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行管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21 min,(178±37)min;术中出血量70~210 mL,(167±38)mL;术后排气时间2~5 d,(3.1±1.2)d;术后排便时间8~11 d,(9.1±1.4)d。保留完整齿状线者27例,保留齿状线≥1/2者14例,保留齿状线〈1/2者7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年,平均32个月。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漏发生。术后1年有25例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达优,其中保留完整齿状线者18例,保留齿状线≥1/2者7例;良好16例,其中保留完整齿状线者9例,保留齿状线≥1/2者7例;一般7例,均为保留齿状线〈1/2的患者,优良率为85.4%(41/48)。随访期间,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和13个月直肠癌局部复发,其中1例于术后23个月死亡。结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一种安全的、可行的手术方式,可以在根治的前提下达到保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低位直肠癌患者常面临着这样的选择:为了保证肿瘤的根治性,往往需要以牺牲肛门括约肌功能为代价。近年来,随着对低位直肠癌病理学特征的深入研究,发现只有3.6%的直肠癌病例通过壁内途径向直肠远端播散超过2cm。因此目前认为,肿瘤远端切缘大于2cm、甚至1cm即属安全。使保肛手术的适应证由此得以扩展,且随着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15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患者71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低于传统开腹组;术后肛门自动排气时间、流质饮食进食时间、固体饮食进食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术后30天内胃肠道功能障碍(腹泻、便秘等)发生率及肠梗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组相比更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同时更容易实施和满足快速康复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预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低位保肛手术的预后。方法对国内外有关腹腔镜与开腹低位保肛手术预后比较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并不增加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长期预后尚需更多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以及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验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9年8月256例直肠癌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吻合器行低位直肠前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无生殖功能障碍;发生吻合口瘘2例,出现排尿功能障碍6例.结论 应用吻合器并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可保持盆腔脏器功能,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联合双器械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效果及其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60例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行保肛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均保肛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32例行预防性造瘘术)。术后共发生并发症8例(13.3%),吻合口漏2例(3.3%),均为未行预防性造瘘术患者。所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术后一年内局部复发3例(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器械吻合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不仅提高了保肛率且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大肠癌的发病部位正逐渐从直肠趋向于近侧大肠,但直肠癌,特别是中低位直肠癌仍然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中占了主要比例。据文献[1]报道,虽然结肠癌在大肠癌中所占比重在近年来有增高趋势,但直肠癌仍占有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肛门切割缝合法处理肿瘤远端肠管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施行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的11例超低位直肠癌,经肛门直视在距癌灶最下缘1cm处对肿瘤远端肠管进行缝合-切割-缝合关闭远端肠管,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认远端切缘无癌细胞残留,再经肛门置入管状吻合器进行肠管端端吻合。结果1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5~32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15~75ml,平均25ml。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距齿状线0.5~1cm。术后排便次数3~5次/d。术后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11例术后3个月肛门测压均正常。11例随访6~31个月,平均18.4月,未发现吻合口复发及穿刺孔、辅助小切口种植转移。结论经肛门切割缝合法处理肿瘤远端肠管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既能保证肿瘤远端肠管有足够的切除范围,又能较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09例低位直肠癌行Dixon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在109例保肛手术中,术后发生伤口感染3例;吻合口漏2例,其中1例死亡,无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在术后随访1、3、5年中发现保肛手术组与mile's手术组之间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肯定,选择保肛手术时需要重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对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05年6月到2007年12月期间对13例患者施行该手术.其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53岁(41~69岁).肿瘤距离肛缘均小于5 cm.结果 13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发生.随访时间为1~30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1例盆腔复发,1例肝转移;无戳孔种植转移,术后6个月肛门括约肌功能达优良者9例.结论 经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肛门括约肌功能满意的较理想保肛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的腹腔镜Dixon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准确记录改良的腹腔镜Dixon手术(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腹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吻合口漏、输尿管损伤、排尿障碍、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同期开腹Dixon手术(开腹组)作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从2007年9月到2008年7月期间共58例直肠癌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腔镜组25例,开腹组33例.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腔镜组2例,开腹组1例,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无输尿管损伤、排尿障碍、大便失禁等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数在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腹腔引流量比开腹组少(P<0.05),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开腹组短(P<0.05).结论 改良的腹腔镜Dixon手术治疗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同时能体现手术的微创性.  相似文献   

14.
15.
腹腔镜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微创优势已经得到证实。但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直肠癌外科治疗中能否取得相同的效果,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其争论焦点在于腹腔镜直肠癌治疗的吻合技术、手术并发症和肿瘤学疗效。本文就腹腔镜直肠癌切除的近期手术学结果和远期肿瘤学效果进行简要的综述,认为经过适当的训练和选择适当的病人,腹腔镜在直肠癌治疗中可达到开腹手术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11月间施行的88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包括中转率、手术要点和并发症率等。结果:本组中转开腹7例(8.0%)。88例中经腹腔镜前切除吻合40例,经腹腔镜肛管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肛管吻合14例,经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33例,1例因合并3度会阴撕裂伤行经腹腔镜Hartmann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8例,5例为出血并发症。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安全、有效,但应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占肿瘤发病的第3位,死亡率在各类肿瘤中为第5位[1]。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有所变化,欧美发病率在下降,而新加坡、台湾、香港、上海均上升至第1位。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的主要特点是直肠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期间我院行腹腔镜TME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TME,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87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9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0 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46 h.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平均为3.1 cm,清除淋巴结数平均为19.7枚.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以上患者保肛率为97%(29/30).随访时间2~44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无戳孔肿瘤细胞种植或远处转移发生;1例盆腔复发,带瘤生存;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TME能够达到和符合TME的原则,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