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对提高有癫痫史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疗效的作用. 方法:对ECoG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的71例有癫痫病史的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患者均在ECoG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病灶及局部癫痫灶;随访58例,其中42例无癫痫发作,13例发作减少90%以上,3例效果不佳. 结论:海绵状血管瘤伴有癫痫发作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ECoG监测对指导手术切除癫痫灶,减少术后癫痫的发作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继发癫痫显微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18例cAVM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超声引导及ECoG监测的方法指导cAVM完全切除及致痫灶切除。 结果 术中超声能清晰显示cAVM血管团位置、边界及cAVM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情况,指导cAVM血管团完整切除,也有效发现手术残余从而指导补充切除,最终达到cAVM血管团完全切除;术中ECoG可监测到cAVM周围及其远隔部位的痫性放电,有效指导致痫灶合理化处理以减少脑功能的损伤。本组病例术后随访≥2年,无神经功能障碍,癫痫无发作,按照Engel的疗效判断标准,均为EngleⅠ级。 结论 术中超声引导可准确定位cAVM且能判定其供血动脉及残余情况,指导完整切除;ECoG监测确定致痫灶,进一步指导切除范围。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少脑组织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显著提高癫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额叶癫痫的临床发作的症状学特征及脑电图特点, 探讨额叶癫痫的病灶定位及手术治疗。方法对30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长程监测, 并对其中12例患者施行颅内皮质电极记录脑电图。分析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定位致痫灶, 行手术切除。术中采用脑皮质电极(ECoG) 探测定位,选用或联用胼胝体切开术(CCS),局部痫灶切除及多软膜下横纤维切断(MST) 。结果额叶癫痫的发作临床症状学表现与癫痫病灶有临床关联,结合VEEG监测可发现特征性脑电活动,颅内电极记录可进一步精确定位致痫病灶,30 例额叶癫痫患者经上述2~3种方法联合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疗效满意。结论观察临床症状学及颅内电极记录有助于揭示其脑电活动变化。对于难治疗性额叶癫痫, 准确定位致痫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静脉推注丙泊酚对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波形的影响,探究其对幕上肿瘤伴癫痫患者致痫灶脑电活动的激化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60例幕上肿瘤伴癫痫发作患者为试验组,不伴癫痫发作的无皮质侵犯的深部肿瘤及动脉瘤患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静吸复合麻醉,硬脑膜切开后,停用丙泊酚10 ~ 15 min,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控制在0.3 ~0.4,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控制在40 ~ 60,于术区行ECoG监测,于癫痫波明显处做标记,待脑电背景恢复后推注丙泊酚(0.1 mg/kg),以丙泊酚推注前2 min(时段A)与推注后至暴发抑制现象前(时段B)之间为自身对照比较的2个时间段,定量、定性比较各组ECoG癫痫波的变化.病灶切除后,术中麻醉重复上述过程,对试验组非功能区致痫灶行皮层切除或热凝癫痫波(处理组),对功能区致痫灶暂不处理(非处理组).术后随访20 ~ 24个月,比较术后早期癫痫发生率、晚期癫痫控制率.结果 ①硬脑膜切开后,试验组推注丙泊酚前后(时段A与B)棘波定量分析:棘波波幅分别为(347±30)、(479±27) μV,波幅增长幅度为1.2~1.6倍;棘波频率分别为(3l±6)、(44±7)Hz,频率增加1.0 ~2.0倍;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棘波量化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棘波定性比较:静推丙泊酚后,试验组棘波增强率为95.00% (57/60),对照组仅为10.00% (4/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89,P<0.05).②随访结果:处理组术后早期癫痫发作5例(13.89%,5/36),非处理组术后早期癫痫发作9例(42.86%,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01,P<0.05).晚期癫痫控制率:处理组与非处理组分别为88.89%(Engel Ⅰ~Ⅱ级,32/36)及61.90%(Engel Ⅰ~Ⅱ级,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P<0.05).结论 小剂量静推丙泊酚对幕上肿瘤伴癫痫发作患者病灶周围皮层癫痫波有激化作用,可辅助定位致痫灶,指导术中致痫灶的有效处理,有利于提高晚期癫痫控制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层电图(ECoG)监测对切除癫痫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癫痫患者术前使用针电极行脑电图(EEG)、例中使用马蹄型银电极行ECoG监测下切除癫痫灶进行研究。结果:术后随访1-6年,无1例出现明显并发症,12例(48%)临床发作完全控制,10例(40%)临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仅2例(8%)效果不理想,本组治疗显效率80%,有效率88%。结论 ECoG监测在切除癫痫灶手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诱发电位和皮层脑电监测技术对功能区继发性癫痫外科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4例中央区病变的继发性癫痫患者在术中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及皮层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以定位脑功能区;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界定致痫灶皮层区域。结景:14例均通过Co—SEP位相倒置界定中央沟位置,并电刺激中央前回,分别于口轮匝肌、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及趾短屈肌处引出MEP,以此指导的手术在切除病变及致痫组织时避开中央区的损害;并在ECoG监测下指导病灶周围致痫区皮层的手术治疗。术后观察1-2周,患者癫痫发作均较前明显减少或消失;2/14例(14.29%)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或肢体无力,余病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术中联合应用Co—SEP、MEP和ECoG监测指导重要脑功能区继发性癫痫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为手术提供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幕上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皮层脑电异常放电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选择28例首次以癫痫发作入院的非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在术中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监护下行肿瘤切除+痫样放电切除术.将切除有癫痫样放电的脑皮质作为试验组,无痫样放电的显微镜下显示肿瘤周边正常的哑区组织(胶质瘤切除附带)或内减压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及试验组ECoG波型特点.结果 ①病理特点:28例试验组中15例(53.57%)发现胶质瘤细胞,7例(25.00%)单纯胶质细胞增生,6例(21.43%)患者示脑组织充血水肿.13例对照组中3例(23.08%)出现胶质细胞增生,6例(46.15%)单纯充血水肿,4例(30.77%)为正常脑组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胶质瘤或胶质增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ECoG波型特点:试验组28例中22例术后病检显示胶质瘤或胶质增生者,ECoG显示17例(77.27%)为反复出现的单个极高幅棘波、多棘慢波,5例(22.72%)为高幅尖波节律;6例脑组织充血水肿者ECoG显示1例(16.67%)为高幅尖波节律,4例(66.67%)呈多灶性间隙性成簇出现的中高幅多棘波/多棘尖波,1例(16.67%)为散在于背景中单个棘尖波/棘尖慢波.结论 幕上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ECoG异常放电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多表现为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瘤周围ECoG反复出现极高幅棘波、棘尖波和尖波节律放电的脑皮质区应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发作起始形式对颞叶癫痫(TLE)患者进行癫痫灶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52例确诊为TLE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73次发作的发作期EEG。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及头颅磁共振(MRI)检查,术中均行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进一步定位癫痫灶并在其指导下完成手术,且术后在最少1年的时间内Engel术后效果评估为1级。根据MRI检查结果将52例患者分为海马硬化组、非海马硬化组两组进行对比。 【结果】 通过分析发作起始头皮EEG形式结合MRI检查,MRI提示分入海马硬化组的患者癫痫灶定位率达89.7%,以θ节律、δ节律为能定位的主要脑电发作起始形式。 【结论】 TLE发作期EEG在癫痫灶定位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记录分析发作起始期的脑电活动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伤后顽固性癫痫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治疗方法,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21例外伤后顽固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5岁,术前采用MRI、视频脑电图(VEEG)、脑磁图(M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联合定位致痫灶,术中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采用多种术式联合治疗.结果 21例患者术前致痫灶定位与术中皮层脑电图定位的一致率为100%;经随访6个月至3.5年,满意13例;显著改善7例;良好1例.结论 电生理检查准确定位致痫灶后,恰当的外科手术是治疗外伤性顽固性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分析结合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在结构性病变伴发癫痫手术中对致痫灶定位的意义.方法 选择10例在同济医院接受系统术前评估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证实为结构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1H MRS检查,术中行ECoG描记.根据术中切除前ECoG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异常放电频繁组和少量或无异常放电组.将发现异常放电的区域与术前1H MRS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1H MRS与皮层异常放电的关系.结果 切除病灶前行病灶周边ECoG描记,8例发现异常放电(80%),其中异常放电(棘波和/或棘慢波)频繁者6例,2例仅散发异常放电(25%);2例ECoG阴性(20%).术中ECoG异常放电频繁组NAA/(Cr Cho)比值平均为0.55±0.22(0.24~0.85),少量或无异常放电组NAA/(Cr Cho)比值平均为0.83±0.10(0.74~0.9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1H MRS作为一种无创性、高敏感性的检查方法,可在癫痫外科术前非侵袭性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术中ECoG发现相结合,可提高致痫灶定位的准确率,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癫痫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