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组病例年龄在1~14岁,凡白细胞计数<5.0×10~9/L;中性粒细胞≤1.5×10~9/L时为诊断标准。290例中,男157例,女133例。年龄1~5岁127例,5~10岁98例,10~14岁65例。290例患儿均有明确病因,其中上感165例,风疹56例,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各16例,白血病化疗后6例,再障、缺铁性贫血各4例,支气管炎4例,脾亢3例,肠炎、败血症、乙型肝炎、胃肠炎各2例,泌尿系感染、伤寒、肺结核、过敏性紫癜、风心病、支气管哮喘各1例。外周血肉细胞计数<5.0×10~9/L219例,占75.5%;<4.0×10~9/L36例,占12.4%;<3.0×10~9/L33例,占11.4%;<2.0×10~9/L2例,占0.7%。分类计数中绝大多数患儿中性粒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和减少。  相似文献   

2.
我科门诊对253例风疹患儿进行系统观察。其中4例于一周时四肢皮肤出现针尖样出血点而收住院。入院后血小板计数均在(20~50)×10~9/L,第2周(60~70)×10~9/L,4周时上升至>100×10~9/L,8周后达>150×10~9/L。2例查骨髓象呈增生旺盛,产板巨核细胞减少,未成熟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全片62个);并查风疹抗体IgM、IgG均(+)。治疗  相似文献   

3.
我科于1988~1991年应用丙种球蛋白辅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39例ITP患儿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均在50×10~9/L以下,具有典型ITP骨髓象,其中急性型37例,复发型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4.7岁),其中中度6例(血小板≤50×10~9/L~25×10~9/L),重度7例(血小板<25×10~9/L~10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84年至1991年以健脾益肾凉血为主治疗40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尚满意。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9个月~12岁,病程4个月至3a。40例均经骨髓穿刺确诊,并符合1986年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血小板50×10~9~70×10~9/L 9例,25×10~9~49×10~9/L 19例,<25×10~9/L 12例,出血时间均超过5min。治疗组40例服中药前均用强的松治疗,但疗效欠佳,在用中药后强的松撤减,基本方剂为炙黄芪15g,龙眼肉、元参、山药、太子参、生地各10g,黄柏6g,阳胶(化)6g,旱莲草、女贞子各12g,  相似文献   

5.
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S-ITP)是指血小板低于50×10~9/L,有明显出血症状和/或出血倾向者。我科自1988年试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30例,按1986年杭州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标准分类。急性型27型,慢性型3例。30例均有皮肤、粘膜淤点,淤斑,血小板20×10~9/L~50×10~9/L,  相似文献   

6.
例1,女,6岁,因重度贫血2月余,鼻衄5d入院。入院时Hb38g/L,RBC1.56×10~(12)/LWBC5.6×10~9/L,BPC160×10~9/L,血型为O型,骨髓除红系明显受抑制外,其余系统均无明显  相似文献   

7.
例1,女,1(1/2)岁。因拟诊急性支气管炎而肌注青霉素、口服磺胺药及氨基匹林3天,第4天尿呈酱油色,进行性肤色苍白。病后第6天入院。体检:T38℃,P160次/分,R40次/分,神萎,面色苍白,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肝肋下2cm,质软。化验:RBC2.75×10~(12)/L,Hb81g/L,WBC29.8×10~9/L,P68%,E2%,L30%,BPC10×10~9/L,Ret0.8%。尿呈棕色,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9岁。因发热、干咳2d,头晕无力、面色苍白,葡萄酒色尿1d入院。1个月前因巩膜轻度黄染及以上症状在外院治愈。查体:T38.6℃,P122次/min,R26次/min,血压12/8kPa,烦躁不安,皮肤粘膜苍白,咽部充血,两肺清晰,心率122次/min,律齐,肝脾未触及。Hb30g/L,RBC1.20×10~(12)/L,WBC 30.0×10~9/L,N0.61,淋巴0.23,单核0.02,可疑幼稚细胞0.14,血小板98×10~9/L,网织红细胞0.002。立即吸氧、输血、抗生素等治疗症状缓解。住院2天Hb70g/L,RBC2.34×10~(12)/L,血小板150×10~9/L,网织红细  相似文献   

9.
例1,男,第1胎,有窒息史,体重2100g,生后6小时皮肤见点状出血,迅速增多,第3天口、鼻流出血样泡沫物,嗜睡,抽搐,贫血貌,呼吸促,两肺闻及水泡音。生后第2d Hb70g/L,WBC18.6×10~9/L,血小板80×10~9/L,第3dHb50g/L,WBC20×10~9/L,血小板120×10~9L。  相似文献   

10.
例1,,男,生后4h出现全身皮肤出血点,其母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d,经常有鼻衄、齿龈出血及皮肤淤斑,血小板波动在50×10~9/L~80×10~9/L。产前1d测血小板计数为50×10~9/L。体检:全身皮肤可见针尖大小较密集出血点,有淤斑,肝脾肋下未扪及。红细胞7.4×10~(12)/L,血红蛋白220g/L,白细胞32×10~9/L,中性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12,血小板计数30×10~9/L。出血时间3min,凝血时间6min。给予输新鲜血小板、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次日因颅内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11.
例1,男,7月,间断不规则发热,面黄2月。入院时全身呈衰竭貌。血红蛋白36g/L,红细胞1.0×10~(12)/L,白细胞0.6×10~9/L,血小板60×10~9/L,经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入院  相似文献   

12.
例1 女,10岁。住院号7601。因反复双下肢紫癜伴肉眼血尿3月入院。既往体健,双下肢散在暗红色出血性丘疹及淡紫色色素沉着。心肺(一),肝脾未及,肾区无叩击痛。BP14/9.3kPa。实验室检查:Hb102g/L,WBC8.7×10~9/L,中性76%,BPC240×10~9/L。尿蛋白+~+++,尿RBC+~++++,颗粒  相似文献   

13.
例1 女,9岁。头痛高热5天伴抽搐神志不清1天入院。体检:T40℃,浅昏迷,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直径3cm,有压痛,右耳后有一凹入皮肤直径为0.7~1.cm的椭圆型黑色焦痂。肝肋下2cm,WBC4.7×10~9/L,PL80 ×10~9/L。尿蛋白+,尿红  相似文献   

14.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是一种血小板减少伴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而其他成份无改变的后天获得性病变,我们遇到3例,现报告如下。3例AATP均经周围血和2次以上骨髓检查,并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障(CAA)及白前综合征。3例均为男性,年龄3~7岁,病程1/2~1a余,均有皮肤紫癜,鼻衄2例,Hb(80~100)g/L,网织红0.012~0.015,WBC8.5×10~9/L~9.8×10~9/L,血小板45×10~9/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生存5a以上者10例,报告如下。男7例,女3例。~7岁8例,~12岁2例,最小者3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1型8例,其中高危者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_2、M_3b各1例。白细胞(3.0~10.0)×10~9/L 9例,另1例为159.16×10~9/L。血红蛋白(30~100)g/L,血小板(40~62)×10~9/L。末梢血中见到幼稚细胞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现将我科1981年~1990年收治的135例报告如下。男80例,女55例。年龄28天~14岁。发热78.9%,贫血91.7%,出血60%,肝和(或)脾肿大85.2%,淋巴结肿大71.9%。轻度贫血8.9%,中度25.2%,重度58.5%,极重度7.4%;白细胞≤25×10~9/L(65.2%),>25×10~9/L34.8%;血小板<100×10~9/L71.9%,≥100×10~9/L28.1%;ALL62.3%,ANAA37.7%,其中M_1 5例,M_2 9例,M_3 15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胆总管扩张症,临床较少见,好发于女性,任何年龄均可出现症状,现将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例中男3例,女6例,就诊年龄18天~14岁;病程最长14年。二、症状与体征发热5例,腹痛6例,黄疸7例,有白陶土大便史者4例,腹部肿块6例,肝肿大4例,压痛不明显,且有黄疸、腹痛,腹块典型三联征者2例。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白细胞<10×10~9/L6例,>10×10(?)/L 3例;尿胆红质阳性5例,尿  相似文献   

18.
例1,男,3岁,面黄、少动0.5月。查体T38.5℃,面色苍黄,精神萎靡,皮肤可见数个散在出血点,颌下、颈部、腋下、腹股沟可见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上齿龈红肿渗血,肝剑下2cm,右肋下3cm,脾肋下1.5cm,指趾均6个。血常规:Hb45g/L,RBC1.45×10~(12)/L,WBC5.4×10~9/L,N0.48,L0.50,E0.02,血小板40×10~9/L,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91年1月~1992年12月对肠道门诊及住院患儿病毒性腹泻566例进行观察。其中1991年268例,1992年298例;男357例,女209例;年龄1个月~2岁508例。临床表现发热344例,呕吐183例,轻度脱水182例,中度脱水148例;伴有上感或支气管炎289例。血白细胞<5.0×10~9/L292例,<10.0×10~9/L274例。粪常规阴性369例,余均有脂肪球或白细胞少许,培养全部阴性。566例  相似文献   

20.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于骨髓干细胞造血功能低下所引起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全血细胞减少。1988年以来,我们应用654-2、再障生血片、康力龙治疗再障10例,年龄7~14岁。病程3个月~2a。Hb最低者20g/L,最高者70g/L,网织红细胞最低者0.001×10~9/L,最高者0.025×10~9/L。骨髓象示增生低下。治疗:再障生血片,4片/次,每天3次口服,疗程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