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余皎莹  翁丽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37+117-137
探讨结合"治未病"理念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对健康体检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结合常规体检及体质辨识结果开展疾病风险评估,运用中医药特色风险干预措施,分为"未病"、"已病"采取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春兰  谢丽媛  孟驰 《河南中医》2021,41(1):111-115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与偏头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20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为偏头痛组,同时选择200例在本院健康体检、无偏头痛的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体质辨识,偏头痛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体质与偏头痛的相关性.结果:偏头痛组以女性...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学说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辨证和治疗的重要理论之一,亦是中医理论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核心体现。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体质辨识适应个体化医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体质辨  相似文献   

4.
当今医学模式正在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化,由此提出了强调个体化、预测性、预防性和参与性的4P医学模式。痰湿体质是中国人9种体质类型之一,也是研究最多的体质类型。对痰湿体质的基因组学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体现了体质的个体差异性;痰湿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痰湿体质者有患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倾向,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在人群中进行痰湿体质的判定,估计以上疾病发生的风险,体现了对疾病的预测性;通过干预痰湿体质,减少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体现了预防性。体质辨识应用于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在辨识过程中充分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性。因此,中医痰湿体质研究体现了4P医学模式的实践和运用,为其他学科在当今医学模式下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课题从中医治未病思想出发,探究推经刺法对间歇期偏头痛中瘀血体质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并对各项需观察指标进行干预前采集。治疗组在间歇期运用推经刺络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发作期采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瘀血体质转化条目评分、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流速、VAS评分以及偏头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32.5%);显效18例(45%);有效6例(1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痊愈5例(12.5%);显效10例(25%);有效18例(45%);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82.5%,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中医证候疗效、瘀血体质转化条目评分、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流速、VAS评分以及偏头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方面均具有比较意义。结论:与常规针刺相比,推经刺络法对瘀血质间歇期偏头痛人群干预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瘀血体质;从而对瘀血质偏头痛有更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55-1857
目的:探索偏头痛的中医病机和分期治疗思路。方法:在300例偏头痛患者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探索偏头痛中医病机,并根据病机提出分期治疗思路。结果:偏头痛的中医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风、瘀、痰、热伏邪为标,外界的不良刺激或机体的机能失调可引动伏邪而发病。根据病机所提出的治疗思路为急性期应以祛风活血、化痰清热为主;缓解期以柔肝补肾为主,辅以祛风活血、化痰清热以清除伏邪。另外运用中医体质理论,特别是对阴虚质、气郁质和血瘀质患者进行体质干预,可作为偏头痛缓解期治疗的补充。讨论:运用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方法,以统计数据为依据而总结的偏头痛中医病机和分期治疗的思路更具有科学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小燕  江晓东  陈润东  严夏 《新中医》2015,47(7):306-307
<正>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物质[1]。中医体质学说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辨证和治疗的重要理论之一,亦是中医学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核心体现。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2]。体质辨识适应个体化医学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西医治疗脂肪肝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治未病"与脂肪肝管理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构建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脂肪肝中医管理模式的构想,其基本框架包括:①建立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体质辨识、危险因素辨识为一体的综合辨病模式,建立长期随访体系。②建立分层管理的策略和体系。③运用养生理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宣教体系。④建立多途径的脂肪肝中医药特色疗法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现代临床治疗偏头痛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肝阳上亢证为偏头痛的常见证候之一。对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候的病因病机及药物治疗进展进行总结,运用中医学理论,辨病、辨证结合,采用中医药立体化、多样化干预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今医学模式正在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化,由此提出了强调预测性(predictive)、预防性(preven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的4P医学模式。中医体质学提出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是"体质可分"、"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体质可分"是按照人类体质的个体差异性和群体趋同性将中国人群体质分为9种类型,在疾病防治中考虑体质的个体化因素;"体病相关"研究发现每种体质都有其易患的疾病,可以通过健康人群的体质辨识对相关疾病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调体防病研究从偏颇体质这种"未病"状态进行调治,减少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体现了预防性。体质辨识应用于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在辨识过程中充分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性。因此,中医体质研究体现了4P医学模式的实践和运用,为其他学科在当今医学模式下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伤寒论》三阳病理论在艾滋病表证期的应用。方法:参考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伤寒论》三阳病理论的基本内容,从艾滋病表证期的概念提出和内涵的界定出发,探讨《伤寒论》太阳病、少阳病和阳明病治法理论和相关方药在艾滋病表证期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结果:艾滋病表证期是艾滋病人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其临床表现与《伤寒论》三阳病的基本表现有相似之处。结论:艾滋病表证期的提出,有助于临床对艾滋病的诊疗,《伤寒论》三阳病治法理论用于临床艾滋病表证期患者的治疗,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产后须辨证使用生化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化汤是著名医家傅青主针对产后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这一病证特点而创制的一张名方,它有明确的病机针对性.但今人却背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要求,将生化汤做为产后常规必服的药物来使用,尤其是不经辨证地运用生化汤的一些中成药制剂,这是重方轻理现象的一种反映,是有害无益的,应引起高度重视.使用生化汤要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经准确辨证,按照"不忘产后,也不拘于产后"的原则,不可一味盲从"产后宜温"、"产后首必通瘀",被产后的普遍生理特点和治法所困.要正确把握生化汤的适用病证,辨证使用生化汤.若药不对证,必然变证丛生,当令今人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3.
浅论隐症的证候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萌  杨毅玲 《河南中医》2006,26(12):6-8
隐症又称潜症、潜隐症,指机体已发生病理性改变,但“无症可辨”的一类病证或状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潜伏期、发病前期,包括亚健康状态。研究隐症,可补充四诊内容,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将中医诊断发展到微观水平,丰富了中医理论中对于疾病实质的认识。临床可分为虚、实两证进行治疗。其实证,即机体功能增强,或单一脏腑功能增强,或整体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IR)的临床干预和实验研究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IR的中医证候研究、中医药干预IR的临床研究及试验研究。文章综述了近10年的中医药对IR的临床干预和实验研究文献,认为中医药以其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优势展现了其在治疗IR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为中医药理论发展提供了较为前沿的新思路。但中医药干预IR,低水平重复不少,实验研究多,缺乏标准化的中医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因此,选择可靠目标,观察科学设计的大组病例,加强IR辨证分型的规范化研究,进行中医药干预IR最佳方案的临床路径共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曹静  樊永平  于学英 《中医药研究》2010,(11):1336-1338
目的总结偏头痛病例,针对主要临床特点加以分析,以期为临床偏头痛的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02例偏头痛患者临床病例,总结中医临床偏头痛常见症状及主要证候。结果以风证为主证患者占4 5.1 0%,以痰湿证为主证者达20.59%,以血虚为主证者为9.80%,以火热证为主证者占7.84%;以血瘀证为主证者占5.88%;以郁证为主证者占4.90%;以阴虚为主证者占3.92%;以气虚证、阳虚为主证者各占0.98%。诊断评分轻度占38.24%,中度占42.16%,重度占19.60%。最常见的中医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属于风证。结论本观察中偏头痛以风证为多,诊断评分以轻中度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脉诊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之一,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也是心脑肾等血管病形成的危险基础。依据脉象与高血压形成的共性机制在于血管、心脏,运用"系统辨证脉学"中西汇通整合诊断模式,对高血压的整体疾病脉象和中医辨证脉象特征进行归纳整理,建立高血压脉-症、脉-证、脉-病和脉-治相应的整体性和规范化辨治体系,实现中医临床思维方式的技术调整,对高血压的早期预警、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疾病诊断是医学过程中的核心和关键,基于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证候分类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创新生物医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重要理论表现形式,对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 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证候分类以区别于现代疾病诊断的分类思维模式对不同个体进行区分,可概括为同病异 证和异病同证,因此更具个体化特点。将中医证候分类与现代医学疾病诊断相结合,创新临床诊断模式,促进 个体化医疗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持续关注。本文以类风湿关 节炎及其典型证候为切入点,从中医证候分类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相关临床研究等方面,对中医证候分类研究 的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为未来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候分类相结合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 方法 收集江苏省8家医院4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辨证分为湿热蕴结证、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统计患者病程、年龄、地区,并检测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总结各证候患者病程、年龄、地域、分期、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 4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湿热蕴结证150例,占33.78%;瘀热阻滞证131例,占29.50%;痰浊阻滞证117例,占26.35%;肝肾阴虚证46例,占10.36%.瘀热阻滞证和肝肾阴虚证病程长于湿热蕴结证和痰浊阻滞证(P<0.05);年龄较轻者主要表现为湿热蕴结证,较长者主要表现为瘀热阻滞证(P<0.05);急性期以湿热蕴结证为主,间歇期以痰浊阻滞证为主,慢性期以瘀热阻滞证为主(P<0.05);各地域间及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方面证候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患者病程、年龄、地域、分期、炎性指标等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8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病例中医证型分布及规律。方法:依据辨证标准搜集180例ASD患儿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ASD中医证型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180例病例中首诊心脾两虚证最为常见(62.2%),其次为肾精亏虚证(14.4%)及脾虚肝亢证(11.1%),心肝火旺证及痰蒙心窍证出现频次较少。其证型随治疗存在虚实转化的变化规律,心脾两虚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发病年龄及病程与中医证型变化无相关性,发病年龄在24月龄以前病例28例(15.56%),24~48月龄108例(60%),48~72月龄33例(18.33%)。结论:ASD中医证型以虚证为主,部分属本虚标实证,随着病程及治疗显现出由实转虚的趋势,证型分布具有以心脾两虚证为主导的典型规律,早期诊断及干预符合临床发病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