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目的:了解心血管病患者留置针相关感染的菌群特点,并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方法:本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即手背组、前臂组、脚组,每组又分四个时间段(T1:48 h≤t< 72 h,T2:72 h≤t≤96 h,T3:96h<t≤120 h,T4:120 h<t≤168 h),每组每个时间段2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皮肤消毒后、拔针时和留置针导管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结果:1)皮肤消毒后,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2)三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中,41例有菌生长;三组患者T1和T2均未检出细菌,T3和T4两个时间段三组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10例有菌生长;手背组、前臂组患者T1,T2,T3,T4四个时间段均未检出细菌;脚组患者T1和T2未检出细菌,T3检出4例、T4检出6例,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是前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患者颈外浅静脉留置针的安全留置时间、留置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腹部外科102例颈外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规范穿刺部位、穿刺手法、固定方法、封管技术及有效宣教等护理措施,观察记录留置针留置时间、拔针原因及并发症。结果:102例拔针后针管细菌培养均为阴性。88例患者在完成治疗后拔针,无并发症出现,平均留置时间(10.2±2.7)d;5例患者因补液不畅拔针,平均留置时间(5.2±2.8)d;4例患者因肿胀外渗拔针,平均留置时间(6.2±2.2)d;3例患者因静脉周围红肿拔针,平均留置时间(7.3±2.1)d,2例患者因针口疼痛拔针,平均留置时间(7.8±1.9)d。结论:通过规范的措施及有效的维护,颈外浅静脉留置针可安全留置达1周以上,无明显不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Ⅰ核素治疗患者手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背静脉穿刺留置静脉针的131Ⅰ核素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手背静脉穿刺成功后使用常规固定法,即无菌透明敷贴+胶布外固定延长管;观察组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后加用改良自粘弹力绷带“剪孔穿拇指法”固定.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留置时间(60.4±9.0)h,观察组留置时间(94.2±11.0)h,t =24.57,P<0.0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时间为(59.8±9.0)h,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时间为(97.5 ±8.9)h,t=13.66,P<0.01;留置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6%,观察组发生率为17.5%,x2=15.97,P<0.01.结论 改良自粘弹力绷带“剪孔穿拇指法”固定手背静脉留置针简便易行,可以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手背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最佳部位,留置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20例接受静脉补液治疗患者分成四组,即A组:经手背静脉穿刺;B组:经肘正中静脉穿刺;C组:经贵要静脉穿刺;D组:经头皮静脉穿刺。观察比较四组留置针穿刺方法的使用时间、局部有无红肿、液体外渗、静脉炎和液体不滴等情况。结果:经四组接受静脉补液治疗患者留置针穿刺方法的对比,手背静脉留置时间最长,并发症也多,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方面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静脉补液治疗患者经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最好。  相似文献   

5.
蔡曾琴  马莉  彭胤琼  刘玲  冉磊  黄映勤 《重庆医学》2018,(6):748-749,752
目的 探讨裁剪无菌透明敷贴与未裁剪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之留置时间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8-12月住院患者236例,住院号尾数是奇数的设为试验组(119例);住院号尾数是偶数的设为对照组(117例).留置针型号为18GA,穿刺1次成功,输液疗程大于5d,试验组用裁剪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将延长管完全暴露于敷贴外,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留置针敷贴固定方式.记录两组留置针留置24、48、72、96、>96 h因回血堵管率、平均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留置48、72、96、>96 h回血堵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留置时间(72.12±3.25)h,对照组(59.34士3.7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7例静脉炎,对照组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裁剪的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减少了回血,降低了留置针因回血凝固的堵管率,延长了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且不增加静脉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逆向负压留置针穿刺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手背中部静脉受损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60例.对观察组掌指关节附近静脉留置针逆向负压穿刺,对照组进行掌指关节附近静脉留置针顺向穿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施行手背静脉逆向负压留置针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保留时间,提高手背静脉的利用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许炎娟 《吉林医学》2015,(4):786-787
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静脉针留置患者100例,根据穿刺不同部位分为5组,每组20例,分别在手背静脉、肘正中静脉、头皮静脉、贵要静脉和大隐静脉5个部位进行穿刺,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血管弹性、护理和穿刺时间等;相对于其他麻醉部位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穿刺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和并发症更具有优越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静脉固定静脉回流效果好,在静脉留置针置管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患者的积极护理,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效果的对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部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随机选择于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67例,使用随机信封法将1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采用肘正中静脉留置,B组采取手背静脉留置,C组采用前臂静脉留置。比较三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肢体活动影响。结果:相对于肘正中静脉及手背静脉,前臂静脉置管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对患者肢体活动影响小。结论:为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宜选择弹性好、粗、直的前臂静脉进行穿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原因的分析及如何护理. 方法 对98例住院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观察留置针管不同部位,不同原因的发生率. 结果 头皮静脉留置时间最长,与手背静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头皮静脉与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手背静脉与大隐静脉、足背静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大隐静脉与足背静脉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而留置针的置管部位与静脉炎、堵管、针体滑出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婴幼儿穿刺以头皮静脉为首选,其次是手背静脉,还应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及固定好套管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婴儿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技巧.方法 将7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法,观察组采用助手握持幼儿手背以扩大支撑面进行穿刺和弹力网帽辅以纱块固定法.结果 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助手握持幼儿手背以扩大支撑面进行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采用弹力网帽辅以纱块固定法使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