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秋,灿烂绚丽,五彩斑斓,翠玉镶金,桂子飘香。翠绿的杨柳叶儿,开始在柏油路的两旁慢慢飘落,为了来年春天换上更新的满枝绿叶,枝繁叶茂。秋,花儿谢了,留下了种子,也留下了一个新的开始。春华秋实,秋,是收获的季节。无论是秋色,秋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中医医院拥有2000多家,加上中西医结合医院(含民营)大约在5000家左右,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不多,在整个卫生事业份额中占的比例还比较小,而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更是为数不多.全球中药年产销量大约在200亿美元,而我国国内中药年产销量仅为50亿美元左右,生产企业则多达1000多家,其中多数为生产条件和技术均较差的中小型企业.因此,当前我国仅是一个中药大国,而非中药强国.引导和规范中医药行业、企业、医院发展有竞争力的品牌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对于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来自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因此,正确的品牌战略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在市场实战中,能正确对待品牌战略的医院企业并不多见,一些医院不断推出新的专科专病品牌,但很少从长远角度对品牌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决策,又缺乏维护和管理,使一些刚有些苗头的品牌就枯萎坏死,以致永远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九·五”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局结合实际,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转变行政作风,努力实现由“办卫生”向“管卫生”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由“小卫生”向“大卫生”转变,把握工作大局,促进中医药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给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 ,并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认为应给中医事业更多的政策扶持 ,如将中医医院改名为国医医院 ,统一中医医院的标识、统一中医医院的急救系统短呼电话号码 ,为中医医院的发展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等 ,通过这些举措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振奋中医药工作者的情绪 ,从而促进中医药事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杨连生  相似文献   

6.
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秋,蔚蓝的天空中,浮动着朵朵雪白的云。阵阵有凉意又有善意的秋风吹来,驱走了盛夏的酷暑,使天气凉爽宜人。秋天,绚烂的秋天,把它的金色和紫色掺杂在依然鲜明的最后剩余的绿色里,送走了纷扬的败叶,却留下了累累硕果。带着浓浓的油墨芳香,这期《中医药学刊》又如约而至地走进您的视野。论文时时都会出现,编排策划各有不同,您阅读中医药学刊,自然感到回味无穷。从编者角度审视,本期论文作者的观点新颖、客观、全面、系统地把握中医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并作出科学评价,不乏有厚重与大气之作问世。  相似文献   

7.
为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给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并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更好的务件,认为应给中医事业更多的政策扶持,如将中医医院改名为国医医院,统一中医医院的标识、统一中医医院的急救系统短呼电话号码,为中医医院的发展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等,通过这些举措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振奋中医药工作者的情绪,从而促进中医药事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少数同志认为,中医药是辅助疗法,永远进不了主流医学体系。本文的论述彻底否定了这种错误看法。诚如本文所说,中医药学历史悠久,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以及将来也将为我国及世界各国人民卫生保健做出新贡献。“中西医并重”,早已列入了我国宪法,写入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文件,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大方针。要紧的是,要在“中西医并重”这一方针指导下,依据中医药的特点独立地发展中医药而不是将之依附于西医药,犹如篮球比赛不能采用足球赛的规则一样。如果真正按“中西医并重”这一方针办事,中医药必将大踏步地发展,更迅速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在1月6日开幕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提出,要从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保持中医药事业万代常青的高度,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抓住发展重点,找准关键环节,求真务实、真抓实千,推动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开办从童年抓起,以中医药自身的特点、特色、传统精髓和发展规律为主,吸取并利用现代医学诊治的先进手段,统编成中西医融会贯通的新中医药学教材,培育学生以学、背、精、用中西医药知识为主,兼学具有同等学历(以适用于医学专业为主)的文化(外语、古文)课。小学阶段以文化课为主,中医药专业课为选修课,课时少而精具有可行性.从初中开始,逐渐加大中医药必修课学时,强化临证见习,实习,学时比例从小学,中学,大学逐渐增加。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可由3比1到1比1。严格论文撰写的数量与质量做到每周有论文,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强化个性和特色。在普遍学好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及早师承临床,突出专科(系、病、症)的攻研至博士后,并将学生培育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更高层次的新中医药学的大家和今后人类社会发展的健康卫士。这样坚持十年、百年及更长一些时间即可培育出无数个高精英的新中医药人才,他们将使中医药事业在世界医学领域永立顶峰,将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从小学,记忆好,学时多,通精牢,继师传,专科早,即可破疑难、创新高。又可培养铁杆中医。师承或中医学徒,如何解决文化课和中医专业课的兼顾,借鉴大学附属小学办学模式;师带徒,院办学,多种形式实现中医学的高水平传承,是培养中医学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改革考试制度,强化论文撰写与临床实习在考试中的比重,60%学分为临床实习,40%为课时学分,临床实习最少要占到总学时的一半,以此强化中医师承的临床性和名医成才的必要性,并以此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1 国内外信息事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当今世界正大规模、高速度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形成、贮存、传播、利用和开发将成为人类创造最为活跃的生产力,对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均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个国家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争夺高新技术发展的优势和制高点,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面向新世纪的信息基础、信息商品工业和信息服务业,而且都把对控制、利用信息的能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都把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最充分地利用国内外信息资源作为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特别是自1993年9月美国政府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即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7):700-700
2012年7月13日讯: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拓宽工作范围,突出工作重点,构建工作长效机制,大力支持和促进贵州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学是我国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认识论、系统理论和方法学,具有数千年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独特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14.
建国五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医疗卫生改革的各项举措促使上海中医药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要求,1994年国务院开始在镇江和九江两市试点,今年4月又决定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再挑选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市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试点,以期在“九五”期间初步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并使之逐步覆盖城镇所有劳动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职工健康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中医药发展规划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笔者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结合从事中医药规划财务工作的实践,谈一谈对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中医药发展规划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不仅是中国中医药行业所面临的新的时代命题,更是人类健康事业对中医药行业赋予的新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8.
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的第一部中医药国家法规,是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医药事业由此走向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它的颁布实施,对中医药学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体中医药从业人员和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科委、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自1992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组建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不久前已正式通过验收。目前,该检索中心及其依托的中国中医研究信息所基本已发展成为全院乃至全国的中医药文献中心、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