation field increased at the same depth.PDD and normal peak scatter factor were both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calculation of prescribed dose.Conclusions It is possible to establish a set of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percent depth doses and normal peak scatter factor parameters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of clinical use,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for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