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轮叶木姜子 Litsea verticillata Hance 是最有开发价值的抗 HIV 先导植物之一。作者从该植物中分得一新的桉叶烷型倍半萜 ver-ticillatol(1)、一新的木脂素(+)-5′-去甲氧基表巴西果蛋白[(+)一5′-demethoxyepiexcel-sin,2]和一已知木脂素(+)-表巴西果蛋白(3),并对这3种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 HIV及细胞毒性等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然后利用1D-NMR、2D-NMR、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多穗金粟兰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R,4R,5R,8S,10R)-1-羟基-4-乙氧基桉叶-7(11)-烯-12,8-内酯(1a)、(1S,4S,5S,8R,10S)-1-羟基-4-乙氧基桉叶-7(11)-烯-12,8-内酯(1b)、(9S,10S)-(-)-9β-hydroxycyclocolorenon(2)、myrrhterpenoidN(3)、1α,8α,9α-三羟基桉叶-3(4),7(11)-二烯-8β,12-内酯(4)、dihydrocurcolone(5)、curvularin(6)、neolitacumone A(7)、银线草内酯F(8)和苍术内酯Ⅲ(9)。结论其中化合物1a和1b为1对新的倍半萜对映异构体,分别命名为(+)-多穗金粟兰内酯M和(-)-多穗金粟兰内酯M;化合物2为1个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1,25一二羟基维生素D3(1)和全反式维甲酸(2)广泛用作内生性HL-60细胞分化刺激剂。魁蒿内酯(yomogin)是从魁蒿Artemisiaprincep中分得的桉叶烷型倍半萜内酯,具抗炎活性。作者研究了该成分与化合物1和2合用协同诱导HL-60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及机理。  相似文献   

4.
天名精属植物中含有多种倍半萜类成分,迄今为止从该属植物的全草及果实中至少发现了20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吉马烷型倍半萜86个,桉叶烷型倍半萜30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29个,倍半萜二聚体23个,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9个,卡拉布烷型倍半萜9个,苍耳烷型倍半萜7个,无内酯环倍半萜6个,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1个,十二烷型倍半萜1个。研究表明这些倍半萜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抗菌,抗寄生虫,杀虫,抗病毒等。该文对天名精属植物中的20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分类归纳,以期为天名精属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墨西哥某些地区,雪白老鹳草(拟)Geranium nireum S.Watson 用于治疗胃肠疾病且有很好的疗效。作者曾从该植物根中分得2个新的具抗原虫活性的 A-型原花青素 geranin A 和 B,这2个化合物有望开发成新的抗原虫药。在进一步研究中,作者从该植物根的氯仿-甲醇(1∶1)提取物中最具活性的部位分得2个新的 A-型原花青素geranin C(1)和 D(2),结构分别为表-5,7,4′-三羟基黄烷-3-醇-(4β→8,2β→O→7)-桔儿茶素和表-5,7,4′-三羟基黄烷-3-醇-(4β→  相似文献   

6.
于亮  张军武  石新燕  刘昭  孙涛  梁文娟 《中草药》2018,49(11):2508-2511
目的研究中药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抗疲劳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P、ODS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ABTS法研究其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结果从刺五加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7α(H)-桉烷-4α,5β,11,12-四醇-3-酮(1),该化合物自由基清除的半数清除浓度为(43.1±1.2)μg/m L。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eudesmane型倍半萜,命名为刺五加醇A;也是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此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曾从中国培育的菊科植物伸展野菊(Chrysarnthemum indicum)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桉叶烷型倍半萜和5个吉马烷型倍半萜。本次又从该植物花中分离出2个新的黄酮苷(1、2)、1个新的苯基丁醇类苷(3)和3个已知黄酮苷(4~6),并对新化合物的立体构型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8.
具有二氢-β-沉香呋喃[5,11-环氧-5β,10α-桉烷-4(14)-烯]骨架的倍半萜酯是卫矛科植物化学分类学特点。这类化合物具免疫抑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玫瑰(Rosa rugosa)叶的香味过程中,从叶腺毛状体渗出物中分离出3种倍半萜醇即4-表-α-没药醇〔4R:8S)-没药-1(7),12(13)-二烯-8-醇〕,去甲没药醇〔7-去甲没药-1(2),12(13)-二烯-8-醇〕和10-羟异胡萝卜烯〔胡萝卜-4(5),11(12)-二烯-10-醇〕和2种新的倍半萜过氧化物即1,5-表  相似文献   

10.
丁林芬  郭亚东  潘争红  吴兴德  宋流东 《中草药》2017,48(17):3463-3468
目的对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荷花玉兰叶的70%丙酮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倍半萜,分别鉴定为12,13-二乙酰氧基-桉烷-4α,6α,11-三醇(1)、12,13-二乙酰氧基-5αH-愈创木烷-1(10)-烯-4α,6α,11-三醇(2)、11,13-去氢台湾含笑内酯(3)、台湾含笑内酯(4)、α-山道年(5)、1β-羟基-11βH-桉烷-3-烯-12,6α-内酯(6)、β-网翼藻萜醇(7)、12α-甲氧基-吉玛烷-1(10),4,11(13)-三烯-12,6α-缩醛(8)。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并命名为荷花玉兰醇A和B,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王秀茹  沈彤 《中草药》2012,43(4):661-663
目的研究菊科天名精属植物金挖耳Carpesium divaricat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反相硅胶等色谱技术对金挖耳全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金挖耳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天名精内酯酮(1)、天名精内酯醇(2)、11αH-桉烷-4(15)-烯-12,8β-内酯(3)、特勒内酯(4)、1-酮-桉烷-11(13)-烯-12,8α-内酯(5)、5α-羟基4-表旋覆花内酯(6)、5,6α-环氧桉烷-12,8β-内酯(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全株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各种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银线草分离得到1个新的倍半萜chlojaponilactoneA(1)和5个已知倍半萜:白术内酯III(2),neolitacumoneB(3),10α-hydroxy-1-oxoeremophila-7(11),8(9)-diene-8,12-olide(4),银线草内酯C(5)和银线草内酯H(6);结论:chlojaponilactoneA(1)为新的桉烷型倍半萜内酯,化合物3和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汪蕾  田丽  程凡  邹坤  Peter Proksch 《中草药》2018,49(3):530-535
目的研究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的萜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采用MTT法研究化合物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从天名精中分离鉴定了11个萜类化合物,包括6个桉烷型倍半萜:大叶土木香内酯(1)、特勒内酯(2)、异土木香内酯(3)、3α,5α-二羟基异土木香内酯(4)、异特勒内酯(5)、糙叶依瓦菊内酯(6);1个吉玛烷型倍半萜:11(13)-去氢腋生依瓦菊素(7);1个卡拉布烷型倍半萜:天名精内酯酮(8);1个少见的开环倍半萜:泊氏孔菌裂环愈创木内酯(9)和2个单萜:7,8-环氧-9-(异丁酰氧基)麝香草酚异丁酸酯(10)、10-羟基-8,9-二氧异亚丙基麝香草酚(11)。结论化合物9和11为首次从天名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10为首次从天名精中分离得到,首次报道了化合物4和6的13C-NMR数据。细胞毒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1、2对人胃癌细胞HGC-27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有较强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8.18、16.17μmol/L和20.65、17.62μmol/L。化合物8对人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有较强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24.96μmol/L。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泰国产栀子属植物G.thailandi-ca Tirveng叶和技中分离得到4个环阿屯烷类化合物(1~4)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5~8),并初步研究了它们的抗HIV活性。将干燥、粉碎的该植物叶和枝用甲醇提取,提取物悬浮于水中,以氯仿和正丁醇分配。氯仿部位经硅胶柱层析,依次以丙酮-己烷和甲醇-丙酮进行梯度洗脱,根据TLC特征将洗脱液合并至8个部位A1~A8。从部位A5分得5-羟基-7,2′,3′,4′,5′,6′-六甲氧基黄酮(5)、5-羟基-7,2′,3′,4′,5′-五甲氧基  相似文献   

15.
陈芳有  陈俊杰  周健  张东明  张雪莲  罗永明 《中草药》2015,46(20):3004-3008
目的对金粟兰属植物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及己根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结果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为1α,9α-二羟基-8,12-环氧桉叶-4,7,11-三烯-6-酮(1)、1β,5α-愈创木-4β,10α-二醇-6-酮(2)、zedoalactone A(3)、multistalactone C(4)、1β,8β-二羟基-桉叶-3,7(11)-二烯-8α,12-内酯(5)、1β,8β-二羟基-桉叶-4(15),7(11)-二烯-8α,12-内酯(6)、水合蒎醇(7)、伞形花内酯(8)、异嗪皮啶(9)、5-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香豆素(10)、N-p-香豆酰酪胺(11)、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12)、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13)、儿茶素(14)、7-羟基-5,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5)。结论化合物2、5~7、10、14、15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兔儿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军  王富强  丁娜  赵明  王金兰  张树军 《中草药》2018,49(16):3742-3746
目的研究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兔儿伞全草甲醇提取物正己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2-甲基-2-丁烯酰氧基)-8-甲氧基-6,15-环氧-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1)、β-芹子烯(2)、(-)-ent-6α-甲氧基桉叶-4(15)-烯-1β-醇(3)、5α,7αH-桉叶-3-烯-15-醛-1-酮(4)、大根香叶-1β-醇(5)、10α-羟基日本刺参萜-4-酮(6)、10β-羟基-6β,8β-二甲氧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7)、8β,10β-羟基-6β-甲氧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8)、4(15)-烯-桉叶-1β,6α-二醇(9)。并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3、5、6、8、9的人宫颈癌He La细胞毒活性进行体外筛选。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报道的新倍半萜化合物,命名为兔儿伞内酯A,化合物2~5、7为首次从兔儿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6、8、9均对He La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卫矛科植物,在南美、中国和非洲的传统医学中用于治疗风湿病、癌症或作为植物杀虫剂。基于二氢-β-沉香呋喃-[5,11-环氧-5β,10α-桉烷-4(14)-烯]骨架的倍半萜类和生物碱类聚酯成分是其化学分类学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成分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抗促癌、抗HIV和免疫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茄科为被子植物门、管状花目下的植物,1992年至今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209个倍半萜类成分,其类型主要包括链状倍半萜、单环倍半萜、桉叶烷型倍半萜、香根螺烷型倍半萜、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部分倍半萜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等活性。主要综述茄科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茄科植物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学鉴定方法对宽叶金粟兰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借助药理学方法对其中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乳腺癌转移活性的初步筛选。总共从宽叶金粟兰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倍半萜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edoarofuran(1),chlorajapolide D(2),4β,8β-dihydroxy-5α(H)-eudesm-7(11)-en-8,12-olide(3),curcolonol(4),lasianthuslactone A(5),chlomultin C(6),(1E,4Z)-8-hydroxy-6-oxogermacra-1(10),4,7(11)-trieno-12,8-lactone(7),shizukanolide E(8),shizukanolide F(9),9α-hydroxycurcolonol(10),shizukaol B(11),shizukaol C(12),cycloshizukaol A(13),sarcandrolide B(14),henriol A(15)。其中化合物2,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8~10,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并对所分得量较大的5个化合物进行了抗乳腺癌转移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4,11,12表现出较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杨勇勋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1):2105-2111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贵州天名精的丙酮提取部位分离得18个倍半萜内酯化合物。通过全面的光谱数据鉴定了它们的结构,涉及2个卡拉布烷型倍半萜天名精内酯酮(1),4R-天名精内酯醇(2);3个桉烷型倍半萜大叶土木香内酯(3),3-epi-isotelekin(4),1α-hydroxypinatifidin(5);8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4β,10α-dihydroxy-5α(H)-1,11(13)-guaidien-8α,12-olide(6),8-epi-helenium lactone(7),4-epi-isoinuviscolide(8),9β,10β-epoxy-4α-hydroxy-1β-H,11α-H-guaian-8α,12-olide(9),4α,10α-dihydroxy-1β(H),5β(H)-guaian-11(13)-en-8α,12-olide(10),4α-hydroxy-9β,10β-epoxy-11β-H,5α-H-guaian-11(13)-en-8α,12-olide(11),4α-hydroxy-1β,5α,11α-H-guaian-9(10)-en-8α,12-olide(12),inuviscolide(13)],1个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confertin(14);3个吉马烷型倍半萜madolin B(15),carabrolactone A(16),11(13)-去氢腋生依瓦菊素(17);及1个苍耳烷型倍半萜tomentosin(18),其中,化合物1的绝对构型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认,而化合物2的C-4位手性中心的绝对构型用改良mosher法确定。化合物2~5,7,9~15均为首次从本种分离得到,而其中化合物4~5,7,12~15又为首次从本属植物分离得到。另外,采用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为研究模型,在细胞形态观察和细胞分化率统计学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化合物1~3,6和17的神经营养活性,但研究结果显示它们均无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