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5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及印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应用B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C反应蛋白浓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祖敏  刘丽华 《中南药学》2009,7(8):629-63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3例)采用罗格列酮(4mg·d^-1)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B组(29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单独应用二甲双胍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无影响,但对胰岛素抵抗有一定改善;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不但能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还显著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罗格列酮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于防止2型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杭娟  李秋荣  蒋宝琦 《中南药学》2005,3(3):148-15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患者应用辛伐他汀干预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7例),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40 mg·d-1),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分别检测两组血浆hs-CRP、纤维蛋白原水平,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血流参数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 结果辛伐他汀组患者干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血浆hs-CRP浓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小,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缩小,颈动脉血流参数改善,且12个月后上述变化更为明显,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辛伐他汀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浆hs-CRP、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防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尿酸(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U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血清hs-CRP和UA水平越高,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s-CRP和UA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UA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呈正相关关系(P<0.01)。适当降低血清hs-CRP和UA,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收集高尿酸血症患者78例,同时收集40例血浆尿酸水平正常且基线资料与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匹配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高尿酸血症患者予碳酸氢钠(1.0g,tid)和别嘌呤醇(100mg,bid)口服治疗,同时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等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随访6个月按上述方法重复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组人群血浆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人院时,高尿酸组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大(P〈0.05);治疗6个月后,血浆尿酸水平明显降低[(418±20)txmol/L口s(587±46)μmol/L,P〈0.051,且高尿酸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低于入院时f(0.84_+0.06)mmvs(0.96±0.04)mm,P〈0.051。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浆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64(P〈0.05)。结论血浆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检测血尿酸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黄红梅  程月珍  刘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09-29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炎性反应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对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者血清hsCRP异常比例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5);按颈动脉IMT的值将受试者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sCRP、LDL-C、HDL-C、糖尿病和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血清hsCRP含量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伴有斑块者的血清hsCRP异常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40例高血压患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cy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动脉斑块积分检查。结果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程度均高于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增高,且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和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将149例受试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71例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组78例,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甘油三酯、总胆同醇、C反应蛋白,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结果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无症状颈动脉硬化组;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无症状颈动脉硬化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240,P=0.044),无症状颈动脉硬化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无明显相关性(r=-0.025,P=0.827)。结论 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与急性脑梗死有关,联合血浆C反应蛋白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初步预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63例,同时行基础资料调查、血压检查、血糖检查、血脂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检测。采用SYNTAX积分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将其分为正常组、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分析SYNTAX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患者间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越大,踝臂指数越低。SYNTAX积分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明显正相关性,SYNTAX积分与踝臂指数呈明显负相关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踝臂指数呈明显负相关性。踝臂指数=0.95,灵敏度为84.9%,特异度为59.8%。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50 mm,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42.7%。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联合诊断时,平衡诊断试验的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7.5%,系列诊断试验的联合诊断特异度为91.4%。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早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具有高度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I患者(观察组)70例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30例,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C反应蛋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其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动脉分叉处的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IMT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MT(2.72±1.07)mm,明显高于对照组(1.63±0.98)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P<0.01).2组检出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7,4.396,14.326;P<0.05或P<0.01).2组颈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9,P<0.01).观察组血清CRP(665.76±60.48)ng/ml,对照组(332.75±48.63)n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CI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8961,P<0.01).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参与CI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粥样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IMT呈正相关,可反映AS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超声法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中hsCRP浓度,然后分析超声结果与血清hsCRP浓度的关系。结果 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hsCRP平均水平都明显高于超声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及颈动脉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同龄正常人30例,其中有32例高血压患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严重,软斑较硬斑多见.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亚甲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未系统治疗的28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高血压合并亚甲减组(31例)及单纯高血压病组(255例).2组患者均常规测定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酸、血脂、甲状腺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计算体质指数.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上述各指标以及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合并亚甲减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单纯高血压病组厚[(2.2±1.1)mm比(1.8±0.7)mm,P<0.05],舒张压水平、TG、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较单纯高血压病组高[(82 ±11)mm Hg(1 mm Hg=0.133 kPa)比(78 ±11)mm Hg,(2.1±1.3)mmol/L比(1.7±1.0) mmol/L,(10.5±17.3) mIU/L比(2.0±1.1)mIU/L,P<0.01或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吸烟史增长,TG、舒张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通过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同时应行甲状腺功能检测,以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单纯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复方丹参滴丸+辛伐他汀治疗组(31例),麝香保心丸+辛伐他汀治疗组(33例),单纯辛伐他汀治疗组(32例)。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改良的Crouse评分法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与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结果治疗前后,及与单纯用辛伐他汀治疗效果比较,效果比较理想(P〈0.01,P〈0.05)。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与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三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与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虽然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均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9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24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A、B两组:A组为杓形组,共30例;B组为非杓形组,共65例,分别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超声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B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B组的颈动脉斑块分级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炎症反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超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93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观察组,同期93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彩超检查资料。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62.37%,高于对照组的19.35%,该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平均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较为准确的反映颈动脉损害情况,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IL-6、IL-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态以及斑块数量,根据斑块超声特点分为不稳定斑块组24例,稳定斑块组35例和无斑块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IL-6、IL-8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组血清hs-CRP、IL-6、IL-8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均P<0.05),稳定斑块组血清hs-CRP、IL-6、IL-8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IL-6、IL-8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老年患者120例,按其原发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HBP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HBP+DM组)各40例,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测定4组Hcy、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HBP组、DM组、HBP+DM组Hcy水平、IMT、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升高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第四五七医院就诊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糖尿病患者188例(糖尿病组),另收集本院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80例(健康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入组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径、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结果 糖尿病组的颈总动脉内径大于健康组[(7.70 ±0.42) mm比(6.60 ±0.34) m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健康组[(1.03 ±0.11)mm比(0.70 ±0.20) mm],内膜面毛糙者多于健康组[122例(64.9%)比32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斑块检出率大于健康组[76.1% (143/188)比10.0%(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为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尤其对中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在颈动脉检查中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脂康治疗中老年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2011年2~8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压、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血脂康0.6 g,每天 2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患者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大小,并计算变化程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水平显著下降,HD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康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延缓和逆转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