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学特点。方法 对该院111例MDS患者与56例A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随访观察。结果 111例MDS患者中有9例并发AID(8.1 %),56例AA患者中有2例并发AID(3.6 %),并发的AID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6.4 %)与白塞病(18.2 %)多见。5例患者AID发病在前,4例患者MDS和(或)AA与AID同时发病,2例患者MDS发病后3年并发AID。结论 MDS和(或)AA与AID具有一定的内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抑癌基因p15INK4B甲基化状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 I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对48例初治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骨髓进行DNMT1、DNMT3A、DNMT3B mRNA水平检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PCR)方法检测48例初治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p15INK4B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低危组MDS患者3种DNMTs mRN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MDS患者3种DNMTs mRNA表达显著高于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MDS患者DNMTs mRNA表达水平与p15INK4B基因甲基化程度呈正相关。12例高危MDS患者接受了地西他滨治疗,另外15例高危MDS患者接受了IA/DA联合化疗,地西他滨组疗效与联合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MTs基因的异常高表达,导致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的p15INK4B等抑癌基因启动子CpG岛过甲基化失活,在MDS患者由低危向高危转变乃至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NM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一种判断MDS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外周血中Th17与Treg细胞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健康对照组、初诊MDS患者、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进行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上述三组患者外周血IL-2、IL-6与TGF-β1分泌水平,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TAT3、STAT5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初诊MDS患者和AML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增高(P<0.05),但MDS患者组与AML患者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受试者之间Th17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初诊MDS患者组IL-2表达明显升高(P<0.05),初诊AML患者组TGF-β1和IL-2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而MDS患者组与AML患者组相比,TGF-β1、IL-6、IL-2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初诊AML患者组、MDS患者组外周血中STAT5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但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IL-2/STAT5信号通路可能调节初始Th细胞向Treg细胞转化的关键点,也支持Treg细胞数量增高与MDS的病情进展及其向白血病转化可能有关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病态造血细胞与细胞遗传学改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分型的意义。方法 对132例MDS患者行常规骨髓穿刺及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MDS各亚型各系列细胞的病态造血特点;同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结合病态细胞与染色体核型异常改变,分析MDS各亚型与之关联。结果 1.以检出病态细胞≥0.10观察,其粒、红、巨核三系总检出率为43.4%,对RA+RARS(低危)、RCMD(中危)及RAEB(高危)三组进行比较,其病态粒细胞及病态巨核细胞≥0.10者,主要见于RCMD(P<0.01);病态红细胞≥0.10,主要见于RA+RARS(P<0.01)。2.MDS染色体核型异常总检测率44%,其异常核型检出率虽RA及RARS组低于其它各亚型,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3.病态细胞及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与MDS亚型间关系表现为:RA组核型异常且同时具有病态细胞≥0.10者占50%,RCMD组占76%,RAEB组占60.9%(P<0.01)。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同时具有病态细胞≥0.10者显示与MDS亚型有关联;密切监测其造血及细胞遗传学改变对确诊MDS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异常与预后的关系,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MDS患者染色体核型,用吉姆萨显带法进行检测。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幼粒细胞难治性贫血(RAS)的治疗以诱导分化剂及刺激造血药物为主。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型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治疗以小剂量化疗和小剂量联合化疗方案为主。分析异常核型MDS患者疗效,以同期住院的正常核型MDS患者为对照。结果 检出异常核型MDS患者64例,治疗后完全缓解(CR)17例,CR率26.6 %。同期正常核型MDS患者58例,CR 30例,CR率51.7 %。正常和异常核型患者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P=0.04)。复杂核型、-7、+8核型异常者易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MDS的诊断与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染色体核型改变进展为白血病的风险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评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非MDS(主要为非克隆性血细胞减少患者)患者进行鉴别.方法 应用FCM四参数(CD34+髓系原始细胞占所有有核细胞百分比、B系祖细胞占CD34+细胞百分比、髓系原始细胞CD45表达水平、成熟粒细胞SSC峰通道值)对50例MDS患者和20例非MDS患者进行评分,每个参数异常时计1分,评分≥2分时诊断为MDS.结果与非MDS对照组比较,MDS患者CD34+髓系原始细胞比例增高,B系祖细胞比例降低,成熟粒细胞SS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4+髓系原始细胞CD45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MDS组FCM评分高于非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5例患者用此方法正确诊断为MDS,敏感度为90%;1例患者为假阳性,特异度为95%.结论 采用FCM四参数评分可帮助诊断MDS,可行性好,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芯片(SNP-A)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诊断方面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09月到2020年0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例初诊MDS患者,依据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组,应用SNP-A对MDS患者进行全基因组范围 DNA 拷贝数的变异(CNV)和单亲二倍体(UPD)的检测,总结特点并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例 MDS 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为40%,与SNP-A相结合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提高至6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核型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5%和25%,与 SNP-A相结合异常检出率分别提高至30%和35%(P<0.05);SNP-A检测出CNV和UPD高危组患者均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P<0.01)。结论:SNP-A与CCA的联合使用,大大提高了MDS患者染色体变异的检出率, 并且SNP-A能够对 MDS 患者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遗传学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对24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行诊断分型。方法 根据WHO(2008)标准对249例MDS行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分析及骨髓病理活组织检查诊断。结果 所有MDS病例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均见有巨大形与椭圆形改变;幼红、幼粒细胞、Pelger样核异常细胞与无颗粒中性粒细胞检出率随分型进展而增高;骨髓发育异常细胞特点及比例随MDS亚型进展而更明显、更高; 经动态随访观察, MDS随分型进展其转急性白血病(AL)率增高(P<0.05);148例患者行免疫表型分析,随分型进展髓系特异性抗原(CD33)表达逐渐增加;138例患者行染色体检查,其中异常核型表达53例(38.7 %),主要见于20q-和+8,复杂异常核型16例(28 %),其中5q- 2例;180例患者同时行骨髓活组织检查,19例具有形态异常,符合MDS诊断,42例伴有骨髓纤维化。结论 依据WHO标准多指标联合检测MDS有助于更准确的分型及诊断,进行长期追踪随访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MNC)的比率,以探讨二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2例MDS患者、13例AA患者及12例非血液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占MNC的比率。结果 AA组与对照组、AA组与MDS-RA组、AA组与MDS-RAEB组、MDS-RA组与MDS-RAEB组的骨髓MNC中CD+34细胞的比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重型AA(SAA)患者(3/4)及很少慢性AA(CAA)患者(1/9)的骨髓MNC中的CD+34细胞的比率<0.1 %。结论 骨髓CD+34细胞的检测有助于判断AA患者病情及MDS患者的预后,亦可用于鉴别AA和MD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难治性贫血(MDS的RA)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临床表现和血液学改变的鉴别,方法:对106例MDS的RA(MDS组)和142例CAA(AA组)住院患者的初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MDS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和休检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的病例高于AA组(P<0.005,P=0.000),骨髓涂片检查表现为二系以上造血细胞DNA复制紊乱的病态造血,骨髓增生活跃以上的病例高于AA组,P<0.005,MDS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降低,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PAS)阳性的病例均高于AA组,P均等于0.0000,骨髓病理检查MDS组的造血细胞容积和网硬蛋白纤维阳性的病例均高于AA组(P<0.005,P=0.000),骨髓粒一单祖细胞(GM-CFU)培养集落,集丛,丛/落比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祖细胞(L-CFU)培养集落数均高于AA组,P均<0.001,结论:骨髓涂片和骨髓病理检查以及骨髓GM-CFU和L-CFU培养是鉴别MDS的RA与CAA重要的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11日至2013年8月2日诊治并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MDS与AML共13例,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1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5例,其中2例治疗1个疗程即获得CR,另外3例治疗2个疗程获得CR.部分缓解(PR)2例,血液学改善(HI)3例.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可有效治疗MDS和AML,且患者如果第1个疗程血小板反应良好,则容易获得CR,但对于经过多种化疗的MDS和AML均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2.
骨髓涂片联合骨髓活检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6例MDS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结果 86例MDS患者骨髓穿刺涂片增生程度极度减低至减低30例(34.88 %),活跃、明显活跃、极度活跃56例(65.12 %),红系病态造血43例(50.00 %),粒系病态造血32例(37.21 %),巨核系病态造血22例(25.58 %)。骨髓活检切片的增生程度极度减低至减低15例(17.44 %),活跃、明显活跃、极度活跃71例(82.56 %);红系病态造血16例(18.61 %),粒系病态造血52例(60.47 %),巨核系病态造血56例(65.12 %)。86例中66例切片与涂片WHO分型诊断一致,符合率76.74 %。结论 骨髓涂片和活检在MDS的诊断和分型中各有优点,两者相互补充,二者同步观察更有利于提高MDS诊断和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并结合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数对其预后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和反带技术制备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49例MDS患者中有22例(44.9 %)检出异常克隆。核型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数目异常以-7,+8最常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1和RAEB2)较难治性贫血(RA)和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检测到更高的异常核型比例。MDS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9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90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MDS患者的遗传学情况及生存曲线。结果:初诊时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nternationalPrognosticScore S y stem,I PSS)危险分层更高的MDS患者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更高、类型更复杂,提示预后不良。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中危(IPSS危险分层)MDS患者预后相关,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组总生存率的相对风险比联合用药组更高。结论 :IPSS危险分层较高危组MDS患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比较低危组复杂,患者生存率更低;合并多种遗传学危险因素的MDS患者预后不良,其基因突变类型对预后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亚型中的染色体核型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51例原发性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比较各亚型中的染色体核型分布特点、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分、白血病转化率及死亡率等,并比较其在汉族与维吾尔族MDS患者中有无民族差异性。结果 所有患者核型异常检出率为55.0 %(83/151),其中简单异常占53.0 %(44/83),复杂异常占47.0 %(39/83)。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RCMD)、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Ⅰ、RAEB-Ⅱ亚型中复杂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RA(RARS)亚型。核型异常涉及各条染色体,发生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畸变依次为-5/5q-、-7/7q-、+8、-20/20q-、-X/-Y、i(17q)、9p-/9q-、+21等。IPSS评分在各亚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02,P<0.01);高危组的核型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均P<0.05)。随访151例患者白血病转化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2 %(38/151)和43.7 %(66/151),核型异常者白血病转化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均P<0.05)。核型异常者白血病转化中位时间和生存中位时间均短于核型正常者。汉族与维吾尔族MDS患者各亚型分布、核型异常特点及白血病转化率、死亡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在MDS不同亚型中存在差异且与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MDS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对MDS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异质性疾患,其异质性不仅表现在外周血和骨髓象上,也表现在细胞遗传学、病程、转归和对治疗的反应上。MDS遗传学分型应是一种能反映疾病本质的分型方法。国内应开展MDS遗传学分型的生物学特征研究,以MDS遗传学分型指导MDS的临床分型治疗,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已有研究表明基因突变是 MDS 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原因,MDS 临床异质性大小与基因突变的多样性密切相关,基因研究在 MDS 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近年来 MDS 常见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T淋巴细胞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克隆造血中的作用。方法 对7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T淋巴细胞亚群及激活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核型36例,异常核型40例,异常发生率52.6 %。40例异常核型中,三体8(+8)24例,占异常核型的60.0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DS患者CD+3 CD-19、CD+3 CD-4 CD+8以及CD+3 HLA-DR+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CD-3(CD16 CD56)+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将MDS患者进行核型分组,异常核型组CD+3(CD16 CD56)+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将+8核型从MDS异常核型中独立出来进行分析,CD+3 CD+4 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核型以及其他异常组,CD4/CD8的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MDS存在T淋巴细胞异常,异常核型MDS可能恶性克隆增殖更为优势,预后更差。+8 核型MDS存在更为严重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导致恶性克隆过度增殖与残存造血过度受抑。  相似文献   

19.
 【摘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性疾病。目前研究提示MDS患者端粒长度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端粒长度与MDS的关系和端粒长度的检测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对近年来在MDS端粒长度变化及检测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骨髓细胞分化障碍的克隆性异源性恶性血液疾病。参与组织功能调节的基因(EAH2、ASXL1及UTX)和在MDS中不断突变的DNA甲基化(DNMT3A、IDH1/IDH2、TET2)在该疾病的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中间起重要的桥梁作用。AZA-001前沿研究在使用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方面提供了重要经验。通过阿扎胞苷的治疗改善了高风险MDS患者甚至是国际工作组定义的血液学反应患者的生存状态。DNMT抑制剂对免疫系统及干细胞的影响可能开辟了这些药物在治疗MDS和其他血液及非血液恶性肿瘤中的新用途。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来那度胺已被用于治疗MDS,主要用于低危M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