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科自1979年开始,用局部浸润和脊神经根阻滞麻醉方法及作者自己设计的脊柱正中切口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共手术25例(合并截瘫者7例),术中无痛,无胸膜撕破,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因在直视下操作,故病灶清除彻底,无复发者。截瘫指数“5”的6例,术后完全恢复。报道如下:一、麻醉方法根据脊神经解剖生理的特点,做局部软组织浸润和脊髓神经根阻滞麻醉术,能获得胸椎结核病灶清除  相似文献   

2.
经胸膜外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45例分析宁德地区第一医院刘寿坤经胸廓胸膜外途径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国内报告不多。我院于1984年~1993年应用该术式治疗脊柱结核52例,规将经一年以上随访的45例报告如下。一、手术方法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侧卧前倾2...  相似文献   

3.
在硬脊膜外腔阻滞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穿刺正确,置管顺利,各项试验指征有而不明显,注药后有不同程度的阻滞区域,但麻醉效果差,在手术过程增加麻醉及术中管理的困难。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自1990年2月~1997年5月对5975例硬脊膜外腔阻滞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并逐一作详细记录,通过分析,从中得出造成硬脊膜外腔阻滞失败的又一原因,硬脊膜外腔穿刺过程中形成的假腔。即“黄韧带下假性腔隙”。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在乳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3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采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结果麻醉效果优26例,良4例,无麻醉效果差者。手术时间120~230min,术中无局麻醉毒性反应发生。结论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手术范围较大、全身情况较好或不适宜施行全身麻醉的乳腺癌手术。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160例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行中腹部下腹部手术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向硬脊膜外腔注射不同的药物作为术后的镇痛,现就其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时导管折断于硬脊膜外腔内的报道迭见,但导管打结者国内未见报道,本院最近遇见一例。 1977年5月为一54岁,男病员行胃次切术,作硬脊膜外腔持续阻滞麻醉。病人右侧卧位,脊柱外观均属正常,取胸椎8—9间,按常规行硬麻穿刺,一次成功。置入硬麻导管,向头端插入,留置硬脊膜外腔中5厘米。注入麻药后效果满意,经2小时30分后,手术顺利结束。将病人翻向左侧位(与穿刺时相反),拔除硬膜导管。当拔出2—3厘米后,感觉拔管有阻力,但仍继续缓缓拉拔,突然导管断脱于离头端8厘米处,幸残端已在体外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胸、腰椎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脊柱结核患者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22~73岁,平均36.2岁;病史3~48个月,平均17个月.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1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行彻底的清除病灶术,实验组行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平均随访3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疗效、并发症和经济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较重且费用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 脊柱结核单纯病灶清除术对于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的患者,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0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及MAR、HR、TV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68.46%,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86.9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2组患者的MAR、HR、TV、RR、SpO2等指标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操作简便,麻醉效果显著,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最佳选择之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2月—2007年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8例。结果经平均15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恢复,植骨融合满意,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1.3°。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够使病变节段在术后即刻获得足够的稳定性,为脊柱融合和结核病灶的静止提供一个良好的力学环境,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腰椎结核前方病灶清除—期椎间植骨(127例长期随访)061001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波,李滋源,孙锡江,韩吉业传统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因不能完全在直视下清除病灶,清除不彻底.有时遇到难于处理的大出血。我们於1971年开始采用经腹、腹膜外前方病灶清除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腰段脊柱手术,多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全麻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脊柱稳定性的状况,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总结回顾2006年8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共114例,所有病例分为A组(59例)一期单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治疗组,B组(55例)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治疗组。分别对比研究A及B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矫形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等。结果平均随访1年10个月,82例患者获访,两组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A组术后优良率84.5%,B组94.6%。有1例术后慢性窦道形成,其他患者切口愈合良好。53例有脊柱后凸畸形者,单纯病灶清除术病例中脊柱畸形无纠正,且一段时间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角度丢失。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病例中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5.8°,随访中平均丢失2.6°。37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手术后均获得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可采用个体化治疗,在药物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脊柱稳定性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外科术式进行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张景山  柯文坤 《江西医药》2009,44(9):875-876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39例,观察术后畸形纠正情况、植骨融合效果和治愈率。结果平均随访1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融合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有利于结核病灶的修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肠梗阻手术麻醉方法选择” (邹立志:天津医药杂志,7(4):325,1965)一文读后,感到内容丰富,对提高麻醉质量防止意外颇有积极作用。但对肠梗阻手术的术前用药,是否应用硬脊膜外麻醉和如何应用?均有讨论的余地,对此愿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与作者读者商榷。一、肠梗阻手术选用硬脊膜外麻醉的安危:邹立志医师在该文中大力推崇连续硬脊膜外麻醉,报告了成功经验,并总结了不少优点。然而,对其缺点确有勿视。该文报告的77例中,有1/3以上的病人发生轻重不等的血压下降,术中收缩压曾一度下降40毫米汞柱者,竟有18例。我们有162例肠梗阻病人应用本麻醉法,发生血压下降者占42.2%。况且术中常有牵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腔阻滞术中穿破硬脊膜后,是否可重新施行硬膜外阻滞,至今仍有不同意见,作者在近年来工作中遇有6例硬膜外阻滞穿破硬脊膜后,改换椎间隙重新穿刺置管,用小剂量低浓度缓慢注射法行硬膜外麻醉,获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硬脊膜穿破后是否重新穿刺继续行连硬阻滞争议的焦点是麻醉的安全问题,要确保硬脊膜穿破后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安全,一是重新穿刺点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直肠恶性肿瘤等某些直肠严重病变行手术切除时,需要在盆腔内进行操作,需要有良好的肌肉松驰,而且常取腹、会阴联合切口,对麻醉的要求较高。以往常选用L_(1-2)和L_(3-4)两点穿刺硬脊膜外阻滞来完成手术,但效果常不理想。笔者对1987~1996收治的71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别应用了单管、双管硬脊膜外阻滞等4种不同麻醉方法,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71例中男34例、女37例,术前情况为ASAⅠ-Ⅲ级,年龄最大者为73 y,最小者19 y,均施行择期手术。按不同的麻醉方法分成4组:Ⅰ组(单管硬脊膜外阻滞)21例,Ⅱ组(双管硬脊膜外阻滞)8例,Ⅲ组(骶管加硬脊膜外阻滞)22例,Ⅳ组(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硬脊膜外麻醉导管胸腔穿刺植入与普通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对本院NICU自2009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9例新生儿气胸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硬脊膜外麻醉导管胸腔穿刺植入治疗组(治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结果硬脊膜外麻醉导管胸腔穿刺植入治疗新生儿气胸较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结论硬脊膜外麻醉导管(F3×70C型)胸腔穿刺植入治疗新生儿气胸操作简单,创伤小,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减少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9年8月到1995年4月,总共施行L_(2-5)硬脊膜外麻醉下实施剖宫产术4287例。其中单次硬膜外阻滞358例。对于施行连续硬脊膜外麻醉效果失败的234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产妇年龄在21~38岁,ASA Ⅰ-Ⅱ级,术前用药: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术前30min肌肉注射。全组患者随意选择L_(2-3)、L_(3-4)、L_(4-5)间隙,实施硬脊膜外腔阻滞。硬膜外导管选用上海医用诊察仪  相似文献   

19.
近廿多年来,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的采用已日益广泛,在许多医院中约有50—60%或更多的日常手术是在这种麻醉下完成的。应该肯定这种麻醉方法对病人在手术中、术后的舒适及安全方面都有很大的优点。但是,由于对这种麻醉方法的掌握不当,而影响麻醉效果及造成事故,却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提高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问题,是我们麻醉工作者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加强责任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  相似文献   

20.
陈德友 《重庆医药》2009,38(15):1900-1900
硬膜外阻滞麻醉是基层医院临床麻醉中非常重要的麻醉方式,但在硬膜外麻醉中穿破硬脊膜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处理硬脊膜穿破后患者的麻醉,至今仍有争议。本文就本院13年来16293例硬膜外麻醉中的13例硬脊膜穿破患者的麻醉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