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方法对1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年龄在23~46岁。②早期表现为头疼、呕吐、癫痫、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③MRI及MRV检查示:单纯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4例,上矢状窦合并横窦3例,单纯横窦1例。④脱水、抗凝、溶栓等治疗效果好。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早期临床无特异性,对可疑患者应及早行MRI MRV检查,以早期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的CT与MRI表现,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颅脑CT、MRI表现。急性期(发病<1周)11例,亚急性期(发病12周)6例,慢性期(发病>2周)4例。4例位于上矢状窦,6例位于上矢状窦并直窦、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内静脉,3例位于上矢状窦并横窦乙状窦,4例位于横窦并乙状窦血栓,2例位于下矢状窦,1例位于海绵窦,1例位于大脑上静脉并吻合静脉。结果 CT平扫18例,9例出现上矢状窦或窦汇高密度三角征,4例伴随横窦、乙状窦半月形高密度征,12例出现非动脉供血区出血性脑梗死,2例出现脑叶外周血肿;增强CT静脉造影(CTV)18例,全部显示血栓的直接征象,即静脉窦内充盈缺损。MRI检查15例,9例于T2WI和FLAIR序列上出现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被混杂信号影所代替,7例出现非动脉供血区出血性脑梗死,2例出现脑叶外周血肿并血管源性水肿;15例MRV显示静脉窦血栓12例,表现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狭窄或充盈缺损区。结论 CT与MRI检查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效方法,CT静脉造影(CTV)、MR静脉造影(MRV),多能显示血栓的直接征象,使该病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但是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存在较多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及MRV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及MRV特点。结果12例患者中,急性期2例,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10例。MRI检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7例,MRV表现为静脉窦显影中断。结论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颖  卢进  田为中 《首都医药》2007,(14):30-3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特点及溶栓、抗凝、扩容治疗效果。方法报告1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资料及溶栓、抗凝治疗后疗效、随访其预后。结果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主要累及顶、额叶,可表现为精神症状、癫痫发作及意识障碍,多发生在产褥期。MRV磁共振静脉造影可有特异性表现。早期溶栓、抗凝、扩容治疗后很快康复。随访半年无症状复发。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由于多种原因的血液高凝状态而引起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MRV可帮助明确诊断。溶栓、抗凝、扩容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早期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林  仇恒志  万立野 《河北医药》2008,30(8):1169-1170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男1例,女6例;年龄23~35岁.使用东芝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常规行SE T1W1、TSE T2WI及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相位对比(PC)法2D及3D静脉血管成像(MRV).结果 MRI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高信号血栓影像,MRV静脉窭不能显影)和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信号),MRV可直观显示静脉窦部分或全部闭塞.结论 MRI常规成像方法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CT平扫及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对35例经临床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血栓位于直窦和下矢状窦,15例位于上矢状窦,7例患者累及横窦—乙状窦,5例累及多窦,7例患者累及脑深部大静脉及皮质引流静脉;对10例急性患者的CT平扫可见直接或间接征象;MRI平扫显示32例典型患者可见脑静脉窦内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流空效应消失,MRV检查显示受累静脉窦节段性或全程闭塞。结论:颅脑CT平扫是诊断急性CVST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亚急性以及慢性CVST患者,MRI平扫和MRV检查显示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CVST较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ST)核磁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进展。方法:选择本院2002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30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30例患者全部行MRI检查,19例并行MRV检查,24例患者行CT检查,16例患者行脑静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本组30例患者初次影像诊断确诊23例,其中MRI和(或)MRV确诊22例,CT确诊5例,DSA确诊16例,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30例患者中,急性期8例,血栓T1WI呈等信号,T2WI静脉窦内呈极低信号;亚急性期18例,血栓在T1WI、T2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4例,血栓信号减低,MRV显示有血栓的静脉窦内血流信号消失,或显影不良。结论:MRI和MRV对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是CVST形成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 12例患者通过综合治疗,痊愈2例(17%),好转8例(66%),无效2例(17%)。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较为少见脑血管病,MRI+MRV检查对本病诊断灵敏性高,抗凝治疗临床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5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46例腰穿压力正常,3例腰穿压力未正常,3例转入上级医院,3例无明显好转出院。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MRV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式,诊断明确,值得推荐。对于不明原因的脑血管病,可以行MRV来排除外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栓塞静脉窦的扩散信号表现预测治疗后对应的栓塞静脉窦再通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以及MRDWI检查,采用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平扫、MR静脉成像、DWI、增强扫描。分析首次常规MRI检查结合MR静脉成像结果;首次MRI检查各期脑静脉窦血栓表现;≥2次常规MRI、MR静脉成像、DWI随访复查结果,观察静脉窦再通情况。结果6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上矢状窦血栓形成48例(75.0%),左侧横窦血栓形成30例(46.9%),右侧横窦血栓形成32例(50.0%),左侧乙状窦血栓形成28例(43.8%),右侧乙状窦血栓形成24例(37.5%),直窦血栓形成10例(15.6%)。在累及静脉支数方面,单支10例(15.6%),2支16例(25.0%),3支26例(40.6%),4支8例(12.5%),5支4例(6.3%)。MR静脉成像显示梗阻处引流静脉异常扩张、静脉侧支形成,血栓累及的静脉窦缺失正常血流信号。172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106支静脉窦在T1WI上呈高信号,82支静脉窦在T2WI上呈高信号,80支静脉窦在T2FLAIR上呈高信号,56支静脉窦在DWI上呈高信号,分别占61.6%、47.7%、46.5%、32.6%。静脉窦在DWI上呈高信号时,常规T1WI、T2FLAIR病变静脉窦呈等信号或高信号。56例患者接受≥2次常规MRI、MR静脉成像、DWI随访复查,首次DWI检查呈高信号脑静脉窦血栓患者随访复查栓塞静脉窦完全再通率28.0%显著低于呈低信号或等信号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已行常规MRI检查时,DWI检查不具有辅助的诊断价值。DWI检查脑静脉窦血栓呈高信号患者,提示栓塞的静脉窦再通机会减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程福璋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29-130
目的:分析以颅内出血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例经MRI、MRV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该患者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主要有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表现,无特异性。结论: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颅脑MRI及MRV对CVST的诊断敏感,且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较有创的DSA更易被患者接受,极大提高了CVST早期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10例(41.67%),好转12例(50.00%),无效2例(8.33%),总有效率达91.67%(22/24)。结论脑部MRI、MRV是目前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佳手段,对不确定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应行DS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应用磁共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3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参与研究,均进行MR序列扫描以及3D-PC法MRV扫描,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27例患者常规MR序列扫描中发现静脉窦内异常信号,11例有空三角征表现;14例存在脑实质损伤,9例出现皮层以及皮层下出血,5例出现缺血水肿。3D-PC法MRV检查34例患者发现存在静脉窦充盈缺损。结论两种磁共振检查方法都能够有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能够作为临床脑静脉窦血栓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张志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683-1684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是临床医生的难题.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准确率及敏感度高,加上其快捷、方便、无创,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MRI及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影像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和病理基础等作一综述,旨在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3例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患者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8例单纯横窦受累,10例单纯乙状窦受累,10例横窦及上矢状窦联合受累,5例横窦受累、乙状窦及上矢状窦联合受累。患者中T1WI为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有6例,T1WI、T2WI为高信号的有18例,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的有9例。增强扫描中脑静脉异常强化的患者有11例,其静脉窦内血栓没有出现强化特征,同时呈现出空三角征或是充盈不规则缺损。患者DSA、MRV检查结果显示受累静脉窦显影主要表现为不显影或是显影狭窄、不规则。结论 MRI联合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可有效提高脑静脉窦血栓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对22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CVST患者中男5例,女17例,发病年龄21~71岁,急性起病13例,亚急性起病9例,首发症状以头痛多见,其次为发热、意识障碍、肢体无力、抽搐及视力障碍,其中2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2例中DSA检查1例、头颅MRV检查21例,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者12例,以上矢状窦受累最常见,发病原因以分娩最常见,其它原因有口服避孕药、炎症、外伤、贫血等,22例中基本痊愈21例。结论 CVST以女性多见,首发症状以头痛多见,发病原因以分娩常见,可伴发躯体静脉血栓形成,多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MRV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判定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可能出现的误诊,应用2D-TOF血管造影技术对50例磁共振(MR)检查无异常表现者进行MR静脉(MRV)扫描,观察每例颅内静脉窦和主要的静脉,包括Galen静脉、Rosenthal基底静脉和大脑内静脉的显影情况,并将5例MRV结果与传统的脑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着重观察横窦。结果表明,50例中16例(32%)出现横窦的充盈缺损,其中14例(87.5%)出现于非优势型横窦,2例(12.5%)出现于左右均衡的横窦。优势型横窦的MRV未出现充盈缺损。上矢状窦和直窦均显示,岩窦仅显示10%。Galen静脉和大脑内静脉也均显示。Rosenthal基底静脉显示92%。结论:正常人2D-TOFMR静脉造影出现32%的由于非优势型横窦而产生的充盈缺损,不应被误诊为硬膜下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加深对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2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年龄、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结果 2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1;年龄自16岁到61岁;临床症状以头痛最为常见,可伴发呕吐、视乳头水肿、癫痫、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动眼神经麻痹等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及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可采用MRV/DSA/CTV,血栓累及侧窦、上矢状窦最常见,且常合并累及多个静脉/静脉窦;经抗凝、降颅压、对症等治疗,有 20例症状缓解,复查提示原来血栓形成的静脉/静脉窦不同程度的再通; 2例病情加重,其中1例死亡.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多种,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随着磁共振MRV、CTA、DSA的应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已不是难题,且治疗效果较好;另外神经介入治疗值得关注与期待.  相似文献   

19.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宝英  徐厚池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98-1800
目的: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C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特点,总结各个影像学检查诊断颅内静脉窦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各种方法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例,女25例。结果:CT发现脑水肿11例,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强化头颅CT发现“空三角征”18例、“条索征”8例。MRI发现各期的异常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MRV示静脉窦未显影。DSA示病变的静脉窦未显影。结论:头颅CT仅能显示静脉蜜血栓形成的伴随情况。DSA属于有创检查.优点可行局部治疗。MRI+MRV可直接显示静脉窦和血栓本身,亦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有望成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点,探讨128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在颅内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行头颅CT平扫,正常2例,异常5例,7例均行头颅CTV检查,全部显示一个或多个颅内静脉窦内充盈缺损,5例行MRI平扫及MRV检查,均有异常表现,3例行DSA检查,MRV及DSA结果均与CTV结果相符。结论:头颅CTV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检查方便、快捷,诊断准确,可作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