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应用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对189例BPPV患者根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进行治疗,并于1周后复查,随访3个月.结果: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57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4例,单侧上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双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BPPV患者1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1例.手法复位1周后总治愈率为87.8%(166/189),其中后半规管BPPV为89.8%(141/157),水平半规管BPPV为79.2%(19/24),上半规管BPPV为66.7% (2/3),混合性半规管BPPV为80% (4/5).观察随访3个月后总治愈率为95.8%(181/189).结论: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5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因分析,探讨手法复位治疗特发和继发BPPV的疗效。方法变位试验时采用红外线眼动记录仪(VNG)作眼震记录,根据眼震特点对BP-PV进行定侧和分型。同时结合其他临床检查结果判断BPPV的病因是原发性或继发于其他疾病。治疗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后半规管(PSC)、前半规管(SSC)BPPV采用Epley法或Semont法,水平半规管(HSC)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继发性的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病因治疗。结果原因不明特发性97例(63.8%),继发于其他原因55例(36.2%);特发性BPPV采用手法复位1周及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1.4%和90.7%;而继发性BPPV为72.7%和80.0%。结论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法复位的疗效特发性BPPV比继发性好。  相似文献   

3.
张波  罗彬  刘晓薇  沈芳  李萍  孙敬武 《安徽医学》2012,33(11):1498-1500
目的评估BBPV患者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48例BBPV患者应用改良Epley手法和Barbecue 360°体位翻滚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进行随访观察1年。结果 148名患者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PSC-BPPV)患者102例,双侧PSC-BPPV 13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19例;单侧前半规管BPPV(ASC-BPPV)7例,双侧ASC-BPPV 3例;混合型BP-PV 4例。手法复位后,1年治愈率为94.59%,PSC-BPPV为93.91%,HSC-BPPV为94.74%,ASC-BPPV为100.0%,混合型BP-PV治愈4例,复发率为4.05%。结论 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方法简单,见效快,复发率低,可作为BPPV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2012年我科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治疗方法和效果的临床分析。方法:后或上半规管BPPV的患者采用Epley手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混合半规管结石症BPPV采用Epley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疗法。结果:手法复位一次痊愈54例;复位两次治愈3例,复位三次治愈1例,有效率在98.3%,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BPPV手法复位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主要方法,不需要特别的仪器并且在几分钟内即完成治疗,安全可靠,医疗费用低,可在短时间内起到非常显著疗效,特别适合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的疗效。方法: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 test诊断88例老年BPPV患者。后半规管BPPV 80例采用Epley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 8例采用Lempert翻滚法复位。结果:Epley法复位者76例有效,有效率95.0%;Lempert翻滚法复位者7例有效。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老年BPPV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是手法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郭艳霞 《广州医药》2014,45(2):57-59
目的 总结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使用手法复位后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0年11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科室门诊就诊的BPPV患者,根据受累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法复位方法进行治疗,并分别于复位后1周及3月随访,记录疗效评估结果.结果 后半规管BPPV在复位1周和3月后随访的有效率均为100%;水平半规管BPPV在复位1周和3月后随访的有效率为91.7%和100%;上半规管BPPV在复位后1周及3月后随访的有效率均为87.5%;混合型BPPV在复位精辟1周和3月后随访的有效率均为66.7%.结论 BPPV的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显著、操作简单、经济成本低、安全可靠,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张爱兰 《黑龙江医学》2014,(12):1367-1368
目的探讨眼震视图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定位诊断价值及手法复位的疗效。方法回顾156例BPPV患者的眼震视图资料,分析总结各型BPPV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中眼震图上眼震特点,确定受累半规管,行改良Epley手法或Barbecue360°翻滚法复位治疗。结果 156例BPPV患者中,后半规管BPPV 118例(75.6%),水平半规管BPPV 25例(16.0%),前半规管BPPV 6例(3.9%),混合型BPPV 7例(4.5%)。行手法复位治疗,1周进行疗效评定,随访3个月,治愈133例(85.3%),有效155例(99.4%),无效1例(0.6%)。结论眼震视图能够客观地记录BPPV患者眼震情况,可准确判断耳石所在的半规管,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显著、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次数对不同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疗效的影响。方法:130例BPPV患者中后半规管BPPV88例,水平半规管BPPV36例,混合型BPPV 6例。将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分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连续复位3~5天,对照组诊断当天及1周后各复位1次,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后半规管BPPV治疗2周后,观察组痊愈率81.82%,对照组痊愈率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93.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半规管BPPV治疗2周后,观察组痊愈率86.67%,对照组痊愈率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8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多次复位可提高各型BPPV早期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45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依据典型发病史及变位试验,并排除其他疾病,应用改良Epley手法和Barbecue 360°体位翻滚法行耳石复位治疗,并分别于复位后1周及3个月随访。结果:无论是后半规管BPPV;还是外半规管BPPV;前半规管BPPV及混合型BPPV都取得明显的效果。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BPPV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反复操作、不需要特殊设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科对BPPV患者的诊疗情况,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BPPV诊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6年7月-2007年12月间在我科确诊的BPPV患者52例,后半规管及上半规管BPPV按照Epley所描述的CRP方法进行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按照Barbecue翻滚法进行复位治疗,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复查和评价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46例为后半规管BPPV,5例为水平半规管BPPV,1例为上半规管BPPV,手法复位后,50例痊愈,治愈率为96.2%。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其方法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贵重器械,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Epley手法复位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明确诊断为BPPV的患者行改良Epley手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经1次改良Epley手法治疗后,40例BPPV患者症状消失,首次治疗有效率为83.3%;2例经2次改良Epley手法治疗,1例经3次治疗后症状消失,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9.6%。经随访,5例复发,复发率为10.4%,复发者再行改良Epley手法治疗仍有效。结论改良Epley手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安全有效,凡明确诊断为BPPV者均应给予改良Epley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2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疗效。方法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诊断223例BPPV患者,后、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和Semont法复位,外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Barbecue翻滚法复位。结果后半规管BPPV 152例(68.16%),外半规管BPPV 60例(26.91%),前半规管BPPV 1例(0.45%),混合型10例(4.48%)。经一次复位成功的175例(78.48%),需多次复位成功的33例(17.79%),复位后复发的11例(4.93%),复位后耳石移位的3例(1.35%),多次复位不成功的1例(0.45%),总有效率99.5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安全有效,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是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探讨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特点及手法治疗疗效.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接诊的47例BPPV老年患者,其中后半规管型BPPV 35例,采用Epley耳石复位;外半规管型BPPV 12例,采用Lempert翻滚复位法.患者在治疗1周及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利用手法复位治疗后,首次治愈率91.5% (43/47),有效率8.5% (4/47),1周后对有效患者二次手法复位,均成功,3个月复查复发9例(19.1%),均一次治愈.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手法复位治疗高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门诊78例诊断为BPPV的高龄患者(年龄≥80岁),其中58例患者采取了个体化手法复位,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Epley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法或联合乳突震荡法.20例拒绝手法复位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作为复位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比较治疗效果,9个月后比较两组BPPV复发率.结果 治疗1周后,复位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10%(P< 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9个月后内,复位组出现BPPV复发10例(17.2%),对照组有19例(95.0%)其BPPV持续存在或复发.在复位组,经1次复位治愈者其BPPV复发率(9/29,15.5%)明显高于经2次复位治愈者(1/23,4.3%)或≥3次复位治愈者(0/6,0%)(x2=7.796,P< 0.05).结论 有些高龄BPPV患者虽不适宜常规复位手法,但可采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其效果优于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多次手法复位可明显降低BPPV复发率.手法复位方法简单,花费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王莲芬 《吉林医学》2012,33(23):5092-509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法复位治疗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老年后半规管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施行手法复位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对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影响。结果:86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经过手法复位痊愈58例,改善20例,有效率90.7%。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患者对手法复位的依从性,对巩固疗效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依据典型眩晕发作特点及变位性眼震试验确诊或疑诊238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上、后半规管和疑诊BPPV,Barbecue翻滚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结果确诊后半规管BBPV199例、上半规管BBPV4例、水平半规管BBPV20例、混合型BBPV4例、疑诊11例,经手法复位总有效率96.22%。结论依据典型眩晕发作特点及变位性眼震试验可确诊或疑诊良性位置性眩晕,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法复位方法,疗效显著,对疑诊患者首选Epley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35例突发性聋合并BPPV的患者均行Dix-hallpike、Roll-test变位试验确诊,并行手法复位治疗,对继发性BPPV发病时间、受累半规管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突发性聋发病至继发BPPV的间隔时间在1周内10例,1周~2周内15例,2周~1个月内6例,1~3个月内4例;35例继发性BPPV均与突发性聋为同侧患耳,后半规管BPPV 27例,水平半规管BPPV 6例,同时累及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2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法复位治愈。结论:突发性聋伴发BPPV较常见,尤以突聋伴眩晕患者中居多,多发生在听力下降后2周内,主要为后半规管BPPV;耳石复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耳石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耳石复位治疗的75例BPPV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首先确定责任半规管,然后行耳石复位。后及前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的Epley复位法,外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结果经首次耳石复位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病人53例(70.6%),10例经过2次治疗、7例经过3次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BPPV治疗的关键是确定责任半规管,据此选择不同的耳石复位方法进行治疗。耳石复位治疗安全可靠,应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和手法复位疗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确诊的9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体位诱发试验判断BPPV的临床类型,给予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92例BPPV患者中,男36例,女56例,平均年龄(46.5±12.3)岁。其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 55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 30例,单侧前半规管BPPV 2例,混合型BPPV 3例,尚有少数主观性BPPV。手法复位1周及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5.9%和95.6%。结论:BPPV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须与其他眩晕性疾病相鉴别,手法复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共1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患者予以改良Epley手法复位和Barbecue体位翻滚法复位,并联合应用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治疗,1周后门诊复诊,1月后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 BPPV大多数为单侧后半规管受累(90%),其次为单侧水平半规管受累(8%),少数为复合型(2%)。经手法复位后,首次有效率84%。在联合药物治疗后,随访总有效率98%。结论 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操作简单,疗效肯定,见效迅速,在联合药物治疗之后,能够有效控制BPPV的症状。手法复位联合药物应用是治疗BPPV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