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戴小华 《全科护理》2016,(31):3241-3243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5月烧伤科70例因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成人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观察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1.25%碳酸氢钠作为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痂形成、呼吸道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优于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气管切开病人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湿化7d后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程度及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气管切开病人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湿化7d后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程度及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呼吸机管道湿化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为预防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6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28d以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型无加热丝的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观察组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丝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两组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分别于上机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气管导管堵管发生率及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管道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结果]两组机械通气过程中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气管导管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管道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每日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闭式双加热丝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湿化效果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能保证机械通气的湿化质量,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将6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1.25%碳酸氢钠溶液湿化,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湿化,观察两组患者湿化满意例数,并发气道阻塞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满意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气道阻塞发生率及肺部感染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人工气道采用1.25%碳酸氢钠溶液湿化明显优于生理盐水湿化,气道阻塞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曾敏 《护理研究》2010,(1):222-223
[目的]探讨人工鼻应用于危重病病人机械通气中的加温湿化作用,研究人工鼻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危重病需行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上的加温湿化和雾化装置及湿化液的滴入进行气道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所采用的气道护理基础上,于气管导管端和呼吸机送气端各连接一个人工鼻,并对两处人工鼻4个面进行细菌培养,比较4个面的细菌培养结果和两组气道湿化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气管导管端连接的人工鼻近病人面细菌总株数显著高于近机器面;与呼吸机连接的人工鼻近机械面的细菌总株数显著高于近病人面,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期间每天气管导管的储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鼻可截留人工气道及呼吸机内外管路中的细菌,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鼻应用于危重病病人机械通气中的加温湿化作用,研究人工鼻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危重病需行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上的加温湿化和雾化装置及湿化液的滴入进行气道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所采用的气道护理基础上,于气管导管端和呼吸机送气端各连接一个人工鼻,并对两处人工鼻4个面进行细菌培养,比较4个面的细菌培养结果和两组气道湿化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气管导管端连接的人工鼻近病人面细菌总株数显著高于近机器面;与呼吸机连接的人工鼻近机械面的细菌总株数显著高于近病人面,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期间每天气管导管的储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鼻可截留人工气道及呼吸机内外管路中的细菌,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湿化方式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10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呼吸机加温湿化,观察组呼吸机加温湿化配合微量泵生理盐水持续泵入。比较两组患者24 h气道分泌物吸出量7、2 h气道分泌物的性状、肺部听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例数。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加温湿化配合微量泵生理盐水持续泵入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25%碳酸氢钠溶液湿化气道用于辅助治疗真菌性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把42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配制的湿化液湿化,治疗组用1.2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用药后对两组痰菌转阴时间进行观察.结果 在痰菌转阴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87,P<0.01);两组痰菌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5,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5,P<0.05).结论 采用1.25%碳酸氢钠溶液行雾化吸人或用微量泵持续气管内匀速湿化可抑制真菌生长,充分湿化气道,促进患者气管、支气管内痰液稀释并排出,促进气管上皮柱状纤毛有效摆动,缩短痰菌转阴时间,有效辅助治疗真菌性肺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缩短其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陈海珍 《全科护理》2011,(4):308-309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排痰效果。[方法]将4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未行呼吸机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温间断气道给药湿化方法,观察组2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加输液恒温器持续气道给药湿化法。比较两组病人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吸痰不彻底、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的排痰效果优于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排痰效果。[方法]将4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未行呼吸机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温间断气道给药湿化方法,观察组2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加输液恒温器持续气道给药湿化法。比较两组病人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吸痰不彻底、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的排痰效果优于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1.25%碳酸氢钠溶液持续气道内滴入的湿化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1.25%碳酸氢钠溶液人工气道内持续滴入,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人工气道内持续滴入,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的湿化效果、患者接受程度。结果湿化效果比较,治疗组湿化满意19例(19/22),对照组湿化满意12例(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程度比较,治疗组完全接受20例(20/22),对照组完全接受3例(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采用1.25%碳酸氢钠溶液持续气道内滴入湿化效果较好、易被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的人工气道口腔护理对脑出血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口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脑出血病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的人工气道口腔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48 h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48 h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的人工气道口腔护理可降低脑出血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型湿化装置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加温加湿器给氧,对照组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氧疗湿化装置给氧。观察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满意度、有无血性痰液、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满意占91.1%,对照组湿化满意占46.5%,观察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痰细菌培养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湿化氧疗系统湿化气道明显优于传统加湿给氧,可降低病人气道并发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谢金华  谢汉兰  刘洁 《全科护理》2013,11(15):1364-136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湿化液对采取机械通气观察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吸痰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新生儿科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肺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吸痰前均给予湿化液气道内湿化,其中对照组使用的湿化液为0.45%盐水,观察组使用的湿化液为沐舒坦溶液,观察两组患儿吸痰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痰液黏稠度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观察的痰液黏稠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吸痰前,采用稀释后的沐舒坦溶液进行气道湿化,有助于改善通气功能,降低痰液黏稠度,预防肺部感染,整体效果优于0.45%盐水。  相似文献   

16.
无创机械呼吸通气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呼吸支持。临床常使用湿化瓶中加用液体进行气体加湿,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保证痰液不干结成痰痂阻塞气道。如果气道中气体过于干燥,那么会导致气道分泌物粘稠,影响呼吸道纤毛摆动,易堵塞各级支气管引起肺部感染乃至肺不张。因此,指南指出对于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要进行气道湿化。国内外对于湿化液的选择种类繁多,且目前尚无统一规范,临床应用得较多的仍是灭菌注射用水或0.9%生理盐水进行无创呼吸机患者气道湿化,1.25%碳酸氢钠溶液应用较少,且多种湿化液对照研究少见。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无创机械呼吸通气的患者应用灭菌注射用水、0.9%生理盐水和1.25%碳酸氢钠溶液三种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为临床护理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持续泵入气道湿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持续泵入气道湿化的疗效。[方法]将32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注射用水超声雾化,比较两组术后血氧饱和度、气道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气道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结论]持续泵入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气道湿化方法可减少肺部感染和气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宁燕  谢莉芳  曹家燕 《家庭护士》2009,7(14):1225-122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方法.[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泵持续滴入,湿化液为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对照组采用气道滴注,湿化液为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比较两组病人湿化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湿化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刺激性咳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泵持续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气道滴注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持续泵入气道湿化的疗效.[方法]将32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注射用水超声雾化,比较两组术后血氧饱和度、气道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气道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结论]持续泵入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气道湿化方法可减少肺部感染和气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颖  张俐  陈群  熊芳 《全科护理》2020,18(1):49-52
[目的]探讨自制雾湿化器对非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病人气道温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80例非机械通气气管插管脑外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德尔格呼吸机上的费雪派克MR370湿化罐进行湿化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制的雾湿化器(德尔格呼吸机上的费雪派克MR370湿化罐+WHBO1压缩空气雾化器组装成)进行针对性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温湿化效果、氧分压(PO 2)、二氧化碳分压(PCO 2)、留管天数、痰液黏稠和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病人气管插管入口端温度、气管插管入口端相对湿度、PO 2、PCO 2、留管天数、痰液黏稠和肺部感染发生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自制雾湿化器对非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病人气道进行湿化,可进一步增强湿化效果,提升气管插管入口的温度及湿度,有效避免病人受到其他感染,对于病人的治疗有着良好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